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测绘学   2篇
地质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4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土壤地理学的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土壤学和地理学学科的分支,土壤地理学是地球表层系统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研究内容是土壤的时空变化。土壤地理学研究对象从传统的土体向地球表层系统视角下的关键带转变,研究方法上全面走向数字化。本文综述了近20年来土壤地理学分支学科包括土壤发生、土壤形态、土壤分类、土壤调查与数字土壤制图等领域的研究进展,指出其发展趋势为:基础理论研究不断拓展、调查技术正经历变革、时空演变从过程观测走向模拟,同时探讨了土壤地理学的未来发展契机与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征地工作,补偿是关键,安置是根本。在一些发达国家,补偿与安置被视为唇齿条款,缺一不可;在我国也如车之双轮,相辅相成,互为补充。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征地补偿标准也相应得到提高。一些地方在征地工作中,针对被征地农民的安置问题采取了积极的措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从实施效果看,征地安置中的矛盾和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安置问题仍然是关系到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问题。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实践证明,将被征地农民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是征地安置的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建设用地需求量大幅增加,征收农村土地的力度越来越大,由此带来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征地补偿费的分配,仍存在着分配方式各异、杂乱无章、分配比例不合理等问题,严重损害了被征地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利益,影响了农村社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朝阳凤凰山剖面风成古土壤序列进行2 cm间距的高密度连续采样,测量样品的粒度百分含量,分析不同粒度组分的古气候意义,选择了粗粒组分、超细粒组分和细粒组分的百分含量分别作为研究区冬、夏季风和西风强度变化的替代性指标,分析了71~453 ka BP 间该剖面记载的冬、夏季风和西风的演化和古气候变迁。结果表明:71~453 ka BP 辽宁地区冬、夏季风和西风变化较同步,其中夏季风和西风的变化趋势较一致,明显存在着4 个增强阶段和4 个减弱阶段,与深海氧同位素曲线的MIS5~MIS12 这8 个阶段相对应。冬季风的变化趋势与夏季风和西风的变化趋势相反。该时期辽宁地区的古气候变化可以划分为8 个阶段:其中71~148 ka BP, 176~208 ka BP, 225~243 ka BP和311~403 ka BP 阶段为温暖湿润气候; 148~176ka BP, 208~225 ka BP, 243~311 ka BP 和403~423 ka BP 阶段为较寒冷干燥气候。  相似文献   
5.
浅谈阻碍"数字土壤"技术普及的主要因素及解决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技术角度和市场经济角度的分析出发,总结出阻碍“数字土壤”普及的几个主要因素,即标准化问题、自我封闭、缺乏市场意识等,对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了简单剖析。针对我国目前的经济技术发展水平,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沈阳市100 年来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的演变特征和规律, 以多时相、多来源的历史数据为基础, 将1910-2010 年期间按特殊历史时期划分为5 个研究阶段, 利用单一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矩阵和空间分析方法, 分析100 年来沈阳城市各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结构、相互转移和空间分布特征, 结果表明:100 年间居住用地增加了118.81 km2、工商业用地增加了148.21 km2、交通运输用地增加了130.97 km2, 数量呈明显上升趋势, 而公用事业、绿地和其他用地总体上升比较平缓;不同时期土地利用结构有明显差异, 而居住用地一直占主导地位平均占32.36%, 建国后比例有所下降, 工商业用地比例明显上升平均占为25.17%;另外, 各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相互转化情况分为转移、转入和不变3 部分, 其中, 非建设用地向各类型用地的转入比例最大, 单一土地利用类型用地自身不变部分比例最大, 而向居住用地和交通运输用地的转移量最大。随时间的推移居住用地在城市的中心区域比例逐渐降低, 在城市的次中心比例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工商业用地在从内向外的比例逐渐增加, 外部比例最高。公用事业用地在空间上逐渐向外衰减, 城市中心公用事业用地比例较大。  相似文献   
7.
巧手绣出山河美--哈尼族梯田稻作农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琪  王秋兵 《国土资源》2005,(11):50-53
走进滇南哀牢山区,站在红河谷峻峭的山崖上,置身于茫茫云海中,不经意间油然生出一种似神似仙的感觉.在这迷雾后面隐藏的是什么?太阳喷薄欲出,东方天际一片红色.雾散了,色彩斑斓的山峦豁然出现在眼前,蓝、绿、红、黄的梯田像一条条彩带绕山飘浮,这就是精巧而壮观的哈尼梯田.把耕作做到这般份上,土地就不仅仅是维系生命存在一种本能的简单劳动对象,哈尼人通过智慧、信仰和勤劳,把土地变成了伟大的艺术创作,变成了神的家园,人的自由意志与天然存在合理地结合的雄浑画卷.于是,一山一水,一禾一木都有了鲜活的、激动人心的生命--这就是哈尼人的高山梯田.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了沈阳市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特点的基础上,应用MapInfo平台开发基于GIS的农村居民点管理系统,提出了系统设计目标、要求等,介绍了系统的结构、数据流程,以及系统的部分功能,对关键功能的实现给出了MapBasic源程序。  相似文献   
9.
旅游开发过程中对社区居民利益问题的研究是现代旅游发展的新方向,关注公众的利益要求可促使旅游开发朝着良性、生态的方向前进。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础,运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以沈阳棋盘山国际风景旅游开发区社区居民为实证研究对象,对其利益要求、实现方式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社区居民利益要求满意度最差的是参与管理,最好的是改善生活环境;利益要求实现方式主要是依靠政府及法律;核心利益集中在征地动迁补偿及就业方面。最后提出相关建议,为政府的发展战略制定和角色调整提供决策依据,以期旅游业健康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
采空沉陷湿地形成动力过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采空、沉陷和积水所形成的湿地是采矿沉陷区扰动了区域性地表水和地下水循环而产生了季节性或永久性积水而形成的一种湿地类型。从采空沉陷湿地形成的主要动力过程入手,研究其形成原因,明确其主要湿地特征。结果表明,采空积水沉陷地是在人类对地下矿层开采后,上覆岩层发生弯曲变形、断裂、位移,导致地面塌陷下沉,形成比采矿范围大得多的负地貌(低洼地);同时原有地表水系统因地表沉陷被破坏,使采矿沉陷区演变为局部汇水区,导致季节性或永久性积水;最终使其出现了沼泽化水生生态系统等特征,形成了一种新型人工湿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