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2 毫秒
1.
预报技巧的诊断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谭季青  纪立人 《气象学报》1996,54(2):248-256
利用国家气象中心(北京)T42L9模式的初始资料和预报资料,对500hPa高度场的预报技巧进行了统计分析,并用一个简单的正压准地转谱模式对两个典型个例的正压不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北半球500hPa高度场第五天的预报与初始场的某些经验正交函数的典型场有关。预报技巧与初始场的稳定性及其误差和背景场的配置有关。  相似文献   

2.
为克服数值模式普遍存在的纬向平均环流预报误差,文中在36a NCEP/NCAR再分析高度场资料的基础上,应用非线性时空序列预测理论的局域近似法构建了200,300,500和700hPa4个等压面上的月尺度逐候纬向平均高度距平场非线性动力学区域预报模型.对1996年12个月所做的预报试验表明,无论是南、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还是低纬度地区,非线性模型的候纬向平均高度预报结果均优于持续性预报、气候预报和T42L9模式动力预报.用非线性结果对T42L9模式月平均高度场预报结果进行订正,则使该谱模式系统性预报误差显著减少,也大大减少了其预报高度场的均方根误差,相应地,高度场距平相关评分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表明纬向平均高度的非线性预报比谱模式动力预报包含了更多的有用信息.  相似文献   

3.
为克服数值模式普遍存在的纬向平均环流预报误差 ,文中在 3 6aNCEP/NCAR再分析高度场资料的基础上 ,应用非线性时空序列预测理论的局域近似法构建了 2 0 0 ,3 0 0 ,50 0和 70 0hPa 4个等压面上的月尺度逐候纬向平均高度距平场非线性动力学区域预报模型。对 1996年 12个月所做的预报试验表明 ,无论是南、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还是低纬度地区 ,非线性模型的候纬向平均高度预报结果均优于持续性预报、气候预报和T 42L9模式动力预报。用非线性结果对T42L9模式月平均高度场预报结果进行订正 ,则使该谱模式系统性预报误差显著减少 ,也大大减少了其预报高度场的均方根误差 ,相应地 ,高度场距平相关评分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表明纬向平均高度的非线性预报比谱模式动力预报包含了更多的有用信息  相似文献   

4.
在文献 [1]的基础上 ,设计了将逐候纬向平均高度距平场非线性动力学区域预报和T42L9谱模式动力延伸预报结合的方案 ,即将非线性预报结果转化为模式的静力扣除谱系数 ,然后在模式积分过程中的每一步取代其相应部分 ,实施过程订正。多个例试验结果表明 ,这种途径在减少了模式纬向环流的预报误差的同时 ,还通过非线性波流相互作用 ,改善了部分波动分量的预报。另外部分个例的形势场预报也得到较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5.
本文设计了两个预报北半球中高纬地区夏季500hPa月平均高度场的多时刻动力统计数值预报的谱模式:年预报模式和月预报模式。先用变分法,推导一个含有待定系数的以混合多项式为正交基函数的谱展开系数方程组;再根据历史资料,用最小二乘法确定模式中的待定系数;用单纯形法数值求解,作出非独立样本试报。结果表明,它们的预报效果都好于气候预报和随机预报。  相似文献   

6.
在文献[1]的基础上,设计了将逐候纬向平均高度距平场非线性动力学区域预报和T42L9谱模式动力延伸预报结合的方案,即将非线性预报结果转化为模式的静力扣除谱系数,然后在模式积分过程中的每一步取代其相应部分,实施过程订正.多个例试验结果表明,这种途径在减少了模式纬向环流的预报误差的同时,还通过非线性波流相互作用,改善了部分波动分量的预报.另外部分个例的形势场预报也得到较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7.
T63模式月动力延伸预报高度场的改进实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克服T63模式月动力延伸预报中纬向平均环流的系统性误差较大的情形,文章利用NCEP/NCAR逐候再分析500 hPa高度场资料和非线性时空序列预测理论的局域近似法进行逐候纬向平均高度距平场预报.近30组个例的预报效果分析表明,就1~3旬总体而言,非线性时空序列预测方法对纬向平均高度距平场的预报优于持续性预报和模式动力延伸预报,体现了改善纬向平均高度场的能力.尤其是第3旬的预报,当持续性预报偏差与实况偏差明显增大、动力预报技巧相对于第1旬和第2旬降低时,相空间重构结果仍然保持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西南地区东部旱涝转换特点基础上,利用北半球500hPa 候平均高度场和ECMWF数值预报场资料,经过不同尺度的相似过滤和集成,得到未来若干候的降水分布,推断出旱涝转换开始期.试验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9.
月降水量的神经网络混合预报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8,他引:3  
金龙  罗莹  王业宏  李永华 《高原气象》2003,22(6):618-623
以均生函数表征预报量自身周期变化,结合500hPa月平均高度场和月平均海温场预报因子,采用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了一种新的短期气候预报模型。分别以广西桂北、桂中和桂南6月降水量作为预报对象进行预报试验,结果表明,这种新的预报方法比均生函数回归预报模型及高度场、海温场预报因子的回归预报模型,具有更好的物理基础和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10.
刘德  李永华 《四川气象》2000,20(4):51-53
在分析西南地区东部旱涝转换特点基础上,利用北半球500hPa候平均高度场和ECMWF数值预报场资料,经过不同尺度的相似过滤和集成,得到未来若干候的降水分布,推断出旱涝转换开始期,试验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1.
基于TIGGE多模式降水量预报的统计降尺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海霞  智协飞 《气象科学》2015,35(4):430-437
利用TIGGE资料中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英国气象局以及日本气象厅4个中心,1~7 d预报时效的降水量预报资料,以TRMM/3B42RT降水量作为"观测值",对东亚地区降水量进行统计降尺度处理。首先利用逻辑回归方法将天气分为有雨和无雨,再对有雨的情况,利用线性回归方法对插值后的预报结果进行降尺度订正,最后将4个中心的预报值进行消除偏差集合平均,得到多模式集成的降水量预报场。结果表明:逻辑回归能够有效地改善预报中小雨的空报情况,统计降尺度订正后的预报结果比直接插值更加准确,多模式集成的预报效果优于单模式结果,其改进效果随预报时效的延长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2.
冬季500hPa候平均高度场的遥相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祖钰  郭炜 《气象学报》1989,47(4):488-492
早在本世纪初,人们就已发现大气环流存在遥相关现象。Wallace等从北半球冬季500hPa月平均高度场总结出5种遥相关型。理论研究和数值模拟表明遥相关型是正压不稳定及Rossby波在球面上频散的反映。由于Rossby波频散是定性估计大型环流中期变化趋势的基本思路及500hPa候平均图是中期预报的基本工具,因此,分析500kPa候平均高度场的遥相关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将一个改进的 T42L10月长期数值预报谱模式,与(国家气象中心引进的)原 T42L9谱模式进行了比较.该模式改进和提高了在σ面上模式初值的精度;在辐射计算中,用模式的预报水汽场和模式诊断云代替原模式(T42L9)中的气候纬向平均水汽场和云,并考虑了由于大地形作用对云的影响;采用了七层谱模式中对低纬的改进预报方法(如对水平扩散过程),以改进T42L10在低纬的月预报结果;考虑了海温及下垫面状态在月预报中随预报时效的变化.用改进的 T42L10谱模式对1992年4月、6月、7月、9月作月长期数值预报试验.试验表明,500hPa 高度月预报平均的 R 值(倾向相关系数)在中高纬和低纬地区分别为0.76和0.64;模式预报的均方根误差月平均比对应的持续性误差小.  相似文献   

14.
基于T213集合预报的延伸期产品释用方法及初步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良吕  陈静  陈德辉  田华  周迪  汪娇阳 《气象》2014,40(11):1293-1301
基于T213集合预报系统2008年1月中国及附近区域500 hPa高度和850 hPa温度的1~15 d预报资料,构建延伸期产品释用方法,通过对逐日11~15 d预报资料做集合平均和后向衰减权重系数滑动平均,进而得到延伸期(11~15 d)候平均和候距平预报,并对预报效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对11~15 d预报场做集合平均和后向衰减权重系数滑动平均均能降低预报误差,改善整体预报效果。由此得到的500 hPa高度场和850 hPa温度场11~1 5 d候平均预报误差与逐日控制预报第5d的水平相当,候距平相关系数均接近0.6,整体而言效果较好,具备一定的应用价值。500 hPa高度场和850 hPa温度场11~15 d候距平预报在中国大陆地区位相准确率均较高,东南沿海和东北部分地区稍差,且850 hPa温度场的位相准确率整体高于500 hPa高度场。候距平预报对延伸期(11~15 d)的大范围持续性异常距平具有较强的捕捉能力,对异常距平出现的范围和分布、强距平中心的位置的预报均较好,但强度整体偏弱。  相似文献   

15.
文章提出了一个四维经验正交函数(4D-EOF)方法,原理是三维经验正交函数(3D-EOF)与扩展经验正交函数(EEOF)简单的组合,此方法不仅提供空间水平分布特征场及其对应的月际变化特征和年际变化特征,而且还提供空间垂直结构特征。利用这个新方法分析东亚季风国际区域模式比较计划(RMIP)MM5V3模拟的1989—1998年10a积分结果———包括中国大部分区域(4941个格点,格距60km)月平均100,500,700,1000hPa4个位势高度场(模拟场)及其距平场;同时分析对应的NCAR/NCEP再分析资料(观测场),进而对比两者检验模式模拟东亚季风气候及其变化能力。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对于月平均高度场的第一特征向量场,模式能比较准确地模拟出平均气候场的分布及其垂直相当正压性的结构特征;对于月平均高度距平场第一、二特征向量场,模式对于距平场的模拟也较成功,垂直方向有明显的相当正压性特征;月平均高度场及其距平场相应的月际变化和年际变化特征也在模拟中得到较好的反映。本研究表明:4D-EOF具有综合检验数值模式模拟气候及其变化的能力,而MM5V3模拟20世纪90年代东亚气候及其变化能力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16.
一维积云模式初始参数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建省人工增雨指挥系统在预报积云降水和评估增雨效果中曾采用一维时变积云模式。关于该模式初始场的确定 ,考虑到不同天气类型对模式初始参数的影响 ,并采用了以确定敏感参数为主 ,综合考虑其他影响参数为辅的方法。经分类调试 ,证明了一维模式初始场确实与天气类型有关 ,并得到旱期降水预报率大于 75%和可预报积云云顶高度的结果。通过对模拟云和实测云高度的线性回归分析 ,以及经拟合敏感参数初始扰动温度与平均地面最高气温 ,均存在较好的相关。  相似文献   

17.
中尺度暴雨模式MRM1对华南暴雨预报试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中尺度暴雨模式MRM1对2001年6、7月华南的暴雨进行数值预报试验.初始场采用T106谱模式的预报场作初估场,海表温度采用1982~2001年的候平均海温。试验结果表明:模式对两个月的1、10、25、50、100mm降水平均TS值分别达到0.629、0.358、0.238、0.160、0.063.两个月中的主要降水过程预报效果较好.特别是7月几次台风暴雨过程。  相似文献   

18.
郑淑真  何观芳等 《气象》2002,28(2):13-16,21
福建省人工增雨指挥系统在预报积云降水和评估坪雨效果中曾采用一维时变积云模式。关于该模式初始场的确定,考虑到不同天气类型对模式初始参数的影响,并采用了以确定敏感参数为主,综合考虑其他影响参数为辅的方法。经分类调试,证明了一维模式初始场确实与天气类型有关,并得到早期降水预报率大于75%和可预报积云云顶高度的结果。通过对模拟云和实测云高度的线性回归分析,以及经拟合敏感参数初始扰动温度与平均地面最高气温,均存在较好的相关。  相似文献   

19.
为了考查参考大气和大气质量守恒格式对气候谱模式月预报的改进能力,我们在国家气候中心气候谱模式中引入了这两个方案,选取了两个个例进行验证。对不同方案的月平均预报结果与实况进行了比较,并讨论了不同方案对高度场距平相关系数和均方根误差的影响。本文个例试验结果表明,这两个方案对月平均预报结果均有改进,参考大气方案的改进比大气质量守恒方案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20.
基于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全球高分辨率预报模式ECMWF、中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业务化区域数值模式GRAPES_Meso和WRF中国全国区域预报模式的降水预报结果进行未来3 d降水集成预报。以中国地面-卫星-雷达三源融合逐时降水格点产品(CMPA-Hourly,V2.0)作为"观测值"进行建模,采用消除偏差多模式平均法和基于无偏平均绝对误差集成法对中国大陆地区进行降水集成预报,同时采用2800个国家自动气象站降水观测数据对降水集成预报效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基于无偏平均绝对误差的降水集成方法能够综合每个模式成员降水预报场的优势,提供一种更为稳定可靠且具有更高分辨率的优质精细化降水预报产品;其在试验期间对中国大陆地区汛期的降水预报ETS评分,优于消除偏差多模式平均降水集成预报和最优单模式降水预报,BIAS评分更接近于1,与"实况"的距平相关系数也明显提高,是对降水大值捕捉能力较优的一种集成方法,尤其对中雨到暴雨量级预报的改进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