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从脆弱性视角探究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将人海关系地域系统分为资源环境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运用集对分析和脆弱性评估相结合的方法,运用主、客观相结合的组合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分析1996—2014年辽宁沿海地区人海关系地域系统脆弱性的演变趋势,运用三角图法对1996—2014年辽宁沿海地区人海关系地域系统脆弱性进行分类,进而探究其可持续发展的模式。结果表明:(1)辽宁沿海地区人海关系地域系统脆弱性虽然波动频繁,但整体呈下降态势,稳定性显著增强;(2)研究期内,辽宁沿海地区人海关系地域系统没有出现单一子系统脆弱型,而复合子系统脆弱型和均衡脆弱型是其主要类型;(3)建议通过规避模式、适应模式及循环模式,加强陆海统筹,控制海洋资源的过度开发,充分合理利用资源,发展科学技术,培养人才,加强海洋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降低辽宁沿海地区人海关系地域系统脆弱性,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中国沿海地区人海关系地域系统评价及协同演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才志  张坤领  邹玮  王泽宇 《地理研究》2015,34(10):1824-1838
借鉴信息熵、协同学相关理论,在分析人海关系地域系统协同演化机制基础上,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AHP-PP模型测算沿海地区1996-2012年11个省份人类社会与海洋资源环境子系统综合评价值;通过信息熵模型对人海关系地域系统信息熵值及有序度进行测算,发现沿海地区各省份人海关系地域系统信息熵呈逐年下降,有序度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区域差异显著。进一步构建人海关系地域系统协同演化模型,并采用加速遗传算法进行模型参数估计,辨识其协同演化类型,结果显示:天津、辽宁、江苏、浙江、福建表现为冲突型,河北、广西、海南表现为掠夺型,上海、山东、广东则表现为协同型。最后对各种类型进行分析,并简要提出人海关系协同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海洋开发利用的纵深发展,海洋灾害成为影响中国海洋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因素。通过构建海洋灾害损失指数,评估1989~2011年中国沿海地区海洋灾害损失情况,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与VAR模型分析海洋灾害损失与沿海地区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海洋灾害虽然对沿海地区的发展带来直接的经济损失,但并不是影响沿海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而沿海地区经济增长是导致海洋灾害损失的格兰杰原因,且具有持久性影响。鉴于此,沿海地区在提高海洋灾害应急管理能力的同时,科学发展海洋经济成为降低海洋灾害损失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4.
基于WSBM模型的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脆弱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基于海洋经济脆弱性内涵,结合“压力-状态-响应”模型(PSR)和“暴露度-敏感性-应对能力”模型,从压力、敏感性、应对能力3个方面构建海洋经济脆弱性测度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考虑了松弛变量权重的数据包络分析方法(WSBM)对2000~2011年环渤海地区17个沿海城市海洋经济脆弱性进行测算,并利用核密度估计模型分析了海洋经济脆弱性的动态演变,结果基本显示了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脆弱性的分布格局。其中微度脆弱地区为天津市、大连市、东营市、烟台市;轻度脆弱地区为秦皇岛市、丹东市、盘锦市、葫芦岛市、威海市、日照市;中度脆弱地区为青岛市、潍坊市、滨州市;高度脆弱地区为唐山市、沧州市、锦州市、营口市。同时对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脆弱性空间分异规律进行研究,研究成果对降低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脆弱性具有一定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大庆市城市脆弱性综合评价与动态演变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王岩  方创琳 《地理科学》2014,34(5):547-555
城市脆弱性是指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抵抗资源、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等内外部自然要素和人为要素干扰的能力。当这种抗干扰能力低于某一临界阈值时,城市即进入脆弱状态。城市脆弱性一般包括资源脆弱性、生态环境脆弱性、经济脆弱性和社会脆弱性四大类型,是上述四种脆弱性的综合体现。大庆市是一座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具有明显的脆弱性特征。采用系统分析方法和综合指数评价法,分别对城市各子系统脆弱性和城市综合脆弱性动态演变特征进行研究,分析表明:① 1990~2012年,大庆市资源脆弱性呈现增加趋势,生态环境脆弱性、经济脆弱性、社会脆弱性均呈现降低趋势;② 1990~2012年大庆市城市综合脆弱性经历了“快速下降-波动下降-加速下降”3个变化阶段,目前大庆市处于由中脆弱度向较低脆弱度的过度阶段;③ 伴随石油开采和城市发展,大庆市已经从经济主导型脆弱性转变为资源主导型脆弱性,大庆市已处于城市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亟需加快经济转型和城市转型步伐,转则兴,不转则衰。未来,应持续关注资源型城市,加强资源型城市脆弱性的研究,进一步总结城市脆弱性的发生机理与变化规律,为城市转型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近20年来沿海地区风暴潮灾害脆弱性评价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谭丽荣  陈珂  王军  俞立中 《地理科学》2011,31(9):1111-1117
采用1990~2009年风暴潮灾害损失数据,选择中国东部沿海地区11个省市为研究对象,借鉴沿海脆弱性指数(Coastal Vulnerability Index,CVI)方法的评估思路,构建风暴潮灾害脆弱性指数SSVI(Storm Surge Vulnerability Index,SSVI),采用加法模型评价中国沿海省区风暴潮灾害的物理脆弱性。结果表明:沿海地区风暴潮脆弱性存在较大年际变化;高和很高脆弱性等级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各省区,低和很低脆弱性等级主要分别于北部沿海各省区,而中等脆弱性等级空间分布则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7.
吴浩  王秀  周宏浩  王颖  陈晓红 《地理科学》2019,39(12):1962-1971
资源型收缩城市“精明”与“健康”发展是形成节约型空间格局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认识生计脆弱性与经济效率的有机关联是破解资源型收缩城市“空间失控”、建立“以人为本”精明城市发展的重要支点。通过对资源型城市与收缩城市的界定,筛选东北三省17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建立资源型收缩城市经济效率与生计脆弱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Super-SBM模型和函数模型法分别对东北三省资源型收缩城市的经济效率与生计脆弱性进行评价,并通过SPSS软件对2个系统间的发展规律进行相关性分析,选取2006年、2009年、2012年和2015年4个评估时点,引入协调模型对两者间的协调性进行时空分析。结果表明:东北三省资源型收缩城市经济效率低主要是由于投入大、产出小;城市生计整体呈现出脆弱性,其中公民教育程度是导致生计呈现脆弱性的关键因素;城市经济效率与生计脆弱性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研究期内城市经济效率与生计抗脆弱能力的协调性是由失调阶段到协调阶段的过渡,整体上呈现东部、北部地区集聚上升发展,西部、南部地区发展水平有待提高,空间分布相对分散,区域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8.
在海洋经济质量转型之期,基于“认知—评价—建构—优化”理念,界定海洋经济增长质量内涵,通过中心-引力模型评价分析2000—2014年辽宁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增长质量空间特征,构建了海洋经济增长质量模型,识别影响其空间特征的相关要素,并根据要素作用程度提出优化建议。研究发现:① 辽宁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增长质量呈“核心—圈层”结构,形成以大连为“领头雁”的雁阵式相互继起模式;“钻石型”引力流结构促成辽宁沿海地区集中化连片发展格局;② 海洋经济增长质量空间特征主要受空间集聚效应影响,海洋资本、海洋基建和海洋产业结构成为推动海洋经济增长质量循环引力流的顺流机制,其中海洋产业结构成为影响辽宁海洋经济增长质量圈层空间集聚效应的关键流;海洋人才成为制约海洋经济增长质量循环引力流的逆流机制;③ 通过路径作用程度的象限划分,提出强化大连中心地职能,针对腹地城市定位及资源禀赋条件提出调控措施,推进沿海区域协调与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9.
基于集对分析的中国海洋经济系统脆弱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海洋经济脆弱性内涵出发,构建敏感性和应对性指标,运用主、客观相结合的组合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并结合集对分析法,分析1996~2012年中国海洋经济系统脆弱性的演变趋势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海洋经济系统对不利扰动的敏感性呈下降趋势,对内、外冲击的应对能力表现出增强趋势,脆弱性不断下降; 运用回归分析法分析海洋经济系统敏感性、应对能力与脆弱性之间的关系,得出应对性的强弱对脆弱性的影响居于主导地位;提出相应的降低海洋经济脆弱性的对策,包括充分合理利用海洋资源,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强陆海统筹,优化产业结构;推进科学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等。  相似文献   

10.
环渤海地区人海经济系统环境适应性时空差异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博  史钊源  韩增林  田闯 《地理学报》2018,73(6):1121-1132
适应性是全球变化和环境与发展研究的热点和重要领域,并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框架和有效分析工具。以适应性为切入点,基于敏感性、稳定性、响应3要素构建评估框架,应用熵权TOPSIS法和协整检验分析环渤海地区人海经济系统环境适应性的时空差异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 环渤海地区人海经济系统环境适应性的发展受到内源力和外向力的双重扰动作用;② 不同适应性要素以及适应性系统时空分异特征显著;人海环境系统敏感性较弱且呈现南北高、中间低的“哑铃形”分布状态;人海环境系统稳定性较差且呈现东高西低的发展态势;人海经济系统响应较弱且呈明显“极差化”分异特征;人海经济系统适应性与人海环境系统适应性大致保持线性相关关系;③ 2000-2014年环渤海地区人海经济系统环境适应性呈缓慢上升趋势,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将适应性分为4类,高适应性城市(0.536)为大连;较高适应性城市(0.442~0.482)有天津、烟台、青岛、日照、东营和威海;中适应性城市(0.346~0.380)有秦皇岛、潍坊、营口和丹东;低适应性城市(0.303~0.326)有唐山、葫芦岛、滨州、盘锦、沧州和锦州;④ 人海经济系统环境适应性的影响因素呈现海洋环境管理力度>海洋经济对外交流能力>港口建设水平>人才支持力的正向驱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基于集对分析的鞍山市人地系统脆弱性评估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脆弱性评估是当前脆弱性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已成为分析人地系统相互作用的过程与机理的有效工具之一。应用集对分析方法和熵权法,根据鞍山市经济发展的资源依赖特征、社会就业的不稳定特征、资源型城市生态环境破坏相对严重的特征,评估了1990-2009 年鞍山市经济系统、社会就业系统、生态环境系统3 个系统各自的敏感性、应对能力和脆弱性,进而对鞍山市人地关系的脆弱性程度进行了评估。文章发现,鞍山市人地系统作用关系属于低敏感型、高应对能力型,其相对于其他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具有较好的可持续发展基础,未来发展应注重降低经济系统的敏感性,并积极提高其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12.
西北地区县域脆弱性时空格局演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人地耦合系统的脆弱性研究作为未来地理科学的十大科学研究命题之一,已成为人地关系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领域。本文以西北地区316个县(市)为研究单元,以2003、2008和2013年社会经济统计数据、气象数据、遥感影像数据和空间矢量数据为基础,综合运用模糊层次分析和变异系数分析等方法,构建西北地区人地系统脆弱性评价模型并说明其时空演化过程。研究表明:①西北地区县域脆弱性指数整体呈现北低南高、东低西高的格局。大中型城市对周边区域产生显著的影响并已形成以自身为核心的低脆弱圈层,各低脆弱圈层逐渐关联形成大范围的低脆弱片区;②4个子系统的脆弱性水平分别表现出一定的地域分异格局,社会子系统和经济子系统脆弱性的空间集聚特征明显且变化显著,资源环境子系统和政策子系统脆弱性则趋于碎片化且相对稳定;③西北地区人地系统脆弱性的空间差异度呈缓慢增大趋势,社会脆弱性差异度的变化趋势为先增加后下降,经济脆弱性与资源环境脆弱性差异度均表现出持续下降的态势,政策扶持性在地区间的差异较大且整体格局稳定;④在政策的引导和扶持下,资源开发促使经济发展、环境质量和人类福祉发生转变,最终影响社会发展水平和社会的稳定程度,而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又反作用于经济发展、环境质量、资源开发和政策制定。本文以“脆弱性”的视角解构西北地区人地系统时空动态变化过程,为西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方法参考和实践应用借鉴。  相似文献   

13.
张戬  陈佳  黄馨  王子侨 《中国沙漠》2019,39(1):203-211
城市经济脆弱性作为当前脆弱性研究中的重要领域,为人-地系统耦合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并为城市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决策支持和管理方法。依据城市经济脆弱性内涵,基于暴露度、敏感性、适应能力构建了城市经济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评价河西走廊地区及区域内五市的城市经济脆弱性,并采用障碍度模型识别影响区域城市经济脆弱性变化的因素。结果显示:(1)2006—2015年,河西走廊地区城市经济脆弱性呈现出先曲折下降(2006—2011年)再波动上升趋势(2012—2015年);(2)河西走廊地区的城市经济脆弱性具有明显的空间特征,经历了东西高、中部低到整体较高的演变过程;(3)阻碍河西走廊地区城市经济脆弱性降低的障碍因子由适应能力逐步转变为暴露度。针对河西走廊地区各市主要障碍因子,提出针对性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14.
辽宁区域海洋经济布局机理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张耀光  崔立军 《地理研究》2001,20(3):338-346
通过对辽宁海洋资源的评价,海洋经济发展、海洋产业部门结构和海洋产业布局特点等的分析,并根据海域资源差异、区域海洋经济结构差异、海洋产业分布状况等,划分出辽宁渤海海洋经济区和黄海海洋经济区。探讨了区域海洋经济区的形成与区域海洋经济布局机理。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从定性到定量的研究方法,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辽宁海洋经济区的发展方向与重点海洋产业部门,提出了辽宁区域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中国县域乡村脆弱性空间特征与形成机制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杨忍  潘瑜鑫 《地理学报》2021,76(6):1438-1454
基于乡村脆弱性本质内涵,构建了中国县域乡村脆弱性综合测度的指标体系,对中国县域乡村脆弱性水平进行综合测度;通过遴选具有典型代表性的5条样带,深化分析中国乡村脆弱性的区域差异特征及其形成机制,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结果 表明:①中国县域乡村脆弱性整体上处于较低脆弱度和中脆弱度阈值区间,并具明显的空间差异性,沿"博台...  相似文献   

16.
中国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动态评价与空间分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康  周晓静  苏子晓  张华 《地理科学》2016,36(8):1172-1179
运用基于多智能体遗传算法的投影寻踪模型和核密度估计模型,对2003~2012年中国沿海11个省市(不含港澳台)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的时空格局演化进行测度。研究结果表明:从投影方向上看,捕捞技术、捕捞强度和渔业产业结构等,逐渐上升为影响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的重要因子;从时空格局上看,上海的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属于高水平区板块,天津、河北、江苏、浙江和广西属于中等水平区板块,辽宁、山东、福建、广东和海南属于低水平区板块;从总体上看,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呈现不可持续性,具体表现为时间演化可持续,空间演化不可持续,时空演化呈现出不可持续的两极分化趋势。未来高水平区板块应保持原来的发展模式,中等水平区板块的可持续利用路径选择是保中争高,低等水平区板块的可持续利用路径选择是追中攀高。  相似文献   

17.
区域PRED系统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心的重大课题。在区域PRED系统理论的指导下,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对1990-2003年东陇海产业带地区PRED系统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该区域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变化趋势是非一致性、非同向性的;资源问题已成为制约该区域PRED系统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该区域PRED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是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4个子系统相互作用的综合表征,其中经济发展起着主导作用。建立PRED系统的综合决策机制,构建系统配套的PRED系统综合政策框架体系,是促进该区域PRED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旅游产业脆弱性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反向。研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采用5级分类,从外部旅游环境脆弱和内部旅游结构脆弱两个方面,对我国旅游产业脆弱性进行了综合测度。结果显示:①中国旅游产业处于中等脆弱水平,但分布极不均衡。②当前,旅游结构性脆弱是影响我国旅游产业脆弱性的根源性原因。③中国旅游产业高度脆弱省区主要集中在西部,其旅游环境脆弱性是旅游产业脆弱性的主要来源,影响旅游产业脆弱性的主要是生态经济因子和旅游风险因子;旅游产业中度脆弱省区,呈分布散、分布广、差异大特征,影响旅游产业脆弱性的主要是服务效率因子、旅游市场化率因子和旅游投资协调平衡因子;旅游产业轻微度脆弱省区主要集中在东部,其旅游结构性脆弱性是旅游产业脆弱性的主要来源,影响旅游产业脆弱性的主要是旅游投资协调平衡因子。  相似文献   

19.
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的时空差异及其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狄乾斌  刘欣欣  曹可 《地理科学》2013,33(12):1413-1420
中国海洋经济近年来快速发展,但地区差异明显。以沿海11个省市区为研究对象,从时间与空间2个角度,运用变差系数及加权变差系数来表现1996~2010年沿海省市经济发展的差异程度,结果表明中国沿海省市海洋经济成倍增长,总体差异在波动中减小;采用区位熵、洛伦兹曲线及基尼系数对海洋产业结构及其空间布局演化进行分析,得出海洋产业结构向高级阶段演进,海洋产业集聚规模有所减弱,各产业趋于均衡发展;具有资源属性的海洋产业集聚程度最高,海洋第三产业集聚程度降低;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沿海省市的海洋经济发展进行综合评价将其分为3个梯队;使用R/S分析法对沿海地区差异情况进行预测,显示未来差距有增大的趋势。最后从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提高海洋经济发展质量等角度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