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中国东北松嫩平原地下水水化学特征与演变规律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高强度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松嫩平原地下水环境日益恶化,已成为制约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选取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洮儿河流域作为研究区,对地下水进行系统取样分析,综合运用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离子比例系数和Piper三角图示法,全面系统地研究地下水水化学的时空变异特征与演变规律,揭示了风化溶滤、蒸发浓缩、阳离子交换和人为混合是控制地下水质演变的主要水文化学过程,从而为流域乃至松嫩平原盐渍土区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针对平原区多数河流缺乏有效的流量资料的情况,研究适用于平原区河流生态水量阈值的计算方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对比分析7Q10法、保证率法、湿周法、基于Tennant改进的生态水位法等4种代表性生态水量计算方法与结果,以水文节律、生态水位满足度为判别原则,评价了上述方法的适用性。分析结果显示:(1)在水文节律相应性方面,7Q10法、Q90法、湿周法计算的生态水位值为单一的特定值,无法反映水文节律的天然变化过程;(2)在生态满足度方面,7Q10法的多年平均生态水位的满足度最小;(3)基于Tennant法改进的生态水位法的水文节律模拟效果最好、生态水位满足度最高。研究表明:在选择的4种计算方法中,相较于7Q10法、Q90法及湿周法,基于Tennant法改进的生态水位法能较好地满足水文节律相应性和生态水位满足度原则,对平原区河流生态水位(阈值)计算具有一定的适用性。该研究成果可为苏北平原河网区流量资料缺乏型河流生态需水的确定和管理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五岔沟洮儿河流域重矿物的分布在不同区域表现有明显差异性: 洮儿河主流和二道桥所在支流主要重矿物为橄榄石,查干郭勒河主要重矿物为褐铁矿,额木斯台沟主要以磁铁矿为主,胡斯台沟主要以绿帘石为主。不同矿物组合和分布特征反映出该流域重矿物成熟度低,受近源物质影响显著。根据河流矿物组合,主要划分为3 个矿物区,即洮儿河主流矿物区、洮儿河东部矿物区、洮儿河西部矿物区,其中洮儿河东部矿物区金属矿物含量异常,对于寻找有用矿产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冯嘉兴  蒙琪  王茜 《西北地质》2023,(4):243-253
长期的监测结果表明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黑河中游张掖地区地下水环境发生显著变化。笔者应用时间序列分析、相关性分析和遥感解译等方法分析近40年来该地区地下水水位、地下水水化学、黑河出山径流量、气象要素、绿洲面积演变规律,识别地下水环境对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中部区域地下水水位变化与出山径流量相关性显著,与张掖地区降水量相关性差,气候变化通过影响黑河上游径流量进而对研究区中部地下水水位产生影响,研究区降水变化对地下水水位影响微弱;研究区西部、东部地下水水位变化受人类活动影响显著,东部山前区受河流弃水量持续增大影响,近年来地下水水位显著回升,西部明花乡至骆驼城一带井灌区由于地下水大量开采,地下水水位仍处于持续下降状态;研究区南部山前带河流两侧一定范围内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多年保持稳定,其余地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变化显著。  相似文献   

5.
对三工河流域山前地下水库开发利用的初步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三工河流域不同水文地质单元区的地下水动态分析入手,对流域大力开发山前地下水库,造成其水位持续下降对潜水溢出带环境的改变和水位最终保持稳定的现象进行探讨分析,结合流域生态环境趋于良性发展的现实,从保护流域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的角度出发,提出开发三工河流域山前地下水库必须保持潜水溢出带有相对较高的稳定水位,山前地下水库中心控制开采水位在数值上应不低于潜水溢出带处的地面高程。  相似文献   

6.
干旱区绿洲地下水位调控方法与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适宜的地下水位是干旱区绿洲健康稳定发展的基础。从地下水生态水位的调控机理、调控方法、调控模型和应用实践入手,综述了干旱区绿洲地下水生态水位调控的研究进展: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化规律是干旱区绿洲地下水生态水位调控的理论基础,掌握人类活动强烈影响下的地表水与地下水的响应关系是关键;地下水的补给、排泄和开发利用是实现地下水位调控的三个主要途径,不同调控方法在作用环节、适用性及效果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基于不同的研究重点,目前形成了以水资源配置、水循环过程和生态过程为核心的三类调控模型;建议继续深化强人类活动影响下干旱区绿洲生态水文响应机理与演变规律研究,构建基于调控措施-循环转化-响应反馈的地下水生态水位调控体系。  相似文献   

7.
西北旱区湿地周边农田易盐渍化,合理实时控制和降低地下水水位是实现湿地保护及其周边农田盐渍化防控“双赢”的有效途径。选取西北石羊河流域邓马营湖湿地与农田之间过渡带为示范研究区,通过分析地下水埋深变化特征及其与表层土壤盐分的协同关系,确定生态水位阈值,并基于该阈值研发了由虹吸辐射井群为支撑的地下水“水位-水量”智能双控技术,其关键点是:采用一井虹吸联通多个辐射井,用于增大弱透水层区单井涌水量,实现水位面状控制;利用电系统、信号系统和控制器集成智能控制子系统,实现地下水水位和水量的实时控制。该技术示范应用结果表明:随地下水埋深增大,农田盐渍化风险和湿地植被芦苇覆盖率均降低,农田盐渍化防控和湿地保护的地下水埋深阈值为1.9~3.0 m;每年7—8月的潜水蒸发阶段是表层土壤主要积盐时段,期间智能双控系统可将地下水埋深调控在水位阈限范围;该双控作用不仅能够控降灌溉引起的表层土壤电导率的增大幅度,而且还能有效降低表层土壤的积盐速率;相对微咸水,淡水灌溉条件下智能双控技术的淋盐和控盐效果更明显。因此,这项技术能够实现地下水水位精准调控,对旱区湿地保护及其周边农田盐渍化防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大同市浅层地下水环境演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系统分析、整理研究区20多年来地下水水位和水质资料的基础上,研究了人类强烈活动影响下的水水位、水质的时空演化规律;分析了大同市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地下水环境演化规律;认为日益增强的人类活动是影响城市地下水资源短缺和水质恶化的重要因素;探讨了大同市水文地球化学的分带性,即把研究区分为地下水补给区(未受影响带)、地下水径流区(工业活动影响带)以及地下水排泄区(农业活动影响带)。这些研究可为大同市地下水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基于1991—2016年雄安新区4个地下水监测孔的长时间序列水位数据、降水数据及北太平洋指数(North.Pacific.Index,NPI),采用连续小波、交叉小波变换等方法,分析了三者的周期性变化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雄安新区地下水水位、降水与NPI的主波动周期及各序列间共振周期均为1.a。(2)丰水年的地下水水位时滞小于全时段的地下水水位时滞,高降水量对潜水-承压水水位时滞的影响大于对承压水的影响。(3)地下水水位对NPI的时滞大于对降水的时滞;在丰水年,地下水水位对NPI的响应更快;地下水对降水和NPI的响应速度,明确反映了研究区地下水水位动态变化的主要气候影响因素是降水。  相似文献   

10.
大尺度流域水文模型一般只模拟河道径流,对河流水深和流速并不关注。在进行河流-地下水相互作用模拟时,河流水深(水位)是一个重要因素,其时空变化及其对河流-地下水水量交换的影响应加以考虑。本文就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中河流水深的时空变化计算及其与地下水的实时耦合模拟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相应的计算方法,改进了大尺度水文模型WATLAC,并通过V-型流域考题进行了检验。模拟结果显示,模型有效地模拟了V-型流域的河流水深、地下水水位沿河道的时空变化以及河流与地下水的水交换量,揭示了河流-地下水相互作用关系在降雨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及主控因子。此外就河床糙率对河流水深及河流与地下水间水交换量的影响做了模拟分析,发现河床糙率的改变将影响河流水深,从而进一步影响河流与地下水的水交换量。本文提出的算法较为真实地模拟了河流洪水演进过程及其对河流-地下水相互作用的影响,模型适用于河流-地下水相互作用明显的区域,可作为评估地表-地下水相互影响的有效计算工具。  相似文献   

11.
鄂尔多斯白垩系地下水盆地天然水体的环境同位素组成表明,区内各种地表水体(河流和湖淖)在δ18O和δD图上主要分布在雨水线右侧,其关系线的斜率明显小于雨水线的蒸发线,集中反映蒸发作用对地表水体的影响。盆地内地下水大致集中沿雨水线分布,反映了白垩系盆地内地下水为大气降水成因。盆地南北两区地下水的环境同位素具有明显差异性特点,集中体现了盆地南北两区水循环条件的差异。盆地北区各含水岩组间地下水垂向水力联系比较密切,垂向运动特点比较明显,现代水积极循环带的深度为200 m;南区地下水分层性明显,以水平径流为主,现代水积极循环带的深度为160 m。区内浅层地下水以富氚和高14C含量为特征,反映为现代水补给;而中、深层地下水则以贫氚和低14C含量为特征,反映为地质历史时期补给。  相似文献   

12.
水文响应单元空间离散化及SWAT模型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文响应单元(Hydrological Response Units,HRU)是SWAT模型模拟的基本单元,传统方法划分的水文响应单元在空间分布上不连续且难以确定其明确的空间位置,不能反映HRU间的相互作用和进行精确空间分析。利用GIS工具对土地利用和土壤类型数据进行概化处理,提出了HRU空间离散化的方法,实现了水文响应单元在空间上的准确定位。在此基础上,针对SWAT模型中同一子流域所有HRU采取相同延迟的弱点进行改进,并选择太湖地区西苕溪流域对改进的SWAT模型进行水文模拟验证。改进后,校正期港口站Nash效率系数ENS(Nash-Sutcliffe Efficiency)从0.64提高到0.67,验证期ENS系数从0.70提高到0.76。研究表明:修正后的SWAT模型更能反映流域的水文特征,可以达到非常好的效果,考虑到HRU距离因素的径流延迟更为准确地刻画径流过程。实现HRU空间离散化将为模型改进和更小尺度的空间分析提供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3.
Hydrological models have been widely used for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Successful application of hydrological models depends on careful calibration and uncertainty analysis. Spatial unit of water balance calculations may differ widely in different models from grids to hydrological response units (HRU). The 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 (SWAT) software uses HRU as the spatial unit. SWAT simulates hydrological processes at sub-basin level by deriving HRUs by thresholding areas of soil type, land use, and slope combinations. This may ignore some important areas, which may have great impact on hydrological processes in the watershed. In this study, a hierarchical HRU approach was developed in order to increase model performance and reduce computational complexity simultaneously. For hierarchical optimization, HRUs are first divided into two-HRU types and are optimized with respect to some relevant influence parameters. Then, each HRU is further divided into two. Each child HRU inherits the optimum parameter values of the parent HRU as its initial value. This approach decreases the total calibration time while obtaining a better result. The performance of the hierarchical methodology is demonstrated on two basins, namely Sarisu-Eylikler and Namazgah Dam Lake Basins in Turkey. In Sarisu-Eylikler, we obtained good results by a combination of curve number (CN2), soil hydraulic conductivity, and slope for generating HRUs, while in Namazgah use of only CN2 gave better results.  相似文献   

14.
世纪之交的水文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苏峡 《水科学进展》2001,12(1):113-117
基于第二十二届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大会的动态,分析出世纪之交水文学研究的三大基本特点.其一是强调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的研究,主要表现为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对来自面源的氮负荷的影响、城市化进程加快对地表和地下水质的影响、河流对水文系统、泥沙输送及营养负荷的变化的生态响应和地下水和地表水在质与量上的相互作用.其二是十分重视区域尺度的水文的研究.包括区域及全球尺度资料库的建立和区域水分通量的计算.其三是集成应用示踪剂、遥感及先进的水文测验技术进行水文机理研究.  相似文献   

15.
内陆河流域基于绿水理论的生态—水文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水文过程与植物生态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生态水文学研究的重点。基于Falkenmark等提出的绿水和蓝水概念的生态水文学研究,使水循环与生态学过程紧密地联系起来,并凸现了植物对水循环的作用。按绿、蓝水的理论思路进行分析,植被的水源涵养功能可看作是森林、草地等对天然降水在绿水和蓝水之间的按比例分成;荒漠雨养植被中植物的水循环模式是“纯绿”的,即降雨渗入土壤的水都以蒸散发(绿水)形式消耗掉;荒漠河(湖)岸植物的水循环是由蓝到绿,即其水分来源是地下水(蓝水),经蒸腾(绿水)而消耗。  相似文献   

16.
西北干旱区SG-SPAC系统水力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文章论述了西北干旱区水资源的特点,利用现代农田水分研究方法研究了干旱区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SG-SPAC)系统的水分转化规律,建立了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水之间的水力耦合模型,为干旱区的水资源规划、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奠定了科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郑志强 《福建地质》2009,28(3):228-233
潘田矿区处于较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地下水系统)槽型盆地中,水文地质勘察通过对岩土层富水性、补给、径流、排泄条件等动态观测,基本查明矿区地下水系统,为矿区地下开采及地下水灾害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大型灌区陆地水循环模式的参数化方案:LWCMPS_ID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旭升  杨金忠 《地学前缘》2005,12(Z1):139-145
地表水系统、地下水系统和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的强烈耦合作用是大型灌区水文过程的基本特点,这导致对大型灌区的陆地水循环和水资源进行评价必须采取综合的方法,然而目前还缺少适用的模拟工具。农业灌区的水文特征与天然流域存在显著差别,常规流域水文模型和陆面过程参数化方案用于大型灌区陆地水循环的分析还存在较大的困难。LWCMPS_ID是本文提出的一个适用于大型灌区陆地水循环模式的参数化方案,采用分块集中参数模型简明地实现了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水的动力学耦合分析,并且包含了一个土壤水冻结融化的简化模型。对处在黄河流域的内蒙古河套灌区,用LWCMPS_ID进行20 年水文动态的模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中国东部地区变化环境下水循环演变机制,通过水文站网加密观测、构建不同特征试验流域等方法,揭示了不同土地利用和不同城镇化水平下水文要素分布及响应规律。结果表明:①小流域内场次极端降雨局部差异较大,主要受到微地形和风向的影响。②鄞江镇试验流域水位涨幅和单位雨量水位涨幅均高于天然画龙溪试验流域,主要受到了流域大小和城镇化率等因素的影响。③城镇用地和耕地土壤水消退过程较快,林地退水过程相对较慢;浅层10cm、20cm和40cm土壤含水率对降雨滞后响应时间分别为0~0.25h、0.25~0.75h和0.5~0.75h,而深层(60cm和80cm)土壤含水率由于受到优势流的影响,响应较为复杂,响应时间变动范围较大。④小流域地下水对降雨的响应存在滞后性,响应时间为6.5~12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