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总结了用聚丙烯酰胺和聚环氧乙烷为絮凝剂使土样可溶盐水浸液迅速澄清的实验和方法。特别是聚丙烯酰胺,使可溶盐分析能够按照不同土质,不同目的对可溶盐水浸时间的要求,按时进行测定,从而提高了可溶盐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采用过滤、抽滤等方法得到澄清的土样可溶盐水浸液既费时又费力;利用动物胶使粘土聚沉的方法对一些溶性盐很低的土样往往效果不理想。特别是有些样品要求在短时间内测出结果,采用以前的方法根本不能办到。我们在分析研究絮凝剂的结构与性质间关系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试验,  相似文献   

3.
《岩土力学》2017,(10):2881-2887
岩土体抗剪强度是分析评价斜坡稳定性的关键指标。为了弄清可溶盐在黄土抗剪特性中的作用程度及控制机制,以兰州重塑黄土为对象,基于直剪试验,研究了黄土抗剪强度及其参数在不同溶滤次数下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可溶盐对非饱和黄土抗剪强度及黏聚力具有明显非线性弱化作用,而对内摩擦角的影响则相对微弱。其中,抗剪强度与黏聚力随可溶盐的变化规律存在临界分段现象,其降低幅度在溶滤1次时达到最大值,在溶滤5次后近似于0;而降低速率以易溶盐含量2 620 mg/100 g干土为分界值,呈先快后慢的变化特征。上述关系的内在机制是,在溶滤初始阶段,黄土抗剪特性弱化主要源于易溶盐与部分难溶盐分解;随溶滤次数增加,则更多依赖于易溶盐分解与基质吸力减弱。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宝顶山石窟区造象岩壁风化破坏及渗水危害的作用机理,选择不同类型风化产物进行定期采样监测。本文重点论述了外围岩石和造象岩壁风化产物的化学成分及矿物成分、风化产物可溶盐的化学特征及可溶盐类型,以及这些特征的多年变化规律,分析论证了可溶盐不同水化学成因类型的形成特征,为防风化防渗水危害治理措施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5.
高远  于永堂  郑建国  梁谊 《岩土力学》2019,40(10):3833-3843
为探究压实黄土Q2在溶滤作用下可溶盐对强度的影响,开展了12种应力组合的溶滤试验,测定了不同溶滤时长的离子浓度、可溶盐量与极限正应力。试验结果表明,各离子浓度、可溶盐量及极限正应力均具阶段性减少的特点。应力组合中,溶滤应力水平s影响离子和可溶盐变化曲线的形式及滞后性, 影响溶盐曲线的平滑度,而最终溶盐残余量与s和 均呈正相关。为衡量不同 时的溶盐溶解差异,定义了平均差异性指标 ,其值与s呈正比。为评价溶滤进程,将各溶滤阶段溶盐相对变化量定义为溶盐比 ,其值小于1%时判定溶滤进程结束。在强度方面,极限正应力 随相对可溶盐量 的减少而减小,s决定弱化初期的剧烈程度,不同围压时 值的差异性随s的增大而减弱。 的这3种弱化特性表明,溶滤变形及强度弱化是可溶盐和应力组合共同作用的结果。最后,建立了考虑可溶盐与应力组合影响的强度弱化公式。  相似文献   

6.
土壤中铅的可溶态根据常用提取剂主要分为:弱酸可溶态、络合可溶态和盐可溶态。在研究土壤中铅的植物有效态过程中,常常采用混合提取剂来分析铅对植物有效性的相关可溶态。本文通过采用单一提取剂,计算土壤中铅的单一提取可溶态与地表植物中铅含量的线性相关系数,研究铅的弱酸可溶态、络合可溶态和盐可溶态对于地表植物有效态的线性相关性,确认铅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主要相关的形态。从实验的结果看,土壤中铅的总量、弱酸可溶态、络合可溶态和盐可溶态含量都与地表植物中铅的含量没有形成极显著的相关性。土壤中铅的弱酸可溶态与土壤表面生长植物(主要是禾草类植物的叶)中铅含量具有一定的线性相关性。而这种线性相关性受土壤的p H和土壤类型的影响而有所变化。  相似文献   

7.
取11个土壤样品分别过0.5、1.0、2.0mm孔径筛,按规范要求在相同条件下分别测定可溶盐含量,根据可溶盐含量的变化规律,分析其对结果的影响,以寻找对可溶盐分析准确度和精密度都比较理想的过筛孔径。  相似文献   

8.
不同阻垢剂对方解石和磷酸钙表面电位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京  陆婉珍 《岩矿测试》1998,17(4):241-248
采用微电泳法考察了15种阻垢剂对方解石和磷酸钙颗粒表面电位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各种药剂中,丙烯酸/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次磷酸调聚物对难溶盐表面电位影响最大,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的影响最小。乙二胺四甲叉膦酸的溶垢能力和对表面电位的影响都较强。各种药剂对两种难溶盐表面电位影响的排序差异不显著。根据配位化学和表面化学原理解释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硫铁矿区复杂地层钻进问题,自七九年以来,我们进行了磺化聚丙烯酰胺泥浆的实验和推广工作。生产实验7个钻孔;推广使用21个钻孔。累计进尺9400米,平均台效提高百分之三十,基本上消灭了孔内事故。通过二年来的实践对磺化聚丙烯酰胺性能有了一定的认识。现简介如下。一、磺化聚丙烯酰胺的制备磺化聚丙烯酰胺(以下简称SPAM)是由聚丙烯酰胺与甲醛、亚硫酸氢钠在碱性水溶液中,在温度50—80℃的条件下处理数小时,即得到水溶性的阳离子型的SPAM。在SPAM的制备过程中,首先由聚丙  相似文献   

10.
严绍军  方云  刘俊红  谭松娥 《岩土力学》2013,34(12):3410-3416
可溶盐富集是造成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砂岩表面风化、结构破坏及强度降低的重要地质病害之一。采取云冈石窟造像层砂岩,使用芒硝对该砂岩进行了劣化模拟试验。在可溶盐反复结晶过程中,对样品进行实时变形监测,并对循环过程中质量衰减、强度变化、孔隙分布等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可溶盐的发育是导致石窟表面粉化脱落的重要因素,严重降低了石窟文物本体的价值;可溶盐结晶导致岩石颗粒间胶结作用破坏,增大岩石孔隙率,岩石内部结构劣化严重影响岩石的刚度与强度等力学参数;对比无水芒硝与10水芒硝两种劣化试验,云冈石窟在相对干燥季节下,可溶盐晶体发育对岩石破坏更为显著。为了预测砂岩长期劣化过程,在试验数据基础上,初步建立起孔隙增长的对数模型和强度衰减的指数模型。  相似文献   

11.
滇中红层多含有石膏、岩盐等可溶盐矿物,在可溶盐富集地段,地下水往往表现为咸水或微咸水而不适宜饮用。文章以楚雄市谢家河河谷为例,基于钻探、物探、测井、水质分析等综合勘察资料,研究红层膏盐在地下水循环中的溶蚀特征并分析膏盐溶蚀对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膏盐溶蚀形式主要为散点状膏盐的溶蚀孔洞和裂隙状石膏的溶蚀裂隙,溶蚀强度主要受控于含水介质孔隙发育程度和地下水循环速度;浅层地下水循环速度快,虽可溶盐溶蚀强烈,但对地下水水质影响较弱,水质超标面较小;深层地下水循环速度慢,可溶盐溶蚀后富集于深层承压含水层中,导致地下水水质超标面大;断裂及其影响带导水造成深层承压水向浅层地下水越流,导致浅层地下水水质变差。   相似文献   

12.
沙漠风成沙的可溶盐组成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沙漠环境下,风成沉积物可溶盐的组成、分布和成因可为理解地表过程及环境与气候系统间的相互作用提供重要证据.本研究通过对塔克拉玛干、库姆塔格、巴丹吉林和腾格里四大沙漠的风成沙样品的水溶盐研究,提供了中国北方沙漠带风成沙可溶盐的组成、含量、分布的基础数据,并讨论了风成沙可溶盐的来源、地理分布、成因及其对沙漠固碳的环境意义.风...  相似文献   

13.
姜啸  张虎元  严耿升 《岩土力学》2014,299(2):459-465
盐溶液在地仗中毛细迁移引起的盐分迁移、富集已成为壁画病害发生的重要原因。研究不同湿度条件下盐溶液在模拟地仗中的毛细迁移过程对可溶盐再分布的影响。分析不同湿度条件下毛细上升高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含水率和电导率随高度变化关系,毛细饱和后试样表面变化情况及可溶盐含量随试样高度的分布。试验结果表明,空气相对湿度越低,毛细上升过程中水分向空气中迁移越多,水分难以向上迁移。试样的含水率随高度呈递减趋势,而电导率随试样高度增加而增大。可溶盐在毛细水上升过程中发生结晶分异,毛细前锋以NaCl结晶富集为主,亚前锋以Na2SO4结晶富集为主。其研究结果可以为壁画盐害的防治提供基础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姜桂春 《探矿工程》2015,42(1):34-37
根据多年对聚丙烯酰胺无固相冲洗液钻进技术在地质岩心钻探中的应用情况,进一步分析聚丙烯酰胺无固相冲洗液钻进所具有的技术优势,以及如何发挥其优势,利用聚丙烯酰胺无固相冲洗液钻进水敏地层及其它复杂地层,解决难以钻进的问题。同时,为进一步完善、选择适宜的钻井冲洗液提供一些可供借鉴的建议,使该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地质岩心钻探钻进技术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5.
酸雨危害和渗水危害是石刻区普遍存在的两大病害。本文分析论述了大足县境酸雨多年分布特征,降水PH值与气象要素、大气质量的关系及酸雾的形成条件,并根据多年监测分析资料,论证了造象岩壁主要受酸雨雾影响的各类风化产物可溶盐水化学特征及可溶盐类型的变化规律,总结出酸雨不同作用条件下岩壁风化破坏特点,可作为防酸雨风化治理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盐结晶病害是砂岩质文物中最为常见的病害之一,可溶盐溶液在砂岩内部的毛细运移直接影响着文物保存的完整性。为了进一步了解不同因素影响下砂岩质文物内部中毛细水运移特征,以大足石刻砂岩材料为研究对象,自主设计了毛细吸水试验及微电极电阻率测试装置,定量分析孔隙结构、孔隙溶液、干湿循环及相对湿度对毛细运移和电阻率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松散的孔隙结构及较低的相对湿度对毛细运移有促进作用。毛细运移受可溶盐溶液表面张力影响明显,吸水量和运移速率随表面张力增加呈递增趋势。干湿循环作用导致内部孔隙扩张使毛细迁移速率加快,同时呈现出试样饱和度和砂岩电阻率的负相关性。可溶盐的存在极大降低了砂岩的电阻率,通过电阻率的时空分布特征,识别湿润锋的视电阻率范围与试样表层盐结晶劣化区域大致重合,整体趋势沿深度方向呈凹曲面变化。研究结果揭示了砂岩质文物内部毛细水运移规律,可为合理追踪盐害范围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7.
淡水文石珍珠可溶性有机质对CaCO3结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浙江诸暨淡水文石珍珠为实验原料,提取文石珍珠中的两种基质蛋白--酸可溶蛋白(ASM)和水可溶有蛋白(WSM),并分别将其制备成一系列不同浓度的基质蛋白溶液.利用上述两种不同浓度的可溶性有机基质溶液采用扩散法开展了碳酸钙的体外模拟矿化实验,探讨两种可溶性有机质的浓度在控制CaCO3结晶方面的作用.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及显微共聚焦拉曼光谱等方法对体外模拟矿化结果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酸可溶蛋白对碳酸钙晶体的形貌和尺寸具有明显的调控作用,而对晶型无影响,不同浓度的酸可溶蛋白对碳酸钙晶体形貌影响差别不大,对尺寸的影响略有不同;水可溶蛋白对碳酸钙晶体的晶型、形貌及尺寸均有显著影响.不同浓度的水可溶蛋白对碳酸钙晶体的形貌和尺寸影响较大,对晶型有一定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钾盐区域分布与找钾远景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中国大陆是由不同古气候环境下的若干小陆块(克拉通)、微陆块和造山带拼合而成,既可与其他大陆块对比,又有其特殊性,因而导致中国海、陆相盐盆地构造环境和成盐成钾的某些特殊性,表现为:具有成盐多期性;成盐时代的差异性;成盐作用迁聚性;物质成分多样性;海相盐盆地规模较小;盐盆地后期变动大和液态矿产等特点。构造基底性质对钾盐盆地形成的具有关键性控制作用:稳定构造区在准稳定区有利聚钾;准稳定在局部稳定构造区利于聚盐成钾。中国主要的古代盐盆地多产于"准克拉通(陆块)"、特别是海相盐盆地均发育于前寒武纪为基底的陆块中,该区是找钾的关键地区。且规模较大的叠合结构可溶盐沉积多发育于较稳定的陆核中。按中国成盐盆地所在构造域特点,划分为华北盐类成矿域、扬子盐类成矿域、塔(里木)—柴(达木)盐类成矿域以及羌北—滇西盐类成矿带,并分别讨论其成盐找钾远景。  相似文献   

19.
文章对西宁第四纪黄土-古土壤序列L9以来的黄土和古土壤层进行了土壤化学分析,揭示出剖面中含有大量的可溶盐。古土壤层中的可溶盐含量远高于黄土层,且二者所含可溶盐类型的相对比例存在明显差异。黄土层中Na2CO3和NaHCO3的相对比例较高,表现出更多的碱化特性,而古土壤中含有较多的NaCl和Na2SO4,表现出更多的盐化特性。从剖面所处的地貌-水文条件及土壤微形态特征来看,这些可溶盐主要来自大气降尘。研究揭示,约900ka以来,该区周边地区一直存在较多的干盐湖,是形成粉尘物质的重要源区之一,且间冰期粉尘比冰期粉尘可溶盐含量高得多。这些粉尘中含有较多的、包括对气候有影响的硫酸盐在内的可溶盐类。  相似文献   

20.
我队所试用的聚丙烯酰胺冲洗液,是以水解聚丙烯酰胺和羧甲基纤维素加松香酸钠配制而成的。并在不同地区、不同地层、不同孔深做了多孔生产性试用,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此冲洗液现已成为我队治理复杂地层常用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