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54-2010年商丘降水变化趋势及突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线性回归、Mann-Kendall等方法,对商丘站1953年12月-2010年11月的年、季降水资料进行趋势分析、突变检验。结果显示:年、季降水量线性变化趋势均不显著,年降水量、冬夏季降水量在增加,春秋季降水量略有减少。年降水量在2003年,冬季降水量在1997年、春季降水量在1992年、夏季降水量在2003年、秋...  相似文献   

2.
利用采集自阿尔泰山南坡森林上限3个采样点的西伯利亚落叶松(Larix sibirica Ledeb.)树芯样本,研制其树轮宽度年表。与区域内6个气象站点观测数据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标准化宽度年表与6月平均气温相关较好,最高相关系数达0.675(p<0.0001)。使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温度的重建方程,调整自由度后的方差解释量为45.6%(1962~2012年)。过去359年来,阿勒泰地区平均气温变化存在7个偏暖(1667~1681年、1714~1728年、1747~1779年、1787~1800年、1862~1887年、1935~1968年、2000~2012年)和6个偏冷阶段(1682~1713年、1729~1746年、1780~1786年、1801~1861年、1888~1934年、1969~1999年)。并存在5个温暖年、54个偏暖年、252个正常年、37个偏冷年、以及11个寒冷年。6月平均温度的最高值出现在1830年(22.35℃),最低温度出现在1985年(17.87℃)。功率谱分析显示该重建序列存在30.0年、7.4年的显著准周期(p<0.05)和6.4年的较显著准周期(p<0.10)。  相似文献   

3.
树轮纪录的500年来青海地区夏半年降水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青海省境内不同区域的3条树木年轮资料重建了青海省1479~1991年共513年的夏半年降水序列,分析发现青海省夏半年降水与1961~1990年降水平均值相比,以降水偏少为主要特征.以这513年的平均值为基准,自1479年以来,青海地区主要经历了10个相对干期和11个相对湿期,其中持续时间较长的湿期有3段分别为1544~1584年(41年)、1667~1719年(53年)、1936~1991年(56年),干期的持续时间都较短.最大墒谱分析发现存在25.0、11.5、4.8、3.7、7.7、6.2、2.2、2.4、2.0年周期.  相似文献   

4.
李福胜  张仲 《广东气象》2013,35(3):40-44
根据海口市1951—2010年的降水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小波分析、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等方法研究了海口市近60年降水量的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60年来,海口春冬两季降水呈减少趋势,夏秋两季和年降水有增多趋势,年降水增多趋势和夏季基本一致,无论增多还是减少,趋势均不显著。春季降水有2~3年、13年的主周期,夏季降水存在3~4年、8年的主周期,秋季降水存在3~4年、7年的变化主周期,冬季降水存在2~3年、6年的主周期,年降水有2年、8年的主周期。除秋季外,其他季节及年降水未发生突变,秋季降水突变时间在1956年附近。  相似文献   

5.
过去2000年中国东部地区的极端旱涝事件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据历史文献中汉代以来的旱涝灾害记载重建的逐年旱涝等级,结合已重建的东部地区干湿指数序列,通过定义判别历史时期极端旱涝事件的标准,分华北、江淮和江南3个区域辨识了过去2000年的重大旱涝事件。结果表明,各个区域的重大旱、涝多发时段分别是:华北地区出现在100~150年、550~650年、1050~1100年与1850~1900年;江淮地区出现在250~450年与1600~1850年;江南出现在350~400年、1100~1200年与1900~1950年。整个东部地区则出现在100~150年、250~350年、750~850年、950~1000年、1050~1150年、1400~1450年、1550~1650年及1800~1950年。20世纪后50年极端旱涝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强度仅处于过去2000年的平均水平。过去2000年中国东部温度与旱涝关系的对比分析还表明,20世纪后半叶的气候变暖并未导致极端旱涝事件的发生频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6.
近31年新疆气候变化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作出近31年1、4、7、10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及冬半年、夏半年、年降水倾向率分布图,年平均气温、年降水十年平均值变化分布图。找到了近31年来气温、降水变化的一些时空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7.
应用仁化国家气象站和DB44/T 864-2011中的气候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仁化长坝沙田柚生长的气温、降水和光照等条件及气候变化趋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极端低温条件为特优,年平均气温、年降水日数为优,≧10℃年积温、年降水量为良,年日照时数为一般。(2)年平均气温、≧10℃年积温、极端低温和年降水量呈上升态势,速率分别为0.01、5.28、0.03℃/年、1.27 mm/年,其中年平均气温、≧10℃年积温通过0.01的显著性检验,极端低温通过0.05的检验;年降水日数和年日照时数呈下降态势,速率分别为-0.4 d/年、-0.99 h/年,其中年降水日数通过0.01显著性检验。(3)年平均气温和≧10℃年积温偏低风险呈下降态势,而年降水日数偏少的风险仍在增加。  相似文献   

8.
李福胜  张仲  李斌 《广东气象》2012,34(6):35-37
根据湛江市1951~2011年降水资料,利用线性趋势分析、小波分析、Mann-Kendan检验等方法,研究了湛江市暴雨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湛江暴雨日数具有双峰型特点,6月为次峰,8月或9月为主峰。年暴雨日数、年暴雨量、年暴雨强度和暴雨贡献率的多年平均值分别为7.6 d、669.7 mm、87.0 mm/d和39.0%,变化速率分别为0.035 d/年、4.6 mm/年、0.24 mm/年d.-1和0.002%/年,年暴雨量、年暴雨强度变化趋势显著,而暴雨日数、暴雨贡献率变化趋势不显著。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中期为少雨期,60年代中到90年代末为多雨期,90年代末至今为少雨阶段。年暴雨日数、年暴雨量和暴雨贡献率分别在1957、1961和1961年发生了突变性增加,但暴雨强度未发生突变。年暴雨日数、年暴雨量、年暴雨强度和暴雨贡献率分别存在9、11、7和4年的主要准周期。  相似文献   

9.
利用辽宁 51个台站的逐日降水资料 ,分别计算出 1961~2002年 51个台站的年降水量、年降水日数、年平均降水强度、年暴雨日数、年大暴雨日数、年最大连续降水量、年最长连续降水日数、年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的 8个时间序列 ,用极值法对上述时间序列极端偏多 (大)和极端偏少 (小) 2种极端情况的年际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辽宁年降水量极端偏小、降水日数极端偏少和连续无降水日数极端偏多均有增加的年际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0.
利用气温指数方法,对南宁市1951~1997年夏季(6~8月)气温进行诊断分析,并按规定的划分标准,将南宁市夏季气温年型划分为:炎热年、偏热年、正常年、偏凉年、凉夏年5个年型。结果是:47a中,南宁市夏季气温出现炎热、偏热、正常、偏凉、凉夏年的年数分别为8、10、12、10、7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