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陕西潼关金矿区泥石流潜势度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陕西潼关金矿区位于小秦岭北坡,区内发生的泥石流灾害,其物源90%是采矿弃渣。本文选择采矿弃渣量、纵坡降比、渣堆补给长度与沟长比、沟岸山坡坡度、河流弯曲程度、河流堵塞情况、渣堆稳定性、流域面积、历史上有无泥石流灾害发生等9个泥石流发生的因子,在给定因子权重排序的基础上,采用因子权值与因子赋值相乘后相加的方法,求得18条沟谷泥石流潜势度指数及其排序。在降雨量相同的条件下,潜势度指数可似比风险度指数。  相似文献   

2.
典型金属矿山泥石流潜势度的模糊层次综合评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金属矿山泥石流发育与潜势度的关系,对影响矿山泥石流发育的主要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其隶属函数,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影响因素的权重系数,并应用模糊数学理论的方法来判定金属矿山泥石流发育潜势度的级别,通过确定潜势度的级别对矿区内地质灾害进行定量化评价确定灾害等级,为金属矿山泥石流地质灾害的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矿产开采过程中,大规模不合理的矿渣堆弃以及高强度降雨等所引发的矿渣碎屑流,对矿山的正常生产和人员安全带来了巨大的风险。由于矿渣堆普遍沿沟谷呈串珠状分布,若下级渣堆受到上级矿渣碎屑流的冲击、加载作用,其失稳起动概率及渣流量将明显增加,这种空间逐级影响所表现出的灾害链效应是矿渣碎屑流灾害作用的重要特征。以小秦岭乱石沟为例,在对研究区内矿渣堆详细调查的基础上,首先以矿渣堆高度、坡度、方量、是否堆载振动、底床坡度以及降雨汇流累积量6项指标对矿渣堆的危险性进行评价。其次,采用UBCDFLOW方法,考虑碎屑流的路径宽度、平均坡角及流动类型,估算碎屑流的滑移距离。最后,在此基础上从风险评价与预测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矿渣堆碎屑流的链状逐级影响,以及下级渣堆位于上级渣堆碎屑流冲击范围内的相对位置,得到灾害链效应下的矿渣堆危险性评价。计算结果表明考虑灾害链效应后,乱石沟内受碎屑流影响的矿渣堆的破坏概率明显增加,研究结果也为矿山沟谷流域矿渣堆灾害的风险评价及防治规划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针对基于泥石流因子评价方法中选取因子不一及训练样本少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原型网络的沟谷泥石流灾害易发性评价方法。首先,通过元学习方式组织训练数据,计算每一类沟谷的原型中心。其次,计算未知样本与每一类原型中心的距离,得到其从属类别的概率。最后,根据类别概率计算沟谷的泥石流易发性指数,得到泥石流易发性评价等级。运用模型对怒江州的沟谷进行评价,并与历史灾害数据进行比对,分类正确率达到67.39%,历史事件中泥石流灾害严重程度与模型的评价等级吻合度较好。相比传统实地勘测和因子评价等方法,文章方法能够通过遥感影像进行泥石流灾害区域的快速识别与评价,为泥石流灾害的预警预测研究带来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区域滑坡泥石流灾害预警理论与方法研究   总被引:39,自引:4,他引:39  
根据数年来的调查观测研究和工作实践,提出了滑坡泥石流灾害的预警分类体系,包括按物理参量划分的空间、时间与强度预警和按诱发因素参量划分的气象、地震与人类活动预警以及多参数、多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综合预警。初步创建了区域性滑坡泥石流灾害暴发的两种预警理论方法,一种是基于临界过程降雨量判据图的预警方法;另一种是基于GIS的地质环境空间分析预警理论方法,通过计算预警区的滑坡泥石流灾害"发育度"、"潜势度"、"危险度"和"危害度"来实现。阐述了滑坡泥石流灾害预警的技术和行政工作程序,指出建立临界过程降雨量判据与地质环境空间分析相耦合的滑坡泥石流灾害预警理论方法是研究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6.
城市泥石流风险评价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唐川  朱静 《水科学进展》2006,17(3):383-388
探讨了城市泥石流风险评价的系统方法,该方法包括泥石流扇形地危险区划、城市易损性分析和城市泥石流风险评价三个主要内容。泥石流堆积扇危险区划是基于数值模拟计算出的泥深和流速分布图进行叠合完成的。以美国高分辨率的“快鸟”卫星影像为数据源,完成了研究区的城市土地覆盖类型遥感解译,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城市泥石流易损性分析,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提供的统计和分析工具,完成了研究区泥石流风险评价。该风险区划图可用于指导对泥石流易泛区的不同风险地带的土地利用进行规划和决策,从而达到规避和减轻灾害的目的,也为生活在泥石流危险区的城市居民提供有关灾害风险信息,以作避难和灾害防治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小秦岭大湖峪矿渣型泥石流的物源特征及其危险度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河南省灵宝市大湖峪峪道金矿开采活动强烈,采矿废渣成为当地泥石流主要的物源隐患。在2007年对峪道内采矿废渣堆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依据矿渣型泥石流的特点,选择渣堆规模、河道堵塞程度、渣堆稳定性、沟谷纵坡降比、河流弯曲度和沟谷汇水面积6个因子,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因子的权重,进而对大湖峪主峪道及其支沟进行了泥石流危险度评价。结果表明,13条沟谷中有10条为高危险度区,其中东峪黑峪子沟、东峪主峪道、西峪东槽桐沟和槽桐沟均为泥石流极高危险区。大湖峪泥石流危险度评价结果为泥石流的防治和预警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武都区北山泥石流灾害发育,对城区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本文选取泥石流规模及发生频率作为主要因子,沟谷流域面积、主沟长度、流域相对高差、流域切割密度、泥沙补给长度比作为次要因子,采用理想点法对武都区北山7条泥石流沟进行了危险度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泥石流沟属低度危险-中度危险,与单沟泥石流危险度评价方法的结论基本吻合,符合实际情况,验证了该方法具有合理性及可靠性,为泥石流危险度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同时也为研究区泥石流灾害的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矿渣型泥石流发育特征及危险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西岔沟地质环境复杂,节理、裂隙发育,在各支沟及主沟中,填埋了36万多方以碎石土为主的高、陡矿渣堆.这些矿渣以台阶状层叠堆放的形式填满整个沟谷,严重堵塞水路,并且矿渣堆的稳定性较差,透水性较好,再加上暴雨雨量大,汇流集中,大西岔沟已具备了泥石流灾害爆发的条件.结合洪峰流量对大西岔沟泥石流的启动条件进行分析,极容易发生泥石流.对于像大西岔沟的这种矿渣型泥石流,其主要形成水石流,具有固体物源补给方量大、产流区集中、容易启动、流通距离短和破坏性大的发育特征,其固体物质补给主要以冲、洪沟的侧蚀、揭底补给、渣堆失稳和坡面漫流冲刷补给为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排导和固渣相结合的治理方案,即在沟谷中修建大量的排水沟,能第一时间排走洪水,同时对渣堆进行放坡处理,以增加渣堆的自稳能力.  相似文献   

10.
徐友宁  陈华清  张江华  乔冈  杨敏 《地质通报》2015,34(11):2001-2008
矿山泥石流是山地矿山最主要、危害最严重的地质灾害类型。小秦岭金矿区是中国矿渣型泥石流灾害及其隐患的典型矿区,研究其成灾模式对于科学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2010年7月23日泥石流沟的勘查、泥石流泥位与颗粒级配测量、降雨参数分析等,表明短历时、高强度大暴雨(142.9mm/6.42h、雨强52.6mm/h、4.6mm/10min)是7·23泥石流形成的直接激发因素。沟道内挤占行洪通道的人工残存坡地及选矿尾渣为泥石流提供了66.7%的物源。泥石流堆积扇粗颗粒(粒径≥2mm)含量高达92.4%,泥石流最大流速为9.61m/s,最大流量455.05m~3/s,推算泥石流历时112.5s,系一次性、中型规模的水石流,但却造成了8死4伤的灾难。其致灾模式是强暴雨的片蚀作用导致沟源高陡斜坡上的残坡积物形成梳状浅层滑坡群,下滑至沟底,在坡面迅速汇集的山洪作用下转化成沟谷稀性泥石流。沿程通过冲蚀、侧蚀、底蚀作用,不断加大了泥石流规模,沟口残缺的浆砌水泥挡墙堵溃放大了泥石流的灾害效应。固渣、排水、疏浚沟道是治理堵溃型矿山泥石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提出了汶川地震高烈度区11县域(汶川、北川、绵竹、青川、茂县、都江堰、安县、什邡、彭州、平武和文县)地质灾害区域预警方法,包括发育度分布、潜势度区划与危险度区域预警。研究区地震后地质灾害类型由震前的滑坡、崩塌为主演变成泥石流为主,震后灾害数量是震前的8.7倍,地质灾害极高发育区分布面积204.32 km2,灾害点密度达到8.11起/km2,主要位于什邡、绵竹、安县、汶川及文县境内。基于地形坡度、坡向、高程、地貌、岩性、断裂构造、烈度区划、年均雨量、水系、人类工程活动(道路)及地质灾害发育度分区指数等11项因子,计算潜势度并划分为四个等级,极高潜势区面积占全区面积的4.17%,灾害点数占11县域灾害总数的44.15%,灾害点平均密度达到2.44起/km2,地质灾害极高、高潜势区呈线状、局部面状分布,在都江堰、彭州、什邡、绵竹、安县等地呈面状分布,在北川、平武、青川、文县等地呈条带状分布。将地震、汛期降雨和日降雨作为引发因子,基于潜势度评价,开展地质灾害危险度区域预警研究,地震引发地质灾害高危险度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南部的汶川、都江堰、彭州、什邡、绵竹以及北部的青川、文县等地; 2013年汛期降雨引发地质灾害危险度高的地区集中在都江堰、绵竹、安县、北川、平武和文县等地; 2013年7月9日降雨引发地质灾害危险度高的地区集中在都江堰、彭州、什邡、绵竹和安县等,三种引发因子引发的实际灾害点与危险度预警的重点区域比较吻合,研究方法可以作为地震引发地质灾害预测、汛期(5~9月)地质灾害趋势预测和短临(1~3日)地质灾害区域预警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12.
泥石流防治工程效果后评价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防治工程效果后评价是泥石流灾害防治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一方面可用以检验防治工程质量、机理认识及方案选取合理性等,另一方面可以为后续泥石流灾害治理提供借鉴。依据大量西北地区典型泥石流防治工程实例,引入建设项目后评价理论,筛选出3项一级指标、10项二级指标,建立泥石流防治工程效果后评价指标体系如下:防治目标有效性,包括地形地貌变化度、固源物质固化度、疏导排水畅通度; 工程效果效益性,包括经济效益产出度、环境效益发挥度、社会效益明显度; 防治方案合理性,包括灾害机理认知度、参数取值安全度、防治工程协调度、工程实施难易度。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值的模糊综合评判理论,建立泥石流防治工程效果后评价模型,以西安临潼大水沟泥石流防治工程为例,检验模型效果良好,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矿山泥石流形成的理论动态分析--以神府东胜矿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神府东胜矿区矿山泥石流沟道调查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矿山泥石流形成的3个基本条件,得出结论如下:①固体物质来源充足。主要来源有:矿区建设中排放的大量弃土石渣,陡坡、临空面的崩塌堆积物,风化剥蚀形成的泻溜、坡积裙;②降雨和径流是泥石流暴发的主要外动力。经GM(1,1)包络线法预测,未来几年降雨量稳中有增;③地形比降是泥石流暴发的不可逆的趋动力。由于工程建设,沟道地形畸变,比降加大,暴发泥石流的沟道地形条件潜势很大。在泥石流形成的3要素基本满足的前提下,其暴发的关键还在于3要素的有机结合。根据泥石流固体物质含量指标,应用系统原理,讨论了潜在矿山泥石流形成3要素有机结合的随机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历史上长期不合理露天开采的山东废弃石灰岩矿山的调查研究,发现石灰岩矿山广泛分布于鲁西地区、鲁中南区,生态环境破坏较严重.采石弃渣多形成"裙"状弃渣坡、"帐"状弃渣堆及高陡型弃渣坡,基岩裸露且裂隙发育,在集中降雨条件下极易引发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结合济南章丘市某废弃石灰岩矿山复绿项目的工程实践,总结出以工程措施为主,兼顾生态恢复的地质环境综合治理恢复经验,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王海芝 《城市地质》2017,12(4):58-60
矿山弃渣型泥石流沟是北京市西部山区重要的泥石流类型,在近几年发生的泥石流中占比重较大,是近期高发的泥石流类型。本文通过遥感调查数据总结了矿山弃渣型泥石流沟数量较多且松散物质易于启动的基本特点,对2016年7月20日江心台沟泥石流案例进行分析,依据本次泥石流前期雨量较少,当日激发雨量集中于某一时段即引发了本次泥石流的特点,提出了以本次泥石流提取的降雨信息,作为北京市矿山弃渣型泥石流沟临界雨量值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昆明市泥石流风险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比较成熟的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模型,结合ESRI(Environment System Research Institute)公司开发的新一代GIS软件——ARCGIS9.2,对昆明市泥石流进行危险度评价,得出了昆明市各县区的危险度。易损性评价是泥石流灾害风险性评价的一部分,根据国内有关易损性的理论成果,我们建立了昆明市泥石流易损性评价模型,对昆明市以各县区为单位进行了易损性评价,得出了昆明市各县区的易损度。利用联合国给出的自然灾害风险性评价模型:R—H×V,易损度和危险度相乘,得出了昆明市的风险度。使用ARCGIS9.2的自然分级和制图输出功能,对昆明市泥石流风险性进行了分区和制图,给出了昆明市泥石流风险性评价图。结合实际情况综合评判之后发现昆明市各县区呈现出泥石流灾害易损度和危险度不均衡的现象,因此,泥石流灾害发生时,外部社会救援工作就显得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17.
模糊综合评判法在泥石流灾度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贵州省毕节地区泥石流为例,建立灾度评价标准和隶属函数,采用基于模糊模式识别理论和模糊综合评判法,对泥石流灾度进行了评价。这种评价方法以最大隶属度来刻划灾害损失的程度,避免了评价结果的绝对性,评价结果表明模糊综合评判法是一种简单有有效的泥石流灾度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康定市泥石流易发性,将康定市划分为421个沟域单元,采用ArcGIS软件中空间分析工具以及SPSS软件分别对评价指标内部叠加情况、评价指标与泥石流灾害相关性进行了分析,通过筛除剔除重叠度高、相关性差的评价因子,选取流域面积、melton比率、形状系数比、流域崩滑密度、流域植被覆盖率、流域道路密度、流域平均径流侵蚀力指数、多年汛期平均降雨量等8个评价指标进行康定市泥石流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采用信息量模型与熵值法相结合的方法定量评价了泥石流易发性,熵值法定量确定了评价指标权重,计算出评价因子加权信息量值,将康定市泥石流划分为极高易发区、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以及低易发区4个等级。通过频率比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对泥石流易发性评价结果进行检验,ROC曲线AUC值为0.842,表明评价模型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9.
区域泥石流灾害的定量风险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概述了区域泥石流灾害的风险分析体系,指出了过去区域泥石流灾害危险性研究中的某些误区以及区域社会经济易损性评价的难点。借助于“灾害熵”的概念,提出了区域泥石流灾害危险性定量分析的一种新方法。通过将泥石流灾害的危险性和区域社会经济易损性进行分级,建立了风险评价矩阵。在此基础上,对区域泥石流灾害的风险进行了分级,可为有效地进行区域泥石流灾害的预警,以及为减灾防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泥石流作为矿山常见的地质灾害,已经成为危害人类最重要的地质灾害之一,但目前对大型排土场暴雨泥石流的流动特性和灾害预测研究相比崩塌、滑坡及洪水相对较弱。以四川某矿山排土场暴雨形成的泥石流为例,提出了固相沉积分析法,并对矿山排土场暴雨泥石流流动特性进行预测分析,研究了稀性、低黏度泥石流固相沉积规律,对泥石流密度、流速、固相流量、总流量等进行计算,深入探析了泥石流形成后随沟道变缓等因素衰减演变成山洪的过程。研究成果对泥石流的预测和防治有重要的现实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