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气视宁度是衡量台址大气光学品质的重要指标。差分像运动视宁度监测仪(Differential Image Motion Monitor,DIMM)被广泛应用于国内外天文选址的视宁度测量作业。介绍了一种优良的视宁度测量方法——差分像运动视宁度优化监测(Improved to Differential Image Motion Monitor,I-DIMM)法。首先对I-DIMM的结构设计和视宁度计算方法进行了详细描述;随后通过设置0. 36 m和0. 12 m两种口径望远镜进行视宁度的模拟测量,将I-DIMM测量结果与传统的DIMM测量的结果进行对比,均证明I-DIMM视宁度计算方法比DIMM更为精确;最后对模拟结果进行了分析,证明了I-DIMM相比于DIMM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半高宽法和像运动法是估算大气视宁度的常用方法,两种方法的估算精度都受到望远镜跟踪误差、风或者机械振动等因素的影响,提高视宁度估算精度在高分辨成像、选址、台站视宁度监测等方面有重要意义.对于半高宽法,用二维高斯函数拟合长曝光点源单星星像并选取合适方向的半高宽估算视宁度,可以有效改善跟踪误差、风或者机械振动等因素的影响.对...  相似文献   

3.
从天文选址的角度出发 ,介绍了影响望远镜光学成像质量的大气湍流的成因、特性以及它对星光波前的影响 ,进而对衡量大气宁静度的量度值———大气视宁度做了详细的叙述 ,包括其测量方法 ,以及目前国际天文选址界常用的较差像运动测量仪的测量原理 ,介绍了云台三孔较差像运动测量仪的光学和硬件结构组成部分 ,对图像处理 /采集软件中用Waldie法计算大气视宁度值与用Roddier法计算大气视宁度值的不同之处进行了理论的分析 ,编写了Roddier法相应软件 ,并用于实测中测量了大气视宁度的值 ,得到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根据像运动法测视宁度的原理,研究了一种新的视宁度测量方法,可以用口径为10 cm左右的望远镜测视宁度,并能排除人为因素和仪器光学质量的影响。原理是用加速度传感器测量望远镜的振动,并从单个星像的抖动中扣除镜筒振动的影响。为此设计了一套测量振动装置,进行了观测,并与差分像运动视宁度监测仪(Differential Image Motion Monitor,DIMM)作了比较,发现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望远镜抖动对像运动法测视宁度的影响,但不能完全消除。  相似文献   

5.
视宁度参数r0是现代天文选址中需要测量的一个重要物理量,而差分像视宁度监测仪(Differential Image Motion Monitor,DIMM)是目前普遍采用的测量视宁度参数r0的天文仪器。详细介绍了可进行长期视宁度监测的DIMM系统的设计方案,重点讨论了目标星指向、自动导星、自动测量和数据保存等部分。长期视宁度监测DIMM系统的部署,有助于分析已选站址或候选站址的本征视宁度,评价一个站址的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阐明了Fried参数(大气相干长度)r_0的物理含义及为什么选取r_0作为表征大气视宁度的参数;然后介绍了一种优良的测量r_0的方法—差分像运动(differential image motion)法,总结了该方法的六个特点,最后给出了在云南天文台用该方法两次实测大气视宁度的实验结果及实验参数,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大气湍流会导致天文图像的像质衰减,而视宁度r0则是描述这种衰减的特征参数。在本文中,我们给出了像运动法测量中r0和曝光时间之间的关系:曝光时间必须小于大气相干时间,否则测量的r0值将偏大。基于这个原因以及对仪器检测的需要,我们必须对视宁度测量仪的曝光时间进行准确地测量。为此我们设计了一种实验方法来测定视频CCD的曝光时间,实验的结果表明这种方法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8.
大气湍流会导致天文图像的像质衰减 ,而视宁度r0 则是描述这种衰减的特征参数。在本文中 ,我们给出了像运动法测量中r0 和曝光时间之间的关系 :曝光时间必须小于大气相干时间 ,否则测量的r0 值将偏大。基于这个原因以及对仪器检测的需要 ,我们必须对视宁度测量仪的曝光时间进行准确地测量。为此我们设计了一种实验方法来测定视频CCD的曝光时间 ,实验的结果表明这种方法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9.
讨论了经过大气后天文图象的象质衰减,研究了对这种衰减进行描述的视宁度参数r0及其它几个大气光学参数,介绍了几种测量象质衰减参数的方法,重点介绍了我们将差分像运动法运用于白日视宁度测量的尝试以及新设计的可兼顾昼夜的视宁度测量仪,仪器已用于云台白日的视宁度测量。最后对近场近似假设进行了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新确定的近场近似成立的范围,这一范围比以前所给的要更大些。  相似文献   

10.
报导了2000年和2001年丽江高美古所观测到的大气视宁度,文中统计了14个晚上的观测数据,得到的平均视宁度为0.97″,变化在0.73″~1.42″之间。这些视宁度值是用国际上天文台站测大气视宁度通用的DIMM方法,采用8ms单幅采样曝光取得的。本文还统计了丽江高美古1995年以来每年12月份的大气视宁度,可以看到高美古不同年份大气视宁度的部分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1.
讨论了经过大气后天文图象的象质衰减,研究了对这种衰减进行描述的宁度参数r0及其它几个大气光学参数,介绍了几种测量象质衰减参数的方法,重点介绍了我们将差分像运动法运用于白日视宁度测量的尝试以及新设计的可兼顾昼夜的视宁度测量仪,仪器已用于云台白日的视宁度测量。最后对近场近似假设进行了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给出新确定的近场近似成立的范围,这一范围比以前所给的要更大些。  相似文献   

12.
山东大学威海天文台拥有口径1 m的赤道式反射光学望远镜,于2007年6月建成并投入使用。对天文台2008年、2009年的所有观测数据用编写的IRAF自动处理程序进行处理得到了大气视宁度值,对得到的大气视宁度进行了分析研究,并与天文台气象站获得的气象数据一起进行了分析。经分析得到了山东大学威海天文台的大气视宁度状况,同时得到了一些大气视宁度随气象因素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13.
高美古的大气视宁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导了2000年和2001年丽江高美古所观测的大气视宁度,文中统计了14个晚上的观测数据,得到的平均视宁度为0.97″,变化在0.73″~1.42″之间,这些视宁度值是用国际上天文台站测大气视宁度通用的DIMM方法,采用8ms单幅采样曝光取得的。本文还统计了丽江高美古1995年以来每年12月份的大气视宁度,可以看到高美古不同年份大气视宁度的部分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轿子山大气视宁度观测的组织实施情况,给出了观测的结果。结果表明;在我们所观测的时间内(4月和5月),轿子山的视宁度是比较好的,在国际上也属上等。此外,我们的观测还表明,山顶的视宁度比半山腰好。因条件所限,其它月份没有得到观测资料,因此对轿子山全年的大气视宁度的情况无法下结论。但是,按照云南省的气象特征和过去的选址经验,4、5月是云南视宁度最差的季节,因此可以推断,轿子山的大气视宁度是比较好的。  相似文献   

15.
使用望远镜目视星像评估视宁度时,常用Pickering视宁度等级(Pickering Seeing Scale)判定法,但这个等级并未仔细考虑望远镜的光瞳函数对衍射环的影响。事实上经典的Pickering视宁度等级并不非常适合目前常用的有副镜的折反射望远镜,本文通过数值模拟和解析计算验证了这个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Pickering视宁度等级判定法做了相应的补充。  相似文献   

16.
利用云南天文台1m光学望远镜2000~2001年对3个GeV和/或TeV γ噪Blazar天体的观测,发现γ噪类星体PKS 1510-089在R波段有一个光变时标为41min的星等变化为2.0mag的剧烈光变,这是迄今为止我们所观测到的变幅最大的一个γ噪Blazar天体短时标光变.对此光变,可估计限制光变辐射模型的一些参数,如辐射区半径R、多普勒因子δ以及吸积转化效率η等.η=59.6的值强烈预示着相对论聚束效应可较好解释γ噪Blazar天体的辐射机制.我们仔细考察了大气视宁度对光变的影响.发现对1ES 2344+514,观测到的光变与当地大气视宁度有一个弱相关,结果表明,对光变参数较小(C<5)的光变,大气视宁度引起的假光变的贡献较大,需要选择较严格的光变判据.  相似文献   

17.
在天文高分辨像复原技术的基础上,根据谱比法较准确地测量视宁度参数r0后,计算得到大气系统的平均短曝光传递函数,从而把大气湍流对检测结果的影响从综合成像系统中分离了出来。利用望远镜摄取大量目标源的短曝光像(斑点图)作为原始数据,通过分析这些含有望远镜衍射极限分辨率信息的斑点图,实现天文光学望远镜系统点扩展函数(PSF)中低频信息的重建,得到半峰全宽(FWHM)和80%的能量集中度(EE)。  相似文献   

18.
差分像运动视宁度测量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阐明了Fried参数(大气相干长度)r0的物理含义及为什么选取r0作为表征大气视宁度的参数;然后介绍了一种优良的测量r0的方法-差分像运动法,总结了该方法的六个特点,最后给出了在云南天文台用该方法的六个特点,最后给出了在云南天文台用该方法两次实测大气视宁度的实验结果及实验参数,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云南天文台丽江高美古和昆明的大气视宁度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研究云南天文台昆明凤凰山和丽江高美古两地点的大气视宁度。利用云南天文台于1994年建立的3孔较差视宁度监视仪(3孔DIMM),对这两个地点的视宁度对比观测。还利用云南天文台的1米望远镜所得到的视宁度与3孔DIMM所测的视宁度进行对比。1米望远镜和3孔DIMM同时观测了7个晚上,各取得308组数据,它们的视宁度平均分别为0.90〃和0.84〃。还讨论了3孔DIMM采用不同曝光时间对视宁度测量值的影响,从实验得出3孔DIMM采用20ms曝光比采用8ms曝光所测视宁度的值要好15%左右。从1995年5月-1996年12月,对丽江高美古和昆明凤凰山二地进行了视宁度的对比观测。在高美古和昆明分别观测了234夜和256夜,观测结果是两个点的视宁度平均;丽江为0.70〃,昆明为0.95〃,同时也统计了两个点的月平均视宁度和最好夜的视宁度,并讨论了两地视宁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0.
圆顶引起望远镜附近的大气湍流,造成望远镜成像质量与观测精度下降,较差的圆顶视宁度浪费了优秀台址的观测条件。圆顶通风是大型望远镜圆顶设计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可以有效解决圆顶视宁度问题。为了减小兴隆2.16 m望远镜圆顶视宁度对观测的影响,将圆顶吊装通道改造为通风口,并使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对通风效果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将圆顶吊装通道改造为通风口可以提高圆顶内外热平衡速率,使圆顶内空气更稳定,从而降低圆顶视宁度对观测的影响。根据通风效果模拟结果,可对通风策略进行优化设计。圆顶通风的研究可为2.16 m望远镜圆顶通风改造提供参考依据,以提高望远镜成像质量和观测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