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通过吉林省中生代火山岩型金矿成矿地质特征及区域成矿规律的研究,对中生代火山活动与金矿成矿规律有了粗浅认识。本文为探讨金矿的找矿问题,结合我省中生代火山活动特征,对金矿的成矿规律提出几点看法。本文属近年来集体研究成果,参加此项工作的还有赵源诚、崔文新以及孙淑娟等。  相似文献   

2.
中条山地区铜金成矿地质基础和预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中条山地区主要经历了四次与铜、金有关的重大地质事件,分别是新太古代花岗岩-绿岩带、古元古代裂谷作用、中元古代火山活动和中生代岩浆作用,其中以前二次最为重要。中条山北、东段以古元古代裂谷作用为主,叠加了中元古代火山作用和强度较弱的中生代岩浆活动,成矿以铜为主,其次为金。西南段以新太古代花岗岩-绿岩带的地质事件为主,并叠加较为发育的中生代岩浆活动,成矿以金为主,其次为铜。本区是铜、金成矿条件十分有利地区,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3.
杨泽强 《矿产与地质》2006,20(2):109-115
从区域地质背景、矿带地质特征、典型矿床研究及稳定同位素等方面,论述豫南地区与中生代陆相火山岩有关的银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以及成矿与火山活动在时间、空间和成矿物质来源等方面的联系,总结了矿带成矿规律。研究认为,该成矿带属与燕山期陆相火山、次火山岩有关的银、铅、锌、金、钼成矿系列,并建立了成矿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石山口破火山口南缘及沿龟梅断裂带两个金、银多金属矿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4.
沈中兴 《福建地质》2005,24(3):147-153
岭头坪铅锌金银多金属矿产于南园组第二、三段中酸-酸性火山碎屑岩的夹层中,矿体呈似层状,受断裂构造及层间破碎带控制.成矿与中生代火山活动紧密相关,可能为中低温火山热液矿床.从成矿地质条件和金土壤异常分析,岭头坪矿区的周围及南、东侧以及石笋歧一带有很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5.
武夷山地区是一个有色、贵金属、稀有、稀土矿床的重要找矿远景区。通过对该区地质背景、成矿地质条件、矿床富集规律的分析归纳,指出该区以政和-大埔深大断裂为界,其外带(沿海)中生代火山岩大面积出露,内带则常呈一些孤立的火山断陷盆地分布,矿床与火山-侵入岩浆热液作用有密切的成因联系,中生代不同的火山-次火山活动旋回,对该区成矿作用、成矿系列有重要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介拉斯台盆地处于扎兰屯火山岩型铀成矿远景带中段,是国内中生代火山岩最为发育地区之一,多期次断裂、火山活动强烈发育,铀成矿地质背景优越。文章通过对介拉斯台中生代火山岩盆地的大地构造背景、基底和盖层的含铀性、潜火山岩、断裂、火山机构、热液蚀变、铀矿化等铀成矿地质条件研究,并结合航放、化探及遥感找矿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认为介拉斯台中生代火山岩盆地具有较好的铀成矿潜力,圈定成矿远景区5处。  相似文献   

7.
浙江省萤石矿床区域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国成  张永山  程海艳 《矿床地质》2015,34(6):1209-1222
萤石矿是浙江省的优势矿种之一,储量在中国名列前茅。根据矿床成因可分为火山-次火山热液充填型、岩浆期后热液充填型和岩浆热液交代型3种类型。火山-次火山热液充填型萤石矿床主要分布于浙东南火山岩分布区,成矿作用与中生代火山活动关系密切;岩浆期后热液充填型和岩浆热液交代型萤石矿床主要分布于浙西北燕山期花岗岩周围,成矿作用与燕山期岩浆侵入活动密切相关。文章根据浙江省萤石矿床的成因类型、成矿作用、构造环境、成矿时代等特征,可将其归纳为2个成矿系列:与中生代火山-次火山热液有关的萤石矿床成矿系列和与中生代岩浆侵入作用有关的萤石矿床成矿系列。其中,与中生代岩浆侵入作用有关的萤石矿床成矿系列又可分为与燕山期中酸性岩浆期后热液充填作用有关的萤石矿床成矿亚系列及与燕山期中酸性岩浆热液交代作用有关的萤石矿床成矿亚系列。在此基础上,提出了2大萤石矿床成矿系列的找矿方向分别为浙东南晚白垩世火山断陷盆地边缘断裂、火山口环形和放射状断裂及浙西北高氟岩体。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金厂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矿体围岩花岗闪长岩,花岗斑岩类和隐爆角砾岩筒控矿-容矿构造及矿石组分的研究,将金厂矿床金矿化类型分为破碎蚀变岩型,裂隙充填型和角砾岩型;对矿物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的研究结果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深部(岩浆源),在成矿作用早期阶段成矿流体主要为岩浆水,晚期阶段有部分大气水的加入,金厂金矿床是中生代火山-次火山活动的产物,矿床属浅成温岩浆期后热液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9.
李永勤 《西北地质》2007,40(B07):1-6
凤太矿田可划分为6条铅锌(铜)成矿带,主要成矿规律为:铅锌矿体受地层控制,矿体主要产于中泥盆统古道岭组灰岩与星红铺组接触界面附近;铅锌矿体受紧闭背斜控制,矿体一般产于背斜的转折端部位及其翼部附近;背斜的倾伏部位和背斜轴向发生变化的部位是成矿的有利部位;硅质岩发育部位铅锌矿化较好;地层产状发生变化或揉皱发育的部位是成矿有利部位;北东向断层在破坏矿体的同时又对矿体具有一定的富集作用。目前要取得风太矿田新的找矿突破,笔者认为应以风太矿田隐伏背斜所在的二里河铅锌矿区和东塘子铅锌矿区为切入点,采用地、物、化相结合的立体综合找矿方法,反复总结实践,探索隐伏找矿规律,优选找矿靶区,圈定找矿靶位,大胆探索验证,方能取得风太矿田新的找矿突破。  相似文献   

10.
安徽省庐枞盆地黄屯硫铁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屯硫铁矿位于庐枞中生代火山岩盆地的北东部边缘,矿体主要赋存于盖层龙门院组火山岩系与基底沉积地层接触部位的不整合面及其附近,成矿与次火山活动关系密切,属于次火山-热液矿床,成矿作用主要为热液充填交代方式。  相似文献   

11.
延边东部金铜矿化区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焦玉凯 《矿产与地质》2008,22(2):158-163
珲春东北部金铜矿化区与古生代、中古生代火山岩浆活动有关。通过对中生代火山岩及矿区地质特征,构造控矿特征及已知典型矿床的研究,提取多元综合成矿信息,总结出矿化区控岩、控矿条件及找矿标志,确定了区内找矿靶区和找矿方向,并对成矿远景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2.
本在系统分析下庄铀矿田火山岩的分布,火山岩系的旋回性,火山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火山岩的成岩时代等特征的基础上,较为详细地对下庄铀矿田的火山岩和赣南-粤北地区晚中生代武夷群火山岩各种特征进行了对比,厘定了下庄铀矿田火山夺为赣地-粤北地区晚中生代中火山岩系武夷群的组成部分;认为南岭铀成矿带今后寻找富矿,大矿的主要目标应该放在火山侵本和后火山侵入体的内外接触带上,以早期铀矿化(140-100Ma)为的主要目标类型。  相似文献   

13.
吉林省中生代火山活动受北东向岩石圈深大断裂构造的控制。火山—次火山的热液成矿作用与它的物质成分和岩相有关,受火山构造的控制。区内多数矿床、矿点产于中生代火山岩盆地的边缘,构成以火山岩盆地为中心的矿化集中区。吉林省南部和北部地区一样,是寻找中生代陆相火山一次火山热液金、铜等矿产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4.
区内发育古生界浅变质岩系和中生界陆相火山岩系,华力西期—燕山期的岩浆活动强烈而频繁,形成一系列的侵入岩和火山岩。依据区域地质和遥感、物探、化探异常研究结果,运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在申请工作区开展金及多金属矿调查工作,确定成矿有利地段,圈定找矿靶区,为进一步找矿提供依据,对本区地质特征进行总结,具有十分广阔的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15.
浙东火山岩型银矿成矿条件及勘查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区火山岩型银矿赋存于上侏罗—下白垩统陆相火山岩中;由于中生代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大陆边缘火山岩浆活动强烈.嵊县—黄岩地区由于断裂为造、火山岩发育而形成南北向的矿化集中区.成矿与火山岩浆活动晚期的潜火山岩、脉岩有关.属于浅成中低温热液矿床.根据矿床围岩蚀变、矿化类型及成晕元素的分带规律,可指导找矿及预测隐伏矿床.并初步建立了勘查模式.总结了成矿预测、综合找矿、详细评价三个层次的勘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袁家山金钨矿床是湘东北有色贵金属找矿远景区内新发现的一个矿床。矿床地质综合研究表明:袁家山金钨矿床的成因类型属气成一热液交代石英脉型,矿床成矿地质条件良好,找矿潜力较大;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刘斌 《地质与资源》2003,12(2):72-77
吉林东部(延边地区)中生代以来不同方向的断裂构造发育,火山活动强烈,岩浆侵入频繁,与中生代火山-岩浆活动有成因联系的金、铜多金属矿床多处,矿化蚀变线索多见,构成了知名度很高的五凤-小西南岔近东西向火山-岩浆期后低温热液型金、铜多金属成矿带.区内中生代火山-岩浆岩的形成是上地幔岩浆上侵的结果,同时伴有成矿作用的发生,在构造有利部位形成金、金铜或铜金多金属矿体.成矿物质来源于地幔,成矿是在酸性介质中还原条件下发生的.从远源至近源,成矿分带为Au、Ag→Au、Cu、Ag→Cu、Au、Pb、Zn→Cu、(Mo、Au),成矿温度从低温至高温变化,硫化物从贫硫化物向富硫化物变化.  相似文献   

18.
范谢均  吕新彪  柳潇  刘龙 《地球科学》2021,46(3):1083-1099
乌奴耳矿床位于内蒙古东部大兴安岭造山带中段中生代火山岩覆盖区,为近年来新发现的陆相火山岩型多金属矿床.为了对该矿区的进一步深部找矿勘查工作提供围岩蚀变和岩石地球化学信息,对乌奴耳矿床进行了详细的野外地质特征研究、岩石蚀变分带研究和原生晕研究.乌奴耳矿床中存在多期多阶段矿化特征:第1阶段斑岩型钼矿化,主要产于矿床深部的花岗斑岩体内;第2阶段岩浆热液(隐爆角砾岩)型铅锌矿化,主要产于花岗斑岩体顶部及其附近围岩的隐爆角砾岩中;第3阶段浅成低温热液型铅锌银矿化,主要产于浅部张性断裂构造中.矿区内存在至少两期与成矿关系密切的构造事件,张性断裂构造是重要的控矿因素和找矿标志.乌奴耳矿床中具有明显的围岩蚀变分带特征,蚀变矿物分布与已知矿体产状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是重要的找矿标志之一.岩石原生晕异常分布与已知矿体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具有明显的前缘晕-近矿晕-尾晕元素组合分带特征,能够为乌奴耳矿床深部找矿提供可靠信息.综合以上主要找矿信息特征,预测在乌奴耳矿床Ⅱ矿段207勘探线剖面深部有盲矿体存在.   相似文献   

19.
中国北部得尔布干成矿带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得尔布干断裂带控制了火山 侵入杂岩作用 ,形成了多金属成矿带。多期次构造 岩浆活动 ,在成矿带内形成了不同时期规模不等的侵入岩体及大面积分布的中生代火山岩。在区内已发现金、银、铜等多金属矿产地百余处 ,矿床空间分布明显受断裂控制。研究表明 :得尔布干断裂带经历了加里东期到第三纪多期构造演化并伴有相应的岩浆活动。深断裂控制区域构造发展 ,次级断裂对成矿起导矿、容矿作用。本文从构造控矿作用入手 ,分析研究区内各类矿床的构造控矿因素 ,提出了成矿带内多级构造控矿作用 ,对今后在我国东北部找矿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