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利用湿位涡理论,对青藏高原东北侧致洪暴雨作系统分析。根据700 hPa湿正压场特征,将青藏高原东北侧致洪暴雨分为3种类型:陕北和鄂尔多斯高原致洪暴雨、川东北和陕南致洪暴雨、青藏高原东北侧大范围致洪暴雨。归纳总结了3种致洪暴雨不同阶段700 hPa湿正压场、湿斜压场特征。为青藏高原东北侧致洪暴雨的预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铜仁地区致洪暴雨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铜仁地区34年间出现的致洪暴雨过程分析,探讨产生致洪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及基本形势,并分析有关物理量,归纳出致洪暴雨的若干特征。  相似文献   

3.
1995年7月25—31日东北地区致洪暴雨Tbb场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杨金锡  冯志娴 《气象》1996,22(8):29-32
该文分析了1995年7月25-31日我国东北地区中南部致洪暴雨时段Tbb场特征,并与长江中下游梅雨期致洪暴雨Tbb场进行比较,结果发现,除了热带,副热带系统位置偏北且西伸外,北方致洪暴雨云带的走向,同热带,副热带云系的联系以及各系统之间的配置都和梅雨期致洪暴雨云带非常相似,这是值得注意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淇、卫河流域"82*8"、"96*8"两场台风低压暴雨的物理量资料合成分析,揭示了该流域致洪暴雨天气的形势场、水汽场、动力场的中尺度特征.  相似文献   

5.
采用1994年、1998年、2005年西江发生特大致洪暴雨期间的NCEP再分析的2.5°×2.5°位势高度、温度、风矢量、地面海平面气压,对1994年、1998年和2005年6月特大致洪暴雨过程的500hPa、850hPa高度场,风场等进行研究,分析其异同点,得出形成特大致洪暴雨的环流形势特征,旨在提高致洪暴雨的预报准确率,为政府部门防洪抗灾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6.
台风低压暴雨的中尺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淇、卫河流域“82·8”、“96·8”两场台风低压暴雨的物理量资料合成分析,揭示了该流域致洪暴雨天气的形势场、水汽场、动力场的中尺度特征。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广西致洪暴雨过程中暴雨区附近高空和地面要素场的演变特征与分析,以及对与暴雨降水密切相关的物理量进行诊断分析,试图了解各层的要和物理量的分布及演变致洪暴雨的关系,从而了解致洪暴雨的一些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8.
利用1998年丹江口水库流域五场暴雨的入库流量和降水量(08~08时)资料以及同期的500hPa、700hPa、850hPa 高度场及地面天气图资料,对这一流域 1998年7、8月份发生的五场致洪暴雨的气候特征、大尺度环流背景及物理量特征进行了分析,旨在揭示水库流域致洪暴雨的成因,为今后加强对致洪暴雨的预报提供判据。  相似文献   

9.
以“94.6”、“94.7”和“98.6”这几次引发广西特大洪涝灾害的致洪暴雨过程为研究对象 ,对其环流形势和影响系统的特征进行分析 ,研究致洪暴雨与环流形势和影响系统的关系 ,暴雨落区与影响系统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广西大范围致洪暴雨天气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致洪暴雨时空分布特点和相应影响天气系统特征的分析 ,将广西大范围致洪暴雨天气模型分为 3个类型 ,提出各类模型的环流特征、入型条件和致洪暴雨产生的有利条件 ,为今后制作致洪暴雨预报作出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11.
在对1959~1990年的资料进行大量普查分析和统计的基础上,指出对流层中低层形势特征在江西致洪暴雨中的特殊重要性,分析了各个天气系统对形成致洪暴雨的作用,并根据中低层天气形势特征来分型建立致洪暴雨的预报模式。应用水文上降水产生流量过程线的变化原理,提出了仅用降水资料来推算流域洪涝指数,用量化指标来预报未来流域洪涝强度的研究思路和方法。该方法思路是利用流域内测站雨量计算出流域的有效综合面雨量(考虑了前一段时间内的逐日流域面雨量的不同贡献)。复核流量(或水位)等洪涝资料与流域有效综合面雨量的关系,最终确定出各级洪涝指数的流域有效综合面雨量的大小,确定洪涝等级。  相似文献   

12.
西江流域致洪暴雨的准双周振荡及大气环流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做好西江流域致洪暴雨的中期预报,采用小波分析、Lanczos滤波器分析了1961—2008年西江流域13次致洪暴雨期间降水与850 hPa风场的低频振荡特征,研究了850 hPa风场的10~30天低频传播对致洪暴雨的影响,并采用合成分析建立了由西风带系统导致的致洪暴雨准双周振荡的大气环流模型。结果表明,致洪暴雨期间降水主要以10~20天的准双周振荡为主,它们多数与西江流域850 hPa风场8~35天振荡的正位相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来自西江流域以南逐渐向北传播的低频纬向风或来自30 °N附近逐渐南传并加强的低频纬向风与多数来自西北太平洋向西传播的低频纬向风在西江流域相遇,是导致致洪暴雨具有准双周振荡的可能原因之一。当500 hPa巴尔喀什湖以东的高压脊开始隆起并逐渐东移,我国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逐渐转为明显的华北低槽控制,华南由青藏高原东部弱的西风槽转为明显的高空槽控制,副高不断加强西伸,同时850 hPa上空来自孟加拉湾穿过中南半岛的西南风不断加强,位于华南急流轴以西弱的气旋性弯曲也不断加强,地面上转为东高西低、等压线经向度明显,西江流域致洪暴雨开始并逐渐达到强盛期。这些特征可作为西江流域致洪暴雨的中期预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广西致洪暴雨过程的要素场演变特征及物理量诊断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广西致洪暴雨过程中暴雨区附近高空和地面要素场的演变特征分析 ,以及对与暴雨降水密切相关的物理量进行诊断分析 ,试图了解各层的要素场和物理量的分布及演变与致洪暴雨的关系 ,从而了解致洪暴雨的一些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4.
针对1998年8月上、中旬清江流动的典型致江暴雨过程,就雨洪关系、环流形势、中尺度系统等方面进行了剖析。结果表明,清江流域洪峰直接由致洪暴雨形成,而雨团总时次与暴雨过程累积面量紧密相关。致洪暴雨的产生与500hPa副热带高压位置,高、中、低各层中尺度环流系统及其配置和演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利用各种常规资料,分析2008年6月桂江致洪暴雨过程的环流背景和天气形势、物理量场的特征,初步探讨此次致洪连续性暴雨的成因,从中总结出若干结论.  相似文献   

16.
针对1998年8月上、中旬清江流域的典型致洪暴雨过程,就雨洪关系、环流形势、中尺度系统及数值预报产品释用等方面进行了剖析.结果表明,清江流域洪峰直接由致洪暴雨形成,而雨团总时次与暴雨过程累积面雨量紧密相关.致洪暴雨的产生与500hPa副热带高压位置,高、中、低各层中尺度环流系统及其配置和演变密切相关.几种数值预报产品对清江致洪降水面雨量都具有一定预报能力,其中尤以武汉区域中心的MAPS产品更突出一些.  相似文献   

17.
针对 1998年 8月上、中旬清江流域的典型致洪暴雨过程 ,就雨洪关系、环流形势、中尺度系统及数值预报产品释用等方面进行了剖析。结果表明 ,清江流域洪峰直接由致洪暴雨形成 ,而雨团总时次与暴雨过程累积面雨量紧密相关。致洪暴雨的产生与 50 0hPa副热带高压位置 ,高、中、低各层中尺度环流系统及其配置和演变密切相关。几种数值预报产品对清江致洪降水面雨量都具有一定预报能力 ,其中尤以武汉区域中心的MAPS产品更突出一些。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26次致洪暴雨历史天气图,总结各层的影响系统特征主要为受500hpa,低槽,700hPa850hPa切变线及地面冷锋影响。分析确定了各层影响系统起始场的关键区,将锦江流域致洪暴雨划分为3种天气型,其对致洪暴雨的总概括率为96.2%。  相似文献   

19.
2004年我国重大灾害性天气和大尺度环流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EC数值预报客观分析场、实时观测资料和灾情统计资料,对2004年我国重大灾害性天气事件和环流形势特征进行了天气学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华北、东北很多地区和南方发生季节连旱与大气环流异常密切相关,致洪暴雨、强雷暴和沙尘暴灾害性天气事件是在有利的环流形势下天气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把握好环流形势和影响天气系统演变特征,对于提高灾害性天气预报准确率和减灾、防灾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针对1998年8月上、中旬清江流域的典型致洪暴雨过程,就雨洪关系、环流形势、中尺度系统及数值预报产品释用等方面进行了剖析。结果表明,清江流域洪峰直接由致洪暴雨形成,而雨团总时次与暴雨过程累积面雨量紧密相关,致洪暴雨的产生与500hPa副热带高压位置,高、中、低各层中尺度环流系统及其配置和演变密要相关。几种数值预报产品对清江致江降水面雨量都具有一定预报能力,其中尤以武汉区域中心的MAPS产品更突出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