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利用P波和S波的初动和振幅比计算中小地震的震源机制解   总被引:41,自引:2,他引:39  
刘杰  郑斯华  康英  啜永清 《地震》2004,24(1):19-26
应用Snoke最新发展的利用P波、 SV波、 SH波的初动和振幅比联合计算地震震源机制解的程序, 使用一些省地震局数字台网得到的数字波形资料, 尝试计算了中小地震的震源机制解, 并与原来仅用P波初动得到的结果进行对比研究。 结果表明, 这种方法是可行的。 该方法为数字地震资料在地震预测中的应用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地震P波初动资料,作出了1985年11月30日邢台任县Ms5.3级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并与1966年邢台地震主震及其以后发生的其他强余震的震源机制解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讨论了邢台震区地壳应力场的演变特征。  相似文献   

3.
收集2008—2015年辽宁境内ML≥3.0地震波形资料,读取P波初动,采用P波初动方法,求解地震震源机制解。分析盖州震群、海城序列等地震的震源机制不同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4.
长江三峡地区盐关微地震群的成因机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清源  胡毓良 《地震地质》1993,15(3):247-252
盐关微地震群的活动局限在矿区内,地震都是微震和极微震。地震分两种类型:一种是微震活动,初动呈象限分布的双力偶滑动型震源机制,S波能量高于P波能量。另一种是极微震,初动几乎全负,P波能量高于S波能量,呈非双力偶的张破裂向内爆炸型的震源机制。两种地震的成因都是采矿诱发地震,不能做为仙女山断层向北延伸的证据  相似文献   

5.
应用Jeanne L.Hardebeck和Peter M.Shearer编制的利用P波初动和振幅比计算地震震源机制解的程序,使用九江—瑞昌流动地震台观测的地震资料,初步计算了九江—瑞昌地震余震的震源机制;并对单独利用P波初动和利用初动及振幅比这两种计算方法进行了比较。综合最优计算结果,九江—瑞昌地震余震震源机制解为:走向174°,倾角62°,滑动角43°。  相似文献   

6.
利用140个台站的P波初动资料,其中包括Pg波11个台站、Pn波75个台站、远震P波54个台站,采用格点尝试法获得了康定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结果表明,此次地震的震源机制是走滑型,与鲜水河断裂带的破裂特征一致。将本文使用的P波初动资料分别投影到其它机构给出的震源球模型,并计算相应的矛盾比,可以看出本文的结果最符合观测资料。康定地震余震分布、烈度分布情况以及构造应力场的结果,与本文所得康定地震震源机制相符。  相似文献   

7.
杨中书  李超 《华南地震》2006,26(3):77-82
应用Jeanne L.Hardebeck和Peter M.Shearer编制的利用P波初动和振幅比计算地震震源机制解的程序,使用九江-瑞昌流动地震台观测的地震资料,初步计算了九江-瑞昌地震余震的震源机制;并对单独利用P波初动和利用初动及振幅比这两种计算方法进行了比较.综合最优计算结果,九江-瑞昌地震余震震源机制解为:走向174°,倾角62°,滑动角43°.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地震P波初动资料,使用中国地震局推广的“基于GIS地震分析预报系统”提供的用地震初动符号求解震源机制的方法,求解了2002年4月30日营口~海城震群中4个ML≥3.0地震的单个震源机制解,同时用59个地震和213个P波初动资料,得到该区小震综合断层面解,并将其结果与1999年11月29日岫岩-海城MN5.4地震序列中4级以上的震源机制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9.
震相,是介质结构与震源运动信息在地震图上的总体现。由地震图研究介质结构状况,是传统地震学的基本任务。但是,由地震图研究震源运动状况,确是现代地震学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在这方面,人们比较多地利用P波初动所提供的震源信息,研究震源性质,例如初动半周期法、初动频谱法、初动波形拟合法、初动幅度及初动方向求解断层面的方法等。  相似文献   

10.
日本地震学者安艺敬一曾经使用小地震的平滑初动解分析地震区的应力特征。后来李钦祖又将该方法用于单台或多台的小地震初动资料分析,以讨论区域应力场特征。上述方法的特点是:在强震很少发生时,当对一次小地震观测的P波初动资料很少,不足以得到确定的节面解时,如果多次小震在一个邻近的范围内发生,而且它们的P波初动分布  相似文献   

11.
用P波初动波形求解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本文以首都圈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2006年文安地震为例,拓展了基于P波初动波形和区域格林函数库的中小地震震源机制格点搜索方法。通过利用P波初动及随后几个波动周期的波形信息,获取文安5.1级震源机制解。应用示例表明,采用格点搜索方法可以获得较为可靠的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证实了利用P波初至后几个周期的波形信息自动搜索获取中小地震震源机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地震P波震相到时与初动极性的精确读取是地震资料分析处理的重要步骤之一.本研究采用了一种新的高精度自动确定地震波P波震相到时与初动极性的概率分布的方法(POI方法,后同),在此基础上研究开发了一套自动化小震震源机制解的反演流程,并将其应用在云南小江断裂带周边区域的小震震源机制和构造应力场反演中.得到的震源机制与应力场反演结果与前人的研究一致,且与区域GPS观测结果和构造背景吻合度较好,显示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为高效分析密集台阵地震观测资料,开展小震震源参数测量与区域应力场反演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3.
地震P波震相到时与初动极性的精确读取是地震资料分析处理的重要步骤之一.本研究采用了一种新的高精度自动确定地震波P波震相到时与初动极性的概率分布的方法(POI方法,后同),在此基础上研究开发了一套自动化小震震源机制解的反演流程,并将其应用在云南小江断裂带周边区域的小震震源机制和构造应力场反演中.得到的震源机制与应力场反演结果与前人的研究一致,且与区域GPS观测结果和构造背景吻合度较好,显示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为高效分析密集台阵地震观测资料,开展小震震源参数测量与区域应力场反演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4.
1998年1月10日在河北省张北-尚义地区发生Ms6.2级地震,研究本次地震的霞源机制对于研究震源区和华北地区的地震活动性、构造运动和地球动力过程都有重要意义,我们用地幔波波形拟合及P波初动符号估计了本次地震的震源机制,提供了若干条P波列宽频垂直向(BHZ)波形图,认为以逆冲为主的断裂引起本次地震.  相似文献   

15.
在由某一台站观测到的地震波记录确定地震能量时,有必要知道震源机制在所选取的1985-1986年发生在西波希米亚的震群资料中,由于资料稀少,无法由P波初动求解震源机制.  相似文献   

16.
根据在逢坂山地形变台观测到的近场地震记录,发现了明显的 P 波初动方位偏差,因而就其原因作了考察。观测方法和时间与本文作者1983年已报导的相同,但这次是对观测坑道内的记录中既大而又清晰的 P 波初动振幅作了解析。地震数为31个,其震源资料选自京都大学理学部地震预报观测地区中心的资料和气象厅的  相似文献   

17.
应用Snoke最新发展的利用P波、SV波和SH波的初动和振幅比联合计算震源机制解的方法(FOCMEC),以2005年11月26日九江—瑞昌MS5.7地震为例,分析速度结构模型、震源定位误差、初动与振幅比资料和台站分布等对计算震源机制解的影响.结果表明,FOCMEC方法应采用研究区内的精细速度结构模型,各层速度误差在5%...  相似文献   

18.
用Pg波初动求解中小地震的震源参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思胜 《地震研究》2003,26(Z1):89-94
依据震源理论,根据我国数字化地震台网目前的实际情况,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一种用Pg波初动求中小地震震源参数的实用方法.可以用三个台的Pg波初动(初动峰值和峰值时间),较简便地计算出地震的震源参数, 从而为以震源和介质动态变化为依据的地震预报,提供一个用于日常监测预报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2022年门源MS6.9地震的发震构造及构造应力场特征,文章先搜集了1月8—30日M≥1.9地震事件的P波初动符号,基于P波初动极性反演震源机制解的方法,得出66个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参考水平应变花面应变对地震震源机制的划分原则进行分类,虽然震源机制分布类型较广,但走滑类震源机制超过半数,表明此次地震序列以走滑为主;然后基于得到的震源机制解,利用网格搜索法反演该区构造应力场,得到研究区内呈NEE-SWW向挤压,NNW-SSE向拉张;主震震源机制P和T轴与所处的应力区应力方向相近;最后模拟研究了主震震源机制与应力体系的关系,得到此次地震是在构造应力场作用下沿最优节面破裂的,可视其为该区域应变能积累后的一次正常释放。该研究对后续的发震机制和地球动力学分析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卓钰如  刘韬 《地震》1989,(6):64-68
为了观测京津地区小地震的应力降分布,我们采用了1986年以来北京台网记录到的发生在该地区的小地震资料,用时间域中计算小地震震源参数的方法,求出了81个小地震的应力降值。表1及表2分别给出了1986年4月至12月及1987年11月至1988年9月的小地震震源参数值。表中T_r为由地震图中测出的P波初动半周期,u_(αm)为P波初动振幅,α为求出的震源半径,M_0为地震矩,Δσ为应力降。震源半径α是利用参考文献[1]中的T_r-α/V关系曲线,假定Q=400,破裂速度V=2.75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