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台湾岛位于沿菲律宾海西缘展布的琉球岛弧和吕宋岛弧的结合处.台湾岛以南,南海岩石圈向东俯冲到吕宋岛弧之下.台湾岛以东,菲律宾海板块向北俯冲到琉球岛弧之下.晚新生代,由于吕宋岛弧与亚洲大陆的碰撞,形成了台湾山带,台湾山带的构造走向为NNE-SSW,其弧凸向亚洲大陆.台湾岛内,西缘一系列的叠加精皱和推覆体很好地显示了造山构造特征,这些造山构造特征被认为向南延伸至台西南近海地区.然而,由于它们被较厚的第四纪沉积物所覆盖,台西南近海地区的构造模式多数尚属未知.据最近的一项海洋地球物理调查,马尼拉海沟沿NNW向…  相似文献   

2.
台湾暖流起源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台湾东北海域的水文资料分析,作者对台湾暖流起源提出以下看法:台湾暖流起源于黑潮分支和台湾嗳水,黑潮分支为主要源泉.台湾暖流的深层水完全来自黑潮分支的深层水,不具有暖流性质,而其上层水是由黑潮分支的上层水和台湾暖水组成。由于台湾暖水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与此相应,台湾暖流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本文收集、整理和分析台湾岛东、西两岸的海流资料,获得以下主要结果;(1)台湾东岸的黑潮路径,无论是表层或深层,都是冬季偏酉(距台湾东岸较近),夏季偏东,春、秋两季的介于冬、夏季的路径之间。(2)台湾东岸黑潮的流速,具有夏、春强而冬弱的特点。(3)台湾西岸近海的海流,除表层受风的影响较大外,10m层开始,尤其是近底层,冬、夏两季皆以北向或东北向流为主,呈现出一派北向流的路径。这与传统观念不同。  相似文献   

4.
福建省海岸带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岸带地区是福建省人口集中经济发达地区。在众多涉海行业和部门都逐渐把开发重点转向海岸带的形势下,使海岸带生态环境面临着较大威胁。本文分析了福建省海岸带生态环境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如生态环境脆弱、陆源污染加剧、富营养化、海平面上升、海洋灾害和综合管理薄弱等。同时,文章重点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研究提出了解决海岸带生态环境问题的五项对策。 1.社会经济及生态环境特点 福建省海岸带地处太平洋西岸的我国东南沿海,南接广东省饶平县、北邻浙江省平阳县、东临台湾海峡与台湾隔海相望,与台湾最近处为平潭县,至台湾新…  相似文献   

5.
由万其超教授带队,台湾中央大学环境研究中心主任王作台教授、台湾中山大学海洋地质及化学研究所陈震东教授等组成的“台湾两岸永续发展研究访问团”访问海洋三所。海洋三所介绍了海洋三所的情况,台湾访问团成员介绍各自研究领域,陈震东教授向海洋三所有关人员做了“台湾的海岸带管理”的学术报告。双方就海洋资源的永续利用问题进行了学术交流,对科技领域的合作进行了商谈。[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海洋世界》2009,(5):4-4
2009年4月4日上午,第25次南极考察队暨雪龙船结束对高雄的访问,离开台湾。 第25次南极考察队暨雪龙船访问台湾是海峡两岸极地考察与科学交流合作良好的开始,受到海峡两岸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宝岛台湾四面环海,海水浴场遍布海滨,规模较大的共有16家,占全台湾被批准开放游乐区的17%,是台湾休闲旅游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8.
台湾岛东西两岸的海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收集、整理和分析台湾岛东、西两岸的海流资料,获得以下主要结果:(1)台湾东岸的黑潮路径,无论是表层或深层,都是冬季偏西,夏季偏东,春、秋两季的介于冬、夏季的路径之间。(2)台湾东岸黑潮的流速,具有夏、春强而冬弱的特点。(3)台湾西岸近海的海流,除表层受风的影响较大外,10m层开始,尤其是近底层,冬、夏两季皆以北向或东北向流为主,呈现出一派北向流的路径。这与传统观念不同。  相似文献   

9.
针对拖线阵声呐反潜作战运用问题,分析了拖线阵声呐战术决策过程,提出了基于射线理论的主动拖线阵声呐搜索航线搜索效能统计模型。通过台湾以东海域主动拖线阵声呐声场仿真实例,分析了台湾以东海域海底地形对主动拖线阵声呐探测的影响,给出台湾以东海域主动拖线阵声呐反潜运用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利用POM模型,以研究海区的海面风应力、温度和盐度资料作为海面边界条件,以与外海界面处的温度和盐度资料作为侧向液边界条件,并考虑长江径流、台湾暖流和东海沿岸流的影响,对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区各季节的三维斜压环流和温、盐结构进行了数值模拟。环流的数值结果表明,冬季和秋季研究海区的水平环流主要由长江径流、东海沿岸流、台湾暖流、杭州湾环流和沿岸流与台湾暖流之间的气旋和反气旋涡构成;东海沿岸流与长江径流顺岸南下,随着自北往南岸界地形坡度的增大,其流幅变窄,流速增强;台湾暖流沿陡坡及其外缘蜿蜒北上,随着自南往北水深的变浅,其流幅由宽变窄继而又由窄变宽,流速却一直由强变弱。冬季和秋季海区纬度断面垂直环流的总趋势由近岸向外海流动,海底地形变化缓慢区离岸流产生波动,海底地形变化显著的陡坡区离岸流产生剧烈振荡而生成强升降流。春季和夏季研究海区的水平环流主要由长江径流与东海沿岸流汇合流、台湾暖流、杭州湾环流、舟山群岛附近及长江径流和东海沿岸流汇合流与台湾暖流之间的气旋和反气旋涡构成;长江径流和台湾暖流平行北上并在长江口以北产生顺时针偏转。由海区水平环流特征和变化趋势证实,春季长江冲淡水已开始向东北偏转,夏季冲淡水的偏转程度、伸展距离和扩展范围都更甚于春季;春季在长江口近岸存在弱上升流,夏季长江口外的陡坡区出现下降流,而长江口以北和以南的陡坡区出现上升流。  相似文献   

11.
应台湾水产协会邀请,由中国水产学会组建的“鲁辽两省水产科技经济交流访问团”一行29人,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院长钱志林为领队,海协理事石静如女士任团长,于1996年5月30日至6月9日,对台湾渔业作了为期10d的访问考察,现将情况报告如下:1渔业概况台湾海域基础生产力雄厚,各种底、中、上层鱼类,大洋性洄游鱼类以及贝类、甲壳类资源都较丰富。同时,此处地理位置适中,往返于各大洋均甚为方便,具有发展海洋渔业良好的天然环境。所以,台湾渔业比较发达。台湾渔业几乎全部为私有制。依其作业性质,基本可分为5大类:…  相似文献   

12.
东海环流的一个两层模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用一个两层原始方程数值模式,对东海的环流现象进行了机制性的探讨。从整体上来看,海区的一些主要流态特征彼此密切相关,且在动力上都是比较稳定的。黑潮在台湾东北的入侵主要表现在下层。底斜联合效应(JEBAR)、惯性效应、摩擦效应都是这支入侵流态的发生机制,而底形与行星β效应则使它表现出向岛强化的特征。下层黑潮入侵后,大部分作反气旋回转,成为台湾暖流(TWC)下层的外海分支。TWC下层沿岸分支能否形成,则取决于黑潮入流上下流速比γ的大小,以及上层海峡入流是否北上。TWC上层流动的形成是海峡水入侵后在β效应作用下的结果,它在温州外海也将分出一支向外海流去。文章指出,台湾东北的冷水块不是“尾涡”所致,而是下层黑潮舌状入侵的具体表征;台湾北部的暖涡则是上层TWC北上时与冷水块相互作用的结果。此外,本文对钓鱼岛以北的锋涡与逆流现象也作了一些初步的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13.
刘中民 《海洋世界》2009,(11):61-65
沈葆桢对中国近代海防的贡献突出表现在他对福建船政和台湾海防的经营——在主持福州船政局以及海军学堂期间,造轮船10多艘并培养了一批航海人才;在办理台湾海防期间,对近代台湾的国防建设和经济开发作出了重要历史贡献。沈葆桢不仅参与了中国近代的海防实践,而且提出了一系列海防思想,在中国近代海防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台湾是我国第一大岛,其形略呈椭圆,长轴指向NNE,约长205海里(~380公里),短轴约80海里(~150公里)。台湾东临太平洋,海底地形峻陡,等深线大都与海岸平行,在离岸数十海里处,水深激增达4千米以上;西临台湾海峡,海底地形平坦,水深多在50-60米左右。 台湾东北角,在三貂角—苏澳以东,地形急变,等深线变成与海岸近乎正交而作ESE走向,水深从南北两侧的1000-2000米陡减为500米左右,最浅处尚不及200米。这就是本文中所提到的海脊。 台湾西南角,在高雄、恒春以西,等深线亦呈横斜状,水深自南向北锐减(图1)。 北赤道流在吕宋以北分为两支:东支即沿台湾东岸北上的黑潮主干,西支(黑潮分支)一部分进入南海,另一部分在夏季,又沿台湾西岸北上,后者在流出台湾海峡后,在台湾东北方与黑潮主干相会,“并肩地”流向东北(须田皖次,1948)。所以,可以认为,夏季,台湾是位于黑潮及其分支(以下或称东支及西支)的绕流之中。 北赤道流主轴在吕宋以东部分的流幅约45-90海里(85-170公里)(见Stommel及Yoshida,1972,第155页,图26a,b,c),故台湾东西向的幅度约为北赤道流流幅的1.8-0.9倍。这样尺度的一个大岛,屹立在黑潮所流经的区域中,其影响显然是可观的。 关于台湾及其附近海底地形对黑潮途径的影响,过去还很少予以注意。本文拟从下列两方面,(1)台湾岛本身对黑潮的影响;(2)台湾附近海底地形对黑潮的影响,试作一些探讨。这些都是黑潮动力学中的重要问题,是黑潮的姊妹流——湾流所没有遇到的,值得深入研究。本文旨在着重提出这一问题,以期引起同行的注意,并进而解决这一问题。 本文所用资料均分别引自:(1)日本水产试验场,《海洋调查要报》,Nos. 44-69;(2)日本气象厅,《气象厅海洋气象观测资料》,Nos. 28-30,54。  相似文献   

15.
曹伯强 《台湾海峡》1990,9(2):127-133
本文研究了70年代以来台湾强震与福建及其邻区地震活动特点,探讨了台湾强震与福建及其邻区群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本文完成台湾岛及其邻区的二维重力建模和构成此处岩石圈密度剖面。依据密度参数将岩石圈划分为大陆型和大洋型。大陆岩石圈比大洋岩石圈轻,因而在其所有岩层中显出微弱的密度分界。大洋岩石圈的地壳、地幔都具有大的密度反差。在陆洋岩石圈块体的接触区内,确定了台湾岛复杂构成的叠置的密度结构——台湾密度构造。该构造划分出反差的密度边界和具有增高的高密度,形成不均一性。台湾密度体的形成同欧亚板块和菲律宾板块碰撞区的,时常发生在台湾带内的地球动力学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对台湾以东黑潮主流区沉积物的粒度和定年,通过解析沉积物总有机碳及其同位素组成获取海源碳变化特征,首次报道了该海区近千年来的初级生产力与气候变化反演结果。研究显示,台湾以东黑潮主流区近千年来的平均沉积速率为34.44 cm/ka,沉积环境较为稳定。另外,台湾以东黑潮主流区沉积物中的总有机碳和总氮含量主要受台湾东部河流输入、海洋初级生产力的沉降过程、成岩作用和粒度效应影响。对沉积物海源碳的定量估算表明,近千年来台湾以东黑潮主流区沉积物中40.02%~73.88%的有机质为海源输入,陆源输送次之。同时,近千年来台湾以东黑潮主流区沉积物记录较好地反映了中世纪暖期、小冰期和现代暖期3个气候变化阶段。1150-1420年期间,沉积物中总有机碳、总氮和海源碳含量缓慢升高,较高的表层海水温度有利于海洋初级生产力水平的升高。1500-1840年期间,较低的表层海水温度和亚洲大陆风尘输送水平使得海洋初级生产力较低,同时台湾地区小冰期较高的降水量有利于台湾东部河流向海输送,增强的水动力条件可能会加强海底沉积物的东移,从而导致该区域沉积物中总有机碳含量的增加。进入现代暖期以来研究区的海水温度逐渐增暖,而东亚季风强度和降水量却表现出波动的年际变化特征,并体现在研究区1930-1950年和1970年期间沉积物的中值粒径、总有机碳和总氮含量的快速波动。  相似文献   

18.
台湾浅滩构造台地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地貌分类角度.前人有把台湾浅滩看成潮流沙脊、浪成沙丘、风成残留砂丘等等.显然,单纯从外动力角度分析次一级地貌类型,都无法解释台湾浅滩从整体上做为一个海底正地貌的成因.它又为什么横亘在海峡南部,其所在位置与海峡通道走向极不协调?本文从构造背景资料分析,指出台湾浅滩是海底构造台地.其台面在较近时期水动力作用下才形成海底沙丘群.  相似文献   

19.
他无疑是近代首倡台湾设防的思想先驱。 鸦片战争以来,列强的舰船屡犯台湾。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强迫清政府陆续开放基隆、淡水、安平、高雄为通商口岸,大量输入鸦片,掠夺资源,台湾局势也因此日渐紧迫。  相似文献   

20.
台湾是我国第一大岛,它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相望,最窄处仅130km。在距今15000—18000a前的大理冰期极盛时期,东海、黄海发生了最低海面下降,此时台湾海峡出现了陆桥,致使台湾岛不但与福建大陆联成一体,甚至琉球群岛也产生一连串的陆桥,大陆上的古人类、古文化、哺乳动物群以及植物群等,得以从大陆迁徙和传播到台湾岛上。甚至远溯至100万a前,在琉球石灰岩堆积之后的海退时期,台湾与大陆间即形成了陆桥,使大陆的动物群到达台湾。如台湾早更新世的哺乳动物化石即与华北泥河湾动物群相似,在台南县所发现的“左镇人”化石即与北京周口店的“山顶洞人”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