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泾阳地震与宝鸡地震前临潼地震台地下流体异常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采用一阶差分、滤波、五日均值等方法,分析处理了泾阳地震与宝鸡地震前后临潼台流体资料,从中提取出了明显的短临前兆异常,对这两次地震前流体异常幅度及异常时间进行了比较,并且对异常原因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2.
对河北省各前兆学科的观测资料进行了清理,提取了本学科判断中强地震由中期进入短临阶段的关键性指标,总结了近20a来河北省及其邻近地区中强地震短临异常与发震时间的统计关系,此基础上,建立了短临综合预报的概率。运用这一模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对应效果。  相似文献   

3.
西北地区6级以上强震的断层气体前兆异常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何跟巧  常秋君 《地震》1994,(3):50-57
本文在对西北地区6级以上地震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5级左右地震相对比的方式,对6级以上强震的断层气体前兆的时、空、强异常变化;阶段性变化;异常时间与震中距的对应;异常相对集中和短临信息等五个方面的特征进行了总结,该研究未来强震前兆的识别和分析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根据攀枝花地震台川05井所处构造环境,研究其水位观测前兆异常,探讨对应地震的中长期、短临异常时空变化规律和形态变化幅度等动态特征,试图寻找川05井水位观测前兆异常变化与地震的对应关系,给出川05井水位短临异常变化幅度与震级、震中距的经验公式,初步获得水位异常变化与震中的关系,为今后水位异常预测地震发生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信息熵在地下流体资料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简要介绍了信息熵的原理及其方法,并对八宝山断裂带逸出氡和昌黎台的水位资料进行处理,结果表明,用信息熵的原理和方法从前兆观测资料中提取地震前兆异常信息是可行的,八宝山断裂带逸出氡的信息熵减熵异常对应地震较好,分别从氡日均值和五日均值中提取的信息熵都是能得出一些很有意义的异常信息,但五日均值物熵值更明显,直观,昌黎水位处理结果也说明地震前后信息熵会出现较为明显的减熵异常,并且水位观测值势变化对信息熵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6.
华北北部几次中强地震前的地磁前兆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黄雪香  张美仙  林云芳  张淑兰 《地震》1999,19(2):168-178
阐述并分析了华北北部几个中强地震前地磁前兆异常的时空特征,即以在震前几天到几个月出现的中短期、短临前兆异常为主,短临异常尤为突出,空间分布范围较大。异常展布有一定规律性,并与地震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7.
天祝电磁波地震前兆异常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天祝电磁波出现前兆异常时对应地震很好,在短临预报中发挥了作用,天祝县地震局根据前兆异常作出的几次较好的预报,得到了甘肃省地震局的高度关注和评价。本文整理并总结了从1996~2004年这9年间的观测资料,并统计分析了前兆异常的特征,为天祝地区在短临预报方面提出了地震三要素的参考量。  相似文献   

8.
本文阐述了1992年元月12日嘉峪关5.4级地震的前兆异常,介绍了该次地震的短临预报及震后趋势判断情况。该次地震的前兆异常空间分布范围小,持续时间短,具有中强震前兆异常时空分布的一般特征。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了1992年元月12日嘉峪关5.4级地震的前兆异常,介绍了该次地震的短临预报及震后趋势判断情况。该次地震的前兆异常空间分布范围小,持续时间短,具有中强震前兆异常时空分布的一般特征。  相似文献   

10.
由于采样率的大幅度提高,从数字化形变资料中能挖掘大量短临前兆异常信息,如地震前短周期的脉动、突跳、转折等。本文以2012年6月24日宁蒗5.7级地震为例,通过研究丽江、云龙台站数字化形变观测资料,对宁蒗5.7级地震前的形变短临前兆识别与分析进行了研究,给出了形变前兆异常识别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地震孕育背景、前兆异常时空演化的角度,较为系统地回顾分析了2010年6月22日宁夏永宁4.5级地震的前兆异常及宏观异常特征。通过对前兆异常分析,总结了对于此次地震前提出的短临预测依据,可对今后地震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天祝电磁波地震前异常信息变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点分析了天祝电磁波观测资料在5次Ms>4 0级地震前的异常特征。通过总结分析认为,天祝电磁波在震前10~15天出现较明显的短临前兆信息,如日均值剧增,出现大幅度上升、突跳等变化,这些分析研究结果曾在省、市地震前兆和短临预报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研究发现三马坊水温对应某些构造带上的地震,其前兆异常有相似性和重复性特征.对应北西向张渤构造带上的地震,其前兆异常形态为突降型,对应东西向阴山-燕山构造带上的地震,其前兆异常形态为上升型,表明水温前兆异常的相似性和重复性特征受活动性构造体系所控制.深入研究三马坊水温前兆异常特征与活动构造带间的关系,可能是突破该地区地震短临预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1994年2月16日共和5.8级地震短临预报实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晓东  马文静 《地震》1995,(1):20-28
本文真实地再了1994年2月16日青海共和5.8级地震前前兆异常的发展过程及对该地震的短临预报过程,同时系统地分析了前兆异常在时间,空间及种数上的分布特征。指出,在有一定前兆监测能力的地区,对一些较大地震作出一定的或成功的短临预报是有希望的。  相似文献   

15.
杨述文 《地震研究》1998,21(3):221-226
1996年2月3日中甸-丽江交界发生7.0级地震,震前,洱源县地震办公室根据原地区水氡月均值滑动标准差、月均值滑动距平、12个月雨量滑动等中期背景异常和水氡日测值、水温日测值、日均气压值等的短临异常,本对这次地震的预报及前兆异常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6.
谷永新  马志明  高福旺 《地震》1999,19(2):209-213
通过对北京地区现有定点地震前兆监测网进行清理,分析了现有定点专业前兆监测台站、观测点、群测点的数量及分布密度的现状。对1996年12月16日北京顺义MS4.0地震的短临异常特征进行了探讨,表明顺义MS4.0地震前在震中周围出现一个直径约35km的短临异常密集区域。从异常形态看,该区域中的异常大部分可能带有来自震源的信息。结合顺义地震短临异常点位分布特征,对北京地区前兆台网的密度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分别提取地震三要素的异常指标,建立了辽宁地区异常指标体系。通过梳理辽宁及周边中强地震前测震学科异常变化特征,提取异常指标,研究各指标与地震三要素的关系,给出异常指标的权重;根据历史震例研究前兆学科典型趋势和短临异常变化特征,提取异常变化幅度、持续时间和形态变化特征等定量指标,同时给出各异常指标与地震三要素的关系,依据地震对应情况给出各异常指标的权重;最后结合辽宁地区测震学前及前兆学指标,以及各异常指标权重信息集成,建立辽宁地区中强震预测指标体系,为辽宁地区危险区判定和跟踪提供依据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前兆通用异常分析方法,通过提取2009年11月8日辽宁凌海ML4.1地震前锦州台形变短临异常信息,探讨了震前震源区附近的应力状态及异常形态特征,同时对异常演化形态的物理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震前异常特征表现形式为应变固体潮曲线的畸变,日均值曲线经过处理后出现的张性或压性的超出2倍均方差的脉冲异常;倾斜为分量曲线打破正常变化趋势、转向加速、矢量曲线打结等异常。  相似文献   

19.
李文英  陈绍绪 《地震》1994,(5):20-30
本文在分析了华北震例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实用化攻关结果和多种孕震模型对前兆的解释,提取具有物理意义的13个短临指标,建立了组合式短临指标体系,用信息集成方法计算短临群体异常综合信息量(Y),以此值作为判定是否进入短临阶段的定量标志。当此值达到阈值(0.10)时,结合中期前兆异常、地震活动性异常、异常台项比等因素,计算了短临预报综合指标S值,以S值作为是否形短临预报意见的定量判据。本文的方法把预测时间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昆明地震台前兆观测资料的短临跟踪分析,发现短时间强暴降雨干扰引起的异常与地震前兆短临异常有相似特征,为了获取可靠的前兆变化信息,需要对观测资料进行降雨干扰排除,才能对类似异常变化做出客观的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