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灾害性天气(暴雨、强对流、雾、高温与干旱)的准确预报是目前世界上仍未完全解决的问题."9.20"区域暴雨、大暴雨由于发生时间晚,前期为阴雨天气的流场给预报带来了更大的难度.成都市气象台用溃变原理V-3θ图结构分析方法结合大尺度环流背景、影响系统、T106物理量预报场的分析和本站暴雨模式,及时准确的预报出了"9.20"区域暴雨、大暴雨过程.该文特征分析意在总结出成都地区暴雨预报新的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1 引言 受高空低涡和地面低压的共同影响,绥化市2012年7月28日午后出现了入汛以来最强的暴雨天气.此次暴雨天气严重影响了绥化市人民的生产生活,强降水产生的局地洪涝使得农田积水,给道路交通安全及城市排水系统造成了巨大压力.近年来暴雨预报已成为绥化市夏季重大灾害性天气预报的重点,因此,准确地预报出暴雨天气落区、强度以及影响的时空范围,提高暴雨预报准确率,可以为防灾减灾提供更加科学的天气信息.  相似文献   

3.
对1998年8月4~5日华北气旋暴雨进行分析,探讨了暴雨发生时的天气特征和物理量场的特征,揭示其发生发展机制,试为灾害性暴雨提供预报思路  相似文献   

4.
灾害性天气(暴雨、强对流、雾、高温与干旱)的准确预报是目前世界上仍未完全解决的问题。“9.20”区域暴雨、大暴雨由于发生时间晚,前期为阴雨天气的流场给预报带来了更大的难度。成都市气象台用溃变原理V-30图结构分析方法结合大尺度环流背景、影响系统、T106物理量预报场的分析和本站暴雨模式,及时准确的预报出了“9.20”区域暴雨、大暴雨过程。该文特征分析意在总结出成都地区暴雨预报新的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暴雨是我省主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奉更对我省2005年8月12—14日出现的大范围暴雨天气进行了总结,主要从大尺度环流形势、卫星云图及其反演资料、物理量场、数值预报产品等几个方面分析此次区域性暴雨、大暴雨的成因及预报着眼点,为今后预报此类暴雨天气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马旋 《吉林气象》2004,(3):27-28
区域性暴雨常因降雨范围大而对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极大危害,本文针对2003年8月6日的区域暴雨天气过程,从大的环流背景出发,分析了高空区域天气图表和各种物理量,结合日本传真图数值预报产品,分析了本次暴雨产生的原因,总结了本次暴雨的天气特点。  相似文献   

7.
杨绍洪 《贵州气象》2001,25(5):14-16
受弱的两高切变和高空冷平流的影响,2001年8月10日黔东南州出现了一次秋季大暴雨天气过程,11-12日受地面冷空气从东北路径影响,又出现了秋风天气。由于在预报过程中疏忽了高空冷平流的作用以及出现转折性天气前单站要素的某些重要特征,造成过程漏报。本文对这次大暴雨和秋风天气过程作了分析,得出一些结论,对今后秋季暴雨笔秋风天气的预报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利用1994年7月12 ̄14日高空和地面的预测资料,分别从暴雨产生的热力、动力、水汽等方面探讨暴雨的形成机制。通过多种的物理量场的诊断寻求更多的暴雨预报依据。  相似文献   

9.
武汉市灾害性暴雨的天气特征及其预报模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1988年以来武汉市所发生的灾害性暴雨过程进行了初步分析,并发现武汉市灾害性暴雨主要集中在梅雨期。从湖北省梅雨期暴雨、大暴雨的形成机制入手,着重分析了武汉市灾害性暴雨的发生特点,并归纳出几种主要天气类型,同时重点分析了1980年以来几次重大灾害性暴雨天气过程,由此得出武汉市灾害性暴雨的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10.
韦革宁 《广西气象》1999,20(4):17-19
利用T106数据预报产品物理量分析场资料,对1998年7月23-25日百色地区持续性的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揭示了暴雨发生前后影响系统及物理量场的分布与演变特征,影响系统和各种物理量的相互配置与暴雨的关系,指出能量锋的出现与暴雨落区的形成关系特别密切。  相似文献   

11.
利用T106数值预报产品物理量分析场资料, 对1998 年7 月23~25 日百色地区持续性的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 揭示了暴雨发生前后影响系统及物理量场的分布与演变特征、影响系统和各种物理量的相互配置与暴雨的关系, 指出能量锋的出现与暴雨落区的形成关系特别密切。  相似文献   

12.
顾欣 《贵州气象》1999,23(6):6-7
利用MICAPS人机交互系统实测资料和T106数值预报资料对6月30日至7月2日我州连续出现大范围暴雨和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表明高空低槽和中低层低涡切变相互作用造成了这次强对流天气,并分析了T106的几个物理量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3.
多普勒雷达资料在暴雨临近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强暴雨、台风暴雨等灾害性暴雨天气是造成洪涝灾害最主要的降水天气系统。以广州雷达和梅州雷达的拼图资料以及温州单站雷达资料为基础, 讨论了TREC方法中时间步长、网格大小及雨强阈值等参数变化对跟踪结果的影响, 并对TREC矢量场进行了平滑处理, 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TREC矢量场中由于地物回波和回波梯度变化造成的一些明显错误的矢量, 得到较为连续的矢量场, 并将得到的矢量场用于暴雨的临近预报。个例分析及预报结果的验证表明:通过选择合适的参数, 雨强CAPPI、反射率因子CAPPI和CR 3种资料得到的TREC矢量场一致性好, 能够反映我国的强暴雨、台风暴雨等灾害性暴雨的移动方向。CR资料的外推预报结果稍差于其他两者, 3种资料预报的准确性都随着预报时间的递增而降低, 对连续时刻的TREC矢量进行拟合, 有助于提高预报准确率。TREC方法对于结构比较复杂、不易识别的台风暴雨等灾害性暴雨天气, 在预警方面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对1971-2000年德州市灾害性暴雨进行统计,总结其天气气候特征,分析了鲁西北灾害性暴雨的环流特点并对其环境场物理量进行计算,其结论对鲁西北灾害性暴雨的分析与落区预报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杜小玲 《气象》2013,39(7):861-873
利用NCEP每日4次1°×1°格点分析资料、FY-2E逐时TBB资料、MICAPS格式高空、地面观测及贵州省区域自动站降水资料对2012年发生在贵州的15个暴雨日进行分类.分类的原则是从地面冷空气影响的角度来把握,文章归纳出2012年出现的三类主要的暴雨过程:辐合线锋生型暴雨、辐合线锋生+冷锋型暴雨、梅雨锋西段暴雨.利用MICAPS 3强天气分析工具对三类暴雨的典型个例开展了中尺度环境场分析,并基于“配料”的思路分析了三类暴雨的水汽条件、稳定度条件及触发抬升条件.最后根据不同环境场提出了各类暴雨过程的预报着眼点,为今后的暴雨预报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曹春燕 《广东气象》2002,(Z2):20-21,25
本文以2001年7月17~19日的连续性暴雨为例,利用香港天文台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3000m高度层径向速度场进行分析,以期提高多普勒雷达在灾害性天气和短时预报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李海红  戴升 《气象》2000,26(10):53-55
对1980 ̄1999年造成青藏高原东部17次大到暴雨天气过程的卫星云图演变特征及1999年9月9 ̄10日出现的大到暴雨过程形成的物理量场进行了分析,总结出形成暴雨云带的影响系统模型和物理量场变化规律,对预报高原暴雨天气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副高后部暴雨天气概念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引言 由副热带高压后部造成的暴雨,我们简称为副高后部暴雨,它是造成我省夏季暴雨、尤其是大范围区域暴雨和大暴雨的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在以往的分析中,对个例讨论的比较多,本文使用近40年资料选取出的副高后部暴雨样本,通过分型建立其天气概念模型,并给出预报提示。其结果可提供预报  相似文献   

19.
1998年8月4日华北气旋暴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998年8月4-5马华北气旋暴雨进行分析,探讨了暴雨发生时的天气特征和物理量场的特征,揭示其发生发展机制,试为灾害性暴雨提供预报思路。  相似文献   

20.
造成山东不同天气的两个西南低涡异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飒  刘志红  张少林  程相坤 《气象》1998,24(1):20-24
1996年6月28-29日和7月3-4日两桨相似的西南低涡东移,造成山东降水的范围和强度却悬殊柝大,分析发现,西南低涡影响山东产生天气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引导气流,物理机制和热力结构的不同,尤其是引导气流的差异,西南低涡的移向基本上沿引导气流方向,而其发展决定于高空冷却平流的强弱,给出了西南低涡造成了山东暴雨的天气概念模型,对今后预报此类暴雨提供了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