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冰期水面蒸发观测及蒸发器折算系数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面蒸发在水景平衡及水文、水利计算中的重要性已日益被人们所了解,水面蒸发的观测研究已逐步深入。但冰期的水面蒸发观测研究,由于观测仪器、方法都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因而还未能普遍地开展起来。长期以来,大型蒸发池、E-601型蒸发器在冰期都停止观测,只有口径20厘米蒸发皿的资料。对以往积  相似文献   

2.
10平方米蒸发池水面蒸发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湖蒸发实验站位于武汉市洪山人民公社南望山南侧,东经114°23′、北纬30°33′。站上设有陆上气象蒸发观测场和水面漂浮蒸发观测场各一处。陆上气象蒸发观测场于1959年5月1日设立,场内设有10平方米蒸发池,φ80厘米套盆式蒸发皿,φ1.2米蒸发器,φ20厘米蒸发皿,3000型、E601型蒸发器。基本观测项目有蒸发量,降水量,辅助观测项目有水温、气  相似文献   

3.
世界气象组织仪器和观测方法委员会提出以20m2水面蒸发池作为水面蒸发量的临时国际标准。根据衡水实验站多年水面蒸发量观测资料,建立了20m2水面蒸发池与E-601型蒸发器和20cm口径蒸发皿观测值的相关关系,并计算出各月的折算系数,并对折算系数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在工程设计计算中,可利用其他型号蒸发器(皿)长期观测资料,换算成20m2水面蒸发池的蒸发量,使水面蒸发资料更接近于天然水体的蒸发量,为水资源评价、水量平衡计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水文》1958,(11)
目前利用各种型式蒸发皿进行水面蒸发观測,是确定水面蒸发量的基本方法,这种方法,技术极其簡便,不需化费巨大的人力物力,但所观测的蒸发量与水体表面的蒸发数值,还因所选蒸发皿口徑、形式、安裝方法的不同,而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別,以致所观測的蒸发数值,只不过給出真正蒸发的相对概念。  相似文献   

5.
鄂尔多斯高原分布有大量湖泊,湖泊蒸发作为地表水的主要排泄方式,是准确评价水资源的关键均衡项之一。研究湖泊蒸发对于认识区域水循环、水资源评价和湖泊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科学价值。然而该地区对于湖泊蒸发的实测资料有限,大多通过折算法和公式法计算。本次研究在鄂尔多斯高原典型湖泊——木凯淖开展原位试验,通过安置在湖泊中心的蒸发器实测水面蒸发,分析蒸发与气象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并将原位湖水蒸发和湖边陆面蒸发皿蒸发以及Penman公式理论值进行对比。研究表明,湖水蒸发受湿度和气温两种因素影响较大;湖泊水面蒸发与湖边陆面小蒸发皿的折算系数约为0.85,较前人研究偏大;湖水蒸发受湖水盐度影响很小,可以忽略;与Penman公式计算结果相比,相关性分析结果较高,在缺乏实测资料时,可通过Penman公式估算湖水蒸发。  相似文献   

6.
一、分析目的根据全国各大型蒸发实验站水面蒸发对比试验资料表明,改进后的E-601型蒸发器的代表性和稳定性优于其它几种常用的蒸发器。水文测验规范已将改进后的E-601型蒸发器列入我国目前主要使用的几种蒸发器之一。我省过去多采用20厘米口径蒸发皿观测蒸发,至一九  相似文献   

7.
E-601B与E-601型蒸发器及20m2蒸发池观测资料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永长 《水文》2005,25(2):54-55,23
采用统计学的方法对全国不同地域的8个水面蒸发站所观测的水面蒸发资料进行了精度检验和相关分析,论证了E-601B型水面蒸发器性能、精度均高于用金属薄板制作的E-601型蒸发器.所观测的水面蒸发量更趋近于20m^2蒸发池观测的水面蒸发量,也更具有代表性,并且能有效地防止蒸发器的锈蚀,减少设备维护开支,是目前较理想的蒸发观测仪器。  相似文献   

8.
《水文》1965,(5)
官厅水庫管理处从1956年起,在北寨建立了水面蒸发站,在陆上进行了不同大小蒸发皿的比較观測,在水庫中心漂浮木筏上断續地进行了溫度、湿度、风速的梯度观測和用漂浮蒸发皿(-3000型)測量  相似文献   

9.
一、基本思路自然条件下的陆地蒸发直接体现热量交换过程与水量交换过程间的联系,是水分和热能的综合表现。湿润地区下垫面经常处于充分供水的状态,年陆地蒸发主要决定于热能条件。在一定流域,太阳辐射热能年际变化情况,可以间接用水体蒸发年际变化来论证。我们用了闽江古田蒸发实验站20平方米蒸发池观测的逐年水面蒸发资料(见表1)计算其偏差系数  相似文献   

10.
巴彦高勒蒸发实验站水面蒸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云平  王玲 《水文》1998,(4):35-37,34
根据巴彦高勒蒸发实验站1984 ̄1993年观测的蒸发资料,对其蒸发规律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分析了不同型号蒸发器的蒸发变化规律和各型蒸发器的折算系数及其时空变化规律,最后建立了水面蒸发模型。此项研究为正确计算黄河流域西北干旱区的水面蒸发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西藏盐湖卤水蒸发速率的实验与计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齐文  郑绵平 《地质学报》2007,81(12):1727-1733
本文对国内外水面蒸发速率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总结了西藏扎布耶盐湖Φ20cm蒸发皿淡水蒸发量与气温、降水、日照的相关关系,提出了改进的扩展彭曼公式法,用于较为准确地计算盐湖卤水蒸发速率,并以西藏扎布耶盐湖为例计算了盐湖卤水蒸发。该方法可以应用于盐湖湖面蒸发与水量均衡计算,也可以应用于盐湖开发中的盐田工艺设计计算与实际生产应用。  相似文献   

12.
《地下水》2020,(4)
以喀什某水文测站为具体实例,基于近30年的Φ20型蒸发皿和近8年E-601型蒸发皿的观测数据,对蒸发量进行观测统计,通过对Φ20型蒸发皿和E-601型蒸发皿蒸发量进行转换。结合两种型号蒸发皿同步观测数据,得到其相应的蒸发转换系数,结果可知:Φ20型和E-601型两种蒸发皿在各月份都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均在0. 7以上,且呈现较好的线性相关。结果对于喀什水文站流域蒸发量的统计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葛洲坝蓄水以后库区蒸发水量的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祎  牛兰花  樊云 《水文》2000,20(3):33-35
用宜昌蒸发站采用的20m^2蒸发池观测的水面蒸发量代替葛洲坝库区的水面蒸发量,用实测的不同流量级库区水面面积建立关系曲线,推算出库区历年月、年平均水面面积泽葛洲坝水利本世纪蓄水以后的历年平均月(年)蒸发水量进行了分析计算。对葛洲坝水利本世纪蓄水以后的各年月、年蒸发水量进行了计处。分析了葛洲坝库区的水面蒸发理对水资源的影响。其成果可供葛洲坝库区水平衡研究和水资源评价参考。  相似文献   

14.
冷却池附加蒸发的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毛世民 《水科学进展》1999,10(4):435-438
应用基于大规模的试验研究建立的水面蒸发系数-散热系数全国通用公式B,推导了冷却池受纳热负荷的附加蒸发计算公式.建议的附加蒸发系数值略小于原规范采用值.  相似文献   

15.
南四湖水面蒸发量分析计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柯鸿水  戴珍丽 《水文》1995,(4):13-16
根据二级湖闸站等四处蒸发站各类型蒸发器(皿)历年逐月水面蒸发观测资料和两处蒸发实验站分析的各类型蒸发器(皿)月蒸发量折算系数,推求出南四湖1953年1月至1990年12月逐月及全年水面蒸发量,根据五处水位站历年逐月平均水位观测资料推算出南四湖历年逐月平均和全年平均水面面积,从而求得南四湖历年逐月和全年水面蒸发水量,并对水面蒸发量在时间上的变化特征作了分析。同时根据七处雨量站历年逐月降水资料计算了南四湖区面平均月、年降水量,并分析了水面蒸发量对水资源量的影响。其分析计算成果可供南四湖水平衡研究和水资源评价使用。  相似文献   

16.
蒸发场地四周障碍物对蒸发观测影响的问题,历来受到国内外的重视。在有关的国际标准中指出:“蒸发观测场要避开障碍物,要求各类障碍物与蒸发器的距离,必须大于物体高度的4倍,并一定不使其形成的阴影遮住蒸发器。”我国水面蒸发规范也规定:“要求障碍  相似文献   

17.
张态成  彭期伟 《水文》1995,(4):28-34
阳朔站20m ̄2蒸发池蒸发试验成果分析及广西地区蒸发折算系数研究张态成,彭期伟,范慧娟(广西阳朔水文站)(广西水文总站)蒸发是水循环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是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设计和水资源估算、评价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资料。为了研究广西地区水面蒸发的特性以及蒸...  相似文献   

18.
王树萱 《水文》1989,(5):56-57
双管自动补水器是根据马立臭特瓶的制作原理改制而成的,几年来已应用到土壤蒸发、水面蒸发和潜水蒸发观测上。实践证明,该仪器能较准确地测得蒸发的微量变化,现介绍如下。一、仪器结构双管自动补水器结构见附图。  相似文献   

19.
蒸发是地表水量平衡和能量平衡联结的纽带, 研究长江流域蒸发的变化趋势对于区域水文循环变化、水资源管理至关重要。利用PenPan模型分析了1960—2019年长江流域蒸发皿蒸发量的时空演变规律及其驱动机制, 并基于最新发展的广义蒸发互补关系探究了长江流域实际蒸散发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 ①长江流域的蒸发皿蒸发和实际蒸散发在1990年前后均存在先下降后增加的趋势。风速和辐射下降是1990年以前蒸发皿蒸发下降的主导因子, 气温升高和相对湿度下降是1990年后蒸发皿蒸发上升的主导因子。②长江流域两大主要气候区(高原气候和亚热带气候区)蒸发皿蒸发在1990年前后也存在趋势反转现象, 但时空变化特征和驱动机制差异明显。1960—1989年, 高原气候区气温和辐射是蒸发皿蒸发变化的主导因子; 亚热带气候区风速和辐射是蒸发皿蒸发下降趋势的主导因子。③ 1990—2019年, 高原气候区气温升高、风速增加和相对湿度减少是蒸发皿蒸发上升趋势的主导因素; 亚热带气候区气温升高和相对湿度降低是蒸发皿蒸发增加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可为长江流域水循环变化和水资源配置等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蒸发悖论”在中国的规律分析   总被引:30,自引:7,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全国353个气象站1956-2005年的气象资料,系统分析了过去50年间蒸发皿蒸发量、气温及降水的变化趋势,重点对"蒸发悖论"在中国的规律进行分析,并研究了蒸发皿蒸发量与降水的长期变化趋势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过去50年间,全国范围内气温增加显著、蒸发皿蒸发量呈下降趋势,总体上存在"蒸发悖论";(2)"蒸发悖论"具有空间上和时间上的不一致,表现在:随着气温增加,东北地区蒸发皿蒸发量呈上升趋势,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全国范围蒸发皿蒸发量呈上升趋势;(3)过去50年间,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明显,降水量与蒸发皿蒸发量变化趋势在空间分布上大体呈逆向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