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0 毫秒
1.
强震远场前兆异常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李献智 《地震》1996,16(1):39-44
强震不仅有近场前兆异常,而且也有远场前兆异常,后者在地震预报中可以起到三个方面的作用:(1)远场前兆异常多在震前的短临阶段准同步地出现,为短临预报提供了较丰富的信息,有助于作出短临预报;(2)远场前兆异常一般具有双重或多重前兆的性质,它们是比较可靠的前兆异常,可为预报地震提供依据;(3)远场前兆异常显示明显的地区,是应力积累较高的地区,往往是后继地震发生地方,即指出了地震可能发生的地域。因此,对远  相似文献   

2.
地震预报研究近二十年来有明显的进展,但强地震短期预报和临震预报仍是当今世界的一大科学难题。逐步解决这一难题的途径仍然是如何正确地观测、识别和解释地震前兆的问题。提取有一定物理基础有一定重现率的短临前兆标志,乃至建立各类地震异常短临前兆标志体系,是目前国际地震预报致力探索的重大科研课题。较完善的短临前兆标志体系目前在国际上并没有先例;即使是适用性较强的地区性体系也未见到。基于目前观测成果,短临地震异常微观前兆标志体系是由众多单项前兆组成,它包括形变、应变、地下水、地磁、地电等多种观测方法。研究地震…  相似文献   

3.
地电阻率短临前兆异常的判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志贤  彭远黔 《地震》1994,(1):88-96
本文用一阶差分和相干加权计算等方法对地电阻率观测资料进行处理,其结果较好地突出了短临前兆异常。进而研究了地电阻率短临前兆变化特征及其短临预报指标;采用归一化方法将电阻率各异常参量转换为地震前兆信息量,为多种前兆方法进行综合跟踪预报提供了必要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4.
对中国滇川甘及邻区各类前兆观测的资料进行连续时间序列处理,较系统分析了各台单项短临异常判据,初步建立了区域性各学科短临地震前兆标志体系,同时研究了孕震短临过渡过程的非线性特征,给出了经验性强震短临三要素预报的规则和做法。  相似文献   

5.
在地震短临跟踪工作过程中,我们发现,2008年3月21日盈江5.3级地震前,在地震活动性方面,长中短临不同时段内呈现出各种形态的异常,小震活动呈现条带、围空和平静-活跃的过程。地下流体前兆异常水氡趋势性中期异常呈现同步性转折,水氡突变性短临异常呈现同步性突跳,近源区和邻区的水汞呈现同步性高值异常;而且,地下流体前兆异常形成区域与中强震发生地点有一定的构造关联性。因此,对2008年3月21日盈江5.3级地震前地震活动性长中短临各阶段呈现的异常.中短临地下流体前兆异常,进行了系统回顾和总结,理清预报思路,以便更好地指导今后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本文阐述了1992年元月12日嘉峪关5.4级地震的前兆异常,介绍了该次地震的短临预报及震后趋势判断情况。该次地震的前兆异常空间分布范围小,持续时间短,具有中强震前兆异常时空分布的一般特征。  相似文献   

7.
本文阐述了1992年元月12日嘉峪关5.4级地震的前兆异常,介绍了该次地震的短临预报及震后趋势判断情况。该次地震的前兆异常空间分布范围小,持续时间短,具有中强震前兆异常时空分布的一般特征。  相似文献   

8.
在地震预报的实践过程中,我们深深的体会到地震前兆场源关系的深入了解是十分必要的。虽然地震预报是世界性的难题,但是,只要我们在实践的基础上,能从理论上对这一演化物理问题有逐渐深入的认识,在一定的条件下,对某些地震做出中期和短临预报是很有可能的。本文以共和地震为例,对地震前兆场源关系的复杂性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研究。其结果认为,正确的认识场源关系,以场求源,以源推场,场源结合,跟踪短临异常是实现短临地震预报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9.
天祝电磁波出现前兆异常时对应地震很好,在短临预报中发挥了作用,天祝县地震局根据前兆异常作出的几次较好的预报,得到了甘肃省地震局的高度关注和评价。本文整理并总结了从1996~2004年这9年间的观测资料,并统计分析了前兆异常的特征,为天祝地区在短临预报方面提出了地震三要素的参考量。  相似文献   

10.
滇西地震预报实验场及邻区短临预报量化跟踪决策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鉴了数学上降元法解多元方程的思路,分步进行地震三要素的短临预报尝试。首先确定了个较大尺度的研究区域,确定所预报震级下限,用多条短临预报指标和自适应加权综合集成概率模式预报时间;又在有时间预报的前提下,利用地震活动性图象确定最危险的具体地点;要根据前兆异常幅度和持续时间、异常数量以及宏观异常情况估计可能的震级范围,从而初步实现地震的三要素短临预报。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1.
岷县5.2级地震前兆异常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兰州、天水、通渭、武都4台站地电数字化资料观测结果,对2003年11月13日在岷县发生的Ms5.2级地震进行分析,其结果表明,在该地震发生前地电前兆出现了多项短临异常,这些短临异常特征明显,从异常开始至结束,展现为时间短、幅度大、恢复快这一特点。可为地震短临预报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海原4. 9级地震前兆异常和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卫明  金延龙  柴炽章  孙立新 《地震》1999,19(4):403-407
1998年7月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发生4. 9级地震,震前根据所掌握的资料和对异常的分析认识,宁夏地震局作出了趋势、中期及一定程度的临震预报,宁夏固原地震台和宁夏固原行署地震局作出了临震预报。对这次地震的地震序列特点、发震构造和震后趋势判断依据及前兆异常的演化过程,特别是对临震异常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预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根据张家口地震台记录的1998年张北早期地震序列资料,对其显著余震(系指ML≥4.0,下同)建立了GM(1,1)动态灰色预测模型,并进而依此模型对张北震区主震后,短时内连续发生的5次显著余震进行了尝试性现场预测,结果与实事较吻合,表明灰色预测方法对于探讨如何简捷有效地预测地震序列早期强余震问题,可能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地震成因的综合模型和强震预报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以往研究的地震孕育和发生的3个模式提出了地震成因的综合模式、地震前兆指标和预报方法。综合模式由7个单元组成:震源、震源端部的2个调整单元、震源顶部和底部的2个软弱层(这些单元均位于上岩石圈)以及下岩石圈的两个深部剪切蠕滑断层(一个与震源断层面垂直立交,另一个与震源断层面同面立接)。这7个单元组成了导致强震后果的结构。在构造力源作用下每一个单元围绕震源运动。最终使震源区破裂和发生强震。根据这个模式各种地震前兆异常区的演化与模式中震源与其它各个单元之间的差异性有关,与调整单元、调整层、深部剪切蠕滑断层之间的差异性有关。这种差异性使不同时间或同一时段多个异常区、带边界的交汇点或连接区预示未来强震位置。在孕震后期,震源系统某些单元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强,并形成正反馈,前兆异常随时间的变化出现起伏加剧。根据总结,强震大多发生在第3次起伏加剧的峰值处和峰值后并得到M=4.29+0.11t式中t为起伏加剧的异常时间,以月为单位。由上述指标可以作出强震的中短期预报。在文章最后我们以唐山地震为例展示了综合模式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地震前兆十分复杂,时空分布很不均匀,某些地方在某些时候,有可能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地震前兆,只要我们有相应的监测能力和分析预报能力,是有可能实现地震预报的。  相似文献   

16.
自治系统和地震孕育的组合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2年我们首先把物理学中自治系统和非自治系统的概念应用于地震成因和地震预报研究中。本文在此基础上结合地震育的组合模式进行了讨论。并讨论了非自治系统中的整步现象及其中一些有关系统振荡周期的定量关系,并进而讨论了自治系统概念和这些定量关系在研究大震发生的时间规律和大震预报方面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就张北地震谈谈地震监测预报中的几个技术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8年1月10日河北省张北县发生6.2级地震,作为对这次地震的一次反思,就地震监测预报中的长、中、短临预报、地震速报、震害预测等各项工作中的技术问题、改进方向提出了一些具体意见,以供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18.
调制模式和调制比在地震预报中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系统而简略地介绍了调制模式和调制比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它是把外因、震源区在临震前的不稳定性以及前兆显示有机地结合起来预报地震的。该预报思想和方法可操作性强,易于普及,并有一定的抗混沌效果。  相似文献   

19.
李军 《四川地震》1992,(3):54-58
地震预报是件十分困难的事,尤其是短临预报。十多年来,在利用地下水的动态异常来预测地震方面有了新的进展,并在地震成因理论方面有新的探索。本文详述了石棉5.3级地震前地下水的异常特征。给出了地下水日常监视预测指标。震前四川地震地下水观测网中渡口、会理、西昌、石棉及康定观测台的水位、水温出现异常,依据这些异常,地震前作出了短临预报。  相似文献   

20.
石特临 《地震工程学报》2001,23(4):370-376,394
分析了1976年以来甘肃省年度地震重点危险区预测情报及效果,探讨了与此有关的问题,认为:(1)19.4%的对应率反了目前甘肃1年尺度地震预测的真实状况;(2)提高预测水平的关键是对某一地区地震活动状态与前兆变人绵学玫研究和比较符合实际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