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台州地区各站历年梅雨期降水(5月—7月上旬总雨量)平均在450毫米左右,约占年雨量的1/3—1/4,但各年梅雨量多少不均,多时可达795毫米(1954年),带来洪涝。少时只有195毫米(1979年),产生干旱。为报准梅雨雨量趋势,我们普查了中央气象台每月发布的西北太平洋水域37个网格点的海温与本区梅雨总量的相关发现:历年1月10—13点序的海温,3  相似文献   

2.
陈道荣 《气象》1981,7(11):12-12
我们在制作预报过程中发现,夏季(6—8月)雨量与前一年秋季(9—10月)的气象因子有很好的关系。 一、夏季雨量和秋季降水有同步 的阶段性变化 由历史资料分析得出,我站夏季降水量的变化存在着三个明显的阶段:1955—1963年是多雨阶段,平均雨量为456毫米;1974—1980年为少雨阶段,平均雨量仅为287毫米;1964—1973年是多雨和少雨交替  相似文献   

3.
一九八一年五月九日,藤县平福下了特大暴雨。日雨量407.5毫米,其中以07时到11时最大,雨量达350.7毫米。九日到十一日三天过程雨量达648.5毫米。无论是24小时雨量还是过程雨量,都突破了梧州地区的三十年纪录,就陆地降水而言,在区内也是罕见的,三十年来只记录到十四个日雨量大于400毫米的雨量点,这次是第十五个。这次降雨过程,整个桂东雨量都较大,但唯平福特大(见图一)。据统计,自五月一日到廿八日,平福累计雨量已达到1000毫米,而藤县县城只有277毫米,距平福仅24公里的太平气象站雨量只有218毫米,广西暴雨中心之一  相似文献   

4.
一、概况:夏季是一年当中雨量最多、热量最丰富的季节。从我区来看,渭河川道及渭北原区夏季的平均雨量为250——280毫米,平均气温为24——25℃。从降水量的多年分布看,夏季雨量正常的年份(即雨量距平百分率在±20%以内)约占半数以上,而少雨年和多雨年各占1/4,1980年夏季的天气气候如何?以宝鸡市为例,6——8  相似文献   

5.
天气概况今年五月份的天气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冷空气活动频繁,冷暖时段明显,气温变化较大,二是雨量偏少。五月份干旱少雨。月雨量舟山、宁波两地区77—81毫米,温州、丽水两地区和金华地区西部183—206毫米,其它地区108—154毫米,全省大部份地区比常年偏少50—100毫米。五月上旬到中旬  相似文献   

6.
郑良杰  陈受钧 《大气科学》1980,4(2):195-197
图1为1976年7月23—24日北京地区一次暴雨过程的雨量分布,雨量在200毫米以上的面积仅为240平方公里左右,其中绝大部份雨量是在23日6:30—12:00(北京时)降落的。位于暴雨中心密云水库附近的田庄在此段时间内的雨量达367毫米。这种强度大范围小的降水是对流性的。相应的质量,水汽的辐合比天气尺度系统至少大一个量级。应用天气尺度的  相似文献   

7.
大旱大涝的环流特征 从上海1954—1974年的21年资料分析,1954年盛夏期间出现了大涝(简称大涝年),大涝标准为6、7月总雨量大于500毫米,且梅雨期持续在50天以上。1967年出现了大早(简称大旱年),大早标准为早期在50天以上,6—8月30天以上的总雨量小于30毫米,日雨量小于15毫米。上海地区的大旱和大涝,基本上可以代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早涝情况。  相似文献   

8.
每年秋季都为在忙季节,特别我县多丘陵地,地瓜较多,切晒瓜干需要3—5天的预报。本文介绍了使用欧洲中心500毫巴120小时预告图,试做五天的晴雨预报的情况。 一、雨日标准规定 我们规定凡是本站20点—20点24小时内雨量≥0.0毫米为一雨日,为了提高预报因子的预报能力,我们又采用了外延雨日,20点—20点再后延12小时(即单预报因子符合  相似文献   

9.
武夷山主峰地区降水气候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武夷山脉主峰黄岗山地区两坡1959—1960年两整年剖面观测资料,分析山区降水量日数、时数、平均雨强、一日最大降水量、大暴雨日数、最长连雨日数和最长连续无雨日数等指标随高度、坡向分布。国内关于山区降水比较完整的研究报告尚缺,今提出此报告以供参考。一、雨量和雨日由表1可分析出以下几点规律: 1.年、月雨量、雨日均随拔海高度而增加。年雨量的垂直梯度为81.2毫米/100米(黄岗山—崇安)到88.5毫米/100米(黄岗山—永平);年雨日的垂直梯度为3.4天/100米(黄岗山—崇安)到3.8天/100米(黄岗山—永平)。 2.降水垂直梯度有季节变化。雨量以正值桃花汛期的4月为最大,南北坡分别可达7.3和10.2毫米/100米国;7月其次,南北坡分别为6.8和9.1毫米/100米。后者主要是因为山  相似文献   

10.
一、雨情和影响系统1988年7月29日傍晚到30日上午,在浙东、浙北发生了一次特大暴雨。暴雨集中在29日17时到30日9时这16个小时内,300毫米以上的特大暴雨中心在宁海、三门附近,100毫米以上的大暴雨区自中心向西北方伸展到杭嘉湖,范围约有10000平方公里。三门的一日最大雨量达360毫米,一小时最大雨量为77.7毫米,雨强远超过了历史记录。由于这次过程雨量集中,来势凶猛,宁海、三门、黄岩、奉化、嵊县、新昌等地的人民生命财产和农业生产遭受了重大损失。造成这次特大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是热带中尺度对流云团,其尺度约为80—150公里,它  相似文献   

11.
9月22—23日由于受16号台风倒槽和东风波的影响,温、台地区普降暴雨一大暴雨,尤其北雁荡山麓的乐清县,猛降特大暴雨。这次暴雨的特点是:强度大、时间短、雨量集中。从21日20时到23日20时,48小时内本站雨量达555.1毫米(个别地方达595毫米),其中22日08时至23日08时24小时降水量达474.9毫米;22日18时至(?)日06时12小时内最大雨量为399.3毫米;22日22时至23日04时六小时最大雨量为247.3毫米,23日1时零9分至4时零09分三小时最大雨量为146.0毫米。  相似文献   

12.
1987年8月26日12时至27日03时,济南地区出现了特大暴雨,15小时雨量为270毫米,1小时雨强为102.5毫米,市区纪录最大日雨量为340毫米,平阴、长清等地同时伴有龙卷风。通过对暴雨期间的GMS—3红外卫星云图的分析,结合天气形势演变,发现这次特大暴雨与积雨云团的合并和迅速扩展有密切关系,现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天气概况常年六月份,是我省的梅雨季节,而今年六月却是多晴天,雨量、雨日显著偏少。月雨量杭州、舟山、台州、温州四地区48—89毫米,其它地区102—158毫米。大部分地区比往年同期偏少4—8成。出现入梅迟、梅期短、梅雨量少的特点。 6月27—30日,嘉兴、杭州、金华三地区局部有暴雨和大暴雨。  相似文献   

14.
1983年我国南方冬末春初阴雨连绵,雨量较多(为常年平均值的几倍),给工农业生产和国防建设造成一定影响,这里对2月20日至3月4日的一次较强阴雨过程加以分析。 一、雨情概况 这次过程不少测站过程降水量大于170毫米,有的竟达200毫米,个别测站日降水量达到大一暴雨程度(降水主要集中华南)。降水过程由四场雨组成:第一场出现在20—22日,降水中心在佛冈,最大日雨量为36毫  相似文献   

15.
1980年6月15日0时-15时,我县自西北向东南先后普降暴雨或大暴雨,各地雨量均在85毫米以上,其中广坪,中坝公社和城关的回水河为暴雨中心,雨量为144.0—155.8毫米。强度大,过于集中,6小时和1小时最大降雨量均是空前的,特别是测站附近玉带河的发源地回水河1小时最大达78.0毫米,接近“75.8”安康地区  相似文献   

16.
本站从七三年以来用当年二月平均最高气温预报九月上旬雨量,连续十年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当二月平均最高气温≥12.7℃,则九月上旬雨量大于100毫米,将有不同程度的洪涝。反之雨量偏少,小于80毫米。61—72年拟合率12/12,73—82年预报准确率10/10。本预报指标,不仅在温岭有很好的指示作用,对全区也有很好的预报参考价值。我们验证了全区的天台、仙居、海  相似文献   

17.
在预报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多雨和少雨时段是相间出现的。我们分析了本站春、夏季雨量曲线,发现存在着一定的阶段性。其中,1958—1962年为春旱夏雨阶段,1963—1970年春雨持续偏多(平均雨量在120毫米以上),而夏雨则从1963—1975年均持续偏少,1976年以后才转为多雨。在同一阶段内,雨量的多少虽然有所变化,但除个别年份出现反常现象外,大都稳定在一定数值范围内。由此可见,在趋势预报  相似文献   

18.
盛夏(7—8月)是我县的雨季,其平均雨量约300毫米,占年平均雨量55%左右。但各年盛夏雨量相差悬殊,最多年份可达520毫米,最少年份仅140毫米,因此做好盛夏降水的长期预报具有重要的意义。 预报因子的选取是制作长期预报的关键。过去在选取长期预报因子方面,往往带有很大盲目性,尽管有时历史拟合率较高,但预报效果却不够稳定,而且难以进一步总结提高。通过近几年的实践,我们逐渐  相似文献   

19.
多雨的暖舂“春雨绵绵”是江南春天的气候特点,而今年的春天,雨水比往年更多(比去年略少),三、四月份总雨量浙北300毫米左右,比常年偏多50—100毫米,西南山区500—650毫米,比常年偏多120—260毫米,其它地区400毫米左右,比常年偏多60—120毫米。光照时数偏少,也是今年春天明显的一个特点,三、四月份浙北只有200小时左右,比  相似文献   

20.
岑士良 《气象》1980,6(5):36-36
贵州是平均拔海高度在一千米左右的低纬度高原山区,南部近海,夏季风可由海上长驱直入,雨量较为丰富。贵州大部分地区的年降水量在1100毫米以上,比淮河流域的1000毫米多10%以上,为华北平原的600毫米的一倍左右。贵州又是我国降水日数最多的地区之一,省内大部分地区的年降水日数为160—190天;比淮河流域的110天多50%以上,为华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