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9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完成组网,除了传统测绘领域之外,目前北斗正在各行业普及,落实相关应用。本文针对输电线路地质灾害监测应用,从北斗原始观测值数据质量、定位精度两个角度探究输电线路电磁环境对北斗卫星监测数据的影响。长达23d的500kV输电线路北斗监测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在强电磁干扰、无电磁干扰两种情形下,数据完整率差异小于1%,多路径效应差异小于0.1m,信噪比差异均小于0.3dBHz,周跳比差异均小于150;定位精度的相对差别小于5%。综合而言,输电线路电磁环境对北斗变形监测数据质量及定位精度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东海大桥大乌龟近岛段的施工勘察过程的介绍,总结了对于大型工程勘察项目中的施工技术与组织管理方面的经验与体会。  相似文献   
3.
利用弹性波一阶速度—应力方程,采用交错网格高阶有限差分法进行震源波场的模拟和接收波场的逆时外推,并结合了能流密度矢量的互相关成像条件,实现了弹性波叠前逆时偏移,且能很好的消除叠前逆时偏移中的假象干扰.笔者通过一个二层模型和一个金属矿模型进行了叠前逆时偏移成像,结果证明所述方法可以有效地消除假象干扰并能对复杂陡倾角界面进行清晰地成像.  相似文献   
4.
通过队龙泉港出海闸工程特点和地质条件的分析,经过方案比较选取两种科学、合理的围护结构。通过实践运用,将临时性围护结构作为永久性水工结构的一部分。同时采取监测措施,并对监测数据进行跟踪分析,有效保证了基坑的安全性,并为其与永久性结构结合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考虑地基沉降的基础上建立土方量计算模型,把土方量的计算分为两个构成要素,并结合现场沉降观测结果进行分析计算,从而计算出由于地基沉降而引起土方量的增加量,最终推导出堆载量的一个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6.
通过工程实例的总结和引申,阐述了软土地区大面积、多层次、分区开挖的基坑工程中,将围护结构设计与施工组织结合考虑的方法,提出多种因素综合考虑,多种围护形式有机结合,多种工序统筹规划的基坑围护设计思路。实践证明,该设计安全、有效、便捷、经济,可为软土地区大面积、多层次、分区开挖的基坑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一幅员辽阔的国家。山区占全国面积三分之二以上,而岩溶区面积130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面积的七分之一。尤其在南方粤、桂、湘、鄂、赣、滇、黔诸省广布。被第四系松散沉积物覆盖的可溶岩地区称为覆盖型岩溶区。在天然和人为因素影响下,地面严重塌陷。矿山疏干排水在广东马口矿区产生3000多个塌洞;湖南水口山矿产生近千个塌洞。贵州水城盆地抽取地下水也产生好几百个塌洞。造成房屋倒坍、农田、水利、水源、公路、铁路被破坏,矿山淹没等严重危害。因此研究塌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针对我国西部黄土地区特殊的地形地貌、近地表条件和地下浅层目标体,开展了路基下伏地质缺陷地震探测技术的应用研究。为检验不同地震方法的探测能力,设计了一个综合地质地球物理模型,包含凹陷、断层、地裂缝、地下低速体、软弱夹层及滑坡等典型地质缺陷,利用有限差分波场模拟,计算出多分量反射地震记录和面波地震记录,分别进行了反射波成像和高阶面波反演横波速度成像。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反射波成像和高阶面波反演横波速度成像技术对真实模型中的凹陷、断层、浅层低速体、软弱夹层及滑坡等主要地质缺陷均能清晰成像,验证了地震方法探测路基下伏地质缺陷的可行性。数值计算结果表明,不同的地球物理探测方法对地质缺陷的探测效果和适用范围不同。  相似文献   
9.
工程勘探中由于技术手段限制和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地面物探方法获得的反演结果与实际地质情况往往存在较大偏差.地面激发、隧道内接收的透射波由于直接穿过地质体,因而利用透射波初至走时进行层析成像具有更高的精度和可靠性.本文以某隧道勘探工程为例,对透射波初至走时层析成像的应用效果和影响因素进行了数值试验分析,详细探讨了初始模型和射线覆盖次数对反演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由于具有直接穿透地质体的优势,透射波勘探相较于其他地面地震勘探方法具有更好的精度、可靠性和准确性;(2)虽然初始模型不准确,其在横向上的扰动仍然足以反映异常的存在,但是基于先验地质信息构建适当初始模型对于提升反演精度至关重要;(3)采用针对性的观测系统设计及井地联合反演方法可以提高数据投影角度和完备性,有效减少解的不确定性,从而逼近地质体真实的地球物理模型.数值试验表明透射波初至走时层析成像在工程物探中有广泛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阐述一种增强地震数据质量的非CMP叠加技术——零偏移距共反射面(ZO CRS)叠加.文章从分析目前模拟零偏移距(ZO)剖面常规方法存在的问题与ZO CRS叠加方法所具有的优势入手,介绍了ZO CRS叠加基本原理及其实现过程.利用2D人工合成理论模型数据对这种方法进行了验证并将其应用于低覆盖次数陆地实际资料.理论模型及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