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声波二次定位技术在KD-1高精度地震采集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滩浅海KD-1地区位于黄河入海口以北浅海水域及滩涂两栖地带,由于复杂的地表条件和表层结构条件,使得以往浅层资料分辨率较差、信噪比低、连续性较差,深层资料能量弱、信噪比低、干扰背景较大,小构造、小断层及潜山内幕不清晰。为了满足滩浅海高精度油气资源勘探的需要,在野外资料采集过程中,将检波器沉放到海底。因为随着海水深度和潮流的变化,使得海底检波点位置在水下发生偏移,故在放炮前需要对海底检波点位置进行声波二次定位,测得海底检波点在海底的实际坐标位置。通过对该区高精度地震勘探中声波二次定位资料的实际应用,取得了显著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
在进行浅海过渡带地震资料采集时,需要将电缆和检波器沉放到海底,由于洋流、潮汐等因素的影响会使检波点的实际位置与预设位置不同,从而严重影响了后续的地震资料处理工作,因此需要对检波点进行二次定位。在海底检波点二次定位中,炮点位置已知而检波点位置未知,需要从多个炮点位置正向外推波场,使波场逐步延拓到检波点,以此来获得检波点的位置。具体实现是在海底划分网格应用克希霍夫积分法外推渡场,获得网格点的能量值,能量最高的网格点便是检波点的位置。在划分网格时需要先粗分网格,求得网格点能量值,然后在能量高的网格点区域重新细分网格,通过细分网格点的能量值来确定出检波点位置。在检波点二次定位中利用的主要是直达波的波场信息,在预处理时,需要突出直达波压制干扰波。基于波动方程的检波点二次定位在模拟和实际地震资料处理中都得到了良好的效果,验证了这种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低频声纳在浅海水下检波器定位中的工作原理,分析了低频声纳在浅海定位中存在的技术难点,进行了检波器接收声纳信号、仪器采集声纳信号的测试及试验,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得到声纳信号作为初至波震源的研究结论,明确了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海底大地基准网将是新一代国家综合PNT(Positioning, Navigation and Timing)系统建设的重要组成,也是未来海洋立体观测系统的基础设施。联合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和声学测距的GNSS-声学定位技术可用于高精度水下定位,直接服务于海底大地基准网建设。本文聚焦海底大地基准建设技术,简要梳理了国内外水下声学导航定位技术及系统背景,分析总结了海底大地基准建设的站址勘选及布放技术要点,在讨论GNSS-声学观测平台和数据采集技术基础上,重点探讨了GNSS-声学定位的数据处理方法研究进展,最后简单介绍了GNSS-声学的当前主要应用并展望了未来海底大地基准建设的技术需求和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5.
针对现有水下定位方法在精度和效率上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LBL建立海底局部控制网的方法。首先根据对称原则,给出了海底控制网布设方法;其次,给出了圆走航海底绝对基准传递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最后,建立了海底控制网无约束和约束平差模型,实现了控制点绝对坐标的高精度确定。将控制网布设、测量和数据处理方法应用于实际工程,300m水深情况下,取得了优于5cm的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6.
在滩浅海地区地震勘探中,一般采用多种类型的震源和检波器交叉施工。因震源、检波器和地表条件不同,造成地震记录在能量、频率和相位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严重影响了叠加效果。在对滩浅海地区地震资料的差异性分析基础上,利用子波匹配方法,采用激发一致性校正和接收一致性校正联合的双一致性处理技术,较好地解决了不同激发和不同接收条件造成的子波差异问题。在国外某区块勘探资料的实际处理过程中,双一致性处理技术有效消除了滩浅海资料在能量、频率及相位等方面的不一致性,取得了较好的成像效果。  相似文献   

7.
在滩浅海地区地震勘探中,一般采用多种类型的震源和检波器交叉施工。因震源、检波器和地表条件不同,造成地震记录在能量、频率和相位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严重影响了叠加效果。在对滩浅海地区地震资料的差异性分析基础上,利用子波匹配方法,采用激发一致性校正和接收一致性校正联合的双一致性处理技术,较好地解决了不同激发和不同接收条件造成的子波差异问题。在国外某区块勘探资料的实际处理过程中,双一致性处理技术有效消除了滩浅海资料在能量、频率及相位等方面的不一致性,取得了较好的成像效果。  相似文献   

8.
海底基准点定位精度和可靠性均与定位几何构型有关。为探讨海面非对称走航条件下声学测距误差对海底基准定位的影响,从声速误差影响函数出发,构建了顾及定位精度与系统误差影响的海面-海底控制网综合优化准则。考虑声速场常系统误差和声速场时变系统误差,开展了非对称走航观测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关于海底基准点中心对称的海面控制网,可以将声速场常系统误差的影响降到最低,而声速时变系统误差对海底基准点定位的影响,会随着定位构型几何强度的衰减在水平、高程分量间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9.
针对无控制点条件下测绘卫星影像区域网平差迭代难以收敛和影像重叠区域存在接边误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基准影像的区域网平差方法。利用资源三号卫星影像进行无控制点条件下的区域网平差时,相对于LEVENBERG MARQUARDT算法,基于基准影像的区域网平差方法能得到较为稳定的平差解和较好的平差精度。为进一步验证方法的适用性,利用异轨长条带天绘一号卫星影像数据进行无控制点条件下的区域网平差。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基准影像的区域网平差方法显著优化了卫星影像的内部符合精度,为下一级卫星测绘产品的高精度处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为了获得海底地震仪(ocean bottom seismograph,OBS)在海洋地球物理勘探中更真实准确的数据处理剖面,必须消除导航、定位时间、定位精度对OBS数据采集和处理的影响。通过分析时间定位精度对OBS数据处理的影响及计时误差来源,开发了精密枪控计时器以提高时间定位精度和消除常规计时误差,计时精度达到0.01ms,实现了高精度导航定位、炮点定位、时间定位和计时,保证OBS地震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精度。经稳定性测试,生产试验后的数据分析表明,该设备时间精确、定位性能完全满足OBS多分量地震勘探要求并可应用于其他需要高精度计时的海洋地球物理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11.
在莺歌海盆地,地震模糊区的成像一直是勘探工作中的一大难题,1998年在该地区采集了多波地震资料,通过对P—SC波的处理,在模糊带成像方面取得了较好的处理效果。在对常规P—SV波处理中的偏移技术等存在的特殊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P—SV波叠前偏移处理的方法,该方法将输入道分选成共转换散射点道集(CCSP),在CCSP道集中,双程旅行时和等效炮栓距之间满足双曲线关系,故而使得常规处理P—P波的Kirchhof叠前偏移在此也可以运用,至于速度分析它也可以运用P—P波的速度分析方式来进行,因此采用该方法简化了转换波的处理,同时也提高了P-SV波的成像效果。  相似文献   

12.
天然气水合物准三维地震调查导航定位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天然气水合物调查工作进展到需要实施钻探阶段,为了进一步提高水合物识别的准确度,精确描述水合物矿体的外部形态及展布特征,获取矿体准确的位置信息,必须要提高导航定位的精度。在水合物调查的实践过程中,根据单源单缆准三维地震的特殊性,通过对定位网络配置、误差分析、数据处理等技术方法的建立,有效地提高了定位精度并在实际的工作实践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为水合物的获取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动力定位系统发展状况及研究方法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动力定位系统(Dynamic Positioning System)是一种闭环的控制系统,其采用推力器来提供抵抗风、浪、流等作用在船上的环境力,从而使船尽可能地保持在海平面上要求的位置上,其定位成本不会随着水深增加而增加,并且操作也比较方便。本文对动力定位系统发展及各组成部分进行了介绍,以期对动力定位系统有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由于海部遥感影像的特殊性,使得传统摄影测量定位方法无法满足高精度的海岸带地理信息获取。提出利用潮汐数据转换计算的水边线高程数据值支持海岸带区域网平差,可以大幅度提高海岸带高程定位精度,在四角布设平高控制点条件下,可以提高海岸带高程精度74%。实验结果表示该方法可行,并得出一些有益结论。  相似文献   

15.
对于深水沉积盆地,由于高投入、高风险、高技术因素,有些区域内勘探程度低或无钻井,在此条件下如何更好地寻找有利区带,提高勘探成功率是最迫切的问题。为此,运用无井反演和地震分频技术对西非某深水盆地进行了研究。地震分频技术实现了在频率域内通过调谐振幅属性的对应关系来研究储层横向变化规律,经分频处理后的地震数据其解释分辨率高于常规地震主频所能达到的分辨能力,有利于确定含油气储集层边界、估算地层厚度。在无井地区开展波阻抗反演,和地震分频技术结果进行相互印证,预测了西非某深水盆地有利相带和储层的发育区带。  相似文献   

16.
海底观测网因其实时、长期、连续、高精度时钟同步及原位等优势而逐渐成为人类研究海洋的新型平台,建设规模和应用水深都在不断扩大。海底观测网系统建设中,深水设备的精准定点布放及湿插拔作业是施工的难点。针对国内海底观测网精准定位布放作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结合国内现有施工条件,提出一种大深度海底设备精准定点布放安装方法,实现南海深海海底观测网试验系统深水设备精准定位布放与ROV湿插拔作业,对未来大规模海底观测网及其它深水工程中设备的精准定点布放和安装,具有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合成地震记录的制作是油气勘探的基础,它是连接地质、测井和地震资料的桥梁。从合成地震记录的基本原理出发,结合油气勘探过程中的具体研究实例,分析了VSP资料与合成地震记录时深关系的差异性、地震资料对合成记录的影响和子波的选择;最后,利用勘探实例着重用阐述合成地震记录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主要包括把握区域速度、明确储层地震响应特征、识别地震资料的多次波和剔除地震资料的地质"假象"。  相似文献   

18.
动力定位船舶二阶低频慢漂力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一艘动力定位船舶二阶低频慢漂力进行了模型试验,并将试验得到的纵向慢漂力谱、横向慢漂力谱与势流理论方法得到的理论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模型试验方法与理论计算较为吻合。可为动力定位系统的设计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