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拿大的天气预报加拿大的天气预报已有120年的历史.80年代中后期,形成了新的天气预报体系,即“国家气象中心指导预报一区域气象中心订正预报一天气预报服务台预报服务”的三级预报体系.国家气象中心负责收集和分析全球气象观测资料,作数值天气预报模式计算,对下发布天气预报指导产品.国家气象  相似文献   

2.
1交流目的 根据中加气象科技联合工作组第11次会议纪要相关内容,国家气象中心天气预报室孙军和强天气预报中心刘鑫华于2009年10月26~30日赴加拿大安大略风暴预报中心进行了为期一周的交流访问,旨在全面了解加拿大气象部门的天气预报业务开展情况,重点学习强对流、暴雪等灾害性天气预报技术、集合预报技术在业务中应用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加拿大数值天气预报考察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拿大数值天气预报考察报告郭肖容,陈德辉(国家气象中心,北京100081)按照中加气象合作第四次工作组会议确定的计划,笔者受加拿大气象中心(CMC)邀请于1994年9月12—22日访问了加拿大,就加拿大数值预报发展进行了考察。在加期间主要访问了数值预...  相似文献   

4.
加拿大大气环境局加拿大大气环境局是加拿大联邦政府环境部下属的、负责加拿大全国天气预报服务、大气环境监测的管理机构,兼有类似我国的国家气象局和国家环境保护局的职能.其主要任务是组织全国气象观测、天气预报、气候  相似文献   

5.
贵阳空管中心气象台预报室负责气象资料的保存和气象常规填图.保存内容为常规资料(地面、高空、探空)、航危报、卫星云图、雷达回波.通过编程,由电脑自动完成,减少了预报员的工作量,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航空天气预报中,更好地保障飞行安全.  相似文献   

6.
1.前言瑞典气象水文研究所为改进未来天气预报服务提出了一项叫作“业务气象资料系统计划”(PROMIS-90)的建议。在PROMIS-90中,计划将全国分为6个区域,由各区域中心负责本区域的短期预报(0—18小时),并重视进一步使用自动气象站和遥感技术。本文重点讲述天气雷达在这一系统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王继志 《气象》1987,13(1):30-34
一、引言 最近十年来,气象科学飞速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是气象信息的高速收集与传送及数值天气预报的业务化和天气分析、预报、服务的自动化。通过世界气象组织的协调和各国与地区间的协作逐步建立起配有高速气象通讯电路的世界气象中心、区域气象中心和国家气象中心,获得的信息急剧增多,通讯速度加快。北京气象中心每日可收到的气象信息量达10兆字节,这还没有包括卫星资料、无线传真资料及本中心加工的外传信息。这样庞大的资料信息汇入气象中心,给预报业务人员的实况监视和资料选取使用带来新的  相似文献   

8.
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ationalCentersforEnvironmentalPrediction的前身是美国国家气象中心NationalMeteorologicalCenter。国家气象中心于1958年成立,隶属于美国国家气象局,主要承担全美的天气预报及其相关业务。通过气象工作者近半个世纪的不断努力,天气预报业务有了长足的发展,已经成为一门成熟的科学。为了更好地发挥国家气象局在天气学领域的技术优势,拓展业务服务领域和实现气象业务现代化,为公众提供优质的服务,国家大气海洋局决定将国家气象中心…  相似文献   

9.
由陕西省气象科技开发服务中心负责研制生产的气象警报语音传呼机,既可群呼(报天气预报及信息),又可选呼(单独呼叫某个持机人)。它可直接用语言把信息传达给持机人。因此,它具有信息传递快,省去被传人打电话麻烦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一、世界气象中心的来由和职责世界气象中心的概念是世界气象组织在建立世界天气监视网最早的决议中提出的。按规定,它属于世界天气监视网三个组成部分(全球观测系统,全球通讯系统和全球资料加工系统)中全球资料加工系统。这个系统是由世界气象中心、区域气象中心和国家气象中心三级组成的。所谓资料加工主要是指实时资料的加工,就是将全球通讯系统所收到的各种天气报告制成各种实况图、分析图和预报图。对于历史资料的整编称为非实时资料加工。  相似文献   

11.
李泽椿  泰祥士 《气象》1995,21(3):17-22
公众气象服务是国家中心的重点工作,中期数值预报业务先进的计算机自动化通信系统的建立国家气象中心初步形成了以数值天气预报为基础,以人机交互工作站为主要手段,综合应用多种气象信息的业务服务系统,使天气预报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取得显著社会经济效益,气象服务的总体经济效益已达到国家对气象事业投资的40倍。  相似文献   

12.
中国气象学会气候与长期天气预报专业委员会、长期天气预报理论、方法与资料建立总课题组、北京气象中心于1989年3月27日-4月1日在北京联合召开了1989年全国长期天气预报技术交流会.这次会议正式代表近百人,还有不少列席代表和旁听者.会议主要内容:一是讨论1989年全国汛期天气趋势预报,二是交流近几年来长期天气预报理论、方法与资料建立的新成果及长期天气预报业务系统的建立情况.本文着重介绍第二方面的情况.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气象研究中,美国国家气象中心(NWC)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提供的全球资料是相当有价值的。近几年随着国内计算机的飞速发展,许多研究工作都在用这些资料,实际上,这两个中心提供的资料,由于假设初值的不同和技术上的原因,都有优劣,而且两者之间对于相同的要素场也有程度不同的差异,将使我们的研究因采用不同的资料而有偏差,最近美国专家们比较了这两个中心的资料,结果发现在北半球的温带地区,两个中心提供的分析资料绝大多数要素都非常一致,但是  相似文献   

14.
由陕西省气象科技开发服务中心负责研制生产的气象警报语音传呼机,既可群呼(报天气预报及信息),又可选呼(单独呼叫某个持机人)。它可直接用语言把信息传达给持机人。因此,它具有信息传递快,省去被传人打电话麻烦的优点。 气象警报语音传呼机另一个突出优势是,建传呼台投资极低。  相似文献   

15.
李泽椿  裘国庆 《气象》1992,18(6):50-52
我国的T_(42)中期数值天气预报系统已于1991年6月正式投入业务使用。为使广大气象技术人员及时了解该系统数值预报产品的性能,以便在实际预报中更好地使用该产品,我们特请国家气象中心有关专家撰写了本讲座。供气象、海洋、水文、军事等部门的气象预报人员学习、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报讯 2月22日晨,从省气象通信台计算机房里传来消息,沈阳区域气象中心至国家气象中心的中速线路正式开通.这是继武汉、广州、上海气象中心之后国家气象中心至区域气象中心的第4条中速线路,标志  相似文献   

17.
加拿大气象中心(CMC)主要从事中短期数值天气预报业务和有关研究.下面我们分别进行叙述.第一部分中短期数值天气预报业务制作中短期数值天气预报业务的模式有两个,即有限区域半隐式半拉格朗日有限元模式和半球谱模式.前者主要作48小时以内的天气和形势预报;后者主要作3到5天的天气和形势预报.  相似文献   

18.
强对流天气综合监测业务系统建设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强对流天气监测是其预报的基础.国家气象中心强天气预报中心利用多源观测资料(常规和非常规资料)建设了强对流天气综合监测业务系统.强对流天气的监测对象包括积云、地面高温、雷暴、地闪、冰雹、龙卷、大风、雷暴大风、短时强降水、雷暴反射率因子、对流风暴(基于雷达资料)、深对流云及中尺度对流系统(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s,MCS,基于静止卫星红外1通道资料)等不同时段的分布.发展的监测技术主要包括自动站资料质量控制技术、强对流信息提取和统计技术、直角坐标交叉相关雷达回波追踪(Cartesian Tracking Radar Echoes by Correlation,CTREC)技术、雷暴识别追踪分析和临近预报(Thunderstorm Identification Tracking Analysis and Nowcasting,TITAN)技术、深对流云识别技术、中尺度对流系统识别和追踪技术,以及闪电密度监测技术等.强对流天气监测系统自动定时运行,其输出数据与MICAPS业务平台完全兼容.该监测系统在国家气象中心的强对流天气预报业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正青海省气象台成立于1954年。设短时临近天气预报、决策气象服务、气象灾害预警中心等8个科室。现有职工50余人(其中:在读博士2名,硕士研究生10名,本科38名;副研级高级工程师20名、工程师24名)。主要承担全省天气监测、天气预报、气象灾害预警等公众预报的制作与发布;负责省级决策气象服务业务和全省气象灾情收集、上报等工作;承担对市(州)、县级天气预报、环境气象和水文气象等专业气象预报、决策气象服务的指导和数值预报产品的解释  相似文献   

20.
为加强全国范围短期区域性和航空天气服务,一种新的天气分析和预报系统将在马里兰国家气象中心投入试用。该系统被称为中尺度天气分析预报系统(简称MAPS),是由科罗拉多州布德尔市的NOAA预报实验室研制的,它将使用一些加密天气观测的新资料。在用该系统进行州级尺度天气预报之前,先将它移植到国家气象中心进行较精密的试验。该实验室的Thomas Schlatter说:通过这种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