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4 毫秒
1.
本文讨论了Tselentis和Melis(1996)提出的震中位置容限依赖于震级这一引起人们兴趣的建议 。  相似文献   

2.
香蒲、灯心草人工湿地的研究─Ⅲ.净化污水的机理   总被引:40,自引:3,他引:37  
通过香蒲Typha angustifolia和灯心草Juncus effusus人工湿地微生物分布状况的调查,水生植物生长状况的观察,研究了介质、水生植物和微生物三者净化污水的作者,探讨了人工湿地对污水中污染物质的去除机制。研究表明,人工湿地对污水的氮、磷的化学耗氧量的去除作用是介质、水生植物和微生物综合作用的结果,粘性土壤和花岗石介质更利用于污水中磷的去除。  相似文献   

3.
廖卫华 《中国科学D辑》2001,31(8):663-667
距今约3.67亿年前发生的F-F生物集群灭绝事件是显生宙五大生物灭绝事件之一.这一事件对当时全球浅海壳相底栖生物的影响甚大,它使竹节石全部消失,泥盆纪的生物礁和泥盆纪特征的珊瑚、层孔虫、苔藓虫惨遭灭绝,腕足动物门中的无洞贝超科、五房贝超科和三叶虫的3个科和1个亚科以及菊石中的Manticoceras等也难逃劫运. 地质历史时期生物的演化一般可分成灭绝期、残存期、复苏期和辐射期等4个发展阶段.晚泥盆世弗拉期(Frasnian)末为生物的集群灭绝期,大量的泥盆纪生物惨遭灭绝;法门期(Famennian)的早、中期为生物的残存期,当时地球上的生物非常稀少而且十分单调;法门期的晚期则是生物的复苏期,这时出现了不少的新生属种.在泥盆纪-石炭纪之交,在生物的演化史上又发生了另一次集群灭绝事件,虽然这次灭绝事件的规模远不及F-F事件,但使不少法门期的生物惨遭恶运,使刚开始的生物复苏的势头又受到了挫折,中断了它向辐射阶段演化的进程. 关于引发F-F灭绝事件的机制目前仍存在着地外(extra-terrestrial)和地内(terrestrial)两种不同的解释,前者是指小行星对地球的撞击,后者是指广泛的海侵、海平面升降、气候  相似文献   

4.
把Stavrakakis和Drakopoulos中关于VAN表述与VAN真实内容作一简单比较,即可证明对方的批评是错误的。典型例子有:(1)与Dakopoulos选择并加以讨论的一样,SD所讨论的VAN预报也是VAN预报中的一小部分。Varotsos等当时已给予详细回答,并指出Dakopoulos等的7个例子中有4年没有考虑VAN电报提出的的两个可供选择的振中位置,令人吃惊的是没有考虑被强调为最可  相似文献   

5.
香蒲、灯心草人工湿地的研究——Ⅰ.净化污水的效果   总被引:75,自引:5,他引:70  
本文研究了种植香蒲Typha angustifolia或灯心草Juncus effusus的人工湿地对城镇污水和人工不污染物的净化效果,调查了香蒲,灯心草不同季节的生长差异及高浓度污水冲击负荷对其生长的影响。香蒲,灯心草人工湿地净化城镇污水,出水水质总体上达到国家Ⅱ,Ⅲ类地面水标准,灯心草湿地对人工污水中凯氏氮,总磷,化学耗氧量地去除率维持在94%以上,氨氮的去除率为82.7%-99.7%;在正常  相似文献   

6.
Mulargia等(1996)宣称,他们运用一种以PDE目录中获取的规则,能够比我有效地“预报”地震。我们证明这种宣称毫无疑问是错误的,他们的规则发出了大量的虚报,超过了“所预报”的地震的10倍以上,由Keilis-Borok推荐的误差图揭示Mulargia等的规则与一个毫无意义的算法相当。另一方面,该误差图解也反映出VAN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提出了大气重力波触发Rayleigh-Taylor不稳定性并导致大尺度赤道扩展F的理论.重力波作为外部扰动派触发等离子体扰动,这种扰动在Rayleigh-Taylor不稳定性的作用下继续增长,经过400s扰动幅度就能增长到50%,经过700s后幅度趋近100%,即为完全的等离子体泡.由于E区的影响,赤道扩展F主要出现于晚上.本文的理论阐明了重力波与Rayleigh-Taylor不稳定性相互作用的性质,揭示了大尺度赤道扩展F的产生机制.  相似文献   

8.
《世界地震译丛》1997,(2):69-72
Honkura和Tanaka(1996)以及Aceves等(1996)的计算为阐明这一论点的主要问题。即是否VAN预报可以归因于偶然,提供了重要的工具。  相似文献   

9.
利用计算机模拟研究了非均匀电场产生的赤道扩展F的时空演变。非均匀电场能在赤道电离层F区底部触发Rayleigh-Taylor不稳定性,导致等离子体泡形态。计算中非均匀电场的幅度取为0.25-1.00mV/m,所产生的等离子体泡在2000s以内就能穿过F峰达到540km的高度。所得结果阐明了非均匀电场在赤道扩展F中的作用,指出了产生等离子体泡一种可能的扰动源。由于E区和F区电场是相互影响的,从而揭示了E区和F区扰动的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10.
Push—over分析法及其与非线性动力分析法的对比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Push-over分析法正逐步成为一种分析结构地震性能的新方法,它既避免了以往非线性动力分析的繁琐,又具有较好的准确性。本文介绍了该方法的基本原理及目前国际上运用的一些具体实例。实践表明,push-over法在大多数情况下的计算结果可运用于实际,有良好的精度。对于一些特殊情况,例如偏心建筑,可对该法进行一定的简化或改进,针对如何将push-over法具体运用于实际工程,本文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综合厂址及区域地震地质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地震构造法、综合概率法和最大历史地震法分别计算了辽宁核电站温坨子厂址的极限安全地震动(SL2),计算结果分别是177cm/s2,175cm/s2和89cm/s2,取其中的最大值177cm/s2。为安全起见,建议将SL2取值200cm/s2。运行安全地震动(SL1)按50年0.1超越概率和SL2/2选取,采用两者的较大值,确定为100cm/s2。  相似文献   

12.
Aceves等(1996)首创的计算使关于VAN方法预报是否可看成纯属偶然的争论中的主要疑问更清晰化,他们的结论是“VAN方法已经产生了一个比对25年历史地震做出的概率密度函数的随机取样更显著高的预报成功率”。在全面地考察了VAN在1987 ̄1989年间所发出的预报,Aceves等发现“在5天到22天所有时延情况下VAN方法的预报率明显地超出随机模型的预报率。以5天时延为例,VAN的成功率为37”  相似文献   

13.
海底悬跨管线的地震响应和振动控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渤海湾地区属于地震高发地区,在此处铺设海底管线必须考虑地震作用的影响,本文基于Morison方程建立了悬跨海底管线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方程,该方程考虑了海水对管道反应的影响,并对影响悬跨海底管线地震反应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建议了控制管道反应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1998年5月4日台湾东南海域Ms7.7强震震源机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淑田  徐永林 《中国地震》1999,15(2):178-183
1方法和资料简介本文用的方法涉及内容较多,马淑田等(1997)曾作过简单介绍。从一系列文献中(Gilbert和Masters(1989),Gilbert和Dziewonski(1975),姚振兴等(1991),纪晨等(1994),Pres等(1992...  相似文献   

15.
我们介绍一种新的计算方法用于实现Brillinger和Preisler(1984,1985)提出的对强震数据的单级最大似然分析,我们还再次核查了双级方法,与Masuda和Ohtake(1992)一致的看法是,精确的分析需要第二级回归时的加权矩阵中的非对角线项,但注意到Masuda和Ohtake没能解释方差的地震-地震方差分量。蒙特卡罗方法的分析表明:如适当应用单级和双级方法,这两种方法都是无偏的。  相似文献   

16.
Varotsos等的答复错误地贬低了笔者的“预报规则”性能,高估了VAN方法的性能。  相似文献   

17.
利用中国数字化地震台网(CDSN)11个台站和IRIS在中国周边的12个数字地震台站的长周期瑞利面波资料,根据面波群速度层析成像方法反演得到的10~92s周期范围内的25个中心周期的群速度分布资料,用光滑约束的遗传算法反演得到了中国大陆及其邻域的地壳上地幔横波三维速度结构;给出了沿北纬30、38两条东西向剖面和沿东径90、120两条南北向剖面的地壳上地幔横波速度结构,并在4个不同深度的水平切片上展示了中国大陆及邻域的横波速度分布图象.   相似文献   

18.
王苏民 《湖泊科学》2001,13(4):C3-C3
凯尔茨 (KernyKelts)教授是世界著名湖泊沉积学家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湖泊研究中心主任 ,国际湖泊地质学学会前主席 ,因病医治无效 ,于 2 0 0 1年 2月 8日去世 ,英年早逝 .湖泊沉积与全球变化研究领域失去了一位优秀科学家 ,中国地学界失去了一位好老师、老朋友。凯尔茨 196 7年毕业于美国California Riverside大学地球物理专业 ,1978年在瑞士联邦苏黎世理工大学地质系获得博士学位 ,他的博士论文“瑞士苏黎世湖和朱格湖的地质沉积演化”是对湖泊非冰川沉积年层形成机理的最早研究成果 ,同时对淡水湖泊碳酸盐进…  相似文献   

19.
在我们以前的“答复”中已经指出了Mulargia等所犯的一系列错误。Mulargia等的“再反驳”承认Mulargia等确实因“代码中小缺陷”而犯小一些小错误,这样他们不但在其预报表中漏掉了两个“大地震”,而且把两个不够格的“大地震”划为成功“预报”。  相似文献   

20.
由起潮力反演含油(水)层的应力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水平层状封闭含油层模型,根据弹性理论和地下流体动力学理论,结合固体潮理论,研究了起潮力油井动态的影响,给出了由起潮力反演含油层应力的方法,用该方法计算了1983年菏泽Ms5.9地震和日本秋田Ms7.7地震的应力降,所得结果与用其他方法计算的结果相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