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针对大岗山水电站坝区辉绿岩脉蚀变泥化问题,在系统调研和室内试验基础上探讨了蚀变泥化带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构构造、矿物学特征及物理力学性质,并结合区域地质环境分析了蚀变泥化岩形成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坝区SN向辉绿岩脉劈理化强烈,蚀变泥化带发育,且主要集中发育于岩脉与花岗岩接触面及内部强烈劈理化部位。蚀变泥化岩松散易碎,具有塑性高、含水量高、重度低及中等压缩性等物性特征。X衍射和扫描电镜显示蚀变生成了大量的黏土矿物,且具有多孔隙空洞的微观结构特征。富含辉石等暗色矿物和热液交代、多期次的构造挤压错动及浅表生风化作用构成岩脉蚀变泥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西藏多不杂富金斑岩铜矿床蚀变与脉体系统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多不杂富金斑岩铜矿床是班公湖_怒江成矿带第一个勘查评价出的大型斑岩铜矿床。文章在对矿区野外地质编录及室内镜下鉴定的基础上,对矿床蚀变与脉体系统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矿区发育典型斑岩铜矿蚀变系统,且分带性非常明显,从斑岩体内部向外具有钾硅酸盐化带(外缘叠加泥化蚀变与绢云母化蚀变)→绢英岩化带(大部分叠加有泥化蚀变)→青磐岩化带→角岩化带的分带特征。根据穿插关系、矿物组合及蚀变晕等特征可划分出21种脉体,早期形成的脉体包括在钾硅酸盐化带发育的磁铁矿细脉(M型脉共1种)、石英±钾长石±黑云母±磁铁矿±黄铜矿±黄铁矿脉(A型脉共8种)以及具有矿物组合分带特征的石英±磁铁矿±黑云母+钾长石+黄铜矿+黄铁矿脉(EB型脉共2种),中期形成的脉体包括主要在绢英岩化与泥化叠加带发育的石英±黄铜矿±黄铁矿±辉钼矿±石膏脉(B型脉共5种),晚期形成的脉体包括主要在青磐岩化带发育的石英±黄铁矿±黄铜矿±石膏±方解石脉(D型脉共5种),以A、B、D型脉最为发育。与矿化密切相关的蚀变带主要是钾硅酸盐化带、绢英岩化与泥化叠加带,与矿化密切相关的脉体主要为A型脉及B型脉。与国内外典型矿床相比,多不杂矿床蚀变模式及矿物组合与"二长岩"模式相似。多不杂矿床从内部的钾硅酸盐化带至外部的青磐岩化带均发育大量磁铁矿,且在青磐岩化带发育大量无矿石膏网脉,此是多不杂矿床的独有特色。  相似文献   

3.
金厂金矿18号矿体围岩蚀变发育顺序从早到晚为:钾化、硅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高蛉土化,从内往外依次发育青磐岩化带、绢英岩化带和钾化带.矿化出现在泥化和绢英岩化叠加处,以及泥化和青磐岩化叠加处.通过短波红外光谱测试技术,识别出本矿区有26种蚀交矿物,其中白云母含量与金矿体呈正相关,说明绢云母化与金矿化关系密切;青磐岩化带蚀变矿物组合为绿泥石+绿帘石+伊利石±埃洛石±蒙脱石±石英;钾化带蚀变矿物组合为钾长石+高岭石+埃洛石±蒙脱石±石英;绢英岩化带蚀变矿物组合为绢云母+埃洛石±蒙脱石±高岭石±石英.  相似文献   

4.
以蚀变岩作为重要填图图例,首次完成了焦家金矿田构造岩相成矿图(1∶5万)。通过区域填图结合大量的巷道剖面实测,厘定了硅化蚀变带、黄铁绢英岩化蚀变带、强钾化蚀变带和弱钾化蚀变带的分带特征。对两类金矿蚀变带的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发现,绢英岩化蚀变阶段是矿化元素富集的主要阶段。通过岩石矿物计算方法建立了蚀变带主要成岩矿物的交代剖面,结果显示蚀变岩型金矿主要发生硅化和钾长石化,而石英脉型金矿的形成主要伴随硅化和去钙化作用。  相似文献   

5.
云南普朗斑岩铜矿床热液蚀变及脉体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凯 《地质与勘探》2016,52(3):417-428
云南普朗超大型斑岩铜矿床位于西南三江成矿带中段,形成于岛弧构造环境,是印支期甘孜-理塘洋壳向西俯冲于格咱-中甸微陆块之下,并引发大规模岩浆-成矿作用的结果。本文通过对矿区围岩蚀变及脉体系统的调查和大量的镜下薄片鉴定研究,总结首采区与外围的蚀变分带及脉体特征。结果表明,首采区的围岩蚀变从岩体由内向外,依次为钾硅酸盐化带-绢英岩化带-青磐岩化带-角岩化带,泥化和碳酸盐化多叠加于其它蚀变带之上,不形成独立蚀变带,铜矿化主要发育于钾硅酸盐化带中,以浸染状矿化为主,含矿岩体为石英二长斑岩。北部及东部外围的钾硅酸盐化带缺失或微弱,主要发育绢英岩化带-青磐岩化带-角岩化带-碳酸盐化带,铜矿化多发育于绢英岩化带中,以脉状矿化为主,含矿岩体为石英二长斑岩及闪长玢岩。首采区与外围的脉体系统具多期次-多类型特征,在A、B、D三大类型脉中,前二者对成矿的贡献大。矿区蚀变特征总体与"二长岩"模式相符合,并与国内西藏玉龙、驱龙、多龙及多不杂等斑岩型铜矿床相似。  相似文献   

6.
西藏多龙矿集区波龙斑岩铜矿床蚀变与脉体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波龙铜矿床是多龙矿集区继多不杂斑岩铜矿床后发现的又一大型斑岩铜矿床.文章在详细的野外地质编录及室内镜下鉴定基础上,对波龙斑岩矿床蚀变与脉体系统进行系统梳理.结果表明,波龙矿床发育明显的蚀变分带,从深部(或核部)往浅部(或外侧)具有钾化带→黄铁绢英岩化带→泥化叠加黄铁绢英岩化带→角岩化带(或外侧的青磐岩化带)的蚀变分带特征.共识别出M、A、B、D4种脉体类型,以A、B脉最为发育.与成矿关系密切的主要为钾化带、黄铁绢英岩化带及A、B脉.与国内外典型斑岩矿床蚀变特征相比,波龙矿床蚀变特征总体与“二长岩”模式相似,特征矿物组合与阿根廷Bajo de la Alumbrera矿床,国内驱龙铜矿、多不杂铜矿等都具有相似之处.但波龙矿床从钾化带至黄铁绢英岩化带都大量发育的稀疏-稠密浸染状及脉状磁铁矿是该矿床的独有特色.  相似文献   

7.
腾冲地热区出露有众多热泉泉群,地热活动频繁,岩石发生强烈蚀变,形成的主要蚀变矿物包括高岭石、绢云母、蒙脱石、I/M间层矿物、石英和蛋白石。主要蚀变矿物的种类和含量受蚀变母岩性质的控制,花岗质砂砾岩和花岗岩形成高岭石,玄武岩形成伊利石和蒙托石,安山岩中发育硅化作用。泥化作用增强的趋势是安山岩→花岗岩→玄武岩→花岗质砂砾岩。由于花岗质砂砾岩在热区内广泛分布,通过蚀变作用形成了有经济价值的高岭土矿床。  相似文献   

8.
针对新疆东戈壁地区还未开展高光谱遥感方面的相关研究问题,提出利用地面和航空高光谱遥感蚀变异常特征,进行蚀变异常带分析及找矿应用的工作思路,系统剖析蚀变矿物异常特征,圈定蚀变带,野外查证新发现多金属矿化线索,取得较好的找矿应用效果。东戈壁地区周边分布有较多的铁及多金属矿床、矿点,成矿地质条件优越,且属准平原状的丘陵地貌,植被覆盖少,基岩裸露好,围岩蚀变发育,具备开展地面和航空高光谱测量的地质和自然地理条件,可获取高质量的高光谱遥感数据并为找矿勘查服务。文章选择新疆东天山成矿带的东戈壁地区,利用FieldSpec Pro FR地面波谱数据和HyMap航空高光谱遥感数据,解析地面各地质体所反映的蚀变矿物异常特征,系统剖析褐铁矿+赤铁矿、绢云母、绿泥石、角闪石等蚀变矿物的异常分布规律和反映的地质意义,综合区域地质特征和成矿规律,圈定高光谱遥感蚀变带,开展蚀变带的野外查证,新发现赋存于石英岩化(含)铁碧玉岩、变细碧岩、石英脉体中的铁、钼等多金属矿化,结合地质、蚀变矿物特征,初步预测东戈壁地区具有形成火山-沉积-后期热液改造型铁矿床、石英脉型钼矿床的成矿潜力,后期应开展以钼、铁矿为主的资源评价,重点开展石英岩化(含)铁碧玉岩、变细碧岩、石英脉体与褐铁矿+赤铁矿、绢云母、绿泥石、角闪石等蚀变矿物叠加地段的地质找矿。高光谱遥感技术可以快速获取异常信息和精确定位矿化异常信息部位,可发现较好的多金属矿化线索,为东戈壁地区下一阶段地质找矿和资源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红豆山铜矿床是南澜沧江带新发现的矿床之一。通过野外地质工作和系统构造—|蚀变岩相填图,发现该矿床蚀变类型主要以钾长石化、硅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为主,其次为碳酸盐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等,且在空间上呈现一定规律,各蚀变带具有明显的叠加现象。依据区内岩石蚀变矿物组合等特点,自断裂带→上盘围岩,共出现4个典型蚀变带,依次为碎裂岩化带→长英岩化—碳酸盐化—绢云母化带→硅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带→弱长英岩化安山岩带。矿(化)体主要分布在长英岩化、碳酸盐化、绢云母化带和硅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带。由斑岩脉中心至边缘发育钾化带→硅化带→青磐岩化带→绢云母化带,斑岩旁侧围岩中发育放射状石英—方解石—黄铜矿脉。  相似文献   

10.
范庄银、铅矿床位于熊耳山变质核杂岩的北缘,区内拆离断层和北东—北北东的断裂发育,矿床主要是受上述两组断裂控,形成以构造蚀变岩型的银、铅矿。矿体均产于强烈蚀变的北东—北北东的构造蚀变带,或者是与拆离断层交汇处的蚀变带中,呈脉状、透镜状、似层状产出。矿石矿物以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黄铁矿为主,脉石矿物为石英、绢云母、方解石等,围岩蚀变有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绿泥石,强硅化与成矿关系较密切,蚀变的分带现象较为明显,从矿体中心向两侧有逐渐减弱的趋势。从目前已发现的构造蚀变带和矿(化)体已可构成矿床,从构造特征和物化探资料分析,矿区的找矿前景良好,可望能形成有一定规模的矿床。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洛宁县三官庙金矿床构造控矿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全树 《西北地质》2011,44(2):110-116
三官庙金矿位于太华群与熊耳群接触带附近的似斑状花岗岩体南侧,矿床明显受断裂构造控制。矿区内拆离断裂带和层间滑脱断裂蚀变带发育,含金蚀变破碎带中的构造岩石为含矿主岩。矿体形态以较稳定的似层状为主,金矿物为银金矿等;金的载体矿物为黄铁矿、石英和方铅矿。围岩蚀变为硅化、黄铁矿化、方铅矿化、绿泥石化和绢云母化等,矿化类型属蚀变岩型金矿。在多期次强烈构造-岩浆活动、区域变质和混合岩化作用过程中,Au元素得以沿层间滑脱断裂蚀变带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12.
碾子沟金红石矿床蚀变作用的基本特征及其与成矿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矿区蚀变岩分为细晶直闪(片)岩、粗晶直闪(片)岩、绿泥片岩及滑石(片)岩4大类;一般绿泥片岩位于蚀变带边部,滑石(片)岩位于中部,直闪(片)岩位于二者之间;含矿岩石主要为直闪(片)岩、次为滑石(片)岩,绿泥片岩富含铁质矿物。蚀变作用过程划为细晶直闪石化、粗晶直闪石化、绿泥石化、滑石化及斜长石化5个阶段,前4个阶段分别形成了上述4类蚀变岩,后一阶段仅形成了矿物细脉;形成金红石的主要为滑石化、次为粗晶直闪石化及细晶直闪石化,斜长石化形成的甚微。高温热液使深部及围岩中的钛向成矿部位富集,蚀变过程中铁与钛的分离及滑石化在直闪(片)岩等上的叠加,是主要成矿作用。据蚀变岩分布规律分析,碾子沟地区应有较好成矿远景。  相似文献   

13.
西南某水电站坝区岩体绿泥石化蚀变及其工程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南某水电站坝区地质史上构造-热液活动复杂,岩体绿泥石化程度较高。经调查研究表明,坝区岩体绿泥石化蚀变既有热液成因,又有构造动力成因,其分布受岩性、构造、应力集中和浅表风化作用影响,在辉绿岩脉中蚀变强度最高,花岗岩中蚀变最强处往往远离断层分布,整体上由地表及深部,蚀变变弱。受蚀变影响,岩体总体性状变差,表现为变形模量偏低,结构面性状恶化。文章初步讨论了绿泥石化蚀变可能引起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其工程对策。  相似文献   

14.
胶西北新城金矿床热液蚀变作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张潮  黄涛  刘向东  刘育  赵海  王旭东 《岩石学报》2016,32(8):2433-2450
新城金矿床是胶西北金矿集区中典型的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其矿体受控于NE-NNE向焦家断裂及其次级断裂系统,主要赋存于断裂下盘(黄铁)绢英岩与红化花岗岩体中。焦家断裂下盘分带性明显,自主断裂面向外依此发育主断裂面和断层泥、挤压片理带、构造透镜体带、密集节理带和稀疏节理带。其中,主断裂面和断层泥发育粘土化蚀变;挤压片理带发育面状黄铁绢英岩化蚀变,其内赋存黄铁绢英岩型矿体;构造透镜体带发育脉型(黄铁)绢英岩化、面状绢英岩化和硅化蚀变,其次级断裂内赋存石英硫化物脉型矿体;节理带(包括密集节理带和稀疏节理带)主要发育成红化和细脉型(黄铁)绢英岩化,沿节理面赋存细脉型矿体。碳酸盐化蚀变叠加于上述热液蚀变之上。焦家断裂带表现为以水平为主的蚀变-矿化特征,(黄铁)绢英岩化蚀变与金成矿关系最为密切。论文在厘定断裂构造分带与蚀变-矿化分带空间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对各类蚀变岩与新鲜新城花岗岩体元素地球化学分析,剖析了热液蚀变作用过程及其机制。选取TiO_2作为不活动组分,质量平衡计算表明,成矿前新城花岗岩体发生红化作用时,带入组分有Fe_2O_3、K_2O、Al_2O_3以及少量Au、Ag、Cu、Pb、Zn、Sb和Bi等,而被带出组分有SiO_2、CaO和Na_2O等;成矿期红化花岗岩体蚀变为(黄铁)绢英岩过程中,明显带入组分有SiO_2、Fe_2O_3、FeO、Al_2O_3、Mg O、K_2O、Au、Ag、As、Cu、Pb、Zn、Sb和Bi等,而被带出组分为Na_2O。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REE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曲线表明,红化和(黄铁)绢英岩化热液蚀变作用影响REE迁移。REE分别在红化和(黄铁)绢英岩化蚀变中带入和带出;Eu在红化过程中呈显著带入,表现为显著Eu正异常(δ_(Eu)=1.34),而在(黄铁)绢英岩化蚀变中活化带出,表现出Eu负异常(0.89~0.95)。成矿期发生(黄铁)绢英岩化蚀变时,Eu从氧化态Eu~(3+)转变为Eu~(2+),进入流体被带走,造成Eu负异常。金主要以Au(HS)~-_2形式在变质流体中运移。成矿流体沿片理面运移时,在挤压片理带发生黄铁绢英岩化蚀变,硫化作用使得流体还原硫活度降低,导致Au(HS)~-_2络合物失稳沉淀并赋存于黄铁矿和石英等矿物裂隙或晶格中,形成黄铁绢英岩型矿化;在构造透镜体带,成矿流体沿次级断裂面和碎裂岩裂隙发生蚀变形成脉型(黄铁)绢英岩,成矿元素在次级断裂面/裂隙内沉淀并形成石英硫化物脉型矿化;在节理带,成矿流体压力瞬时降低导致流体发生不混溶现象,使得Au(HS)~-_2络合物失稳沉淀并充填节理中形成细脉型矿化。  相似文献   

15.
新城金矿蚀变带构造与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新城金矿的构造和蚀变岩剖面实测、构造测量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获得以下构造和岩石地球化学同步变化特点:(1)以焦家断裂为中心蚀变岩分带为断层泥-硅化带-黄铁绢英岩带-强钾化花岗岩带-弱钾化花岗岩带-未蚀变花岗岩带;(2)金矿化主要集中在硅化带及黄铁绢英岩带;(3)断裂下盘依次发育糜棱岩-碎裂岩-花岗质碎裂岩-碎裂花岗...  相似文献   

16.
西秦岭温泉钼矿床矿化特征与蚀变分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俊烈  韩海涛 《世界地质》2010,29(2):248-255
西秦岭温泉斑岩型钼矿位于北秦岭加里东褶皱带西北。经光片及薄片鉴定、X--衍射分析、岩矿石化学全分析和稀土元素分析等研究,石英脉中的辉钼矿化、黄铁矿化及黄铜矿化是矿床的主要矿化;围岩蚀变主要是硅化、沸石化及红色泥化。根据矿床地质、围岩蚀变和地球化学特征等,将围岩蚀变分为3个带,即砖红色沸石化蚀变带(Ⅰ)、强硅化蚀变带(Ⅱ)和弱硅化蚀变带(Ⅲ),其中Ⅰ、Ⅱ带为主要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7.
刘卫东 《云南地质》2014,(2):194-200
普朗斑岩铜矿床是近年来发现的一个重要印支期铜矿床.含矿岩体为普朗复式斑岩体,由全岩铜矿化的石英二长斑岩、石英闪长玢岩及花岗闪长斑岩组成,其中矿化较好者主要与石英二长斑岩关系密切.矿区蚀变矿物有伊利石、镁绿泥石、多水高岭石、硬石膏、蒙脱石、黑云母、铁镁绿泥石、白云母、阳起石、金云母、方解石等,蚀变类型主要有钾长石化、黑云母化、钠长石化、硅化、绢云母化、钠黝帘石化、泥化.并且由中心向外依次为硅化核—硅化钾化带—绢英岩化带—青磐岩化带—角岩化带的面型蚀变特征.其中硅化钾化、绢英岩化蚀变带与铜矿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8.
京希_伊尔曼德金矿床位于新疆伊宁县北部。金矿 (化 )体赋存于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下部粗碎屑岩中 ,同时受控于断裂构造和岩性。该矿床形成于浅成低温环境的高硫化体系中。初始强酸性的含金热液流体在沿断裂构造向上迁移时 ,与围岩发生水_岩反应形成由内向外的物理化学梯度变化 ,表现为以硅化 (发育酸性淋滤形成的多孔状石英构造 )、高级泥化和泥化构成蚀变分带。迪开石 +高岭石 +多孔状_硅化石英等热液蚀变矿物构成高级泥化主蚀变。金主要沉淀富集于硅化带和高级泥化带。蚀变矿物组合及流体包裹体资料确定的成矿流体性质为 :酸性 (pH早期为 2~ 3,晚期为 3~ 5 )、低盐度〔w(NaCl) eq<5 %〕及低温 (成矿温度为 180~ 2 70℃ )。  相似文献   

19.
《地学前缘》2017,(2):140-150
胶东金矿是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化区岩浆期后中温热液蚀变脉状矿床。前人曾认为该类金矿属于壳源深融花岗岩-热液石英脉-蚀变岩型金矿。近期研究表明,胶东金矿围岩蚀变年龄的测定,对于矿床成因的研究有重要意义。为解决胶东区域断裂热液蚀变年龄问题,对胶东半岛主要断裂矿化蚀变带开展如下相关研究:(1)选择胶东地区各蚀变岩带普遍发育的黄铁绢英岩化蚀变岩带和强钾长石化蚀变岩带作为取样目标,进行区域对比;(2)该两类岩石中的蚀变矿物受到脆性断裂影响较小,能够得到蚀变阶段的稳定化学成分;(3)该两类岩石中的蚀变矿物发育有与蚀变同期的韧性变形,能够揭示蚀变阶段的构造应力应变状态。对样品中的钾长石和斜长石颗粒进行K-Ar法同位素年龄测试,获得蚀变岩同位素年龄数据。测试结果显示,胶东区域构造热液蚀变作用时期为(148.3±4.3)~(52.03±0.70)Ma,即早白垩世燕山晚期;同位素年龄自西向东逐渐变小,证明胶东西部地区的热液蚀变作用早于东部地区。通过分析已有的构造、热液成分和成矿物理化学参数等资料,结合本研究的最新成果,总结出区域成矿时代与成矿规律:胶东区域断裂蚀变系统中的构造附加静水压力、流体温度压力条件和成矿元素的分布与变化控制了热液蚀变成矿规律。上述地质特征显示,胶东金矿床是复成构造热液作用下的一种新型矿床类型。  相似文献   

20.
Sillitoe(1995)蚀变岩帽(Lithocap)的定义为大范围富黄铁矿的硅化、高级泥化和泥化蚀变,在地质环境上位于古地表和浅成中-酸性岩浆侵入体之间。蚀变岩帽往往显示为突出的正地形,有助于寻找隐伏的斑岩矿化体。但蚀变岩帽在地表的范围往往多达几十个平方千米,又常常掩盖下覆斑岩矿床的蚀变矿化特征及其地球化学印记,因此大型的蚀变岩帽又给勘探工作带来一定的挑战。蚀变岩帽相关矿床的勘探需以地质填图为基础,结合近红外光谱分析(SWIR)进行蚀变填图,以及全岩地球化学以及矿物地球化学表现的元素或元素组合异常,来帮助定位热源或深部斑岩体。遥感和地球物理中的激电响应,也可以辅助定位岩体。华南地区的蚀变岩帽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和东南沿海火山岩带。前人对安徽庐枞盆地中的矾山蚀变岩帽进行了系统研究,确定了矾山蚀变岩帽形成于白垩纪,与围岩砖桥组火山岩年龄一致。同位素和流体包裹体工作证明了形成矾山蚀变岩帽的流体主要为深部岩浆热液中的酸性气体与浅部大气降水的混合,在浅部高渗透率的火山岩及其岩性界面反应,广泛发育了一套硅化和高级泥化蚀变,指示与矾山相关可能存在斑岩和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铜金矿床。福建紫金山地区有中国最大的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主要赋存于紫金山蚀变岩帽中。紫金山蚀变岩帽的地质特征和蚀变分带已经研究的较为详细,但目前深部的侵入体还没有发现。浙江的蚀变岩帽是中国非金属矿产的重要来源,包括明矾石矿、地开石矿和红柱石矿等,这些蚀变岩帽与金属矿化的关系尚未有相关研究。根据目前的资料总结,有较多的蚀变岩帽分布在中国华南,这些蚀变岩帽特征典型,但目前的研究程度尚浅。现有的研究结果表明,华南的蚀变岩帽的成矿潜力巨大,可能存在一条巨型的斑岩-浅成低温矿床成矿带,具有广阔的找矿勘查前景,建议加强蚀变岩帽及相关矿床的找矿与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