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西宁黄土状盐渍土地区工程建设中值得重视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西宁地区黄土状盐渍土地基的分布、工程性质特点及其对建筑物危害的调查,就其在工程建设中值得重视的问题做了一些分析探讨,供同行工作中参考或借鉴。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西宁地区建设在黄土状盐渍土上的工程实例分析,研究了黄土状盐渍土地基处理方面的常用方法,在工程建设中成功和失败的原因。说明地质环境的变化对盐渍土工程特性的影响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也是一些地基处理方法能否成功应用的关键环节所在,对因地制宜的选择盐渍土地基处理方法具有根本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青海省西宁地区盐渍土的特征及其对建筑物的危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西宁地区黄土状盐渍土的特征进行了总结,并从三个方面就盐渍土地基对建筑物的危害性举例加以阐述,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4.
通过试验分析影响湿陷的因素,并通过数理统计方法建立了黄土状土的含水率、孔隙比、干密度与湿陷系数δs回归方程,揭示了影响因素对黄土状土湿陷性的影响规律。这些规律可用作对延庆规划新城及其周边地区黄土状土的湿陷性进行初步的判别,对于掌握黄土状土的湿陷性特征和其后相应浅基础工程、道路工程、线性工程尤其是水工类工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黄土状盐渍土在西北地区诸省均有分布。通过工程实例分析,论述了黄土状盐渍土的工程特点,指出了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对黄土状盐渍土的勘察应该注意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6.
黄土状盐渍土在西北地区诸省均有分布。通过工程实例分析,论述了黄土状盐渍土的工程特点,指出了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对黄土状盐渍土的勘察设计应该注意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7.
浸水预溶强夯法处理盐渍土地基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晓波  周立新  何淑军  周虎鑫 《岩土力学》2006,27(11):2080-2085
盐渍土的盐溶特性是其最主要的病害之一,如何有效地改良盐渍土地基以满足工程需要是研究的重点。对西北某盐渍土机场的地基处理开展试验研究,采用砂井加漫灌的方式进行浸水预溶,有效地降低了地基土体的含盐量,并调整了其含水率,进而采用强夯的处理方法提高地基土强度,消除或降低地基土的溶陷性。通过夯后沉降量、密实度、载荷试验等效果检测,浸水后强夯的处理效果良好,可以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在盐渍土场地上高层建筑地基处理方案的设计以及钻孔夯扩挤密桩复合地基的施工概况和处理效果,并对黄土状盐渍土设计与施工中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仲德春  田明亚 《青海地质》2000,9(1):65-68,72
西宁地区次生盐渍土主要分布于山麓斜坡带高阶地和河谷高漫滩,前者属中~弱硫酸、亚硫酸盐渍土,且多具中等~强烈温陷性,盐份主要来自斜坡后缘含盐碎屑岩风化物及易深盐;后者为中等亚氯、亚硫酸盐渍土,深于土中的盐份系浅层咸地下水常年毛细上升蒸发所致。其次生盐渍土的松胀性、溶陷性、腐蚀性较强,工程建设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盐渍土现场溶陷特性,在察尔汗盐湖地区进行了盐渍土的现场溶陷试验研究,补充了现场双线法试验,验证了该方法在研究盐渍土现场溶陷中的适用性,得出了试验数据,并从中掌握了现场盐渍土地基浸水溶陷的规律,提供了技术依据。试验表明:双线法适用于盐渍土现场溶陷的试验研究;在盐渍土浸水加载的过程中,存在溶陷起始压力和真溶陷起始压力,前者(75 kPa)是浸水盐渍土地基产生溶陷的起始点,而后者(110~115 kPa)是天然地基和浸水地基沉降量大小交替的临界点,地基的沉降也被这两个值分成了3个阶段;加载至峰值溶陷压力(175 kPa)时,溶陷系数也达到最大,即峰值溶陷系数(0.194),当加载超过峰值溶陷压力后,溶陷变缓,溶陷系数变小。   相似文献   

11.
郭楠  陈正汉  黄雪峰  杨校辉 《岩土力学》2015,36(Z2):603-609
西北地区深大基础工程日益增多,兼顾基础抗浮和耐久性问题的研究空白,借助西宁火车站综合改造工程,引入大直径布袋桩技术,有效解决了基础抗浮和耐久性问题;选择6根试桩进行了现场单桩抗拔载荷试验,最大加载量为9 060 kN;运用MATLAB软件分别拟合出3种抗拔极限承载力预测函数模型的曲线,同时运用PLAXIS软件对不同等级荷载桩-土位移进行模拟,并与实测的荷载-位移曲线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双曲线和幂函数模型较适合此类抗拔桩极限承载力预测;本地区类似地基预测大直径缓变形抗拔桩极限荷载所需的极限位移标准应由0.030D减小为0.025D;仅根据土层的物理力学特征确定抗拔桩桩周土的极限摩阻力不够完善,至少还要考虑埋深不同对具有相似物理力学特征土层性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黄志全  陈宇  宋日英  宋丽娟 《岩土力学》2010,31(6):1759-1762
以三门峡地区黄土状粉质黏土为研究对象,通过控制重塑土样的干密度及含水率制备不同状态下的试样,在改进的三轴仪上采用不排水试验法,分别对试样进行非饱和土三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黄土状粉质黏土的基质吸力变化规律与土的基本状态有着密切关系,尤其是在相同含水率、相同围压、不同干密度的状态下基质吸力会随着饱和度的增加,出现先增后减的变化规律。通过单元土体中土颗粒组成的结构体参数,分析了这种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兰州段黄河Ⅱ和Ⅲ级阶地剖面的地层岩性、粒度分析和光释光测年等,认为剖面中被普遍界定为河漫滩沉积的一套厚几米至几十米具水平层理的细粒砂土层是以冲、洪积与黄土互层的交互式沉积,其开始沉积的时期与气候进入冰期或冰阶相对应。据此可将兰州段黄河阶地剖面地层划分为三部分,即:河流砂砾石层、加积层与风成黄土层,分析了这一地层结构的发育过程,指出沉积相的识别和划分对于阶地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A modified bearing capacity equation is proposed for skirted strip foundations on dense sand. A series of tests on foundation models were carried out to study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foundations with skirts. Several factors including foundation base friction, skirt depth, skirt side roughness, skirt stiffness and soil compressibility were studied and incorporated in the equation. The results obtained from the proposed equation were compared with the results obtained from Terzaghi, Meyerhof, Hansen and Vesic bearing capacity equations for foundations without skirt. Comparison shows that the use of structural skirts can improve the bearing capacity by a factor of 1.5 to 3.9 depending on the geometrical and structural properties of the skirts and foundation, soil characteristics and interface conditions of the soil-skirt-foundation system.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July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15.
The analyses of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including X 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of the red yellow soil of the Hwangsan-Myun, Kimje County and Gamgok-Myun, Chungeup County, in the SW coastal area of Korea were carried out and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the loess in China and Japan and the red soil of Korea.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 red yellow soil may be a little different from the loess which occurs in N China and from the clayey loess-like formationl, which occurs in the W coastal area of Japan, even though the Korean loess has undergone somewhat different soil-fermenting processes after the deposition of dust.  相似文献   

16.
肖忠  王琰  王元战  刘莺 《岩土力学》2018,39(10):3603-3611
四桶吸力式基础由4个按正方形排列的吸力式桶形基础组成,并通过上部结构连成整体共同承受外部荷载,相比于单桶基础,四桶基础能承受更恶劣的海洋环境荷载,可作为海上风机和海洋平台等结构物的基础,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探究饱和软土地基上四桶基础和单桶基础在承载力以及破坏模式方面的关系,优化四桶基础的设计,建立了大量的四桶和单桶基础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系统研究了不同基础埋深和土体剪切强度时桶间距对四桶基础各单向承载能力和对应的破坏模式的影响。结果表明,竖向承载力系数受桶间距影响较小,而水平承载力系数受其影响较大,力矩承载力系数受其影响尤为显著;在同一桶间距比时,四桶吸力式基础的各单向承载力系数随基础埋深比的增加逐渐增大,随土体剪切强度不均匀度指标的增大逐渐减小。通过分析四桶基础的各单向承载力、对应的破坏模式和群效应系数,定义了四桶基础的最优桶间距,可为四桶基础桶间距的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硫酸盐渍土在含水率递减下的盐胀特性,通过自主设计的试验装置,在室内开展了11组含水率单次递减下的盐胀试验,共历时2 868 h。结果表明:在含水率单次递减下硫酸盐渍土的起胀含盐量约为1.2%。含盐量<1.2%时,土体干缩,干缩量与含盐量近似呈下凸的二次抛物线规律,且干缩峰值含盐量约为0.5%;含盐量≥1.2%时,土体膨胀,且盐胀率与含盐量近似呈线性增大规律。盐胀敏感含水率区间受含盐量影响很小,含盐量从1.5%增至4.0%,盐胀敏感含水率区间基本稳定。此外,含水率递减速率与含盐量呈负相关规律,同一含盐量的硫酸盐渍土,其含水率的递减速率随含水率的降低亦减慢。基于以上试验结果,进一步开展了4组单次降温下的盐胀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含盐量升高时,起胀温度区间逐渐升高,盐胀敏感温度区间的区间范围逐渐扩大。单次降温下的盐胀率均高于含水率单次递减下的盐胀率,且随着含盐量的升高两试验条件下的盐胀率差值趋于一常数。研究结果对西北地区高含盐量的残余型硫酸盐渍土地基的盐胀性评价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文桃  米海珍  马连生  应赛 《岩土力学》2016,37(12):3455-3462
合理的压实度对减小硫酸盐渍土地基的盐胀和溶陷病害具有重要意义。为探讨硫酸盐渍土的击实特性、击实后的微结构特征以及合理的压实度评价方法,对不同试样制备条件下的硫酸盐渍土进行了击实试验和电镜扫描。结果表明,硫酸盐渍土的击实特性和击实后的微结构特征与土中硫酸钠的状态密切相关:硫酸钠溶液具有润滑性,其含量的增加能显著提高硫酸盐渍土的击实性能,击实后,试样的土团粒主要呈表面光滑的薄层状,土体为流纹状镶嵌结构;而十水硫酸钠具有支架作用,其含量的增加使硫酸盐渍土的击实性能大幅降低,击实后,试样的土团粒呈浑圆状、粒径很小,土体为网状架空结构。根据这一新认识,进一步分析了试样制备方法和闷料时间对硫酸盐渍土压实度的影响,并给出了相应的压实度评价建议。该研究成果可为硫酸盐渍土压实度的合理评价提供理论依据,对硫酸盐渍土地基的辗压施工工艺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天津滨海新区软黏土的蠕变特性及无屈服面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闫澍旺  刘克瑾  李伟  侯仰慕 《岩土力学》2010,31(5):1431-1436
天津滨海新区大部分为围海造陆形成的陆域,主要为吹填土经真空预压加固的软黏土地基,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其蠕变特性对该地区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地基的变形和长期稳定性有很大影响。采用大直径原状试样进行了三轴不固结不排水蠕变试验,研究了滨海新区软黏土的蠕变变形的规律性。在此基础上建立天津滨海新区软黏土的无屈服面蠕变模型,该模型只有5个参数,各参数物理意义明确,且可以通过试验确定。采用建立的模型对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理论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的拟合曲线吻合较好。该模型可用来对软黏土地基上结构物的长期蠕变变形的发展趋势和地基稳定性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