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浅层地震记录中多次反射折射波的识别和消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冯莉  王勤  邓达康 《物探与化探》1998,22(4):290-294
在反射地震记录中,特别是浅层反射地震记录中,常常出现浅层多次反射、折射波。它们的存在,会影响浅层有效反射波的识别。如果在资料处理中不将它们消除,将会影响地震成果剖面的正确解释。文中就多次反射、折射波的识别和消除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浅层地震勘探在某工业区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浅层地震勘探为解决工程地质问题所采用的野外工作、资料处理与解释的方法技术,以及“五小二高”的工作方法,讨论了结合反射波法开展折射波法的必要性。结果表明,浅层地震对查明基岩埋深及断裂有独到的作用,可为开发区整体工业布局提供比较准确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3.
浅层地震反射方法在工程物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设计合理的观测系统和数据处理流程来获取可靠的地震数据,经数据处理后的地震剖面具有更明显的地球物理和地质特征。利用浅层反射波方法获得的反射地震剖面,成功地揭示原成都理工学院主楼所在场地的浅层地下结构,就是浅层地震反射法勘探应用的一个成果。  相似文献   

4.
浅层地震反射法在武汉长江隧道水上勘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武汉长江隧道水上物探勘察为实例,介绍了浅层地震反射波法在水上工程地质勘察中的野外工作方法、水上测量工作、资料处理、解释方法技术及地质解释依据,并在数据采集工作、改善震源频率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对于许多规模小,深度浅的地下人防工程,用地震反射波法查明它们的地下的分布和大小,在江西临川市某区,我们采用浅层地震反射波法,根据当地的场地条件,物性差异和干扰情况等,合理布置测线,选择恰当的激发和接收方式,进行适当的资料处理,得到了清晰的地震时间剖面,根据时间剖面上反映出来的反向工白区,较好地推断出了该区地下人防工程的分布位置和防空洞的深度,宽度等,为该区一高层建筑的基础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王光权 《物探与化探》1999,23(2):122-127
结合浅层地震反射波法在厦门海沧大桥勘探中应用,对在水域进行桥址浅层地震反射波法勘探中的各方面作一探讨,浅谈一些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7.
浅层反射地震资料中面波一般比较发育,对有效信号形成干扰,现有压制面波等相千干扰的处理手段主要适用于中深部、深部地震勘探,但并不适用于浅层反射地震资料的处理。为此提出了倾角中值滤波法。该方法是基于叠前地震单炮道集上反射波与强线性干扰在£吨域视速度上的差异,在多组视倾角范围内,求取一个最佳视倾角,将最佳视倾角的振幅序列的中值视为相干干扰,利用“减去法”,达到信噪分离。通过模型与实际资料的处理,汪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分离强线性干扰,并保留了强线性干扰的特性,提高了资料的信噪比,保真度高,是浅层高分辨率地震勘探的一种理想的叠前信噪分离技术。  相似文献   

8.
针对我国西部黄土地区特殊的地形地貌、近地表条件和地下浅层目标体,开展了路基下伏地质缺陷地震探测技术的应用研究。为检验不同地震方法的探测能力,设计了一个综合地质地球物理模型,包含凹陷、断层、地裂缝、地下低速体、软弱夹层及滑坡等典型地质缺陷,利用有限差分波场模拟,计算出多分量反射地震记录和面波地震记录,分别进行了反射波成像和高阶面波反演横波速度成像。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反射波成像和高阶面波反演横波速度成像技术对真实模型中的凹陷、断层、浅层低速体、软弱夹层及滑坡等主要地质缺陷均能清晰成像,验证了地震方法探测路基下伏地质缺陷的可行性。数值计算结果表明,不同的地球物理探测方法对地质缺陷的探测效果和适用范围不同。  相似文献   

9.
王霞  马小跃 《岩土工程技术》2010,24(6):304-306,323
鉴于传统钻孔勘探确定淤泥层起伏情况的不足,在某一围堤水域地质勘察中利用浅层地震反射波法,确定淤泥层的起伏情况。从本场地反射波法物探映像图中可知.淤泥层与粘土层之间的界限明显,均在30s^-3左右产生了明显的反射波,且能清楚的看到基岩面的起伏情况。经过与钻探资料的对比发现,物探结果精度较高,满足了该工程的技术要求。分析表明,浅层地震反射波法是一种速度快、效率高的水域工程物探新方法,在各种水域工程的岩土工程勘察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低速带发育地区地震记录中的多次反射折射波严重影响波场中相近的反射波,导致反射波形态畸变,影响了对地震资料的正确解释。在阐明浅层低速带多次反射折射波产生机理和传播规律的基础上,提出垂向组合双震源的压制方法。根据勘探前期小折射、微测井等方法获取浅层参数信息,结合多次反射折射波与有效波之间相对位置关系,给出需要对多次反射折射波进行压制的前提条件,然后根据震源组合公式计算得到垂向组合参数可选范围,用于调整低速带中垂向设置的两个震源的相对位置,在不影响目的层反射波的基础上压制多次反射折射波。在正演模拟和黄土塬勘探区试验中,对比了常规单炮记录与震源垂向组合记录。结果表明:震源垂向组合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较好地压制浅层低速带多次反射折射波,有效提高地震数据信噪比和解释精度。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目前单一工程物探方法调查浅部地质结构的局限性,提出采用弹性波法勘察中研究浅部地质结构的SH波反射勘察和多道瞬态面波法勘察这2种有效手段进行联合勘探,提高其可靠性和精度,并给出了3个实例,指出了在数据采集和处理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刘基 《铀矿地质》1997,13(6):370-374
本文通过应用浅震反射波法解决浅部滑坡体、孤石、基桩持力层等特殊工程地质问题,阐明浅震反射波法在工程勘察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勘探程度较低,是开展油气勘探的主要潜力区之一。受近地表激发条件差、低降速带结构变化大、目的层埋藏较深等地表和深层地质条件的影响,研究区地震资料信噪比低、品质较差,严重地制约了地震资料解决地质问题的能力。本文在分析研究区新采集的原始地震资料基础上,建立了精确的近地表模型,采用层析静校正、交互迭代静校正方法求准静校正量;利用多域多阶段联合去除噪声,采取近道内切除等多种方法串联综合应用消除多次波干扰;采用全面统计、逐点处理的地表一致性处理技术进行振幅能量补偿;精细速度分析,优选提高深层弱信号成像质量的偏移方法等一系列的关键技术,使本区低信噪比资料的信噪比、同相轴连续性和构造成像质量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和提高,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4.
油气反射波地震勘探记录中面波信息的提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新疆准噶尔盆地沙漠地区油气反射波地震勘探资料中面波信息的提取为实例,简述了油气等深部地震勘探反射记录中面波信息的提取所具备的有利条件、存在的问题、具体的提取方法技术,以及从中获得的一些有价值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反射波地震勘探中折射波资料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反射波地震勘探中通常会将折射波作为干扰波,本文详细分析了折射波与反射波时距曲线的区别与联系,并通过三个应用实例说明,在反射波地震勘探中,充分利用折射波资料,有时会大大提高勘探效率和勘探精度,并可使地震资料解释依据更加充分。  相似文献   

16.
在浅层地震勘探纵波反射法中,常规的动圈式检波器抗干扰能力有限,所接收的信号信噪比不高.高阻尼检波器能在信噪比等方面有很大提高,从而使我们的所采集的数据可信度更高更准.阐述了高阻尼检波器的各项性能指标及分析了其应用于浅层地震勘探纵波反射法中可行性和优越性,并介绍了一系列的实验和一个查找断裂构造带的工程实例,通过与其它类型检波器的对比分析,表明高阻尼检波器有较高的精度和信噪比,明显优于常规检波器.  相似文献   

17.
广东省潼湖生态智慧区浅层地球物理探测与地层物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质灾害、活动断裂、特殊岩土体和古河道等是影响城市浅层地下空间开发安全的主要地质问题,对于这些地质问题的探测主要采用地球物理无损检测方法。潼湖生态智慧区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惠州智慧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中的重要区域,浅层地球物理探测与地层物性分析为潼湖生态智慧区城市发展及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提供详细的地质、岩土和地球物理数据,是构建该地区地下空间模型的必备要素。虽然目前已经开展了针对本区域的基础地质探测研究工作,然而服务于精细地质结构与地层划分的综合地球物理研究还处于空白。针对浅层地下空间探测精细程度低和传统探测方法分辨率有限的问题,本文综合利用浅层反射波地震方法、混合源面波S波速度成像方法、三分量谐振波阻抗比值方法以及综合测井方法对该地区浅层地下空间(200m)进行了高精度地层划分和断层展布精细解释。在浅层地震反射波方法划分厚层和大尺度断层的基础上,利用主动源和被动源微脉动阵列法获得更加精细的浅层地层和构造特征,采用三分量地震频率谐振方法识别浅层土壤层分层,弥补了单一方法在不同深度范围上的探测信号低精度缺点,探讨了潼湖地区地层与地球物理的响应特征,构建了详实的地层物性和地球物理参数关系,为后续的建模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8.
依据某铬铁矿区地质、物性资料,分别对矿区铬铁矿体、含矿超基性岩体、地质剖面进行地震正演模拟研究,分析对比模拟剖面和实际地震剖面的波场特征,发现实际剖面上存在与模拟剖面含矿位置相似的波场特征,结合地质资料,推测含矿岩体的反射区域,辅助金属矿区地震勘探对矿体的识别。  相似文献   

19.
以张家口蔚县单侯井田三维地震勘探为例,在松散厚砾石层覆盖区使用可控震源组合激发进行三维地震勘探,获得了较高质量的原始资料.地震资料经精细处理及三维多属性地质解释,断层的断点清晰、自然,煤层缺失区反射波特征明显,褶曲(向斜、背斜)显示明显.在使用炸药震源难以取得较好地质成果的厚砾石层覆盖区,使用可控震源组合激发取得了较满...  相似文献   

20.
通过超声波模拟试验, 研究了煤层陷落柱的反射波组和绕射波组特征以及绕射波组对反射波组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 煤田高分辨率地震勘探资料在目的层埋深200~500 m时, 经过三维偏移后, 可以将菲涅耳带半径收缩到1/5~1/3, 能够准确地解释直径大于30 m的陷落柱;对直径为15~30 m的陷落柱解释结果也较为可靠, 有效地提高了勘探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