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述种植业在我国的发展与布局。中国是世界种植业起源地之一,距今约有7000余年历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以及战乱和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造成人口的流动和种植区的扩大。随着种植区的扩大和生产力的提高,种植业布局思想不断丰富和完善、因地制宜、专业化和满足市场需求,构成了目前中国种植业布局的主要思想。  相似文献   

2.
论述种植业在我国的发展与布局,中国是世界种植业起源地之一,距今约有7000余年历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以及战乱和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造成人口的流动和种植区的扩大。随着种植区的扩大和生产力的提高,种植业布局思想不断丰富和完善。因地制宜、专业化和满足市场需求,构成了目前中国种植业布局的主要思想。  相似文献   

3.
城市发展进程越来越明显地触及到——城市规划建设不仅仅是提供设计一种居住、生产的环境空间,更应赋予她以美学的层次和结构,塑造出更完美的城市面貌。城市风格、城市轴景观、城市内部的独立艺术小区是构成城市艺术布局问题的三大要素,现以郑州市为例加以探讨,并着重强调了城市区域性总体景观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4.
在评价广州社区类型、结构、规模、布局等复杂多样、区域差异明显,以及建设滞后等存在问题基础上,提出应按照广州城市外部、内部环境和人文精神环境的差异,针对广州旧城、新城和城中村三种地域类型,采取相应的社区建设规划理念、目标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通化市地貌过程、地表形态和地面组成物质的研究 ,划分出十种不同的环境地貌类型 ,阐述不同环境地貌条件对城市的布局、道路建设、给排水系统等的影响 ,探讨城市发展的方向与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6.
应小宇  朱炜  外尾一则 《地理科学》2013,33(9):1097-1103
现有城市热环境研究关注于城市尺度范围内城市形态,未充分考虑小尺度区域内、非匀质分布的建筑群布局形态对热环境,尤其是室外风环境的影响。以6幢方形截面高层建筑组成的建筑群的周围风环境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对比6种布局形式的建筑群的室外人行高度(1.5 m)处的风速比和风向分布,得出风环境优劣状况与平面布局之间的关系,为城市建设、高层建筑布局规划提供参考与评价依据。  相似文献   

7.
东北地区城市人居环境质量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基础设施服务和居住生活4个方面构建了东北地区城市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选取2003,2010年两个时间截面,运用AHP法和熵值法,对东北振兴以来东北地区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的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空间布局总体保持稳定,但有均衡布局发展的趋势;东北地区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空间扩展有由“点—轴式”向“网络式”迈进的趋向;省际发展不平衡,辽宁水平最高,但相对下降,内蒙东部最低,黑龙江、吉林两省水平中等并稳步上升;各级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变化特点各异,区域中心城市差距在缩小,资源型城市人居环境质量总体水平欠佳.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通化市地貌过程、地表形态和地面组成物质的研究,划分出十种不同的环境地貌类型,阐述不同环境地貌条件对城市的布局、道路建设、给排水系统等的影响,探讨城市发展的方向与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9.
风水文化一直是指导我国古代先民进行环境选址布局的理论基础,对我国古代都城规划布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北宋是风水理论发展非常成熟的阶段,风水理论应用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东京城的规划布局就是风水文化的经典之作.同时期的西夏兴庆府城深受北宋东京城规划布局的影响,兴庆府城址选择完全符合理想风水模式,并奠定了以后银川城市的发展.西夏兴庆府内城、外城等规划布局均仿照北宋东京城的风水设计手法.此外,兴庆府城呈"人"字形布局,宫城作为"头部"位于西北部,其他机构分布在"腹胸"和"四肢"上,这与西夏民族敬拜鬼神的社会习俗有关,也是对风水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微观尺度下基于商圈的北京市商业空间结构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城市商业空间逐渐成为推动发展和塑造城市空间的强劲力量。基于微观尺度,将商圈的研究向城市内部细分地域拓展,运用POI、网络房产数据等开源大数据,通过构建人口住宅小区空间化模型,以及运用哈夫模型与Voronoi相结合的方法,对北京市各功能类型商业区的商圈进行划分,分析其空间服务范围和服务人口,从而探讨城市商业空间的合理性。结果表明:饮食文化型、专营型、购物中心型、便利型、综合型五种类型商业区的商圈布局和服务人口均有不同的特征;普遍存在着城市周边商圈面积过大、服务人口过多,城市内部存在部分布局盲点,商业功能类型与人口布局不协调等问题。基于此,提出优化北京市商业空间优化的相应建议:加快城市周边商业发展、弥补中心城区商业布局不足、根据商业区类型设定布局发展方向、从功能结构和空间结构方面深化城市商业规划。  相似文献   

11.
城市脆弱性受自然环境、经济条件与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影响,且城市脆弱性影响因素之间关系错综复杂.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从自然、经济和社会3个维度选取25项影响因素,采用解释结构模型对上述因素进行详细阐述,揭示了影响城市脆弱性的直接因素、间接因素与根本因素的层次脉络:城市结构与功能布局、社会与经济现状直接决定城市灾变敏感性、应对能力与恢复能力高低;在操作层面优化城市的各项功能,实施完善而具体的防灾减灾措施,能间接提高城市应对灾变的防御恢复能力;城市经济总量决定区域范围内脆弱性的总体水平,经济基础是影响城市系统脆弱性的根本因素.最后以日本3.11地震灾害救援恢复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2.
郑州城市发展历程与特点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取实证分析研究方法,考察郑州城市历史发展演变过程,总结不同发展阶段特点,探寻影响城市发展的基本因素及规律,为制定城市发展策略提供依据,认为交通枢纽、省会地位、工业项目建设布局和国家宏观政策与环境,是影响郑州城市建设与发展的4个重要动力因素,并将长期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背景下,城市发展中的创新要素变得空前重要,基于创新型企业联系数据研究城市创新网络成为当今城市发展的重要议题。选取2018年中国创新能力1000强的高新技术企业总部和分支机构信息,基于核密度分析法和连锁网络模型,对企业布局和城市创新网络结构进行研究。研究表明:(1)高新技术企业主要聚集于中国三大沿海城市群及部分中西部中心城市;(2)中国城市创新网络大致呈现出菱形结构,城市创新能力差异显著且具有等级性,城市间的创新联系主要通过等级扩散形成;(3)不同行业视角下的城市创新网络结构差异性显著,依据行业属性可将创新型城市划分为科技创新型城市、工业创新型城市和服务创新型城市。研究以期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城市创新发展,为创新型城市制定针对性发展模式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4.
城市边缘区是城市地域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向乡村转化的过渡地带,也是土地与空间利用方式最富于变化的地域实体,其在城市化进程中最具经济、社会和环境的敏感性特征。城市人居环境是指在一定的地理系统背景下,进行着居住、工作、教育、卫生、娱乐等活动从而在城市立体式推进的过程中创造的环境。它是自然要素、人文要素和空间要素的统一体。首先,构建城市边缘区人居环境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得到边缘区人居环境的发展指数,然后,根据最近几年的数据对人居环境发展指数进行预测,最后,对边缘区人居环境发展和城市化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利用回归模型可以对城市化水平进行预测研究。  相似文献   

15.
大城市边缘区中小城市的发展具有其特殊性,特殊的区位和特殊的功能定位决定它必须与大城市协调发展。当前"撤县设区"、"撤市设区"发展大城市,加快城市化进程成为我国当今城市发展的一个主导趋势。行政区划调整使城市总体发展战略发生调整,其边缘区的发展条件、发展背景发生了变化,其发展战略也相应要调整。本文通过揭示新的背景下广州市边缘区增城市的城市产业发展、空间发展、生态保护、基础设施布局等方面的战略取向,探讨了大城市边缘区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
从我国老龄化的社会背景出发,分析了城市“人口红利”优势的弱化、老龄产业的兴起与发展、老年住房供需矛盾突出、老年社会角色的延续与转换等相关性特征.认为我国城市管理者或规划师应前瞻性地认识中国老龄化社会发展趋势,对城市规划从城市发展策略、用地布局、交通组织、社区规划、公众参与等过程作出应对性的调整,制定适合老年主体人群的城市规划体系,以维护社会各阶层的合法利益,体现出城市规划的公共政策性.  相似文献   

17.
刁承泰 《地理研究》1991,10(1):95-102
本文分析了城市地貌环境对城市道路系统的影响,认为地貌过程不仅影响了城市道路的建设和管理,而且是城市道路系统布局和发展的重要控制因素。以四川省几个城市为例,分析了山地城市、丘陵城市和平原城市道路系统的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18.
乌鲁木齐市地貌环境与城市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鲁木齐市地貌环境兼有山地和平原城市的特点。地貌类型及其物质结构复杂多样,地震、山洪泥石流、滑坡、道路冻胀、采空塌陷是威胁城市建设的主要灾害地貌过程。根据新构造、形态成因、区域性以及城市总体规划等原则,将乌鲁木齐市地貌区划为2个大区和13个小区、各区之间地貌结构、区域稳定性均有差异。城市建设应针对各区的地貌环境特征采取相应的规划布局方案和扩建改造措施。  相似文献   

19.
广州古城的湿地及其功能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曾新  梁国昭 《热带地理》2006,26(1):91-96
历经2000多年,广州老城区的湿地环境变迁显著,广州珠江河道缩窄近9/10,不少古河涌今已改建成暗渠,面积广大的古湖泊及沼泽均已湮没.湿地在广州城市发展史上起着重要的作用,河涌担负着城市主要的交通运输及排水防涝功能,并引导着城市的发展与布局;各类湿地为城市提供了拓展空间和丰富的农产品;湿地还可以调节生态环境,美化城市景观,甚至为广州地方文化打上"水"的烙印.这一切对当今城市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崔敏 《地理研究》1987,6(2):94-94
在煤炭资源开采利用基础上形成、发展起来的煤炭工业城市,现在是,今后也将是我国城市中的一种重要类型。根据煤炭工业与非煤工业在城市中的相对地位和作用,结合煤城职能结构,煤炭工业城市可以划分为不同类型。分析煤城的形成过程,发展趋势及其影响因素,从研究煤城经济结构入手,剖析煤城各经济部门(尤其是各工业部门)在煤城不同阶段的发展可能性和经济合理性,是拟定煤炭工业城市发展性质的主要办法。煤炭工业城市人口有一定特点,不同类型的煤城在人口发展和结构上又有所差异。煤炭工业城市人口发展规模的推算方法应因城因时制宜。根据煤炭工业生产的特点和城市本身建设发展的要求,煤城宜采用分散成组的布局结构,形成以中心城镇为核心的矿区居民点体系“一矿一区”的小型居民点形式是不适宜的。煤炭工业城市的铁路系统、道路系统、公建系统以及郊区规划布局等也具有一定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