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南省华宁县盘溪地区的泥盆纪浅海相地层发育,珊瑚化石丰富,研究历史悠久,是中国南方重要的泥盆系剖面之一,它在国内外地层古生物学界久负盛名。1948年王鸿祯教授首次描述了盘溪等地泥盆纪的四射珊瑚19属36种(包括变种、未定种等),其中有19新种,自下而上建立了G、C、K、E、T、P、D等7个珊瑚层(horizon),奠定了滇东泥盆纪生物地层研究的基础,该文至今仍一直被国内外地层古生物学界同行所引用和参考。文中描述了盘溪泥盆纪四射珊瑚13属13种(包括未定种和近似种)及其上覆下石炭统的四射珊瑚1属2种。文章还着重讨论了泥盆系的南盘江组、一打得组和在结组的地质时代以及泥盆—石炭系界线等地层问题。  相似文献   

2.
贵州独山的泥盆系发育良好,珊瑚化石十分丰富,它们在地层划分对比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早在1948年,王鸿祯、李广源首次报道了产自独山等地泥盆系的几种珊瑚化石。 解放后,特别是最近的十多年间,有关贵州独山泥盆纪四射珊瑚的研究有了长足的进展,取得了累累硕果。 1974年,南京古生物所编著的《西南地区地层古生物手册》中刊载了16种采自独山泥盆系的四射珊瑚。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湖南泥盆系除下统、中统跳马涧组未见珊瑚化石外,自中统棋子桥组至上统锡矿山组均有产出。其中棋子桥组和余田桥组尤为发育,其丰富、完美程度为华南地区所罕见。是研究南方泥盆纪珊瑚化石及其地层的理想地区之一。湖南晚泥盆世地层素有“湖南统”之称。  相似文献   

4.
从60年代开始,我国学者陆续发表了异珊瑚的研究成果,建立13个属,描述160余种。所发现属种数量已大大超过国外学者所描述范围,并且在异珊瑚分类、骨骼微细构造及隔壁演变规律研究等方面都取得长足的进展。特别是发现具3个隔壁的异珊瑚,对异珊瑚的隔壁发育方式及各属间隔壁变异关系有了较清楚地揭示。在分类方面可将异珊瑚划分为具内沟和不具内沟的两个系列。异珊瑚在我国产出时代为泥盆纪早期至石炭纪晚期。我国的异珊瑚绝大多数产于早石炭世大塘期的海相地层内,常与Yuanophylum带的皱纹珊瑚共生,是划分早石炭世地层的重要化石  相似文献   

5.
林宝玉 《地质论评》1980,26(5):377-383
中国古生代床板珊瑚化石极其丰富,种类繁多,特别是在奥陶纪、志留纪和泥盆纪地层中,它们往往是礁灰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古生代地层的划分和对比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在解放前仅做了少量的描述工作(共描述了15个属),关于它们在古生代地层中的分布、分带了解很  相似文献   

6.
吉林省泥盆系层序的新划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吉林省泥盆系露头比较零星,地层资料也比较少。1966年李东津等在永吉县黄榆屯西王家街发现泥盆纪珊瑚,长春地质学院等命名为王家街组。分布在磐石县呼兰镇至黑石镇一带的变质岩系呼兰群经郭鸿俊的研究被划为志留—泥盆系,但至今仍有争议。笔者通过珊瑚化石的研究,肯定了原定为志留系的二道沟灰岩为早泥盆世早期地层,又在王家  相似文献   

7.
在建始三道岩泥盆纪写经寺组下部分发现Pseudozaphrentis difficile Sun等珊瑚化石群,并据其组合特征提出原定为晚泥盆世晚期的写经寺组下部的晚泥盆世早期,可与欧洲的弗拉斯阶段对比。据珊瑚化石古生态特征探讨了形成环境,并对其进行了描述和图示。  相似文献   

8.
南阳市古生物资源的研究开发与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建平  裴放 《河南地质》2000,18(4):302-313
南阳市古生物资源比较丰富,主要包括原生动部门、腔肠动物门、腕足动物门、软体动物门,节肢动物门、脊索动物门、古人类以及古植物,研究程度比较高、其中寒武纪三叶虫、奥陶纪牙形石、腕足、珊瑚、志留纪笔石,泥盆纪腕足、珊瑚、石炭纪珊瑚、Tin等建立了化石带,并可与国内外进行对比,在总结已有主要研究成果基础上,针对南阳市和河南古生物资源实际情况,本文提出9项研究课题、5个开发领域、3个保护重点。  相似文献   

9.
中国奥陶纪地层分布相当广泛,除个别几省外,几乎都有。在奥陶纪的介壳相地层中含有大量珊瑚化石。随着我国地质事业不断发展,奥陶纪地层中的珊瑚化石也不断被发现和进行深入的研究,为解决奥陶纪珊瑚化石在我国地层中的分布和动物地理分区积累  相似文献   

10.
在新疆西昆仑地区1∶5万区域地质调查中,对分布于喀喇昆仑山地层区中的泥盆纪地层,开展剖面测量和区域填图,系统收集其岩性岩相、岩石组合、分布特征、接触关系、生物化石、基本层序等资料,并展开了多重地层划分与对比研究。研究表明区内泥盆纪地层由中下统大王顶组,中统黄羊滩组、落石沟组和上统天神达坂组组成,各组之间均为整合接触关系,除天神达坂组未获生物化石外,其他层位均获有丰富的古生物化石。其中新建大王顶组和黄羊滩组2个岩石地层单位,以及腕足类3个、珊瑚类1个、菊石类1个、三叶虫类1个,共计6个生物地层单位。全面系统厘定和完善了区内泥盆纪的岩石地层序列、生物地层序列和年代地层序列,黄羊滩组是重要的铜矿和石膏矿赋矿层位。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喀喇昆仑山地区泥盆纪地层研究程度,也为本区地质构造演化和成矿规律分析提供了必要地史资料。  相似文献   

11.
珊瑚化石是珊瑚在地下长期埋藏经过各种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化石,目前对珊瑚化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地质学和生物进化方面,对珊瑚化石的组成和显微结构研究较少。本文对产于陕西省的珊瑚化石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差热分析、热重分析以及扫描电镜等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珊瑚化石的组成、含量以及其显微结构特点。结果表明:这类开采于陕西省的珊瑚化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3),平均含量高达98.6%;珊瑚化石在700℃左右发生相变,在相变过程中其质量急剧下降,即CaCO3分解为CaO和CO2;内部结构存在着大量的1~5μm孔隙;断口形貌具有类似解理断裂的特点,存在相应的"河流状花样"。本文提出,在珊瑚玉石储藏及加工时要尽量避开酸性物质,避免使其经受高温,最高不要超过650℃,同时加工琢磨刻面过程中要避开解理面,或使刻面与解理面呈一定角度。  相似文献   

12.
秦巴地区泥盆纪生态群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研 《甘肃地质》1992,1(2):1-16
在综合秦巴地区泥盆系化石资料的基础上,以底栖的腕足类和珊瑚为主,共识别出36个生态群落。文中按世、期简介了各生态群落特征。秦巴地区泥盆纪生态群落所处生态部位,以浅水区占绝对优势,仅有少量属于半深水区、陆岸区或陆滨区等。  相似文献   

13.
华南泥盆纪生物礁演化及其控制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华南泥盆纪生物礁现有资料和作者获得的实际材料的分析研究,编制了华南早、中、晚泥 盆世生物礁分布图。华南泥盆纪生物礁最早出现在埃姆斯晚期,分布层位由西南向北东逐渐上升。华南泥盆纪 生物礁分布和演化具有 3方面的特征:(1)不同类型生物礁演化差异很大:浅水礁变化最大,台缘礁变化次之, 深水礁几乎没有变化;(2)主要造礁生物随时间演替明显:床板珊瑚 ( 埃姆斯期)→床板珊瑚、四射珊瑚和层 孔虫 ( 艾菲尔期)→层孔虫和四射珊瑚 ( 吉维特期)→层孔虫 ( 弗拉期)→菌藻类 ( 法门期) ;(3)生物礁数 量和规模在吉维特期出现峰值。研究表明:华南泥盆纪生物礁的发育受区域和全球性因素的共同制约,其中温 度、大气中 CO2 分压 ( PCO2)和植被-森林生态系等全球性因素对华南泥盆纪生物礁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张仁杰 《地球学报》1990,11(1):17-19
<正> 我国泥盆纪双壳类化石十分发育、分布广泛。最新研究表明,这类化石在地层划分、对比和生态地层、沉积环境等研究方面,都可以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新疆巴里坤地区早-中泥盆世四射珊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疆巴里坤地区泥盆纪地层发育齐全层序清楚,化石丰富.是研究泥盆纪地层的一个典型地区.下、中泥盆统盛产四射珊瑚,其中下统的四射瑚珊有Syringaxon zhifangense,Ba-arrndeophyllum multiseptatum,B.raritabulatum,B.graciliseptatum.Taralas-ma jungarensis,T.zhifangensis,Pedderolasma junggarensis,Schindewolfiaxinjiangensis,Enterolasma strictum,Orthopaterophyllum xinjiangense,Sinos-pongophyllum(?) sp.,Kyphophyllum(?)deronia,Altaja xinjiangensis,Iowaphyllumjunggarense,Atelophyllum sp.,Diplochone xinjiangensis;中统有Endophyllumnalivkini zhifangense E.zhifangense,Prismatophyllum xinjiangense,Billingsas-traea(?) magxima,Pseudochlamydophyllum zhifangense,Sinodisphyllum xinjian-gense.Sinospongophyllum barkoense,S.junggarense,keriophyllum sp.等.其中新种18个.与上述四射珊瑚共生的还有大量的床板珊瑚和腕足类.它们共同组成巴里坤地区早-中泥盆世独特的生物群落.  相似文献   

16.
一、前言中国二迭纪床板珊瑚化石分布广泛,数量丰富,层位稳定,是划分二迭纪地层,主要是早二迭世地层的标准化石之一。早在本世纪三十年代,我国的一些地层古生物工作者就将其列为早二迭世的分带化石。新中国成立之后,二迭纪床板珊瑚化石的研究工作有了很大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已发表床板珊瑚7属55种。虽然这些资料仅代表我国二迭纪床板珊瑚化石的很小一部分,但就现有资料进行初步综合整理和研究,提出床板珊瑚化石在我国二迭纪地层中的分布规律和动物地理分区,对我国二迭纪地层划分和对比工作将会起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藏北班戈、申扎地区志留纪和泥盆纪珊瑚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描述了藏北志留纪和泥盆纪皱纹珊瑚6属,7种,其中3个新种;床板珊瑚5属,7种,其中有4个新种;日射珊瑚1属1种,并讨论了本区志留纪和泥盆纪地层的发育特征和沉积类型。  相似文献   

18.
王增吉 《地质论评》1983,29(6):499-505
本文研究的珊瑚化石是新疆石油管理局赵治信等同志于1975年在新疆叶城、皮山等地采集的。该区石炭纪地层发育良好,化石丰富,尤其四射珊瑚颇多。作者只研究了该区上石炭统复体四射珊瑚4属6种,其中5新种;下二叠统下部1新属1新种。按珊瑚化石所在层位自下而上为:  相似文献   

19.
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在古生物研究领域中引进先进的微机技术已势在必行.古生物资料的微机自动处理是古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实现古生物化石自动鉴定的关键在于如何将传统的鉴定方法与计算机技术有机的结合.我们在中国床板珊瑚形珊瑚总结工作的基础上,探索出一条实现床板珊瑚形珊瑚化石微机自动鉴  相似文献   

20.
从60年代开始,我国学者陆续发表了异珊瑚的研究成果,建立13个属,描述160余种,所发现属种数量已大大超过国外学者所描述范围,并且在异珊瑚分类,骨骼微细构造及隔壁演变规律研究等方面都取得长足的进展,特别是发现具3个隔壁的异珊瑚,对异珊瑚的隔壁发育方式及各属间隔壁变异关系有了清楚地揭示,在分类方面可将异珊瑚分为具内沟和不具内沟的两个系列,异珊瑚在我国产出时代为泥盆纪早期至石炭纪晚期,我国的异珊瑚绝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