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利用小波分析对河西地区1971—1979、1979—1983年的地壳垂直形变场进行计算,结果表明:三阶以内的小波分解结果与地质构造走向基本一致,说明河西地区地壳垂直运动的短波主要反应的是断层活动;四阶小波变换结果为地壳垂直形变的低频部分,反映的是大区域地质构造运动所引起的地壳垂直形变。1971—1979年,门源南部的地壳垂直运动相对剧烈,而到了1979—1983年,门源地区地壳垂直运动主要活动区域由门源南部地区转移到门源附近区域,这可能与门源6.4级地震孕育的区域构造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2.
张永志  王双绪 《地震学报》1998,20(2):150-157
讨论了小波分析在地壳垂直形变测量数据分析中应用的可能性,并采用基于样条函数的多分辨分析及其相应的B小波,推导了适合区域地壳垂直形变分析的平面二维小波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利用样条B小波计算了河西-祁连山地区1971~1995年的多期垂直形变观测资料,所得结果如下:①小波多分辨分解可有效地分离地壳垂直形变的不同空间波长成分,使我们更清晰地看清垂直形变在不同尺度上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是我们研究地壳垂直形变不均匀性与地震活动关系的一个有力工具;②河西地区地壳垂直运动的一阶、二阶小波分解结果主要与地质构造一致,说明了河西地区地壳垂直运动的短波主要是断层活动;③河西-祁连山地区地壳垂直运动的变化反映了该地区地质构造活动东南部较强烈,与1986年青海门源 6.4级、1990年甘肃景泰6.2级和1995年甘肃永登5.8级地震前河西地区地应力加强和地震活动有关,而西北部运动较弱,无中强以上地震发生.   相似文献   

3.
讨论了小波分析在地壳垂直形变测量数据分析中应用的可能性,并采用基于样条函数的多分辨分析及其相应的B小波,推导了适合区域地壳垂直形变分析的平面二维小波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利用样条B小波计算了河西-祁连山地区1971~1995年的多期垂直形变观测资料,所得结果如下:①小波多分辨分解可有效地分离地壳垂直形变的不同空间波长成分,使我们更清晰地看清垂直形变在不同尺度上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是我们研究地壳垂直形变不均匀性与地震活动关系的一个有力工具;②河西地区地壳垂直运动的一阶、二阶小波分解结果主要与地质构造一致,说明了河西地区地壳垂直运动的短波主要是断层活动;③河西-祁连山地区地壳垂直运动的变化反映了该地区地质构造活动东南部较强烈,与1986年青海门源6.4级、1990年甘肃景泰6.2级和1995年甘肃永登5.8级地震前河西地区地应力加强和地震活动有关,而西北部运动较弱,无中强以上地震发生  相似文献   

4.
编制地壳垂直运动速率等值线图的有限元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根据地壳垂直运动研究中的均衡理论,建立描述地壳垂直运动速率空间分布的数学模型,并提出应用有限元法拟合地壳垂直运动速率面的理论和方法。通过计算验证,说明有限元法可实现对地壳垂直运动速率面的精确逼近,是编制地壳垂直运动速率等值图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表征地壳垂直形变场定量特征的地壳垂直运动准加速度及体积变化率两个新指标,利用甘肃河西地区70年代以来的5期复测水准资料计算了地壳剪切变形率、扩张变形率、体积变化率、速率增量、准加速度等各项指标,并分析了这些指标与强震危险区判定的关系.系统地研究了该地区垂直形变场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6.
北天山中段近期垂直形变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永岗  方伟 《内陆地震》2004,18(1):14-19
利用1987-2003年北天山地区跨断层流动水准资料,对该区近期地壳垂直运动进行了初步研究。认为目前北天山构造带上玛纳斯、乌苏等地带垂直差异运动幅度或速率较大。当上述地区垂直差异活动状态发生明显变化时,应对其加强监视。  相似文献   

7.
北天山流动水准重复测量资料的前兆异常特征初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北天山地区跨断层流动水准观测资料的分析,可以看出,北天山地区跨断层流动水准观测值的变化较好地反映了各断裂带、地震前后的地壳垂直形变运动特征.由于各断裂带、各测线与震中的距离不同,它们所反映出的地壳垂直形变运动特征和变化量也不相同.流动水准观测资料对北天山中西部地区5~6级以上地震有较好的震前反映,前兆信息明显.  相似文献   

8.
对有关文献提出的“地壳垂直运动调和分析”模型的建立过程作了全面分析,指出,该模型建立过程中所做的一些处理是不合理的,由此建立的要是地壳垂直运动规律的客观反映,因而尚不足以成为编制地壳垂直运动速率面等值线图的可靠手段。  相似文献   

9.
大同地震与华北北部地壳异态垂直运动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4  
本文根据笔者提取异态信息的新数据处理方法,分析了华北北部地区近十年来地壳异态垂直运动,结果显示出以大同地震为界,震前的整个华北北部地区均处于应变的积累阶段,而且震源区具有非常清晰的四象限分布图像,呈一种典型的水平应力作用下的点源理论垂直形变场图象,震后整个华北北部地区则出现了截然相反的异态垂直运动,这又清楚地表明了具有弹性回跳的理论特征。迄今为止,这是我们唯一获得中强地震前后地壳异态垂直运动在空间  相似文献   

10.
曾秋生 《地震工程学报》1988,10(S1):109-113
在地壳构造发展史中,无论是水平运动还是垂直运动都明显存在。我们认为,从地壳构造运动的总体说来,水平运动是主导的,但对某一具体地区而言,两种方式的运动将可能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点分别占据优势。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晋冀蒙交界区域为研究区,基于研究区内1984年以来的区域精密水准和1999年以来的GNSS地壳形变观测数据.通过对区域精密水准数据采用拟稳平差、Kriging插值方法进行计算处理,获取研究区地壳垂直运动结果;对GNSS数据使用GAMIT/GLOBK软件计算,并采用欧拉矢量法转换,获取研究区地壳水平运动结果.经分析研究认为:研究区内地壳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具有一定的关联性,但水平运动弱于垂直运动;利用区域精密水准成果确定的下降隆升垂直运动交界高梯度带(大于20 mm)是未来发生4.0级及以上地震的重点区域,说明地壳垂直运动信息对地震危险区判定具有很好的指示意义;通过地震活动统计发现地震活动分布具有明显的分区规律和迁移现象,与研究区地壳垂直运动变化规律较一致,表明区域精密水准是捕捉地壳和断层垂向运动的有效方法,另外在部分具有走滑和低倾角正断层附近地壳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具有很好的关联性,且当关联性不一致或垂直运动活跃同时水平运动微弱时,附近未来发生地震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华北北部(大首都圈)地区近十年(1983-1992年)来的地壳垂直运动。就其运动的性质可明显地分为两个阶段:以1989年大同地震为界的前一阶段,表现为应力积累阶段;在同地震后的后一阶段,则表现为地壳垂直运动处于一种反向运动状态。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北祁连河西地区近期大地垂直形变演化特征,结果表明,该地区地壳形变逆继承性运动弱,继承性运动强。研究了垂直形变异常与地震的对应关系,地震发生在垂直形变隆起区的边缘形变高梯度带上。指出该地区的中段形变异常明显,已形成强震的孕震背景。  相似文献   

14.
利用辽宁地区三期复测水准资料,计算得出1988—1998年和1998—2016年两个时段的地壳垂直形变速率, 并绘制相应的地壳垂直形变速率矢量图和等值线图.结合辽宁地区的区域地质背景及构造断裂活动性,分析了区域地壳垂直形变特征与地震活动性之间的相关性,明确了该区域的整体地壳垂直形变趋势及需重点关注的区域.结果表明:海城MS7.3地震后较长时间内,辽宁地区整体以继承性运动为主,辽东隆起和辽西隆起以上升为主,下辽河断陷带下沉;1998年后,辽宁地区整体形变差异量减小,该地区垂直形变正趋于稳态,垂直形变速率梯度高值区仍集中于下辽河断陷带与辽东隆起、辽西隆起的交界地带,因此该区域的潜在危险性较高,需要持续并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5.
刘权威 《地震学报》1996,18(3):382-391
地壳垂直运动有几种不同的定量分析模型.每种方法有不同的适用情况及其优缺点.本文提出对地壳垂直运动进行最优混合建模的理论,采用多种模型的最优线性组合以便提高模型的拟合能力,更真实地反映地壳垂直运动.   相似文献   

16.
山西断陷带垂直形变特征及其成因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崇立 《中国地震》1993,9(4):327-333
本文综合研究了山西断陷带垂直形变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本区深、浅部结构,构造和地壳价质物性特征的关系;结合浅部地震地溶部探测的研究结果,初步探讨了本区现代垂直形变的成因。研究结果表明:1.垂直形变测量揭示出山西断陷带的现代垂向构造活动具有明显的分段性。,即晋北地区以北东至北东东向构造活动为主;同时,也反映了浅部构造活动和地壳介质的特征特征对地壳形变的制约作用;2.山西断陷带内主要盆地的垂直形变与其深  相似文献   

17.
北天山流动水准测量资料前兆异常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卡尔曼滤波法计算处理了北天山地区跨断层流动水准观测资料,分析了断层异常特征。结果表明,北天山地区跨断层流动水准资料较好地反应了各断层地震前后地壳垂直形变运动特征。流动水准测量对北天山地区5~6级以上地震有较好的震前反映,前兆信息明显。跨越同一断层的各水准测线垂直运动速率不一致一定程度上显示了地震前兆异常,速率变化大小对地震震级具有一定预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31个GPS连续观测站2011—2018年垂向坐标时间序列结果,顾及地壳垂向周期性运动得到了天山及其邻近地区的地壳垂直运动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地壳垂直周期性运动显著,以年周期运动为主;大部分GPS连续站的年周期运动振幅在1.5~3.5 mm;27个测站半年周期通过检验,与年周期运动相比,其振幅较小,多在0.5 mm左右;天山及其邻近地区的地壳垂直线性运动呈山体隆升、盆地下降的趋势,显示该区域的长期地壳垂直运动为继承性,具体而言,塔里木地块的平均垂直运动速率为-0.88 mm/a,天山地块为0.25 mm/a,准噶尔地块为-0.29 mm/a.设计了三种垂向线性速率的求解方案,验证了求解地壳垂直线性运动速率时剔除非构造运动信息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9.
苏鲁皖地区现今地壳垂运动及郯庐断裂带的活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苏鲁皖地区1953-1995年多期精密复测水准资料,以及地质地貌构造背景,研究了苏鲁皖地区的地壳垂直运动及郯庐断裂中南段现今的活动特征。  相似文献   

20.
地幔岩石圈热结构差异与中国大陆岩石圈均衡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单斌  熊熊  郑勇  许厚泽 《地球物理学报》2008,51(4):1058-1065
观测表明,大陆地区存在很多传统均衡模型无法解释的现象,其根本原因在于传统均衡理论中没有考虑地幔岩石圈部分由于热结构差异导致密度差异的影响.本文基于岩石圈尺度的质量平衡模型研究了中国大陆20个构造单元地壳及地幔岩石圈对地形海拔的贡献,以及各块体的均衡状态.计算结果表明,在一些地区,如塔里木盆地、北山和柴达木盆地,尽管岩石圈均衡模型和Airy模型得到了一致的海拔值,但岩石圈均衡模型更能体现均衡过程的物理本质;除青藏高原造山带外的多数块体,岩石圈均衡模型的计算结果更接近观测海拔和地表垂直运动状态;总体上,考虑地幔岩石圈热结构影响后,中国大陆各地区的均衡结果普遍优于传统的均衡模型.通过对均衡状态分析,我们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构造稳定地区均衡程度较高;(2) 青藏高原及周边造山带现今地壳运动主要为区域构造过程及深部动力学过程所控制,均衡调整过程不是主要控制因素;(3) 现今地壳垂直运动比较明显的块体处于均衡调整阶段,地表垂直运动的大小反映了该区所受的均衡力作用的程度;(4) 构造稳定地区基于岩石层均衡的理论计算海拔与观测海拔之差值和现今地壳垂直运动速率有较好的相关性,据此我们可以通过均衡分析研究构造块体的运动趋势和动力学性质;(5) 地幔热结构对现今地形、海拔及地壳垂直运动有显著影响,在处理均衡问题时,地幔岩石圈热结构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