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对我国油气资源潜力与对策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油气资源的消费量逐年增加,我国现已成为世界上第二位石油消费大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高达40%,石油资源储量和生产量很难保证现代化需求.因此,21世纪我国挖掘油气资源潜力的对策是:必须采取大力开发天然气生产业,开拓国际原油市场,分享世界石油资源,扩大老油田的资源与提高能源效率并重的方针.  相似文献   

2.
论西北含油气盆地构造反转与油气聚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油天然气是关系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重要战略资源。2005年我国石油进口量约1.5亿吨,接近自产量,且后备资源紧张。近年油价飙升,使得油气供给形势更为严峻。我国石油总资源量约1069亿吨,天然气总资源量约47.3万亿m^3;最终可采资源量:石油约为135~160亿吨,天然气约为10~15万亿m^3。据估算,西部地区石油资源量为415.9亿吨(占全国的近40%),其中西北地区(包括鄂尔多斯盆地)占99%以上;  相似文献   

3.
伊拉克油气资源丰富,探明石油储量超过1125亿桶,天然气储量110万亿立方英尺。中国2001年石油进口量的55%来自中东,中东局势紧张,会直接影响中国石油的稳定供应。通过详细分析伊拉克石油资源状况,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探讨其对中国能源安全战略的影响,认为中国在摸清家底,加强国内油气地质勘查工作,包括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工作,提高石油地质储量,增加国内生产能力的同时,应积极拓展中亚—俄罗斯、中东—北非和南美石油市场,实现原油进口地区的多元化,以降低对中东石油进口的依赖程度。  相似文献   

4.
在统计分析我国2000~2018年油气生产量、消费量及进口量数据的基础上,通过研究与总结我国当前油气需求及勘探开发特点,提出了我国未来油气勘探的趋势,并认为中国油气资源在未来较长期将处于短缺状态.剖析了自然生态产品的价值及油气勘探开发对生态产品价值的影响,阐述政府应对油气产业实施并加强生态管理与规划.政府可通过健全法律法规和激励型环境经济政策培养生态产品市场,分层次对油气产业进行精细管理,并建立国家能源生态技术实验室,通过在生态敏感区规划建立油气区生态产品示范项目,不断提升油气区自然生态产品的价值,对石油天然气产业实行生态产品管理机制,为稳步推进自然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探矿工程》2006,33(2):67-68
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马富才2006年1月11日预计,“十一五”期间,我国石油储量年均增长9亿-10亿t,天然气储量年均增长4000亿-4500亿m^3,可以保障油气产量的稳定和一定幅度的增长。  相似文献   

6.
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油气地质资源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地处中亚并与我国接壤,石油天然气资源潜力巨大,陆上油、气可采储量分别为21亿吨和16000亿立方米,而海上油气资源更加丰富,目前已发现油气田200余个,包括油田、油气田、凝析气田和气田等多种油气组合,集中分布在哈萨克斯坦国西部各含油气省.该国含油气面积约为170万平方公里,滨里海、中里海-曼格什拉克和乌斯丘尔特沉积盆地具有十分丰富的油气资源,楚河-萨雷苏伊盆地和锡尔河盆地也有油气发现.  相似文献   

7.
油气资源评价单元的划分是盆地油气资源定量评价的核心,而盆地的含油气系统又为限定评价单元之基础。以复合油气系统原理和方法为指导,油气源对比判识为手段,以寻找各供烃中心和油气藏之间成因关系为目的,重新划分了塔里木盆地4个复合油气系统和5个评价单元。在详尽分析评价单元油气勘探历史和发现历史基础上,结合已发现或落实的圈闭数量和规模,利用第七逼近法和蒙特卡罗法,对塔里木盆地已知油气系统中评价单元进行了油气资源与油气田规模、数量的定量预测评价。研究表明,塔里木盆地待发现石油可采资源量11.43×108t,预测油田数量94个,86%集中在台盆区下古生界海相评价单元;预测待发现天然气可采资源量21000×108m3,气田数量104个,58%集中在库车前陆评价单元。塔里木盆地有近91%的石油、84%的天然气资源等待发现,是我国陆上资源发现程度较低的盆地,也是我国未来油气储量增长最重要的盆地。  相似文献   

8.
据报道,在1996年至2000年间,我国将投入1000多亿元人民币用于新疆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和石油化工基地建设。预测石油天然气地质含量在300亿吨以上,约占我国陆上油气资源总量的1/3。至1996年,新疆已累计发现42个油气田,探明石油储量20多亿吨,探明天然气储量3567亿立方米。规划到本世纪末,新疆原油年产量达到2400万吨,天然气年产量达到40立方米。  相似文献   

9.
张斌 《安徽地质》2006,16(1):9-15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引发了石油消费的快速增长,石油对外依存度逐年提高。为确保国家石油安全,中国三大石油公司作为国家“走出去”战略的实践者,大力开拓海外石油市场,取得了初步的成效。本文从中东地区某资源国一个石油风险勘探项目入手,通过分析中国石油公司在该资源国实施石油风险勘探项目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然后以点带面,重点从国家层面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以推动和保证海外风险勘探事业的持续和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
《探矿工程》2014,(6):30-30
《第一财经日报》消息(2014-6-20)资料显示,南海石油储藏丰富,被誉为"第二个波斯湾"。整个南海盆地群石油地质资源量约在230~300亿t之间,天然气总地质资源量约为16万亿m^3,占我国油气总资源量的1/3。但技术上的难题是,其中70%的储量蕴藏于深海区域。  相似文献   

11.
油气资源是油气工业的基础,随着油气勘探工作的不断深入,油气勘探形势发生了明显变化,亟需评价落实国内常规与非常规油气资源潜力,明确剩余油气资源的重点勘探领域与有利勘探方向,夯实油气资源家底.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近十几年来油气勘探成果、地质认识成果与资料积累成果为基础,攻关形成常规与非常规油气资源评价方法技术体系,系统开展了第四次油气资源评价,评价结果显示我国常规石油地质资源量1 080.31×108 t,技术可采资源量272.50×108 t;常规天然气地质资源量78×1012 m3,技术可采资源量48.45×1012 m3.我国非常规油气资源非常丰富,非常规石油地质资源量672.08×108 t,技术可采资源量151.81×108 t;非常规天然气地质资源量284.95×1012 m3,技术可采资源量89.3×1012 m3.其中,致密油地质资源量125.80×108 t,油砂油地质资源量12.55×108 t,油页岩油地质资源量533.73×108 t;致密砂岩气地质资源量21.86×1012 m3,页岩气地质资源量80.21×1012 m3,煤层气地质资源量29.82×1012 m3,天然气水合物153.06×1012 m3.我国陆上常规剩余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岩性-地层(碎屑岩)、复杂构造(碎屑岩)、海相碳酸盐岩、前陆冲断带四大重点领域.其中,陆上剩余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岩性-地层(碎屑岩)、复杂构造(碎屑岩)两大领域,陆上剩余天然气资源主要分布在海相碳酸盐岩、前陆冲断带两大领域.海域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构造、生物礁、深水岩性3个领域.   相似文献   

12.
正"一带一路"是新时期我国深化对外合作的新的战略构想,旨在通过进一步加强与沿途各国的深入合作和互联互通,最终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目标。其中,油气合作是"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内容。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大国,我国石油和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分别达60%和30%,并呈现逐年扩大的趋势,能源安全问题突出(吴林强,2016)。"一带一路"周边国家地区中,中亚位于亚洲中部地区,是世界上含油气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13.
《海相油气地质》2001,6(1):60-60
<正> 2000年5月在北京召开了“21世纪中国石油战略高级研讨会”第二次专题研讨会——“21世纪中国石油天然气资源战略”。这次研讨会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发展部、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开发中心、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科技办和中国石油学会等单位主办,并得到政府有关部门和各大石油公司上层领导的支持,各方面专家、学者的积极参与。与会领导和专家就我国的石油资源及其发展战略的有关问题充分发表了看法,交换了意见,形成了如下一些值得重视的观点。(1)我国油气资源远远没有枯竭,我国的油气勘探开发空间仍然非常广阔。按照全国第二次油气资源评价,石油资源量为940×10~8t,目前探明率仅为21%;天然气资源量为38×10~8 m~3,目前探明率仅为6%左右。石油资源量,如果按照美国(70%)和前苏联(62%)的探明率计算,我们还有40%~50%的探明率空间,即尚可探明360×10~8~450×10~8 t的储  相似文献   

14.
文中以成藏组合为评价单元,对不同勘探程度的评价单元(盆地),确定不同的资源评价方法和计算参数,采用蒙特卡罗法进行资源量汇总,评价出了全球主要含油气盆地(195个)的石油待发现资源量为8 620亿桶,待发现天然气资源量为4 765万亿立方英尺;研制了全球不同储量管理体系下的四种储量增长模型,计算了全球已发现油气田到2030年的储量值及增长量,预计到2030年全球石油剩余可采储量为2.82万亿桶,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为10 460万亿立方英尺;评价结果表明,目前全球常规石油可采资源量为3.66万亿桶,天然气可采资源量为16 110万亿立方英尺;全球常规待发现油气资源在地域、国家、盆地类型、层系分布上极为不均衡。随着地质理论的不断丰富和勘探技术的进步,深海、超深海、北极海域和陆上难进入的沙漠、高寒等地区将成为未来的油气接替领域。  相似文献   

15.
全球油气资源潜力与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油气对外依存度日益增加,这就要求合理有效地利用国外油气资源,为此首次开展了全球油气资源评价的专项研究。油气资源评价以成藏组合为评价单元,针对不同勘探程度采用不同评价方法,高勘探程度盆地采用发现过程法,中等勘探程度采用主观概率法,低勘探程度采用类比法,最后采用蒙特卡罗模拟法进行汇总。针对世界不同储量分类体系,采用4类储量增长函数预测了全球到2030年的已知油气田储量增长量。对非常规油气资源主要采用体积法与类比法,评价了全球重油、油砂、油页岩、页岩气、煤层气、致密气6个矿种的地质资源量与可采资源量。评价结果表明全球常规和非常规油气资源潜力仍然巨大,应该积极参与国际油气合作,分享世界油气资源。这是中国首次对全球开展系统的油气资源评价,获得了自主评价的盆地、大区及全球的油气资源量,分析了资源量的分布与特点,指出了未来的潜力与方向,为中国油气公司"走出去"和国家制定能源战略提供重要的参考与支持。  相似文献   

16.
为了将多源、异构的国家石油和天然气数据有机地集成与管理,充分发挥其在国家资源利用宏观决策支持中的作用,建立了国家级油气数据库管理系统.设计了含有两级油气数据ETL工具的油气数据的集成模型,构建了以Web服务为基本组件的、基于SOA的系统体系结构,采用Oracle 11g作为后台空间数据库、  相似文献   

17.
油气资源是油气工业的基础,极大地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近年来,我国的石油勘探形势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年新增石油探明储量下降,石油年产量连续3年(2016—2018年)下降,2018年石油对外依存度高达73%。因此,亟需对油气资源状况开展全面客观的评价,夯实国内常规与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基础,明确剩余油气资源的重点勘探领域与有利勘探方向。中石油以近十几年来取得的油气勘探成果、地质认识成果与资料积累成果为基础,攻关形成常规与非常规油气资源评价方法技术体系,针对中石油矿权区及全国主要含油气盆地系统开展了第四次油气资源评价。评价结果显示:我国常规石油地质资源量约为1080×10~8 t;非常规石油地质资源量为672.08×10~8 t,其中包括致密油125.80×10~8 t,油页岩油533.73×10~8t,油砂油12.55×10~8 t。陆上常规剩余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岩性-地层(碎屑岩)、复杂构造2大重点领域;海域石油资源主要集中在海域构造、生物礁和深水岩性3个领域。在剩余石油资源分析的基础上,优选出常规石油现实有利目标区带20个,致密油有利目标区带12个,油页岩油露天挖掘目标6个、原位改质目标4个,油砂油有利目标5个。  相似文献   

18.
研究与寻找新的油气资源、开拓勘探新领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天然气将成为人类第四代能源。非常规天然气资源量比常规天然气的资源量多一个量级以上。研究非常规天然气理论,开拓勘探新领域将为人类提供丰富的天然气资源。中国在非生物成因天然气、深层石油天然气和煤层等非常规天然气研究和勘探方面均取得重要进展,对改变能源结构,满足未来发展对能源的需求将会有重要战略意义。天然气的长距离传输要求储量在1000亿m^3以上,以确保满足生产量为300-500万m^3的输气量,维持30年以上,可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
杨文采 《地质论评》2016,62(4):62041161-62041163
正中国陆上39%的剩余石油资源和57%的剩余天然气资源分布在深层。深层石油地质资源量约153.81亿吨,天然气约16.52万亿立方米。但深层油气资源的探明率较低,分别为12%和6.3%,远低于石油总体探明率35.5%和天然气探明率17.9%的水平。以上数据表明我国深层油气资源相当丰富,勘探潜力巨大。利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美国西  相似文献   

20.
油气是国家的战略资源。1993年我国成为原油净进口国,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能源需求日益增加,油气供需矛盾加大。中国油气勘探工作面临勘探目标日趋复杂、勘探难度不断加大的严峻形势。如何正确判断中国当前油气勘探面临的关键问题,拓宽石油地质学研究新视野与油气勘探开发新领域,尝试从新的途径、新的方法技术寻找大油气田,是中国广大油气地质工作者共同关注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