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官地水电站坝区缓倾角断裂成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官地水电工程坝区断裂系统,特别是缓角断裂的发育分布及变形破裂形迹研究,认为该坝区缓倾角断裂的形成,受控于构造和浅表生改造,并从构造应力演化探讨了缓探计了缓倾角断裂的构造成因,建立其构造成因模式,根据缓倾角断裂的浅表生改造特征,探讨它的浅表生改造模式。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坝区断层和层间错动带发育规律研究,认为这两类结构面形成受控于构造和浅表生改造。从分析区域构造特征和地层岩性入手,探讨了结构面的构造成因,并建立其构造成因模式,断层类结构面属于共轭剪切破裂基础上的逆冲模式;层间错动带属于纵弯梁的剪切滑脱模式。通过对坝区结构面浅表生改造的分析,揭示了结构面的性状变化规律,断层类结构面表现出厚度、物质类型及性状的分段性特点。  相似文献   

3.
坚硬火成岩岸坡岩体结构的表生改造和时效变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西南西北地区一些在建和拟建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的坝址区,大量的工程地质研究表明,这些地区浅层岩体的表生改造和时效变形相当发育,它们对岩体的工程地质特性及斜坡岩体的稳定性有显著的影响.本文在现场大量地质调研的基础上,对一由花岗岩构成的坝区所产生的上述现象作了详细的研究,探讨了岩体结构表生改造的力学机制和典型鉴定特征,建立了相应的地质力学模型,并对表生改造及时效变形对岩体工程地质特性的影响作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4.
论岩体结构的表生改造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在我国西南、西北一些在建和拟建的大型水电枢纽工程区,大量的工程地质调查表明,这些地区浅层岩体的表生改造相当发育,它们对岩体的工程地质特性及斜坡岩体的稳定性有显著的影响.本文在现场地质调研的基础上,对一由花岗岩构成的坝区所产生的上述现象作了详细的研究,探讨了岩体结构表生改造的力学机制和典型鉴定特征,建立了相应的地质力学模型,并对表生改造对岩体工程地质特性的影响作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5.
为了对松动岩体的工程特性进行系统研究,以楞古水电站厂址区边坡为例,对该边坡岩体进行了详细的地质编录和物理勘探试验,重点对节理裂隙的空间发育规律、镶嵌结构和碎裂结构岩体的发育深度及空间分布、软弱结构面发育分布规律以及边坡已有变形破坏特征这四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统计和分析,认为松动岩体是区域断裂活动和浅表生改造的结果,岩体工程效应差、变形模量低;同时结合应力测试、声波测速、高密度电磁勘探等试验成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松动岩体具低波速(波速大部分小于3 000 m/s)、低应力(最大主应力不超过20 MPa)、强透水性(透水性系数大于10 L/(min·m·m))。认为岩体破碎主要受断层及节理裂隙影响,分析了岩体破裂松动的演化过程及特征。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中国西部某水电工程岩体结构特征的研究,从岩体结构的构造演化,岩体构造结构空间分布的一般规律,结构面工程地质特性的构造控制及构造改造对岩体浅表生改造的控制等方面,探讨了构造改造对岩体结构形成的重要控制作用;并简要讨论了岩体结构的空间分布规律对工程岩体稳定性评价和水电工程设计布局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某水电工程坝区岩体结构的表生改造形迹调查,发现坝区除了发育与岸坡平行的正常的卸荷破坏方式外,还发育了一种破坏方式——夹泥型张裂隙。裂面性质的弱化和发育的普遍性,使这类破裂带可能成为控制坝区高边坡岩体稳定性的重要岩体力学边界。在其发育过程中的诸多控制因素中,岩体结构对这种岩体破坏方式的发育起了控制作用。夹泥型张裂隙与岸坡成大角度相交的陡倾角裂隙和缓倾角错动带组合并构成一个整体。缓倾角错动带的改造是前提。夹泥型张裂隙的发育则伴随陡倾角裂隙和缓倾角错动带的改造过程而产生,构成由陡倾角断裂或裂隙、缓倾角错动带组合形成的典型的岩体破坏模式。结合本地区构造特征和岩体结构特征,并通过大量的现场调查,该文主要探讨了坝区岩体结构特征和夹泥型张裂隙发育的关系,以及岩体结构对夹泥型张裂隙发育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根据四川锦屏I级水电站坝区岩体结构弱面(带)实地调查,测绘资料,对结构面类型,主要结构面分布特征,形态特征及结构面隙间物质结构和物理力学特征进行了分析,获得了许多重要成果。这些成果为坝区岩体分类,质量评价,各类岩体物理力学参数的确定,坝区高陡边坡变形破坏及稳定性评价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西南某水电站坝区岩体绿泥石化蚀变及其工程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南某水电站坝区地质史上构造-热液活动复杂,岩体绿泥石化程度较高。经调查研究表明,坝区岩体绿泥石化蚀变既有热液成因,又有构造动力成因,其分布受岩性、构造、应力集中和浅表风化作用影响,在辉绿岩脉中蚀变强度最高,花岗岩中蚀变最强处往往远离断层分布,整体上由地表及深部,蚀变变弱。受蚀变影响,岩体总体性状变差,表现为变形模量偏低,结构面性状恶化。文章初步讨论了绿泥石化蚀变可能引起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其工程对策。  相似文献   

10.
针对大岗山水电站坝区辉绿岩脉蚀变泥化问题,在系统调研和室内试验基础上探讨了蚀变泥化带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构构造、矿物学特征及物理力学性质,并结合区域地质环境分析了蚀变泥化岩形成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坝区SN向辉绿岩脉劈理化强烈,蚀变泥化带发育,且主要集中发育于岩脉与花岗岩接触面及内部强烈劈理化部位。蚀变泥化岩松散易碎,具有塑性高、含水量高、重度低及中等压缩性等物性特征。X衍射和扫描电镜显示蚀变生成了大量的黏土矿物,且具有多孔隙空洞的微观结构特征。富含辉石等暗色矿物和热液交代、多期次的构造挤压错动及浅表生风化作用构成岩脉蚀变泥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边坡岩体浅层破坏的热应力效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温度变化是影响边坡岩体风化并导致浅层破坏的一个重要因素。边坡岩体内的温度变化比较复杂, 且随地面温度的变化呈周期性的变化。温度的变化导致热应力的生成, 温度变化的周期性致使热应力具有交变性。在这种交变应力作用下, 边坡浅部岩体的破坏表现出疲劳特征。本文分析了边坡岩体中的温度场和热应力的分布特征以及边坡岩体疲劳破坏的机理及判据。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锦屏Ⅰ级水电站坝区体结构面野外调资料,对坝区结构面优势方位、间距、张开度、连通率、隙间充填物及形态特征进行了分析,为坝区岩体分类及其物理力学参数的确定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新活动论构造观和系统论为指导,建立了渭北东部区新生代伸展构造系统模式,并以岩体结构控制论为基础,系统地讨论了本区构造网络系统对奥陶系灰岩的空间分布、奥陶系灰岩地下水水文地质单元的边界条件、奥灰水单元的补、径、排特征及其富集等方面的控制作用以及宏观指导意义。最后,系统地提出了导水构造网络系统控水的实质。   相似文献   

14.
论岩体结构控制论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20  
经过长期实践和研究,作者于1984年提出岩体结构控制论是岩体力学的基础理论,并全面、系统地以岩体结构控制论为指导研究了岩体变形、岩体破坏及岩体力学性质的基本规律;提出岩体变形系山岩体材料变彤和岩体结构变形共同贡献的,岩体破坏系受岩体材料破坏和岩体结构破坏控制的;岩体力学性质不仅决定于岩体材料力学的性质,而且受控于岩体结构力学效应及环境因素力学效应。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岩体可以划分为连续介质、碎裂介质,块裂介质及板裂介质四种岩体力学介质,从而建立了完整的岩体结构力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5.
孙广忠  周瑞光 《地质科学》1980,15(4):368-376
许多学者早已发现岩体的变形和破坏与试件尺寸有关,即随着试件尺寸增大,其变形模量变小,破坏强度降低。这种现象称为尺寸效应。 近来研究表明,所谓尺寸效应实际上是岩体结构效应和试验技术条件的反映。  相似文献   

16.
岩体块度特征是岩体完整性评价的重要指标, 通常用岩石质量指标RQD来表征。但是RQD是有不足之处的, 岩体基本块度的概率分布、块度百分比、RQDt、块度指数RBI等参数是描述岩体块度特征的重要补充, 它们更全面地、更深入地表征了岩体的完整性, 丰富了岩体质量评价的定量指标。本文以金沙江下游溪洛渡水电站工程坝基岩体块度调查统计资料为基础, 对岩体基本块度的概率分布、块度百分比、RQDt、块度指数RBI等岩体块度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以西南某正在勘测的电站为典型实例,引用“岩体结构控制论”的观点,采取层次性分析方法,建立地下厂房区的岩体结构模型,并对围岩的稳定性作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18.
岩体变形是岩体力学作用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这一课题近年来愈来愈多的受到重视,人们已经认识到,岩体变形在低应力水平阶段常存在有裂隙压密成分,致使岩体应力应变曲线呈曲线特征。可是目前在岩体变形研究中仍习惯地采用一次线性关系的虎克法则表征岩体变形本构方程。这是不合适的。可是至今还没有一个合适的方程来取代它。R.E.Goodman曾对这个问题进行过研究。近年来笔者对这个问题从两个方面进行了研究:①结构面闭合变形法则;②岩体变形的本构规律。兹将初步结果提出来共同商讨。  相似文献   

19.
岩体结构面倾向参数概率分布函数改进的Bayes推断方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三峡船闸是世界上最大的船闸。该地区断层及节理比较发育,且具有一定的随机统计性,它对岩体力学性质起重要的控制作用。为了研究节理倾向的概率分布特征,本文引入以Bayes 最小熵优度比较检验为基础的概率分布的改进Bayes 统计推断方法,基于三峡工程永久船闸节理岩体3373 条结构面的实测参数,就对岩体力学性质起控制作用的各组结构面的倾向参数的概率分布进行了研究。文章最后还讨论了推断的最优分布参数,估计了结构面参数的检验误差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