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下扬子区孤峰组放射虫化石带划分及环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卫红  卜建军 《江苏地质》1999,23(1):17-23,T002
下扬子区中二叠统孤峰组线硅质岩中的放射虫化石极其丰富,这些化石主要阿尔拜虫类(albaillellids)球形多囊虫类(Sphericalpolycystine)十字多囊虫类(stauraxonpolycystine)组成,其中以Pseudoalbaillellacalprata.P.longtanensi,P.cf.longicornis,HegleriaMammilla,Follicucull  相似文献   

2.
陕西凤县核桃坝剖面含2个牙形石组合,下组合为Gnathodustypicuss-Siphonodellacf.isosticha组合,相当typicus带和isosticha-上crenulata带,属杜内阶;上组合为Idiognathodusdelicatus-Neogondolellaclarki组合,其时代为维斯发早期。本文共描述了15个牙形石种,并讨论了N.clarki等3种的个体发育。  相似文献   

3.
ReconstructionofEarly-MiddleJurasicLargeOrdosBasinandTectonicSeting*ChengShoutianFuXuehongHuangYanqiuFacultyofEarthResources,...  相似文献   

4.
姜建军 《地球科学》1994,19(4):412-420
文章对早石炭世石燕科Fusella,Unispirifer,Prospira,imbrexia,Finospirifer,Celsifomix,Grandispirifer,Warsawia,Gypospirifer,Frechella,Neospirifer,Brachythyrina,Guizhouspirifer13个属的分类位置、相互之间的区别特征和演变规律进行了讨论;在此基础上,进而讨论  相似文献   

5.
朱天乐 《江苏地质》1994,18(2):119-122
对选矿工艺中矿物单体解离度的探讨朱天乐江苏省地质矿产测试应用研究所,南京,210018DiscussionontheFreeFractionalDegreeofMineralsinSeparationTechnology¥ZhuTianleAbstr...  相似文献   

6.
广西百色盆地第三系花粉新属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荣玉 《广西地质》1995,8(2):31-36,18
本文描述了百色盆地第三系沉积中1个花粉新属:爵床粉属(Acanthaceaepollis)和3个新种:百色爵床粉(Acanthaceaepollisboseensis)百色厚壁三孔沟粉(Tricoporopllenitesbosepachydermus)。平滑四孔沟粉(Tetracolporiteslaevigatus)同时对新属中的3个未定种也作了简要描述,新属种化石分别产自上新统长蛇岭组,渐渐  相似文献   

7.
滇西南早泥盆世地层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元动 Lenz  AC 《地层学杂志》1998,22(3):220-226
滇西南西盟里拉、孟连回库腊垒组发现早泥盆世Monograptushercynicus、M.falcarius等7个笔石种,从下到上识别出M.uniformis带、M.hercynicus带和M.falcarius带3个笔石带,分别属于洛赫科夫期早期、晚期和布拉格期早期,并与国内外其他地区的笔石带进行了对比。对该时期笔石的生物地理分析表明,洛赫科夫期的笔石具有全球性,而布拉格期的笔石则显示出一定程度的地区性。  相似文献   

8.
StratigraphicSucesion,Source┐RockDistributionandPaleoclimaticZoneinMeso-CenozoicBasins,EasternChina*LuZongshengHuangQishengFa...  相似文献   

9.
Du Fort-Frankel差分格式是对Richardson格式进行修正得到的差分格式。本文将它从一维推广到二维,给出了二维Du Fort-Frankel差分格式相容性所满足的条件,并严格论证了它的绝对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河南登封的中寒武世徐庄组中,采获丰富的遗迹化石,共有10个遗迹属,14个遗迹种,对其均作了系统描述。还讨论了CruzianabarbataSeilacher—RusophycusramellensisLegg遣迹群落在国内外的地理和地质分布,以及遗迹化石所反映的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1.
苏皖地区的孤峰组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正> 苏皖地区的孤峰组原称孤峰层,由“孤峰镇石灰岩”一名演变而来。叶良辅、李捷(1924)在安徽泾县孤峰镇进行煤田地质调查时,将相当于黄龙组、船山组及栖霞组的一套灰岩统称为“孤峰镇石灰岩”。孤峰层是朱森、李四光、李毓尧等(1930,1932,1935)重新厘订的,指出孤峰层“为黑色灰质页岩及硅质甚富之灰岩等,间于栖霞灰岩与龙潭煤系之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下扬子地区二叠系硅质岩的硅质来源和形成背景,以巢湖地区二叠纪栖霞组和孤峰组硅质岩为研究对象,收集了前人大量有关栖霞组和孤峰组的研究成果和数据,并对采自栖霞组和孤峰组硅质岩样品进行了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测试。栖霞组、孤峰组硅质岩样品测试结果显示,硅质岩的稀土元素经北美页岩标准化后的配分曲线近似平坦型向左倾斜,有弱Ce负异常,且HREE弱富集,反映了热水沉积硅质岩的特征。研究区硅质岩样品的Al Fe Mn三角图中,样品投点分布较广,即Al比值变化范围较大,认为是岩浆在喷发过程中受硅-铝质陆壳混染作用的结果。结合沉积环境判别指标分析认为:栖霞组硅质岩沉积时期其沉积环境主要为大陆边缘环境;孤峰组硅质岩沉积时期其沉积环境为大陆边缘-海盆过渡环境。从栖霞组到孤峰组沉积时期,海侵规模不断变大,水体变深,海盆面积扩大,研究区在不同时期沉积环境存在差异。研究区栖霞组、孤峰组硅质岩的沉积与大陆边缘裂陷活动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3.
华南下扬子巢湖地区孤峰组黑色硅质岩中富含有机质,是中国油气和页岩气勘探的潜在源岩,研究孤峰组有机质富集规律对开展油气勘探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巢湖平顶山地区中二叠统孤峰组硅质岩进行总有机碳含量(TOC)和饱和烃分子标志物特征分析,探讨其中有机质富集规律。结果表明孤峰组有机质热成熟度参数C29 ααα甾烷20S/(20S+20R)比值分布在0.37 至0.46 之间,C31升藿烷22S/(S+R)比值分布在0.53 至0.59 之间,热成熟度水平处于生油窗的早期。有机质正构烷烃主峰为C18,以短链烷烃为主,藿烷含量较高,甾烷以C27 ααα 20R 胆甾烷为主,有机质主要来自海洋浮游藻类和细菌。孤峰组有机质Pr/Ph 比值小于0.6,伽玛蜡烷指数平均值为0.2,说明古沉积水体为中等分层缺氧环境。孤峰组普遍富含有机质可能与炎热气候下古沉积水体长期分层和缺氧有关。随着气候在孤峰组沉积早期和晚期突然变冷,高强度的海洋洋流上涌提高了初级生产力水平,造成有机质更大规模的富集。  相似文献   

14.
华南下扬子巢湖地区孤峰组黑色硅质岩中富含有机质,是中国油气和页岩气勘探的潜在源岩,研究孤峰组有机质富集规律对开展油气勘探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巢湖平顶山地区中二叠统孤峰组硅质岩进行总有机碳含量(TOC)和饱和烃分子标志物特征分析,探讨其中有机质富集规律。结果表明孤峰组有机质热成熟度参数C29 ααα甾烷20S/(20S+20R)比值分布在0.37 至0.46 之间,C31升藿烷22S/(S+R)比值分布在0.53 至0.59 之间,热成熟度水平处于生油窗的早期。有机质正构烷烃主峰为C18,以短链烷烃为主,藿烷含量较高,甾烷以C27 ααα 20R 胆甾烷为主,有机质主要来自海洋浮游藻类和细菌。孤峰组有机质Pr/Ph 比值小于0.6,伽玛蜡烷指数平均值为0.2,说明古沉积水体为中等分层缺氧环境。孤峰组普遍富含有机质可能与炎热气候下古沉积水体长期分层和缺氧有关。随着气候在孤峰组沉积早期和晚期突然变冷,高强度的海洋洋流上涌提高了初级生产力水平,造成有机质更大规模的富集。  相似文献   

15.
湖北建始黄岩二叠系孤峰组底部陆源碎屑岩的发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建始黄岩二叠系茅口组顶部呈现一系列岩溶特征 ,而且孤峰组底部产孤立、透镜状河流相碎屑砂岩或砂砾岩。说明在茅口组沉积之后 ,测区曾有一定规模的抬升或海平面的相对下降 ,使得茅口灰岩遭受风化、侵蚀。孤峰组底部有不发育的底水位沉积 ,孤峰组与茅口组之间呈假整合接触。这一发现同时支持孤峰组形成于局限浅水环境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引言华南某些地区下二叠统茅口组与上二叠统龙潭组(或吴家坪组)之间,有一套以含层状燧石(硅质岩)及含菊石、放射虫、牙形刺等浮游生物化石的地层,层位属下二叠统顶部,与茅口组上部呈相变关系。这套地层前人一般称孤峰组,湖南则称当冲组,贵州称白泥塘组等。近年来对孤峰组燧石(即茅口组硅质岩)的成因众说纷纭、争论较大。大多数人认,燧石为沉积成因,形成于低能环境,二氧化硅来自陆源化学风化。马忠魏等(1981)认为孤峰组燧石形成于海水深度大于60m的台沟;童玉明等(1985)则认为形成环境应属于深海  相似文献   

17.
南京湖山地区下二叠统孤峰组放射虫动物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南京湖山地区下二叠统孤峰组含有极丰富的放射虫化石,主要由阿尔拜虫类albaillellids.球形多囊虫类sphericalpolycystine和十字多囊虫类stauraxonpolvcystine组成。文章对部分化石进行了描述,并建立1新属新种。根据放射虫在地层中的分布,提出两个组合带,即Pseudoalbaillella fusiformis-P. longtanensis带和Ruzhencevispongus uralicus带,并将这两个组合带与国内外时代大致相当的放射虫组合进行了比较,还讨论了这两个组合的时代。  相似文献   

18.
南京湖山地区下二叠统孤峰组放射虫动物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汝建 《地质科学》1995,30(2):139-146
南京湖山地区下二叠统孤峰组含有极丰富的放射虫化石,主要由阿尔拜虫类albaillellids.球形多囊虫类sphericalpolycystine和十字多囊虫类stauraxonpolvcystine组成。文章对部分化石进行了描述,并建立1新属新种。根据放射虫在地层中的分布,提出两个组合带,即Pseudoalbaillella fusiformis-P. longtanensis带和Ruzhencevispongus uralicus带,并将这两个组合带与国内外时代大致相当的放射虫组合进行了比较,还讨论了这两个组合的时代。  相似文献   

19.
鄂西古生代硅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环境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鄂西地区的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下部、下二叠统孤峰组和上二叠统大隆组中发育有薄层硅质岩。二叠系栖霞组、茅口组和吴家坪组灰岩中发育有结核状或似层状燧石。Fe Al Mn三角图 ,Cu、Ni、Co、Cr、Zr的关系 ,U Th判别图 ,Ba、As、Sb元素和REE配分模式等地球化学指标表明 :五峰组和龙马溪组层状硅质岩属于正常海水中生物化学和化学沉积 ;孤峰组和大隆组层状硅质岩、茅口组灰岩中燧石结核不属于典型的热水沉积相 ,但受热水作用的影响 ,而孤峰组硅质岩受热水作用明显。鄂西五峰组和龙马溪组硅质岩的沉积环境是四周被古陆或台地环绕的半封闭深水相滞流盆地。鄂西孤峰组和大隆组硅质岩的沉积环境是由裂陷作用形成的碳酸盐台地内部的盆地(或台沟 )滞流还原环境。CaO/(Fe +CaO)值和 (MgO/Al2 O3 )× 10 0值表明 :五峰组、龙马溪组和大隆组硅质岩沉积环境海水略有淡化。栖霞组、茅口组和吴家坪组含结核状或似层状燧石的生物灰岩 ,形成于陆棚上快速海侵和上升洋流形成的还原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