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枣庄市山亭区位于枣庄市东北部,泰沂山区西南部,属低山丘陵区,全区大小山头1000多座,地形条件复杂,土地总面积1018.64km^2,山地丘陵占全区总面积的80%以上。山亭区的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工作始于2004年,经过1年多的艰苦调查,查清了全区各类土地利用的现状,绘制了山亭区土地利用现状图,建成了山亭区土地利用数据库。2007年7月,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对山亭区的土地利用调查更新工作进行了验收。经验收,山亭区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技术路线正确、方法先进,各项成果符合土地更新调查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2.
吉林省长吉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的地理中心,是实施新一轮东北振兴和吉林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地区,该区土地利用变化对于生态环境变化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本研究以Landsat TM/OLI和ZY-3遥感影像为数据源,获取长吉示范区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15年土地利用数据,分析示范区土地利用动态趋势,并利用CA-Markov模型预测了自然发展和生态规划两种情景下的2040年土地利用格局。结果表明,1990~2015年期间,约有288.14km^2的林地转化为耕地,同时有200.29km^2的耕地转化为建设用地。自然发展型情景预测结果显示,到2040年,长吉示范区森林面积将继续萎缩,湿地、耕地损失严重,建设用地显著扩张。生态规划型情景预测结果表明,如采取积极的生态保护和恢复措施,到2040年,示范区森林面积将恢复至910.17km^2,湿地将得到有效恢复,优质农耕区得到保护,同时保证了区域城镇化的发展。通过本研究中不同土地利用发展情境的模拟,可为示范区土地规划、生态保护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3.
新加坡,国土面积仅682平方公里,平均每平方公里的面积要承载大约5000人.是一个典型的人多地少.寸土寸金的“城市国家”。新加坡严重短缺的国土资源决定了其必须充分利用其土地,提高其土地利用的效率。然而.土地利用涉及到农业、工业、商业、基础设施、居住、特殊用地等多方面内容.并与道路交通和城市规划紧密相关。新加坡在合理协调这些方面的关系、高效利用土地方面为发展中国家建立了现代都市发展的典范。下面主要介绍近几年新加坡政府在合理有效利用土地方面的一些举措.及其未来发展的对策,这对于我国城市的土地利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菏泽市位于山东省西南部,与江苏、河南、安徽3省接壤,辖牡丹区、曹县、定陶、成武、单县、巨野、郓城、鄄城、东明8县、1区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人口881万,面积12239km^2。根据2005年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数据,全市农村居民点用地13.01万hm^2,独立工矿用地1.47hm^2,建制镇用地9588.83hm^2。近年来,菏泽市积极推进土地集约利用,实行政府主导、政策引导,并强化了行政、经济和法律措施,为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创造了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国家级新区——兰州新区的发展备受瞩目。能够快速、准确获取土地利用类型变化信息,对兰州新区土地资源合理规划和科学管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以兰州新区为例,基于2013―2020年的GF-1 WFV遥感影像和辅助数据,在EnMAP-Box支持下,通过随机森林自动分类和人机交互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监测研究,从政策、经济两方面对新区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兰州新区人工地表用地面积不断增加,从2013年的171.522 km^(2)到2020年的337.397 km^(2),增加了近一倍,主城区热点区域增加更为显著,增加了122.45%,耕地和草地分别减少了57.81%和78.99%。其中,2013―2016年,建筑用地面积明显增加,主要由耕地和草地转化而来;2016―2020年,人工地表用地稳步增加。研究表明,政策因素是兰州新区土地利用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同时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起到了驱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土地利用变化受到地形地貌、自然环境、城市规划和经济发展等的影响,预测其未来情景对政策调整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元胞自动机模型是模拟和预测不同规划政策下土地利用变化的常用方法。本文基于GlobeLand30数据集,利用浙中城市群2000-2010年土地利用变化校准FLUS模型,并模拟2010年土地利用格局,其总体精度、Kappa系数和图形优化(FOM)分别为89.74%、82.69%和29.86%。采用马尔可夫链预测2030年各类型土地总量,利用FLUS预测一般条件下(常规情景)和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站点影响下(轨交情景)浙中城市群未来土地格局。结果表明,在5 km范围内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对建设用地增长影响较大,在该区域轨交情景比常规情景面积增加45.25 km^2、且主要发生在城市边缘区。建设用地扩张主要通过侵占优质农田实现,轨交情景5 km范围内农田转化为建设用地比常规情景增加33.34 km^2,建设用地扩张强度高于常规情景,其中最低扩张强度以上占比高于常规情景3.70%。景观指数表明,2种情景中林地、草地和水域格局具有较高相似性。本研究表明,综合使用FLUS、遥感、GIS等技术方法,能够准确模拟和预测不同规划条件下未来土地利用格局,并为规划和政策调整提供高可信空间数据。  相似文献   

7.
一、哈尔滨市土地资产的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哈尔滨土地资产现状 1.土地资产总量 土地资产,一般是指城市国有土地资源的资金量化值。哈尔滨市区总面积1660km^2,其中建成区国有土地面积140km^2。国务院批准的哈尔滨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年),确定城市用地面积为242km^2。按哈尔滨当前出让用地500元/m^2平均地价计算,[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刘红英  侯颖 《山东国土资源》2007,23(11):50-51,53
1土地调查成果的基本情况 菏泽市位于山东省的西南部,全市土地总面积12193.85km^2(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8.5%),南北纵距145km,东西横距146km,现辖1区8县,158个乡(镇、街道办事处),6864个村(村、居民委员会),总人口885.83万。根据1999年启动的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的分类,土地调查包括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与评价、农村集体土地产权调查、城镇土地利用现状与潜力调查及地籍信息公开查询规范化建设、土地利用基础图件与数据更新、城市土地价格调查与集约利用潜力评价、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7个项目和数字国土工程中全国1:1万比例尺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项目。  相似文献   

9.
湖南省严格保护与合理利用国土资源的政策与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湖南省现有土地面积21.18万km^2,占全国总面积的2.2%,排全国第9位,人均土地4.89亩。土地总面积中,农用地17.93万km^2。建设用地1.32万km^2,未利用地1.32万km^2。土地利用率达90.39%,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6个百分点。现有耕地面积5750.55万亩,排全国第19位。人均耕地0.86亩,为全国平均的61.5%,排全国第25位。湖南省已发现矿产141种,探明储量的101种。矿产资源潜在价值估为1.2万亿元,  相似文献   

10.
松嫩低平原位于黑龙江省西南部,包括齐齐哈尔,大庆、安达,泰来,肇源、肇州,林甸,富裕,依安,泰康等十个市县及甘南,龙江,讷河三市县的部分地区,总面积4.24万km^2。其中耕地1.5万km^2,占总面积的35.5%;牧草地1.56万km^2,占总面积的36.87%;水域面积4160km^2,占总面积的9.82%;林地和园地222.7km^2,占总面积的5.26%:其它用地2917km^2,占总面积的6.88%:未利用土地2434km^2,占总面积的5.74%。  相似文献   

11.
临邑县“城中村”成片开发激活城市建设发展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临邑县辖6镇、3乡、3个街道办事处、1个省级开发区,共858个村庄,土地总面积1016.32km^2,总人口52.8万。城区规划控制面积29.87km^2,有“城中村”28个,占地8.69km^2,占城区规划面积的29.18%。为进一步缓解城市建设用地紧张的局面,提高“城中村”土地利用率,2007年,临邑县委、县政府决定用3~5年时间,完成28个“城中村”改造任务。  相似文献   

12.
<正>土地用途管制是国际上加强城市土地利用管理的一项通行做法。然而,为了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市民生活方式转换,以及城市转型发展等,又需要经常改变土地用途。如何既加强土地用途管制,又适时合理地进行用途变更,是当前我国城市土地管理中面临的新问题。为此,本文总结了新加坡、日本、美国、韩国、加拿大、英国在土地用途变更方面的经验做法,以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3.
土地利用及其变化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现象与过程。20世纪90年代以来,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变化研究已成为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重点领域和我国土地资源科学、地理学、遥感信息科学等多学科的研究热点。土地利用未来如何变化,当属目前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的核心问题。有不少类似的研究着力于通过建立模型来模拟并探讨土地利用的变化。本文以黑龙江省阿城市土地利用详查及变更资料为数据源,定量分析了阿城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过程及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化情况,在此基础上应用马尔可夫模型对阿城市的土地利用过程进行了模拟并对未来土地利用做了预测,从而达到全面把握阿城市土地利用变化规律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针对我国当前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发现周期长的弊端,提出了业务驱动的土地利用变化发现机制,通过分析"批、供、用、补、查"五大类土地管理业务,监控与土地利用变化密切相关的业务环节,实现土地利用变化信息的及时提取,并在成都国土资源局进行了试点应用。结果表明该机制能够实现土地利用变化信息的日常性发现,缩短了土地利用变化发现的周期,对于促进土地变更调查具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15.
贵州石漠化与生态环境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贵州石漠化面积达3.48km^2,占全省土地面积的19.8%,干旱缺水造成土地生产率低,经济落后,加之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又加剧了水土流失和石漠化,形成了恶性循环,使贵州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文章对贵州省喀斯特地区土地石漠化分布特征及其成因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综合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6.
象山县位于浙江省东部沿海中段象山港与三门湾之间,由三面环海的半岛和沿海600多个岛礁组成。海岸线长约924km,海域面积5335km^2,海涂面积196km^2。近年来,象山县积极利用沿海滩涂土地资源开发垦造耕地,  相似文献   

17.
“3S”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应用的现状及趋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土地资源调查、土地利用现状和动态监测、土地资源评价、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生态环境问题以及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等方面阐述了“3S”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应用的现状,并结合“3S”技术的发展探讨了其应用趋势。  相似文献   

18.
新疆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和布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2008年新疆土地利用数据,采用计量地理学模型,并借助SPSS软件和ArcGIS软件,对新疆各地州(市)的土地利用数量结构和空间格局现状进行了定量分析,并与全国土地利用结构对比。结果表明:新疆现状土地资源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北疆地区土地利用程度明显优于南疆,这种差异与所处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密切相关;土地利用结构的多样性和集中度由北向南递减;新疆的土地利用结构单一,各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组合系数普遍不高,反映出新疆土地利用的整体功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9.
文章在分析了陕西省1986~2004年的土地利用数量变化、土地利用结构空间变化、土地利用程度等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集约节约型利用方案.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90年代中国东西部土地利用变化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覆盖全国的1km栅格土地利用本底与动态成分数据时空信息平台支持下,应用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分别计算了全国及东西部地区土地利用一级类型的单一和综合动态度,并分析了土地利用动态度的空间格局。通过分析东西部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特征和土地利用类型转换特征,对20世纪90年代中国东西部土地利用变化过程的时空特征进行了全面分析,揭示了东西部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规律。并对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