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国东海大陆架沉积类型分布状况,经过有关部门和单位的多次海洋地质调查,已获得了丰富的资料和成果。秦蕴珊等同志根据沉积物的中位直径(Md),将东海沉积物大体分成三带:第一带是近陆浅水区的细粒沉积物带;第二带是外陆架的粗粒沉积物带;第三带是大陆坡细粒沉积物带。他们认为这种分布是与东海大陆架所经历的海陆变迁有关,并详尽  相似文献   

2.
冲绳海槽表层沉积物沉积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海槽表层沉积物沉积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冲绳海槽沉积物具有大陆和大洋之间的过渡性质,大陆及大陆架物质在近期地质历史中,始终是海槽沉积物的主要物质来源;海槽区粗粒沉积物是陆架粗粒沉积物的延续,其性质与陆架区的相似,属于再沉积形成的沉积物;沉积物中的火山物质是区分陆架和海槽沉积物的主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3.
南海北部大陆架表层沉积物中的介形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南海北部大陆架所采的沉积物样品进行介形类的分析研究,并根据介形类属种分布特征,分析参数及环境因素等,划分三个生物组合区及两个亚组合。从沉积物中生物壳体的特征及沉积物粒度、化学元素分析和矿物组分等资料证明,本区是具有两个不同时期的沉积,即现代沉积和残留沉积。  相似文献   

4.
用BHC法研究东海大陆架的现代沉积速率和沉积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口外的东海大陆架,是世界上最宽广的大陆架之一,它承受着中国最大河流——长江的巨大径流,同时,大量泥沙随径流进入陆架区,其中很大一部分泥沙沉积于图1中的Ⅰο区,致使该区水下三角洲迅速演变发育,历史上曾从苏北而现在从渤海入海的黄河,也对本海区的沉积作用有很大的影响,这些沉积物对本海区沉积状况的演变起着很大的作用.沉积物现代沉积速率的测定,是河口陆架区沉积动力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为了更好地了解发生在河口陆架区现代沉积物表层的地质和化学过程,对海水-沉积物界面间的物质交换作出定量估价,有必要对不同沉积环境中现代沉积速率进行定量研究[1].  相似文献   

5.
长江和黄河是世界著名的多沙河流,每年入海泥沙分别为5亿吨和11亿吨,分别占世界的第四位和第二位。千万年来由她们发育了广大的冲积平原,浩浩荡荡东流入海,形成东中国海大陆架沉积物的主要来源。研究长江和黄河沉积物搬运入海的沉积动力过程,不仅对东海大陆架的了解和开发有重要意义,也给陆上经济发展提供科学依  相似文献   

6.
自1932年Shepard根据当时的海图指出亚洲东岸海底沉积物普遍存在近岸细、远海粗的分布特点以来,不少学者如 Shepard,Niino和Emery,范时清、秦蕴珊等对东海大陆架沉积物的类型及分布特征都进行过较详细的研究。他们认为外陆架砂质沉积物是在晚更新世冰期低海面时形成的。七十年代以来又有很多部门进行了大量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 本文根据我们近年来对陆架浅钻岩芯的分析和研究,就东海大陆架及黄海南部现代沉积物的形成过程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现代沉积物一般是指在现代环境下沉积的沉积物。正如 Mcmanus(1975)指出的,在时间上,其沉积物质的供给、分布及其沉积过程都是在现代进行的。由于现代环境具有一定的延续时间,所以现代沉积物还包括自该环境形成直至现在这个时期内形成的沉积物。 冰后期东海大陆架发生海侵,距今7500年前海平面接近于现今海平面,自那时以来,海平面保持相对稳定,除河口及近岸地区外沉积环境基本上没有发生大的变化,现代沉积开始形成的年代大体上与这个时期一致。现代沉积物分布于长江口三角洲及闽、浙近岸水深小于60-70米,宽约90-100公里的浅海地带,苏北沿岸向东至济岛地区,可延至水深100米左右(图1)。 东海大陆架现代沉积物的分散与沉积过程,直接受陆架区现代海洋水文要素的控制,东海陆架区的海流系统及盐度分布见图2,3。长江每年注入东海的总水量达9540亿立方米,占注入东海总水量的92%,其径流量的变化和淡水舌的分布以及流经本区东部的黑潮直接控制了本区的水文特征。  相似文献   

7.
朝鲜南海内陆架晚第四纪沉积演化S.ChulPark等朝鲜南海大陆架为一巨厚的陆源碎屑沉积物堆积的地区.其中心陆架在深海和底部特征的基础上可被分为窄的内陆架和宽的中部陆架,内陆架区(深<5sm)是晚第四纪沉积的沉积中心,沉积物主要来自部分河流.大量来自...  相似文献   

8.
长江入海沉积物的输送及其入海后的运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前言 长江和黄河是世界著名的多沙河流,每年入海泥沙分别为5亿吨和11亿吨,分别占世界的第四位和第二位。千万年来由她们发育了广大的冲积平原,浩浩荡荡东流入海,形成东中国海大陆架沉积物的主要来源。研究长江和黄河沉积物搬运入海的沉积动力过程,不仅对东海大陆架的了解和开发有重要意义,也给陆上经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黄海、东海和南海北部海底沉积物声学物理性质存在着差异,这与海区海底地质和沉积环境有关。取样所及的海底沉积物样品分析表明:黄海实验海区海底有6种沉积类型,东海实验海区海底有3种沉积类型,南海北部大陆架海区海底有6种沉积类型。三个海区的沉积物密度为1.48~2.03g·cm-3;沉积物含水量为10%~90%;沉积物孔隙度为65%~80%;沉积物纵波声速为1460~1916m·s-1;沉积物横波声速为115~611m·s-1。  相似文献   

10.
南海南部大陆架的残留沉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南海南部大陆架的残留沉积物的粒度、石英砂表面结构特征、生物分布等,并指出残留沉积普遍遭受改造。按其早期的形成环境差异和改造作用不同,划分出加里曼丹-巴拉望残留沉积区和亚南巴斯-纳土纳残留沉积区。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对山东半岛东部、北部及渤海海峡地区的地方性天气-冷流低云,作了初步的分析。着重分析产生这种低云的环流特点及殊地理环境,分析归纳出这种低云的预测方法及判据。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中太平洋北部海盆表层和柱状沉积物中钙质超微化石的分析鉴定,讨论了该调查区处在溶跃面以下表层沉积物中钙质超微化石的种数与水深变化的关系,推测出本调查区中Ⅰ区的碳酸盐补偿深度约5300米。根据地层中出现的标准化石,对柱状岩芯M_(14)进行了地层年代划分。最上部地层年代约为27万年前,向下1米处年代约为44万年前,3.66米处年代约为122万年前。  相似文献   

13.
根据大量田间试验和调查资料分析,作者提出烟单14号玉米生长过程中,小喇叭口期土壤中全氮、大喇叭口期土壤中速效磷的含量与产量相关密切。并据此建立了产量及构成三因素与土壤养分间的最优相关模型。  相似文献   

14.
热带气旋对黄、渤海影响的统计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统计分析了1949—2000年共52年影响黄、渤海的热带气旋时空分布特点及ENS0、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影响黄、渤海的热带气旋关系。结果表明,西太平洋热带气放以四种主要路径影响黄、渤海,其影响时间、频数及强度均有不同。ENSO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强度、位置将影响热带气旋对黄、渤海影响的路径和频数。  相似文献   

15.
波浪对稳定海湾形成过程的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一个稳定海湾形成过程的实验,研究了以波浪侵蚀为主的沙质海岸,在人工岬控制下海岸变形与波浪特性的关系。从而为海岸蚀退的预测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6.
开发胶东温泉地热水对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地热水中阴离子的组分与温泉水类型,指出其中Ⅱ_1、Ⅱ_2:型水温高,日采水量大,矿化度高,水质复杂,相应的环境效应明显.提出地热水的大规模开采以及尾水的大量排放,对温泉周边的生态环境、工程环境、土壤及地下水等方面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讨论Bowen数的意义、功能和计算法。同时,依据多年水文气象实测资料作统计,计算出东中国海的Bo值。其结果绘制成1月至12月的月平均分布图,从而对本海域的Bo分布特点作详细分析介绍。  相似文献   

18.
关于东海浮游植物,虽然国内、外都有人进行过一些调査研究,取得一些成果,但因调查时间较短或调查范围較小所获资料不全,都未能代表东海浮游植物的全貌。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继全国海洋综合调査之后,自1976年夏季又在东海陆架区进行了综合调查。这次调查,分析了东海浮游植物的个体数量和种数的分布状况,讨论了其主要种类的生态性质、群落组成和它们与水文环境的关系,对东海浮游植物的生态状况有了进一步了解。 1976年夏季在东海陆架区进行了两次(6月25日至7月23日和8月27日至9月21日)调查,调查范围南到北纬26°30′,东到东经127°,在沿纬度安排的6个断面共44个测站上(第一航次还在黄海南部增加一斜断面),分別进行了水文观测,并用网目为64平方微米的小型浮游生物网(Juday phytoplankton net),从水底到表面垂直拖网进行浮游植物采样,以个体计数法计数分析。  相似文献   

19.
利用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开放实验室IAP-AGCM(二层大气环流模式),针对黑潮弯曲时的北太平洋冬季表层海温(SST)异常进行八个月的数值积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黑潮弯曲时北太平洋冬季SST异常对大气低频振荡的影响具有明显的30-60d振荡的特征;在北半球的30-60d振荡,大部分地区为向西传播,在南半球则为向东传播;其经向传播较为复杂,在120°E剖面上以向南传播为主;热带地区受此SST异常的影响以西太平洋、印度洋大气加热场的30-60d振荡为主要标志。  相似文献   

20.
付克忖 《海洋学报》1980,2(3):51-58
本文讨论了南黄海北部海域及青岛近海海水激光(6328Å)衰减系数的垂直分布与温跃层的相关性。依据三个年度不同季节(春、夏、秋)现场实测结果,叙述了衰减系数垂直分布的季节变化,并对现场测量方法提出了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