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15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10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准噶尔地区的乌兰柯顺剖面从晚泥盆世朱鲁木特组至早石炭世黑山头组地层连续,单斜出露,特别是其中跨越晚泥盆世弗拉期顶部至早石炭世杜内期底部的洪古勒楞组,宏体化石、微体化石和遗迹化石以及其他相标志丰富,岩性的三分性明显:下段为灰色—灰黄色生物碎屑灰岩;中段为紫红色—灰绿色沉凝灰岩;上段为灰绿色—灰黄色生物碎屑灰岩、钙泥质碎屑岩。该剖面是我国北方构造活动区难得的完整剖面和洪古勒楞组理想的候选层型剖面。牙形刺和其他大化石的初步研究表明,该剖面洪古勒楞组的时限为晚泥盆世末弗拉期至早石炭世早杜内期。  相似文献   
2.
通过系统梳理前寒武纪和显生宙海相遗迹化石记录及笔者自己的研究,发现在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奥陶纪生物大辐射、中生代海洋革命共3次里程碑式的生物大辐射过程中,海相遗迹化石的属级多样性变化和歧异度增减均与生物多样性呈正相关,生物扰动强度和深度明显增加,造迹生物的觅食策略和行为习性多样化明显增多。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时期,最有代表性的生物行为变化是出现了具有垂向分量的潜穴; 奥陶纪生物大辐射期间,海相遗迹化石的分布逐渐从滨、浅海扩展至半深海和深海,表现为造迹生物群落栖息地的扩张; 中生代海洋革命时期,海相和陆相遗迹化石同步增加,生物对生态空间利用的深度、广度和集约性同步增强,遗迹化石面貌表现为深海雕画迹的多样性和歧异度大幅增加、形态类型多样、多种觅食策略共存。地史时期的海相遗迹化石面貌受环境外因和生物内因控制,表现出形态由简到繁、分布范围由小到大的变化趋势,对生态空间的利用表现为由沉积物表层至浅层再到深层、由二维到三维、由局域(浅水)到广域(浅水和深水以及陆地)的发展,印证了生物获取生态机会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地史重大转折期的环境变化学术讨论会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概述了地史重大转折期的环境变化学术讨论会4个方面的主要科学内容:古生代与中生代之交的全球环境变化,泥贫纪弗拉期与法门期之交的全球环境变化,元古宙与显生宙之交扔全球环境变化和地史重大转折期环境变化的研究方法。围绕上述内容,评述了发言人和专题发言人的主要科学资料和科学思想以及本次会议形成的共识。  相似文献   
4.
中国海相泥盆纪遗迹组构及其与沉积层序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中国新疆和华南海相泥盆系中识别出交切、并列、叠覆遗迹组构(相关遗迹组构类)和欧氏、拓扑遗迹组构(本体遗迹组构类).通过对火山碎屑风暴岩中复合交切遗迹组构的研究发现,共生组合在一起的遗迹化石,可划分出6个遗迹阶层,具有不同的先后、世代关系和指相意义.拓扑遗迹组构分析表明,庞大的雕画迹家族可归并为3个拓扑类,它们分别同胚于线、树、网.雕画迹从线至网的拓扑形态谱系结构,分别代表深水或缺氧环境中,造迹生物寻觅式、探索式和诱捕式的觅食行为.研究表明:遗迹组构分析对副层序、凝缩段、不同海平面变化速度形成的海进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的识别和高频旋回的研究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遗迹化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一鸣 《矿物岩石》2001,21(3):205-207
中国的遗迹化石在20世纪后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前寒武纪遗迹化石与后生动物的起源和演化研究,将后生动物遗迹化石记录追索到1500Ma甚至1800Ma左右的元古宙早期;遗迹化石和遗迹组构与沉积环境和层序地层的关系研究,描述了大量的遗迹化石,建立了多种地方性的遗迹相,遗迹组构研究开始渗透到遗迹学研究的众多方面;拓扑遗迹分析,将拓扑学与遗迹学紧密联系,创立了遗迹学研究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龚一鸣  吴诒  杜远生 《地球科学》1994,19(5):575-586
通过对广西六景、贵州独山和乌当泥盆系剖面层序、体系域、副层序及作用相和环境相的系统研究,识别出2种层序界面;3种海进过程和10种层序、体系域和相对海面变化.并发现,阶跃型高幅海平面变化形成的层序界面、层序、体系域、副层序和旋回层往往可在大区域追踪对比;剖面作用相、环境相分析是露头层序地层和相对海平面变化研究的基础,剖面上层序、体系域及其反映的相对海平面变化的频率、幅度、速度和相位研究对层序界面、层序、体系域、副层序和旋回层的空间延拓、等时追踪对比和驱动机制的成因解释有重要的指导、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7.
吴诒  龚一鸣 《地球科学》1994,19(5):565-574
以广西六景,象州大乐,桂林塘家湾及贵州独山与贵阳东北郊乌当剖面为例,在已有的地层,古生物,沉积相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层序地层学研究,通过这项研究,认为那高岭组与莲花山组的界线是一年代地层,岩石地层及层序地层合一的界面;论证了大乐冲面应堂组的古琶段与贵州独山剖面的龙洞水组属于下泥盆统的可行性,总结了吉维特阶与艾菲尔阶间多处存在沉积间断面或沉积停滞面的客观事实,确认该界面为一符合实际又易于识别的自然界  相似文献   
8.
黔南独山上泥盆统层序,海平面变化和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杜远生  龚一鸣 《地球科学》1994,19(5):587-596,T001
贵州独山的上泥盆统由碳酸盐缓坡和碳酸盐台地两种沉积类型组成,包括13种沉积相和25种微相类型,它们构筑了6个层序,其中3个Ⅰ型层序和3个Ⅱ型层序,与6个层序对应的6个三级海平面升降旋回的速度,幅度和频率显示了不同的特征,第1和第2个旋回呈高幅、低频速进和高频缓退特征,第3个旋回为高幅,高频速进和高频缓退,第4个旋回为低幅,高频的中速进-退特征。第5、6个旋回具中,高幅高频缓进和低频速退特征。本文最  相似文献   
9.
地层相态的恢复对于研究非史密斯地层区沉积盆地的演化过程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1∶ 2 5万野外地质填图基础上作出了东昆仑造山带东段东昆南前陆盆地晚二叠世至中三叠世构造岩相古地理图 ,该系列图揭示了东昆南前陆盆地在 5个发展阶段中的岩相分布特征和空间上的古地理展布范围 ,即晚二叠世早期东昆南前陆盆地发育的初始阶段、晚二叠世晚期前陆盆地的扩展至短期萎缩阶段、早三叠世早期前陆盆地的再次扩展阶段、早三叠世晚期盆地发育的高峰阶段和中二叠世前陆盆地的萎缩至消亡阶段。东昆南前陆盆地的演化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构造对沉积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新疆北部泥盆纪火山沉积岩系的作用相类型主要包括:爆发相、溢流相,火山碎屑、钙屑、陆屑风暴岩相,火山喷发海啸岩相,粗粒、中粒、细粒火山碎屑浊积岩相,同沉积、软变形震积岩相和砂质、粉砂泥质等积岩相。文章阐述了它们的特征和识别标志,并以东准噶尔纸房剖面和西准噶尔沙尔布尔提山剖面为例,讨论了作用相和环境相的时空结构及与板块构造的关系。并认为以作用相为主体的相分析是槽区、造山带和活动大陆边缘相分析的特色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