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3 毫秒
1.
<正> 塔河油田是塔里木盆地第一个被证实地质储量大于1×10~8t 的大型油田,也是中国第一个海相自生自储的大型油田,其主要含油层为下奥陶统石灰岩。对塔河油田深入剖析后,可以认为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油气藏的勘探方向或思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明确主要目标,逼近油源奥陶系、寒武系,有时还包括震旦系的原生油气藏有可能形成大型油气田或大、中型油气田群。因此,作为全缸地内部勘探的指导思想之一是把主要力量用于发现和探明古生代(可包括震旦纪)海相碳酸盐岩中的油气田,同时在立体勘探中注意其上的碎屑岩中的油气藏。(2)立足古隆起和古斜坡在已经证实塔里木内部古生界有丰富源岩的前提下,寻找良好的聚集保存条件是问题的关键。塔北隆起区和它的南斜坡(其中阿克库勒凸起又是斜  相似文献   

2.
近刊题录     
<正>●综述·评论油气盖层研究现状与认识进展———周雁,金之钧等/石油实验地质,2012(3)中国碳酸盐风暴岩发育特征及其地质意义———宋金民,杨迪等/现代地质,2012(3)等深流沉积特征———郭依群,王嘹亮等/海洋地质前沿,2012(6)皱饰构造研究进展综述———郭荣涛,郭丽娜等/地质科技情报,2012(3)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成藏控制因素及勘探思路———易士威,杜金虎等/中国石油勘探,2012(3)乌拉尔前陆盆地带大油气田形成条件与分布规律———贺鸿冰,何登发等/新疆石油地质,2012(2)  相似文献   

3.
塔里木盆地塔中北斜坡中—下奥陶统鹰山组凝析气田发现于2006年,至2010年底探明石油地质储量3.81×108t(油当量)。气藏的储层为受层间岩溶缝洞型储集体控制的鹰山组大型准层状优质碳酸盐岩,主力烃源岩为中—下寒武统白云岩和上奥陶统碳酸盐岩及泥灰岩,油气主要分布于奥陶系不整合面之下0~200 m范围内。论述了气田的勘探历程、主要地质特征、勘探的技术创新,以及对海相碳酸盐岩凝析气田勘探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试论残留盆地·刘光鼎/勘探家,1997(3)·青藏高原油气勘探前景赵政璋李永铁/勘探家,1997(3)·造山带古地理和盆地分析基础:露头的复原与复位李祥辉/成都理工学院学报,1997(4)·塔里木盆地古生界气源岩热演化史研究刚文哲柳广弟等/石油大学学报,1997(4)·油气二次运移和聚集实验模拟研究现状与发展曾溅辉金之钧等/石油大学学报,1997(5)·塔里木盆地海相地层层序地层学与非构造圈闭研究张振生刘社平等/石油地球物理勘探,l997(4)·大地电磁侧深法在火山岩覆盖区的应用杨子建/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7(增1)·冀中坳陷大中型油气田的形成条件与分…  相似文献   

5.
本刊 2 0 0 2年 ( 3 7卷 )出版增刊一期 (批准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国科财便字( 2 0 0 2 ) 56号 ) ,为塔里木石油地质专辑。增刊由科学出版社 2 0 0 2年 1 1月出版 ,中国科学院印刷厂印刷装订 ,内收录的文章反映了塔里木及邻区油气勘探的最新成果 ;消息报道栏目内有新书 :“油气盆地研究新进展”和“中国含油气盆地构造学”的详细介绍。增刊共1 60页 (目录见下 ) ,附图版 2幅 ,定价 3 2元 (另加邮费 3元 ) ,需要购买的单位和读者请直接与本刊编辑部联系。塔里木盆地北部构造与油气分布规律孙龙德 李曰俊 宋文杰等 ( 1 )………………  相似文献   

6.
<正> 综述·评论中国天然气储层的岩石、古地理类型与勘探方向——杜韫华,钱凯/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99(2)中国未熟—低熟石油研究新进展本文为“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成果简介。——黄绍甫/广西油气,1999(1)我国古地理学的形成、发展与展望——冯增昭/古地理学报,1999(2)  相似文献   

7.
勘探与进展     
塔河油田深层首次发现轻质油层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在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托普台地区部署的、意在探索鹰山组内幕深层油气的托鹰1井,首次在下奥陶统鹰山组试获轻质原油(80立方米/日),该油层处于塔河油田主体区储层(中奥陶统)之下,实现了奥陶系深层油气勘探的新突破,有效拓展了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8.
<正> 我国天然气地质理论与天然气工业的发展——石昕,石宝珩/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99(3)沉积盆地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张运东/世界石油工业,1999(10)中国陆上大中型气田形成的区域地质背景和科学探索井探索领域及目标——马新华,钱凯等/勘探家,1999(3)四川盆地油气勘探前景及发展对策——罗志立/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99(3)论油气勘探的思维油气勘探思维是科学与工程两种思维  相似文献   

9.
百字短讯     
<正>·勘探与进展塔河油田深层首次发现轻质油层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在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托普台地区部署的、意在探索鹰山组内幕深层油气的托鹰1井,首次在下奥陶统鹰山组试获轻质原油(80立方米/日),该油层处于塔河油田主体区储层(中奥陶统)之下,实现了奥陶系深层油气勘探的新突破,有效拓展了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10.
塔河油田奥陶系鹰山组岩溶缝洞是该地区主要的碳酸盐岩储层,弄清岩溶缝洞充填物特征有利于寻找最优储集体,对该区石油地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塔河油田31口钻井岩心观察、描述和充填物类型统计,选取7口典型钻井奥陶系鹰山组岩溶缝洞充填物取样,并对充填物样品δ13C和δ18O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1)充填物碳氧同位素变化范围较大,δ13C为0.75‰~-10.14‰,δ18O为-5.94‰~-14.14‰。(2)奥陶系鹰山组岩溶缝洞充填物存在4中不同类型的形成环境:同生期或早期成岩岩溶环境、风化壳岩溶环境、埋藏岩溶环境、较晚期岩溶环境。该研究成果对古岩溶型油气储层研究及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塔河油田奥陶系“断溶体”油藏是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对象。本文对塔河油田10区西、于奇西、于奇8井三块三维地震资料开展了精细的走滑断裂构造解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塔河油田走滑断裂体系的形成演化过程与成因机制有新认识。研究结果表明:(1)除了在塔河油田南部10区西、托普台等区块发育典型的“X”型共轭走滑断裂体系外,首次发现塔河油田北部于奇地区发育非对称式共轭走滑断裂体系,据此划分出塔河油田南、北两大走滑断裂体系,但两者在形成时间、最大主应力方向、动力学来源等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2)两大走滑断裂体系的形成及演化过程大致分为3个阶段:加里东期中期I幕形成南部NNE、NNW两组走向的“X”型共轭走滑断裂体系,最大主压应力方向为N3°E,主要受到西昆仑洋俯冲消减作用产生的由S向N的挤压应力;加里东期晚期—海西期早期形成北部以近NE走向为主、少量SN走向组成的非对称式共轭走滑断裂体系,最大主压应力方向为N23°E,主要受到南天山洋俯冲消减作用产生的由N向S的挤压应力,海西期晚期继承性活动,主应力方向保持不变;印支期—燕山期两大走滑断裂体系继承性活动,最大主压应力方向为N37°E,主要受到南部古...  相似文献   

12.
综述·评论中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现状及发展——刘申叔/海洋石油,1998(3)中国近海油气勘探新进展——龚再升/今日世界石油,1998(9—10月期)中国近海油气勘探进展与前景——赖万忠/中国海上油气(地质),1998(4)南沙及其邻近海域的油气勘探、开发现状针对该海域周  相似文献   

13.
煤系叠合型气藏是含煤地层煤系气特有的关键成藏类型,煤系叠合型气藏的发现、勘探开发实践与研究探索为我国煤系非常规天然气勘探开发提供了新领域和新思路。提出并阐述煤系叠合型气藏的概念、主要类型、发育特征和赋存分布,探讨煤系叠合型气藏的形成条件、成藏过程、成藏模式,揭示其形成机理,重点讨论2种主要类型煤系叠合型气藏的地质适配性勘探开发技术模式,分析前瞻了煤系叠合型气藏在煤系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研究表明:我国发育(分流)河道砂体与煤层接触型(华北型)、煤层?砂岩–泥岩互层型(华南型)、煤层–砂岩–泥岩互层夹砂砾岩型(东北型)3类煤系叠合型气藏,分布赋存分别以华北地区山西组、华南地区龙潭组和东北地区城子河组为代表;沉积作用是煤系叠合型气藏的关键主控地质因素,三角洲沉积体系的泥炭沼泽、分流河道、支流间湾的沉积微相组合为煤系叠合型气藏的有利沉积相序组合;煤层为主的叠置复合储层结构和岩性圈闭是煤系叠合型气藏的重要特征,统一的含气系统和压力梯度一致是其本质特征;含煤段煤层/砂岩/页岩不同类型储层间发生能量物质传递和平衡、煤层气/致密砂岩气/页岩气间运移和相态转化是煤系叠合型气藏形成的主要机理,喜马拉雅期是华北地区山西组煤系叠合型气藏成藏关键期;高分辨率地震岩相解释识别气藏与虚拟产气层合层开发是华北型煤系叠合型气藏勘探开发技术模式的关键特征,“层段优选、小层射孔、分段压裂、投球分压、合层排采”构成华南型煤系叠合型气藏勘探开发技术模式的核心内涵。这些技术模式已得到应用并将为我国煤系气共探共采和深层煤层气高效开发提供重要支持。   相似文献   

14.
<正> 综述·评论世纪之交的石油科学技术——刘炳义/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1(6)渤海湾盆地资源潜力和进一步勘探方向的探讨古生界是今后探索原生油气藏的另一个领域。——翟光明,何文渊等/石油学报,2002(1)叠合盆地油气系统研究方法——赵宗举,朱琰等/石油学报,2002(1)含油气盆地成藏动力学研究综述在进一步认识与油气成藏密切相关的化学动力学、流体动力学过程和机理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塔里木盆地共发现 8套砂岩油气储层 ,对其中的 5套典型砂岩油气储层进行了自生伊利石K Ar同位素测年分析与研究。利用该项技术对其成藏史进行初步探讨是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中央隆起下志留统沥青砂岩的自生伊利石年龄为 383.4 5~ 2 35 .17Ma ,表明志留系古油藏形成于加里东晚期—海西晚期 ;上泥盆统东河砂岩的自生伊利石年龄为 2 6 3.82~ 2 31.34Ma ,表明东河砂岩油气藏主要形成于海西晚期 ;库车坳陷依南 2气田 (依南 2井 )下侏罗统阳霞组砂岩的自生伊利石年龄为 2 8.0 8~ 2 3.85Ma ,表明油气充注发生在中新世以来 ;喀什凹陷阿克莫木气田 (阿克 1井 )下白垩统砂岩的自生伊利石年龄为 2 2 .6 0~ 18.79Ma ,表明中新世可能有古油气运移或古油藏形成 ;库车坳陷迪那 2气藏 (迪那 2 0 1井 )古近系砂岩中的伊利石主要为碎屑成因 ,不能用于进行油气成藏史研究 ,但该气藏白垩系砂岩的自生伊利石年龄为 2 5 .4 9~ 15 .4 7Ma ,表明可能为中新世成藏。本次研究表明 ,该项技术在塔里木盆地初步显示出较好的应用效果 ,具有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和田河气田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巴楚凸起南缘的玛扎塔格构造带,含气面积143.45km2。气田发现于1997年9月,是塔里木盆地已探明的最大的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气田,1998年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616.94×108m3。气田由七个气藏构成,气源为寒武系海相碳酸盐岩烃源岩形成的古油藏油裂解气和过成熟干酪根裂解气的混合气,主力产气层为奥陶系碳酸盐岩潜山以及石炭系海相碳酸盐岩和碎屑岩,它们与各自上覆的石炭系不同泥岩段构成良好的区域性和区带性储盖组合。论述了气田的勘探和发现历程、气藏的主要地质特征,总结了应用油气晚期成藏理论取得油气突破的勘探实践与认识启示。  相似文献   

17.
基于对下扬子区海相中、古生界构造及沉积沉降特征的研究, 以影响和反映构造稳定及晚期生烃的基底性质、构造变形特征、印支面埋深、沉积沉降中心迁移特征等为依据, 将下扬子区划分为5个一级、17个二级地质结构区。以构造稳定、有效保存及晚期生烃、晚期成藏等为评价标准, 综合评价南黄海中部晚期隆起稳定区(Ⅰ2)、江都-东台-南黄海南部晚期沉降深冲断区(Ⅰ3)、泰兴-海安晚期沉降深冲断区(Ⅱ1)、南通-南黄海南部晚期沉降浅推覆区(Ⅱ2)及太湖晚期沉降浅推覆区(Ⅱ4)为下古生界油气勘探有利区; 南黄海北部晚期沉降深冲断区(Ⅰ1)、江都-东台-南黄海南部晚期沉降深冲断区(Ⅰ3)、滨海-大丰晚期沉降深下古卷入区(Ⅰ4)和泰兴-海安晚期沉降深冲断区(Ⅱ1)为上古生界油气勘探有利区; 南黄海北部晚期沉降深冲断区(Ⅰ1)、滨海-大丰晚期沉降深下古卷入区(Ⅰ4)、金湖-高邮晚期沉降深下古卷入区(Ⅰ5)及泰兴-海安晚期沉降深冲断区(Ⅱ1)为古潜山油气勘探有利区。研究对于该区海相中古生界勘探选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高效天然气藏形成的基础理论研究进展与意义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介绍了国家重点基础项目(2001CB209100)关于高效天然气藏形成的研究进展,提出气源灶有效性、成藏过程有效性以及要素组合有效性是高效气藏形成的核心研究内容。在两年多研究中,提出了“有机质接力成气演化模式”、“高效气源灶概念与评价方法”、“高效成藏过程的评价指标”、“叠合盆地深层优质储层形成的机理与模式”以及“高效气藏形成的三大要素组合”等认识上的进展。这些进展,不仅丰富和完善了中国天然气地质理论,而且对指导高效气藏的勘探、拓展天然气勘探领域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新区油气勘探及评价层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 2 0 0 2年“2 1世纪中国油气勘探国际研讨会”中外科学家对中国油气资源前景及勘探方向的讨论以及美国地质调查所对未来世界油气资源的评价论述 ,作者认为应对新区的构造—沉积—油气进行完整系统的研究 ,并将勘探战略划分为 4个阶段 (图 1)。图 1 油气勘探及评价的 4个阶段Fig 1 Fourphasesofpetroleumexplorationandevaluation(1)盆地分析 :根据地球动力学环境将原型盆地划分为裂谷盆地、前陆盆地、走滑盆地和克拉通盆地 ,并分析各类盆地层序格架 ,作为盆地演化和油气系统的基础 …  相似文献   

20.
新近纪以来中国构造演化特征与天然气田的分布格局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王庭斌 《地学前缘》2004,11(4):403-416
中国地处三大板块间的三角地带 ,是世界上新近纪以来构造运动活跃地区之一 ,与油气成藏及保存条件相关的主要特征是 :(1)在西部 ,古老造山带的重新活跃 ,在其前缘形成前陆盆地及逆冲构造 ,新近纪以来的急剧沉降、快速沉积 ,促进了深部源岩有机质的演化进程 ,也为生物气藏的形成创造了有利的地质条件 ;(2 )多期次的构造热事件及高热流值促进了有机质的快速演化、成藏 ,以及异常高压及泥拱等特殊构造的形成 ;(3)多期次构造运动为油气的快速运聚、幕式充注成藏提供了优质输导系统 ,为超晚期快速成藏提供了储聚场所 ;(4 )大断裂、岩浆及深部热流体的活动 ,不仅促进有机成因油气藏的形成 ,也是无机成因气的主要释放和聚集时期。新近纪以来构造演化特征在西部影响最广泛 ,也最深刻 ,形成的前陆盆地是中国重要天然气聚集区之一 ,是这些盆地本部气藏最终形成、定型时期 ,并在造山带内形成了近百个小型断陷盆地 ,形成了新的油气勘探领域。在中部 ,是四川盆地所有气田最终的形成、定型时期 ;在鄂尔多斯盆地促进了靖边至乌审旗地区天然气进一步富集。在东部 ,渤海海域形成一批大中型油气田 ,促进了其他盆地 (坳陷 )不同成因气藏的形成 ;在近海海域 ,既促进了有机成因气藏快速形成 ,也促进了无机成因非烃气藏以及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