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6 毫秒
1.
黄卿团  付萍  郑韶鹏 《地震地质》2007,29(3):578-596
通过对福建东南沿海海拔50m以下几个地貌面的时代确定,研究了长乐-诏安NE向断裂带和与之相交切的NW向断裂带第四纪以来的活动性。结果表明:区内50m以下几个地貌面分为侵蚀-剥蚀阶地和堆积阶地,属晚更新世以来几个时期所形成;断裂在切割某个地貌面时,其地貌面的形成年代可确定为该断裂的活动年代;长乐-诏安NE向断裂带中的平潭青峰-东山澳角断裂的有些地段为晚更新世晚期(Q3p)活动断裂,垂直滑动速率为1.1~2.2mm/a;长乐-东山前梧断裂主要活动时代在中更新世(Q2p);九龙江下游NW向断裂带中的江东桥(北溪)-海沧断裂,其NW段江东桥(北溪)断裂为早第四纪(Q1p-2)断裂,SE段海沧-钱屿断裂为晚更新世(Qp3)活动断裂  相似文献   

2.
利用2011—2016年长乐—诏安断裂带周边30个GPS基准站水平速度场数据,采用负位错模型,反演长乐—诏安断裂带滑动速率和闭锁程度;通过比对近年的地震分布,验证反演结果的合理性。反演结果表明,闽东南块体相对于闽东块体呈现左旋运动。长乐—诏安断裂带南段和北段同一深度的闭锁程度整体较中段高。长乐—诏安断裂带南段地表以下5km闭锁程度较高(闭锁比例0.99),北段地表以下10km闭锁程度较高,在25~30km处整条断裂均逐步由闭锁转变为完全蠕滑。上述反演结果与长乐—诏安断裂带周边的历史地震分布范围相符。  相似文献   

3.
晋江下游平原—泉州湾的形成机制与地震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晋江下游平原—泉州湾地处长乐—诏安断裂带中段,是泉州—汕头地震带内地震活动活跃地段之一。本文初步论述了晋江下游平原—泉州湾形成机制及其与地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福建境内规模巨大的长乐—诏安断裂带是否延入广东,由于第四系和海水的覆盖,展布不清,笔者利用陆地卫星(Landsat)CCT磁带在IPOS/101 图象处理系统上进行数字图象处理,通过判读分析,认为长乐—诏安断裂带延入了广东境内。  相似文献   

5.
利用1996~2008年天马台的定点跨断层场地的水准测量资料分析长乐-诏安断裂带的现今活动特征及其与地震的关系。结果表明:W—E测段活动速率最高,S—E测段活动速率次之,W—S测段活动速率最小。断层各段以压性逆断为主,与地质考察结果基本一致。同时讨论了断层活动与地震关系.认为3次准同步转折均与地震密切有关。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4个方面综述了长乐-诏安断裂带深部地质-地球物理探测研究的概况和新进展:岩浆岩活动与分布特征;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Q 值结构和电性结构;地球物理场分布特征;矿产资源远景预测、开发和利用。根据在该带发现文象、晶洞花岗岩,地壳中存在低速-低 Q-高导层,低速层隆起区与莫霍面隆起区、居里面隆起区基本吻合,地球物理场显著变异,大地热流值明显偏高,存在深断裂等地壳深部构造背景等,笔者等认为地壳内可能存在着半熔融态的高温透镜体软物质,预测在长乐-诏安断裂带能够找到高温热水田。  相似文献   

7.
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地区的长乐—诏安构造带(以下简称长—诏带),是一条自中生代形成以来经历过多期次强烈活动的深大断裂构造带,亦是一条强震活动带。由于本断裂带地处我国东部活动大陆地壳的边缘地带,同时又紧邻西太平洋巨型岛弧—海沟系中的台湾岛弧——现代构造运动最强烈的构造带,因而使长—诏带的地壳结构、岩浆活动、岩石—构造变动及其演化、地震地质等均有许多独特之处。本文仅就其新构造活动特征的成因机制作一初步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8.
本文应用平面应变有限元方法模拟长乐—诏安断裂带的基本应力场。根据计算结果讨论了本带的基本应力场的特点及其与强震活动的关系,同时论证了诸断层的错动性质。  相似文献   

9.
长乐—诏安断裂带活动特征与继承性活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林锦华 《华南地震》1999,19(2):57-61
对长乐-诏安断裂带的新、老断裂构造不同时期的活动规律及地震活动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断裂在晚第四纪时期以继承性活动为特征,并表现出南强北弱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闽南沿海地区工程场地的断裂活动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闽南沿海地区的地质构造特征,对各种工程场地的断裂活动性评价方法进行了探讨,并着重以长乐、厦门、东山3个工程场地为例,对断裂活动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长乐-诏安断裂带的不同地段,晚更新世以来的断裂具有不同的活动特征。  相似文献   

11.
长乐—诏安断裂带(简称长诏带)是我国东南沿海大陆地区主要的活动构造带之一,北起福建长乐,沿闽粤东部沿海延伸,于广东惠来入海。它在深部构造上反映为重力异常呈北东45°走向的梯级带,莫霍面埋深35—38公里;在地表上控制着中新生代火山岩和燕山期侵入岩的展布,其动力变质带可见宽度常达100米以上。它又可以大致划分为内、中、外三条基本平行并呈雁列式展布的断裂带(内带自闽侯,径蒲田、同安,云霄延至粤东,中带起于长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形变与GPS观测资料的处理,分析汶川地震前后福建地区形变及应力场的演化过程。结果表明,汶川地震前,以晋江-永安断裂带为界,北部为应力压缩区,南部为压力拉张区。汶川地震后,长乐-诏安断裂带及以东区域为应力压缩区,除此以外的西部区域为应力拉张区。  相似文献   

13.
福建长乐—诏安构造带的断块构造与地震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于戴云山隆起带与台湾海峡沉降带之间的福建沿海长乐—诏安构造带,以断裂构造为主要构造型式,故通常称其为长乐—诏安断裂带。按断裂展布的方向主要可分为北北东—北东、北北西—北西、近东西向三组,此外尚有南北向及弧形断裂(帚状、环状)等零星分布。上述三组主要断裂相互交切,使本区地壳呈现出网络状的构造格局,  相似文献   

14.
台湾海峡及两岸发震断裂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比研究了台湾海峡西岸福建沿海北东向龙海角美-白云山断裂、台湾海峡北东向平潭牛山岛-东山兄弟屿断裂和台湾海峡东岸台湾岛北东向中央山脉等断裂晚更新世以来的活动性及其与地震的关系。结果表明,作为欧亚大陆板块与太平洋菲律宾海板块的边界断裂之一的中央山脉断裂第四纪以来乃至现今仍具有强烈的活动,因而发生了4次M≥7地震;作为台湾海峡沉降带与福建武夷-戴云复式生起的边界断裂的平潭牛山岛-东山兄弟屿断裂全新世晚期(2500a以来)仍具有强烈的活动,从而发生了3次M≥7地震;作为北东向长乐-诏安断裂带西界断裂组成部分的龙海角美-白云山断裂晚更新世期间具有强烈的活动,因而发生了5次M=5-6 1/2地震。  相似文献   

15.
青海湖的地质构造背景及形成演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青海湖地区位于 3个构造单元及多条深断裂的交汇部位 ,结构复杂 ,强度较弱。上新世出现断陷 ,中更新世成湖。湖盆可划分为 3个地垒和 3个次级断陷盆地。其形成和演化受中祁连南缘大断裂带、宗务隆山 -青海南山大断裂带和黑马河 -达日大断裂带重新活动及其它NWW ,NW ,NNW ,SN ,NE向断裂的活动及伴随的差异隆升所控制 ,与青藏高原的隆升演化有密切关系 ,尤其是可能与青藏高原发生后造山伸展作用有关的应力场转变造成的负反转构造有重要关系。中中新世夷平面形成以来的新构造活动和青海湖的形成演化具明显的脉动性。中中新世以来的新构造活动可分为 5个阶段 ,青海湖形成演化过程可大致分为 9期  相似文献   

16.
利用2014—2015年福建地区4期流动地磁观测资料,得到该地区岩石圈磁场特征信息。经过5km、10km、20km、30km等不同高度的向上延拓处理,对福建地区岩石圈磁场特征信息进行浅部与深部异常场分离,提取深部异常。结果发现在福建长乐—诏安断裂带出现比较明显的磁异常,即在该断裂带南部和中北部发现磁场正负高值的交替变化,这些磁异常与地质构造的分布、地震活动性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基于2012年实施的漳浦—下洋—武平人工地震爆破探测数据以及2015年实施的陆海联测HX07的数据,用射线追踪和正演走时拟合方法,获得了福建南部—台湾海峡的初步二维纵波速度模型。剖面显示:滨海断裂带表现为宽约20km的切穿地壳的破碎低速带,与其两侧的地壳结构存在较大的横向差异,莫霍面在滨海断裂带处发生较大的突变,其深度由左侧的30km左右抬升至右侧的28.8km左右,上下地壳厚度比亦由靠陆一侧的1:1降至向海一侧的0.5:1;上述特征表明滨海断裂带是华南地块正常型陆壳与海区减薄型陆壳的分界断裂。地壳速度在海陆过渡带偏高,康拉德面和莫霍面在此处也有显著抬升,推测其可能是在地壳的伸展拉张及太平洋板块与菲律宾海板块向欧亚大陆板块的俯冲的共同作用下,深部软流圈物质沿着长乐—诏安深大断裂上侵形成的。  相似文献   

18.
福建地区现今地壳运动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最新的GAMIT软件,对1995年到2003年以来海峡5期GPS联测资料,在ITRF2000全球坐标系统框架下,以IGS精密星历数据及其核心观测站的坐标和运动速率为控制参数进行统一解算,解算时利用GLOBK软件进行联合平差,得出福建地区地壳运动速度每年小于1 mm,并对长乐-诏安断裂带的受力及运动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9.
长乐—诏安断裂带(简称长诏带,下同),是东南沿海地区的主要地震构造带.沿带曾发生过1次八级大震,2次七级强震和多次六级破坏性地震。著名的泉州—汕头地震带(简称泉汕带,下同),即位于该带的中南段。习惯将长诏带的展布范围规定为北起福建的长乐南至闽粤交界的诏安,由三带组成:内带(西带)由福州经莆田西,漳州附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物质分异的理论,阐明了不同地壳类型的相互转化,进而讨论了中国东南地区地壳演化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对该区地壳进行了分区,并分析了各个分区构造特征与地震的关系。结果表明,该区内陆深大断裂带下部地壳和上地慢物质分异微弱,显示出断裂活动强度低,地震活动平静;东部地区物质分异强烈,靠近菲律宾板块消减带,断裂活动和地震活动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