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钱学森教授关于“地球表层学和数量地理学”的论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科学技术发展新潮流中,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教授自1983年建议创立“地球表层学,”1985年2月又提出建立“地球表层学”下的新学科“数量地理学”的设想。钱学森同志的这一学术思想对于我国地学,特别是地理学、环境科学等有关科学研究有很大指导意义。为此,本文谨将钱学森同志关于地球表层学和数量地理学的论述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2.
本文联系地理学史从宇宙、地球、地球表层等概念的演化,讨论人类对地球表层的认识,介绍人类对地球表层作用后所形成的技术和社会圈,从人地关系协同论去说明智慧圈的意义,并讨论以地理相关法为基础的地域结构对应变换分析。以及天地生综合研究与宇宙全息论。本文以现代科学哲学、宇宙论、地球科学的新发展为基础,对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地球表层提供一个全新的认识,促进地理学中有关地球基本知识的更新。  相似文献   

3.
<正> 西部是我国生态环境破坏、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长期以来,我国政府不断加大对水土流失的治理力度,使一些地方水土流失得到遏制,生态环境得到一定的改善。但水土流失总体形势依然严峻,水土流失仍然是制约西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因而在实施西部大开发中,必须把控制水土流失作为发展西部农业的重要工作来抓。 一、西部地区水土流失的现状 西部地区地处我国长江、黄河流域的中上游,幅员辽阔,资源丰富,是我国21世纪发展的重点地区,但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  相似文献   

4.
人工智能和专家系统在地学中的应用综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所指的地学是以地理学为主包括地质、气象、水文等以地球表层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其研究对象具有多因素相互作用的复杂性。本文在回顾了地理学/地学研究方法发展过程的基础上,分析了人工智能、专家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相互关系,综述了专家系统在地学中的应用实例,最后分析了地学专家系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自然地理特征既包括组成地球表层的五个圈层的各自特征,如岩性、地貌形态、水、土壤类型、生物群落、气候要素等特征,也包括地球表层整体的结构、功能等综合性特征。自然地理特征产生与消亡的变化称作自然地理过程。长期以来,自然地理学教学与研究的侧重点集中于自然地理特征上,而对  相似文献   

6.
西藏水土流失敏感性评价及其空间分异规律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以水土流失通用方程为理论基础,运用数学模型和GIS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将降水、地貌、土壤和植被因子对西藏水土流失敏感性的影响程度,划分为极敏感、相当敏感、敏感、较敏感和不敏感5个等级,并生成各单因素评价图。在Arcinfo中完成单因素图的叠加分析,得到西藏水土流失敏感性综合评价图。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西藏特殊高原环境下的水土流失敏感性高低的分布规律及其在不同主导因子作用下的水土流失敏感性空间分异,提出了西藏水土流失治理的优先区,为水利、公路和农牧等部门进行专题规划和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李勋贵  魏霞 《地理科学》2011,31(9):1138-1143
暴雨洪水是导致流域水土流失的一个重要因素,水土流失又会引起径流泥沙含量的增加,使汛期洪水弃水量加大,成为汛期洪水灾害发生的重要原因。以泾河流域为例,根据信息熵理论和USLE模型,提出约束信息量因子BI和水土流失耦合风险概念及其计算式,建立汛期洪水弃水系数与水土流失耦合风险等级之间的关系式,结果表明:①泾河张家山站以上流域1986、1995和2000年的水土流失耦合风险等级呈现出递减的趋势,分别为2.544、2.542和2.472;②汛期洪水弃水系数与水土流失耦合风险等级之间存在着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论地理学面临的挑战与发展   总被引:22,自引:10,他引:12  
陈国阶 《地理科学》2003,23(2):129-135
地理科学研究地球表层系统特定时空层次下的系统有序度和变化。其发展正面临着几大挑战:①地球表层系统的复杂性难以精确定量描述;②人地关系变化速度超过人类认识与预警能力;③地球表层系统的模糊性与科学价值精确性存在矛盾;④地理学与其它学科的竞争剧烈;21世纪地理学研究主要趋势:①地理学研究人文化;②界面研究将成为自然地理研究热点;③全球研究是地理学重大题材;④地理学研究生态化;⑤山地研究将成为地理学重大领域;为着地理学的顺利发展,建议:①造就地理学思想家和战略家;②进行地理学方法论的集成和创新;③寻找适合各时代认识水平的定量化方法;④重点突出与人类命运攸关的重大课题,创立有震撼性、权威性的理论和成果。  相似文献   

9.
K90 2003042858论地理学面临的挑战与发展“On geography faei呢Challeng-esanditodevelopment/陈国阶//地理科学一2003,23(2)一129一135 地理科学研究地球表层系统特定时空层次下的系统有序度和变化.其发展正面临着几大挑战:1.地球表层系统的复杂性难以精确定量描述;2.人地关系变化速度超过人类认识与预等能力;3.地球表层系统的模糊性与科学价值精确性存在矛盾;4.地理学与其它学科的竞争剧烈.21世纪地理学研究主要趋势:1.地理学研究人文化;2.界面研究将成为自然地理研究热点;3.全球研究是地理学重大题材;4.地理学研究生态化;5.山地研究将…  相似文献   

10.
周月梅 《福建地理》2005,20(2):7-9,18
本文以福建省诏安县草子坝小流域为研究区域,建立水土流失影响因素基础数据,分析不同高程、坡度、土地利用现状和距离道路、居民点的远近,特别是道路、建设、陡坡开垦种果等与水土流失的关系,为相似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明确塔基土壤理化性质对地表植被恢复的影响对山区输变电工程水土流失的有效治理具有重要的意义。以福建三明丘陵区不同植被覆盖度的塔基水土流失斑为研究对象,通过植被覆盖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对比研究,探讨影响塔基水土流失斑植被恢复的主要土壤特性。结果表明:塔基土壤中的速效磷含量、速效钾元素含量、pH以及物理性黏粒含量与植被覆盖度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因而不是影响塔基水土流失斑植被恢复的主要因素。塔基土壤的有机质与植被覆盖度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并且代表本底状况下层土的有机质含量与植被覆盖度的相关系数更高,表明塔基土壤的有机质主要不是来源于上覆植被。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塔基区水土流失斑植被恢复起始阶段的关键影响因素,而植被恢复程度的增加又会逐渐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形成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福建省诏安县草子坝小流域为研究区域,建立水土流失影响因素基础数据,分析不同高程、坡度、土地利用现状和距离道路、居民点的远近,特别是道路、建设、陡坡开垦种果等与水土流失的关系,为相似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徐瑱  祁元  齐红超  林长伟 《中国沙漠》2010,30(5):1174-1181
基于社会-生态系统框架下适应能力的概念,通过不良影响、抵御能力、恢复能力3个指标构建了生态系统适应能力指数模型ACI=CC·RC/EI,定量衡量区域生态系统对特定胁迫的适应能力并获得其空间分布情况。基于该模型,以兰州市为研究区,以水土流失为外界胁迫因素,评价了兰州市生态系统对水土流失的适应能力。结果表明,兰州市74%以上面积的区域水土流失适应能力指数为0.06~0.61,适应能力表现为中或低,生态系统总体具有高水土流失不良影响、低水土流失抵御能力及低水土流失恢复能力,在过耕、过牧等与水土流失恢复能力不一致的人类活动的胁迫下,易发生生态环境退化。  相似文献   

14.
不同地貌类型水土流失区的地面坡谱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坡度是影响水土流失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坡度作为一种微观定量因子,并不能有效表达区域地形的总体特征。本研究采用地面坡谱统计分析方法,研究地形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并以福建省宁化县为例,选取5个不同地貌类型的典型水土流失区,通过均值、中位数等7个统计值对坡谱特征进行刻画,并与研究区的水土流失程度进行拟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丘陵和山地地貌类型分别具有特定形态的坡谱,反映了不同地貌类型的地形起伏差异,以及地表的破碎程度;2)从坡谱统计值与其水土流失程度商值的拟合曲线上,可以看出宁化县水土流失程度除与坡谱锋态不相关外,与其他统计值均相关,并且在水土流失越轻区域,水土流失程度对坡谱统计值的微小变化越敏感;3)坡谱蕴含丰富的地貌信息,有望较准确地量化地形对水土流失影响的程度。  相似文献   

15.
土壤地理学的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土壤学和地理学学科的分支,土壤地理学是地球表层系统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研究内容是土壤的时空变化。土壤地理学研究对象从传统的土体向地球表层系统视角下的关键带转变,研究方法上全面走向数字化。本文综述了近20年来土壤地理学分支学科包括土壤发生、土壤形态、土壤分类、土壤调查与数字土壤制图等领域的研究进展,指出其发展趋势为:基础理论研究不断拓展、调查技术正经历变革、时空演变从过程观测走向模拟,同时探讨了土壤地理学的未来发展契机与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云南金沙江流域水土保持型可持续土地利用规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水土流失是当今我国乃至世界性的头号土地生态环境问题,它已成为广大山区可持续土地利用的最大障碍和主导性制约因素。未来土地利用的主要方向是可持续土地利用,水土流失山区可持续土地利用有着特殊的内涵。本文以水土流失极其严重的全国生态建设重点区域——云南金沙江流域为研究区域,对水土保持型可持续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内涵、原则和重点内容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制定了该流域水土保持型可持续土地利用规划的战略指导思想、基本方针、主要目标、规划方案和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17.
基于岩溶生态系统特性的水土流失敏感性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岩溶地区大范围内进行土壤侵蚀风险评价需要寻求新的简单有效的方法,建立适合岩溶地区特点的评估模型,才能避免水土流失治理规划的失误。考虑岩溶地区碳酸盐岩成土速率低、存在石漠化等特点,选取土壤允许流失量和退化岩溶生态系统的基岩裸露率,结合年平均降水、坡度、植被指数,在生成各单因素评价图的基础上,在Arcview中完成单因素图的叠加分析,得到贵州省岩溶地区水土流失敏感性综合评价图,并将其划分为不敏感、轻度敏感、中度敏感和强度敏感四级。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贵州省水土流失敏感性的空间分异规律,提出水土流失预防治理的优先区。  相似文献   

18.
韦勇  梁玉萍 《地理教学》2010,(10):47-49,14
一、活动目标 本节实践活动课程教学主要探究水土流失的成因,从而理解水土保持的重要性,为后续学习水土流失的治理进行知识储备。通过对比实验验证影响土壤侵蚀程度的因素,其中重点是植物的覆盖状况,地形坡度的陡缓,降水的强度。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资料介绍,让学生了解,  相似文献   

19.
地理学是对地球的描述。作为一门科学,它的起源和早期发展反映了十九世纪获取有关地球表层上极其多样的环境,人民和地方的信息的兴趣。它在某种程度上是为商业冒险的需要服务,但在更大的程度上仅仅是为了满足受过教育的富有阶级的好奇心。现在,这种好奇心莫名其妙地消失了,它(尤其在人文地理学中)已被一种对假想的普遍规律的关注所取代,这些规律是人对环境,空间、地方和人民的反应,却忽视了自然与人文背景的多样性,而正是这种多样性构成了地球表层压倒一切的特征。地理学者中这种取向的转移是目光短浅的,也是有害的。  相似文献   

20.
地理学综合研究的途径与方法:格局与过程耦合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地理学是一门以综合性和区域性见长的学科。地理学的综合性通过要素多样化来体现,区域性则表现为区域分异或区域差异。地理学综合研究是对地球表层各要素的相互作用以及人地关系的研究,帮助我们认识地球表层系统的过去、现状和未来的趋势,把握其变化的脉搏。格局是认识世界的表观,过程是理解事物变化的机理,基于长期的野外观测和综合调查以及模型模拟,对不同时空尺度下的地理格局与过程进行耦合研究,是从机理上理解与解决地理学综合研究的有效途径与方法。文章结合在黄土高原地区的相关研究案例,探讨了将格局与过程耦合研究的地理学综合研究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