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的基本特征与空间格局
引用本文:刘纪远,匡文慧,张增祥,徐新良,秦元伟,宁佳,周万村,张树文,李仁东,颜长珍,吴世新,史学正,江南,于东升,潘贤章,迟文峰.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的基本特征与空间格局[J].地理学报,2014(1).
作者姓名:刘纪远  匡文慧  张增祥  徐新良  秦元伟  宁佳  周万村  张树文  李仁东  颜长珍  吴世新  史学正  江南  于东升  潘贤章  迟文峰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武汉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10CB950900;2014CB954302);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3BAC03B00);中国科学院重点战略部署课题(KSZD-EW-Z-021-02)~~
摘    要: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CC)是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最直接的表现形式,本文采用相同空间分辨率的卫星遥感信息源和相同的技术方法,对中国1980年代末到2010年土地利用变化数据进行定期更新。在此基础上,提出并发展土地利用动态区划的方法,研究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格局与时空特征。我们发现:1990-2010年的20年间,中国土地利用变化表现出明显的时空差异。"南减北增,总量基本持衡,新增耕地的重心逐步由东北向西北移动"是耕地变化的基本特征;"扩展提速,东部为重心,向中西部蔓延"是城乡建设用地变化的基本特征;"林地前减后增,荒漠前增后减,草地持续减少"是非人工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主要特征。20世纪末与21世纪初两个10年相比,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空间格局出现了一些新特征,原有的13个土地利用变化区划单元演变为15个单元,且部分区划单元边界发生变化。主要变化格局特征为黄淮海地区、东南部沿海地区、长江中游地区和四川盆地城镇工矿用地呈现明显的加速扩张态势;北方地区耕地开垦重心由东北地区和内蒙古东部转向西北绿洲农业区;东北地区旱作耕地持续转变为水田;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南部、黄土高原和西南山地退耕还林还草效果初显。近20年间,尽管气候变化对北方地区的耕地变化有一定的影响,但政策调控和经济驱动仍然是导致我国土地利用变化及其时空差异的主要原因。2000年后的第一个10年,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的人为驱动因素已由单向国土开发为主,转变为开发与保护并重。在空间格局变化的分析方法方面,应用"动态区划法"开展世纪之交两个10年中国LUCC空间格局变化的分析,有效揭示了20年来中国LUCC"格局的变化过程",即动态区划边界的推移、区划单元内部特征的变化与单元的消长等;以及"变化过程的格局",即土地利用变化过程与特征的分阶段区域差异,清晰刻画了LUCC动态区划中区划单元的消长,单元边界的变动,以及前后10年的变化强度特征,揭示了土地利用"格局"与"过程"之间的交替转化规律,以及不同类型和区域的变化原因,证明了该分析方法的有效性。

关 键 词:卫星遥感  土地利用变化  特征  空间格局  中国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地理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理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