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历史地理     
K901.6 2007021536行政建置变更对海南岛区域文化历史发展的影响研究= Research on the impact of the alteration of administrative re- gionalization on the historic development of culture in Hainan Island/朱宏,司徒尚纪//地理科学.—2006,26(4).—490~496不少地方因为长期隶属于同一个行政区,在文化上就表现出非常明显的趋同性.而历史期海南岛区域文化的发展进度则与反映中央王朝重视程度的行政建置的级别、深  相似文献   

2.
李巧玲 《热带地理》2012,32(5):464-469
基于闽潮与海南岛、雷州半岛有基本相类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主要是宋代以来,随着人口增加和海上交通发展,闽潮文化以农业移民、商贸活动和为官戍守等方式,传入琼雷,与当地文化发生交流、整合,最终使闽南方言、妈祖崇拜风俗,以及重商风气成为琼雷文化的主要特质和风格,并使之纳入福佬文化区范围,其历史影响传承至今。此为区域文化覆盖的一个典型范例。  相似文献   

3.
海南岛地域文化的空间分布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朱父  司徒尚纪 《地理研究》2001,20(4):463-470
分析了海南岛地域文化的空间分布特点及其区域差异、南海岛文化景观的地理分异、人才及农业景观的区域分布等问题,指出海南岛地域文化的空间分布与地形条件和气候等地理要素密切相关,各种文化景观的分布总体上呈现沿海拔依次成圈层展布的特点。沿海平原地带城镇密布、人口众多、工业发展、交通设施齐备,整体文化水平处在最高层次。岛内丘陵、山地地区文化相对落后。另外,东部地区普遍先进于西部地区也是一个明显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胡浩 《地理科学》2014,34(10):1176-1183
基于全国119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空间格局,在格局中心与行政归属、交通可达与空间破碎度、时间成本矩阵与最优市场选择等关键性指标和分析方法上,对行政条件、交通条件、市场条件影响下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心性、中心职能、中心格局、服务市场范围进行解释和分析。结果发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受制于全国范围内多中心分布和县级、地级的行政归属,其发展格局呈现大范围离散和小范围集聚版块的景观形态,地级名城格局中心向东部地区稍有偏离,县级名城格局中心向西部地区明显偏离。交通条件影响下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格局呈大范围集聚和局部离散的面状形态,格局中心虽然也因时间距离差异出现东部偏离、南部偏离的特征,但偏离的波动情况远远低于行政条件的影响水平。市场原则影响下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格局发展呈现错综复杂的网状形态和地域相关的区位特征,格局中心或区域中心性在全国不同地区表现出不同的地域特征。名城格局中心在不同要素下分布的不同特点是名城发展中区域自发集聚与行政手段管理调控、基础设施建设引导等相互博弈的结果。行政职能下降,交通职能、市场职能增长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从地名看开疆文化在海南岛的传播扩散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朱竑 《地理科学》2001,21(1):89-93
开疆文化是一种开发,开拓边疆的文化,开疆文化的传播是通过众多文化要素的逐渐渗透,传输而实现整体状况改变的,开疆文化在海南的传播扩散及其历史影响则又可以从地名等文化要素的演变中得到反映,进而从一个侧面印证开疆文化在海南岛的传播,扩散及影响。  相似文献   

6.
温度、降水和地表覆盖是影响植被指数变化的主导因子,但在不同区域内不同因子对植被指数的影响程度有所不同。海南岛地处独特的热带区域,为弄清温度、降水和地表覆盖对海南岛植被指数的影响,根据MODIS遥感数据,提取了2004年海南岛的月平均植被指数集,采用了相关分析的方法,探讨了海南岛植被指数变化与其驱动因子(温度、降水和地表覆盖)的关系。结果发现海南岛植被指数的变化受温度的影响大于降水作用的影响,而降水作用的影响又大于地表覆盖的驱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朱竑  许然  韩亚林 《热带地理》2007,27(1):86-91
明清是大陆文化在海南迅速扩散和产生巨大影响的时期。明代将海南划归广东和将琼州升格为府,建置的提升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土官制度、卫所制度和屯田制的实施,在客观上也促进了民族的融合和大陆先进文化的推广。置驿开道、兴修水利、移民、文化教育等则是大陆文化在海南传播的最直接表征。这种以政治为目的、军事为保证、经济为手段、文化为结果的文化扩散直接导致海南在地域分布上具有明显环带状海岛型文化的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8.
黄炜 《中国地名》2012,(10):19-21
地名(geographical name)s,是人们对各个地理实体赋予的专有名称。中国关于"地名"一词的记载,最早见于战国时期的《周礼》一书中。自有人类以来,一个地名的诞生,都蕴含着人文、历史、地理等多方面的文化因素。历史上朝代的更迭,国家的兴亡,往往很少影响到地名的变更,  相似文献   

9.
开疆文化在海南的地域扩散与整合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朱竑  司徒尚纪 《地理学报》2001,56(1):99-106
在界定海南文化是一种开疆文化的基础上 ,对其地域扩散与整合进行了研究。指出 ,开疆文化在海南岛的传播扩散有别于大陆文化传播中占主流的沿江河、沿平原扩散的模式 ,而呈现出以移民和传染方式为主 ,先西后东 ,先北后南按海拔从沿海向腹部五指山 ,从低到高渐次推延的文化传播特点。此外 ,海南文化的形成 ,实际上是各种形式的开疆文化在海南地域上的一种文化长期作用的结果。即是在黎族文化本底的基础上 ,经历史时期汉、苗、回等民族文化 ,以及近代华侨文化、农垦文化等多种文化长期影响 ,并经相互碰撞、彼此融合等错综复杂的相互作用后 ,在海南这一地域环境下整合生成的一种海岛文化。  相似文献   

10.
泛珠三角经济区政区建置沿革的空间关系演变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泛珠三角自然地理共性和各省区的历史建置沿革,探讨了我国历史上根据山川形便和犬牙交错原则在这一地区划分政区的各种表现和变迁,指出历史上大多数时期按前者设置政区,以利用河流运输和水利;后者则出于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地方势力凭险割据,并进一步指出由此产生的政治、经济等区域效应,说明政区建置沿革是泛珠三角能够成为一个相对完整的地理单元的一个重要根据,也是历史发展的一个合乎逻辑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历史时期官吏在海南开疆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朱竑  薛德升  曹小曙 《地理科学》2002,22(2):144-149
以海南岛开疆文化的发展为例,探讨了历史时期各级官员在海南岛文化发展中的作用。指出我国历代的朝廷官员为特殊的选拔机制,从而较一般人更有能力在边疆文化发展呼社会进步中发挥主要作用。文章最后指出,现今我国的西部大开发中,从经济发达地区选派干部到西部挂职锻炼,以及从经济落后地区选派优秀干部到经济发达地区挂职学习是新时期的两种行之有效的开疆举措。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冰冻圈文化服务专题区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中国冰冻圈服务综合区划、自然和人文地理区划等理论、方法为基础,综合中国冰冻圈主要组成要素(冰川、冻土、积雪)及其社会文化要素(民族、历史、聚落、旅游文化和行政区划),采用相似性与差异性、综合性与主导性、等级性与逻辑性和空间连续与行政边界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了“文化服务+文化产业+经济开发”导向的中国冰冻圈文化服务专题区划方案。根据空间聚类方法和专家判断,将其划分为青藏高原冰川—冻土—积雪文化区、西北冰川—积雪文化区、东北冻土—积雪文化区、北方积雪文化区和南方积雪文化区5个一级区划大区,依据文化与地域要素异质性原则,再细分为12个二级区划亚类和51个三级区划基本类型。专题区划方案与中国冰冻圈空间分布、中国自然地理综合区划、中国人文地理综合区划等的吻合度较高,体现了冰冻圈组成要素与冰冻圈区域文化要素的依存关系及区域空间异质性规律。本文深化了对中国冰冻圈文化服务及其空间异质性的认知,可为冰冻圈文化保护、传承、发扬,以及不同区域冰冻圈文化、旅游产业的开发及相关产业的运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雨影区对海南岛西部土地沙漠化影响的风洞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李森  刘贤万  孙武 《中国沙漠》2006,26(2):165-171
风洞系列实验证明,山体雨影区与垂直平板绕流后回流区的作用原理是一致的, 山体雨影区的宽度是山体高度的15 H。据实验结果分析,海南岛西部雨影区形成的原因是季风气流沿山脉迎风坡面爬升冷却,坡脚形成热低压,在背风面回流收敛形成暖高压,气流变性为焚风。海南岛中南部多道山脉的雨影区和中南半岛长山山脉雨影区叠加、交汇后,强化了海南岛西部的干热化并形成热带半干旱气候环境,始终影响着土地沙漠化发展演变。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专题文化区研究是以文字描述为主的定性区划模式。由于其在精确度及可信度上的不足,迫切需要探求以定性描述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区划模式。本文以非洲国旗文化为例,运用GIS和统计分析方法。试图探求这种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存在定性与定量综合模式且具有较强可行性;非洲国旗文化受地势地貌、气候条件、海陆位置、宗教信仰、殖民、种族构成、历史文化个性、岛国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依据非洲各国国旗嬗变的机理、调整次数、变更形式,非洲国旗文化可得出五种演变模式。最终从功能文化区的角度将非洲国旗文化划分为四个大区、六个亚区。  相似文献   

15.
古村落作为一种历史文化蕴含丰富的特殊旅游地正日益受到关注,古村落旅游也成为旅游的热点;国家从保护、继承和发展历史文化遗产、弘扬民族传统和地方特色、发展旅游的角度出台了古村落中的精品———历史文化名村的相关规定。以相关概念和古村落旅游进展为基础,探讨国家历史文化名村吐鲁番地区吐峪沟乡麻扎村的旅游保护与开发:以资源评价和旅游定位为前提,结合麻扎村实际提出双村模式旅游保护设想和体验性旅游开发模式。旨在探讨历史文化名村在古村落旅游开发中保护与开发的双赢,同时为我国西部古村落旅游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