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树青  封德春 《内陆地震》1992,6(2):184-187
0 前言 随着国家地震局及各省局无线数传网、地震数据库和现代化会商室的建立,地震分析预报工作正逐步走向现代化、自动化。但目前各省局从台站观测数据的收集、数据入库到图形、图表的输出,仍需分析预报人员手工抄录、手工入库,即现代化数据收集系统和分析处理会商系统是两个脱节的系统。这一人工干预节点,直接影响了两个现代化系统效率的充分发挥。为使地震分析预报工作真正做到自动化、计算机化,我们研制了数传网传输通讯、分报整编及数据入库系统软件,实现了从台站观测数据的收集到数据入库以及会商图形显示等工作的自动化。  相似文献   

2.
在用地震和地质雷达(GPR)数据作浅层勘探的应用中,研制了一个叫做GeoSim/GeoEyes的交互图形软件系统,用于模拟在实际地质介质中的声波和电磁波的传播,以及在仿真数据上对层析成像方案作评价。GeoSim/GeoEyes仿真环境是在工作站上X Windows/Motif交互图形条件下开发的。GeoSim/GeoEyes系统由4个主要次级处理过程组成,受顶层主功能控制:(1)地质模型和参数产生;(2)信号仿真;(3)层析图象预览和产生;(4)图象显示和分析。尽管GeoSim/GeoEyes的开发主要是为了在实际数据采集之前用仿真信号评价层析成像方案,但该系统也可以处理野外采集的实际地震和电磁场数据,所以仿真成像和从实际数据产生的图象相比较,将允许对模型的合法性进行评价以致提高模型参数的精度。  相似文献   

3.
前兆地震活动图象及其在地震预报中的作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刘蒲雄 《中国地震》1993,9(2):112-120
本文根据长、中和短期预报研究对主要地震活动图象加以归类和简述。结果表明:(1)利用地震活动图象进行中、短期预报,预报时间量程可能达到1、2年,甚至几个月,但要进一步缩短预报的时间尺度就十分困难,除非有明显的前震序列活动;(2)地震活动图象分析,对于辨认未来主震(尤其是强主震)的位置是有效的;(3)强震和中强震前的图象特点是有区别的,据此,可以大概估计未来主震的震级。不过图象的空间尺度与主震震级无明显的相关性;(4)信号震、前兆震群和前震(包括早期前震)的确定应考虑到异常的地震活动时空图象。  相似文献   

4.
实时震情分析与快速发布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董一兵  王想  王亚茹  杨锐  刘新 《地震学报》2017,39(2):300-305
<正>在1966年邢台地震后的40年间,我国地震系统已逐步建立起一套完整的震情会商制度(韩渭宾,2004).显著地震发生后,对地震形势的分析和震后趋势判定始终是震情会商工作的重点(贾婧等,2008).大震应急的紧迫性对震情分析的时效性和准确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借助震情分析会商软件的支持可显著地提高震情分析的效率.但是,传统的会商软件平台仍在使用单机模式,该模式的弊端为:1用户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溧阳两次地震的前震活动现象,发现溧阳两次地震的前震活动图象具有某些共性特征:(1)前震活动的时间尺度雷同;(2)前震活动频度和强度同具有时强时弱的分期活动特点;(3)震前孕震空区形态相似;(4)临震前地震活动同具有条带分布图象;(5)前震活动在时—空图形上分别形成“时—空”弯形平静区。溧阳两次同源地震前震活动图象具有共性特征这一客观事实,可能反映两次地震在同一区域应力场作用下具有类似的孕震破裂过程。追溯这些过程,它们可能同受震源区及其附近的同一介质和构造条件的制约。  相似文献   

6.
InSAR技术对同震形变的量测达到了厘米级的精度,但在数据后处理和结果分析方面仍然存在明显的不足。采用可对空间信息进行存储、管理及分析等功能的GIS,对InSAR数据获取的2008年10月6日16时30分西藏自治区当雄县MW6.3地震的同震形变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GIS可对多源数据进行有效管理;(2)可以确定当雄地震的震中位置;(3)可获取沉降区的最大形变量;(4)可确定主要的形变区间;(5)可将形变结果进行三维展示。GIS可有效地弥补InSAR数据后处理、数据分析及成果展示方面的不足。  相似文献   

7.
为发挥山西前兆台网观测数据在地震应急中的作用,基于vs2010开发环境下,采用C#语言研制了前兆台网应急服务软件。该软件主要包括7个模块,分别是数据汇集模块、汇集状态模块(含报表输出)、测项统计模块(含报表输出)、数据展示模块、动态显示模块、基础信息模块和用户管理模块。该软件的应用,可实现在地震应急情况下快速汇集前兆数据,为地震会商、地震趋势快速研判及时提供最新的实时数据。  相似文献   

8.
辽宁省地震会商技术系统是基于Datist软件为平台,致力于解决不同种类的地震会商综合服务系统,满足地震会商中多场景使用、多源数据处理、多软件融合的需求,包含地球物理观测资料管理、日常震情会商和显著震情分析三大模块.目前,辽宁省地震会商技术系统V1.0版已通过业务试用,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9.
为改变目前地震监测与震情会商工作效率低、人为因素大,资料利用差等情况。国家局科技司于1988年下达了《广东省地震局会商系统建设》的课题任务,该项目由我局综合预报室负责承担,于1989年11月底完成并于1989年12月26日通过局级验收,可正式投入使用。 该系统引用现代计算机设备和技术,实现了对各种地震观测数据的汇集、储存和管理,并进行快速的计算处理。通过大屏幕投影、绘图仪或打印机等输出各种图形、曲线、表格及数据,为地震预报人员进行预报决策提供了现代化的会商手段和先进的数据处理技术。系统  相似文献   

10.
白超英 《内陆地震》1990,4(2):156-160
一、引言 地震活动期、幕的划分是地震工作者十分关注的问题,它不仅有助于认清地震的历史背景和对未来地震形势作出判断,而且也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总体布局。目前关于活动期、幕的划分主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时间预测 解决开幕、闭幕和幕长三要素,所采用的方法有:(1)类比均值法;(2)内结构有序分析;(3)幕长与天文周期对比;(4)特征图象法等。 2.空间预测  相似文献   

11.
正目前地震活动性会商资料,大多是利用GIS的地震分析预报软件进行处理。虽然该软件可以完整实现数据下载与结果展示等基本功能。但震后应急会商资料生成过程需要消耗大量时间,满足不了地震分析预报人员和科研人员的工作需求。在近几年的实际资料处理中,我们发现这些震后资料产出与多个参数计算工作完全可以通过程序自动实现。经过框架构建、  相似文献   

12.
1 研究背景 震情会商是我国地震预报探索实践形成的工作机制,是前兆异常认定、动态跟踪、地震预报意见产出的关键环节.2000年后陆续引入很多单机版分析预报软件,但落后的数据服务方法和各种非规范化的临时性计算程序不但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产生了大量的简单低水平重复劳动,现有工作模式已无法满足震情监视跟踪和日常震情会商研判需求.地震会商技术平台应运而生(陈石等,2021),目前运转的数据专家地震科学版( Datist for ISPEC,简称小G)针对各级震情会商研判需求,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常规产品的全自动化产出.  相似文献   

13.
一九七八年国家地震局科研处下达建设新丰江遥测台网的任务,并由581厂、中国科技大学和广东省地震局共同负责仪器研制及数据处理。并对台网设计提出了如下要求:(1)对库坝区地震,其震源误差的定位精度不超过0.5公里;(2)能利用遥测台网求得新丰江地震波速比必须达到的精度要求;(3)对Ms≥1级库坝区地震,台网所有子台都应能记录到,其布局应使得单个地震都能作出P波初动节面解。  相似文献   

14.
基于数据库和GIS技术的地震会商系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基于数据库和GIS技术的地震会商系统,采用Oracle数据库、Arc Engine、Jfree Chart控件和C#语言组合开发,实现地震数据在线分析和信息的动态展示,提高地震分析会商能力。  相似文献   

15.
地震记录处理的一种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M icrosoftV isual C (VC )和M atlab相结合开发地震记录处理软件的一种新方法。VC 和M atlab相结合开发地震记录处理软件,减轻了编程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软件的开发效率和处理能力,为此类软件的开发提供了一种方便灵活的实现方法。通过一简单地震记录处理程序的三种不同实现途径,详细讲述了VC 和M atlab的编译环境。三种不同实现途径分别是:(1)VC 中直接调用M atlab C 数学图形函数库生成独立可执行程序;(2)VC 调用M程序生成的C/C 代码生成独立可执行程序;(3)VC 调用M文件转换成的DLL(动态链接库)生成可执行程序。文章还对三种实现途径进行了优缺点的比较,为开发人员在具体开发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莱蒙特观象台于1980年5月12~16日举行了一次地震预报讨论会(会议概况见本刊1980年第8期),参加会议的论文大致可分为以下五个方面:(1)地震活动图象;(2)大地震的长期和中期前兆:地震学的和非地震学的;(3)大地震的短期和临震(从若干小时到若干天)前兆;(4)沿主要断层带大地震重复时间的地质论据;(5)基础研究——实验室研究、震源理论和前兆效应的物理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1990年国家地震局推出的实用化攻关软件系统,在黑龙江省地震局趋势会商中首次应用.主要应用手段有:测震、地电、地磁、水位、水氡.这些软件曾经得到专家们的好评,认为有些已经达到国际水平,它标志着我国地震科学的发展,分析预报水平的提高又进入了新的阶段.在1991年度地震趋势会商会上,我局应用实用化攻关软件对各手段资料进行处理的结果全面分析了1990年地震形势和1991年趋势,使会商报告质量大大提高.在使用这些软件过程中,科技人员表现出极大的热情,边学边用,认真学习;有些从未上过计算机的人,也  相似文献   

18.
基于形变、流体、电磁学科等宏、微观资料为基础的会商业务流程,利用Datist数据专家与Oracle关系型数据库,使用SQL及MATLAB等语言,开展地震分析会商技术系统的开发与研究,实现了在云环境下前兆数据自动化处理与产品信息推送,有效服务了日常震情跟踪和会商。  相似文献   

19.
高频轻便数字大地电磁测深系统是一套仅用两块12V汽车电瓶供电的MT系统。文中扼要地叙述了系统的优点,主要软硬件的功能、野外工作的操作,室内资料处理的流程和资料处理结果等。该系统的主要特点是:(1)频带宽,250Hz—4000s;(2)功耗低,用两块12V汽车电瓶可连续工作24小时;(3)轻便灵活、使用方便;(4)软件齐备,应用灵活,处理时可自动进行也可通过人机对话进行  相似文献   

20.
地震预报意见以大量资料为基础,依靠专家经验和多学科知识并通过会商讨论形成。显著地震发生后,快速、准确、有效地研判震情可为后期应急指挥和地震现场工作奠定基础。本文以Datist软件为平台,基于四川及邻区的基础资料,设计研发符合四川震情的震后会商资料快速产出系统,当四川及邻区发生中强地震时,通过该系统可在收到地震短信5分钟内以请求触发的方式快速产出应急会商资料,并以微信、PowerPoint和Word的形式将基础资料发送给分析预报人员,为后期趋势分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