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日月摄动是影响大椭圆空间碎片轨道变化的主要动力学因素.本文推导出了日月摄动引起的大椭圆轨道近地点高度长周期项的分析表达式,对日月摄动引起的近地点变化基本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根据这种轨道变化特点给出了有利于空间碎片减缓的发射窗口选择方法,通过仿真计算验证了该选择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
人造地球卫星轨道摄动二阶分析解的推导和结果都非常烦,本文在保持分析解优点的前提下,给出三种改进方法.其中椭圆摄动理论与中间轨道理论相结合的方法,有明显的优点,推导过程和结果都很简单,它不仅适用于二阶解,对于一阶解或高阶解用起来也是方便的.  相似文献   

3.
《大气一号》气球卫星轨道倾角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亚英 《天文学报》1995,36(2):200-207
引起《大气一号》两颗气球卫星(DQ-1A和DQ-1B)轨道倾角变化的摄动因素主要是太阳光压摄动、大气旋转和日月引力摄动。太阳光压摄动引起气球卫星轨道倾角增大,平均每天变化约0.0017,大气旋转引起轨道倾角减小,平均每天变化不到0.0001,但随着高度下降,变化量亦增大,陨落前达0.002。本文根据卫星轨道摄动理论,给出气球卫星轨道倾角变化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得到的分析结果为:(1)由太阳光压摄动  相似文献   

4.
回顾总结了7种Hansen系数及其导数的直接计算方法,比较分析了这些方法的计算效率和计算稳定性.研究表明:Hansen系数的递推关系可以用来判别计算结果的稳定性.最后指出, Wnuk方法(双精度计算)和McClain方法(4精度计算)是稳定的,可以用来计算人造卫星轨道摄动.由于大多数人造卫星采用小偏心率轨道,需要计算无奇点摄动,推荐使用McClain方法1 (4精度计算).  相似文献   

5.
本篇内容是已经发表的佘山天文年判第24卷中所载工作的继续.自从该年判发表以后,我们在苏联理论天文研究所小行星部主任雅洪托娃教授的鼓励和帮助下,继续利用波林方法进行伏洛拉群其他成员的摄动计算和轨道改进,现在我们又已作成了17颗星的结果来,特将算得的新轨道根数登载于此.和以前一样,这些行星的新的轨道根数是考虑了木星和土星的摄力影响,计算木星的摄动系数是利用斯特隆别尔格的表,计算土星的摄动长期项是利用勃洛克的表.  相似文献   

6.
用功能转换原理和摄动理论的两种方法重点研究了导体卫星在地球磁场和有电导率介质空间飞行时磁感应阻力对圆形轨道半径的摄动影响。理论研究表明:导体卫星在圆形轨道上受磁感应阻力后轨道半径有随时间变化的长期摄动效应外还有周期性变化。此外,文中还讨论了磁感应阻力对圆形轨道的其它要素的摄动影响概况。  相似文献   

7.
根据后牛顿方法,得到了自转因素产生的轨道根数的参数化后牛顿效应。这种效应对轨道根数a、e、i、M没有长期摄动,只对ωΩ产生长期摄动,并且对所有轨道根数不产生长周期摄动,只产生短周期摄动。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地球磁场对带电的非赤道卫星的轨道根数的摄动影响。理论结果表明,地球磁场对带电卫星的轨道半长轴没有摄动影响,既无周期摄动,也无长期摄动,但对轨道偏心率、轨道倾角、升交点赤经、近地点经度和历元平近点角均有周期摄动,且对升交点和近地点经度还有长期摄动效应。通过算例表明,当卫星带有大量电荷时,地球磁场对卫星轨道的摄动影响必须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9.
地球磁场对带电人造卫星轨道根数的摄动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地球磁场对带电的非赤道卫星的轨道根数的摄动影响,理论结果表明,地球磁场对带电卫星的轨道半长轴没有摄动影响,既无周期摄动,也无长期摄动,但对轨道偏心率、轨道倾角、升交点赤经、近地点经度和历元平近点角均有周期摄动,且对升交点和近地点经度还有长期摄动效应,通过算例表明,当卫星带有大量电菏时,地球磁场对卫星轨道的摄动影响必须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提出一种近地卫星联合摄动的计算方法,给出近地卫星轨道在地球形状摄动和大气阻力摄动同量级时的计算公式。它适用于近地点地面高度在160公里≤z_0≤250公里,轨道偏心率在0≤e≤0.01的近地卫星。  相似文献   

11.
李林森 《天文学报》2001,42(4):428-435
在以前研究的基础上继续研究了双星两子星的自转对轨道变化的后牛顿效应,给出自转对轨道产生的长期摄动效应和周期摄动效应。理论结果表明,两子星的自转对轨道半长轴、轨道偏心率、近星点角和平近点经度均产生周期摄动效应,但对前两个轨道根数不产生长期摄动效,人对后两个轨道根数产生长期摄动效应,并利用理论结果对6颗双星系:EK Cep、GT Cep、NY Cep、V448 Cyg和V451 Oph中两子星的自转对轨道产生周期和长期摄动效应做了数值计算,数值结果显示:对于两个质量较大快速自转的双星系,由此产生的后牛顿铲应是不能忽视的。  相似文献   

12.
这四颗小行星的历元很早,都是在二、三十年以前.由于多年未算摄动,轨道逐渐偏离,观测与计算间差值。O—C 已增大到一度以上.鉴于改进轨道、计算准确冲日星历表的迫切需要,1962年冬季在已利用电子计算机算得木星、土星精确摄动的基础上,我们搜集了近几年的观测资料,对此四颗星作了轨道改进.轨道改进的计算系根据爱克尔和勃劳威尔(Eckert and Brouwer)的直角座标的方法.为避免小偏心率和大倾角情况对精确度的影响,使能比较确定地求得方程式的解,我们采用下列方程系统: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双星多方模型的形状对同步子星轨道要素的摄动影响,假定两子星在同一轨道面上运动,推出了主星对伴星的轨道要素的摄动量,理论结果表明,双星多方模型对轨道半长轴和偏心率只有周期项摄动,无长期摄动,但对近星点和历元平近点角除有周期摄动外还有长期摄动效应。文中将理论结果应用于同步双星βPer(大陵五双星)的计算上,除计算了两个子星的形状(椭率)外对同步子星的轨道要素变化的周期项振幅和长期项的效应做了数值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选择1976年10月到1977年7月期间,全球对卫星STARLETTE激光测距的连续300天的观测资料,分析了海潮对该卫星轨道的摄动。1.在力学模型计及地球形状、大气阻力、日月引力、太阳辐射压和固体潮的摄动情形下,应用最大熵功率谱和周期图解法分析了所得STARLETTE的轨道倾角的残差。从中可明显地看出,海潮的4个主要分潮波K_1、P_1、K_2和S_2所产生的长周期(长于20天)摄动。2.以计及上述所有摄动并还包括海潮摄动在内的力学模型为基础产生模拟资料(即参考轨迹),然后应用计及上述所有摄动但海潮摄动却除外的力学模型数值积分所得的轨迹去拟合这些模拟资料的方法,估计了海潮对STARLETTE在5天弧段内的位置影响的数量级。  相似文献   

15.
基于最小二乘法原理的速度因子方法是保流形结构算法中效率最高、稳定性最好、应用最广的方法.利用速度因子方法讨论了主星为辐射源,伴星为扁球的平面圆型限制性三体问题的稳定性问题.数值研究表明:(1)仅考虑扁状摄动项时,系统混沌运动的轨道数量会增多;(2)仅考虑辐射项时,系统有序运动的轨道数量会增多;(3)同时存在辐射和扁状摄动时,辐射占主导作用,系统有序运动的几率会增加.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在高空电离层中运动的带电荷的卫星受电感应阻力后对轨道根数产生的摄动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电感应阻力对带电卫星的轨道半长轴、轨道偏心率、近地点赤经、历元平赤经均有周期摄动影响 ,但除对半长轴有长期摄动效应外对其它轨道根数均无长期摄动。轨道倾角和升交点赤经不受摄动影响。文中以飞行在高度 1 50 0km的电离层中的导体卫星作为算例。计算结果显示 :带电导体卫星在高空电离层中带有一定电量时电感应阻力对轨道半长轴的缩短产生显著效应  相似文献   

17.
近地卫星运动的坐标系附加摄动在拟平均根数法中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常用的历元地心天球坐标系中研究和处理近地卫星的轨道问题,就必须考虑由于地球赤道面摆动所引起的坐标系附加摄动,正因为如此,给实际工作带来一些麻烦.关于这一问题,曾提出了一种针对瞬根数和平根数之间的转换(仅与坐标系附加摄动的短周期项有关)的解决途径,但并未涉及采用分析法进行轨道外推的有关问题(这与坐标系附加摄动的长期和长周期项有关),这对处理近地卫星的轨道问题而言显然是不完整的.这里结合拟平均根数法进一步改进原提出的方法,较完善地解决这一坐标系附加摄动的计算问题.在此前提下,对于卫星定轨和预报及其相关工作,无论是采用数值法还是分析法,均可采用同一坐标系,即历元(目前是J2000.0)地心天球坐标系.  相似文献   

18.
在前文中,已利用线性变换展开了平面三体问题的摄动函数,其中主要是根据苏保金的理论推广而来.但在实际情况下,不存在平面的三体问题,还需要把这些结果再推广到空间三体问题,具体地说,就是要在展开式中加入摄动行星和被摄动行星轨道的相互交角 I.这就是本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共轨运动天体与摄动天体的半长径相同,处于1:1平运动共振中.太阳系内多个行星的特洛伊天体即为处于蝌蚪形轨道的共轨运动天体,其中一些高轨道倾角特洛伊天体的轨道运动与来源仍未被完全理解.利用一个新发展的适用于处理1:1平运动共振的摄动函数展开方式,对三维空间中的共轨运动进行考察,计算不同初始轨道根数情况下共轨轨道的共振中心、共振宽度,分析轨道类型与初始轨道根数的关系.并将分析方法所得结果与数值方法的结果相互比较验证,得到了广阔初始轨道根数空间内共轨运动的全局图景.  相似文献   

20.
彗星紫金山1和紫金山2是于1965年初相继被发现的,它们的轨道彼此间有不少相似之处.为了考查这一对似是“孪生的彗星”在动力演化过程中是否有什么关联,本文考虑了自金星至冥王星八大行星的摄动,计算研究了这两颗彗星大约500年期间(1694—2195)的轨道变化.计算结果表明:目前两者轨道的某些相似之处,只是在一定时期里的现象,它们是从原来大小颇不相同的轨道经木星摄动而演变的结果,以后也将有不同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