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阐述了盖县亚岩群建立的依据。将盖县亚岩群划分为3个岩组(汤家沟岩组、江还山岩组和太平岭岩组)6个岩性段。在讨论了各岩组、岩段基本岩性特征基础上进行了区域对比。  相似文献   

2.
根据辽河岩群杨树沟岩组叠层石指向研究、盖县亚岩群晚期收缩阶段构造样式分析、辽河岩群南北区域地层特征对比以及南北区域差异的原始沉积探讨四个方面,进一步说明南北辽河岩群是相变而不是上、下关系  相似文献   

3.
辽河岩群南北区域对比的新证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辽河群杨树沟岩组叠层石指向研究,盖县亚岩群晚收缩阶段构造样式分析辽河岩群南北区域地层特征对比以及南北区域差异的原始沉积探讨四个方面,进一步说明南北辽河岩群是相变而不上,下关系。  相似文献   

4.
云开地区变质基底岩性复杂,浅变质岩系与深变质岩系混杂,缺乏填图标志。在1/5万区调中,首次对云开地区的变质基底采用岩性段填图。根据岩性组合、特殊岩性段、空间展布、接触关系等特征,将云开岩群划分为第一岩组、第二岩组、第三岩组、山坪岩组及第四岩组5个组级构造岩石地层单位,并认为云开岩群与天堂山岩群为同一套地层。山坪岩组岩性以硅质岩为主,厚10~30m,广泛分布于两广云开地区,为云开岩群第三岩组与第四岩组之间的分界标志。  相似文献   

5.
辽东古裂谷西段辽河岩群地层学研究的几个问题及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成文  王天武 《世界地质》1996,15(2):8-15,34
在讨论了辽河岩群变质、变形、剩余沉积特征基础上提出了构造变质岩石地层单位的概念及采用岩群、岩组、岩段等单位名称系统。提出辽河群1个岩群、3个亚岩群、9个岩组的划分方案。  相似文献   

6.
营口地区辽河群盖县岩组的构造样式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盖县岩组是解决辽河群构造样式的重要层位。通过对盖县岩组内构造样式的解析,发现它与其它岩组一亲,于吕梁运动期间经历了三幕构造运动。第一幕发生于拉伸作用阶段,形成了独特的早期伸展构造组合;第二、三幕发生于收缩阶段,其中第二幕构造线走向为NE,褶皱样式总貌为“两背叁向”,第三幕构造运动形成了本区的大构造格局,构造线走向为NW~NWW。在研究区内,三幕构造叠加明显,尤其是后两幕褶皱叠加,于区内西南部表现为  相似文献   

7.
盖县岩组是解决辽河群构造样式的重要层位。通过对盖县岩组内构造样式的解析,发现它与其它岩组一样,于吕梁运动期间经历了三幕构造运动。第一幕发生于拉伸作用阶段,形成了独特的早期伸展构造组合;第二、三幕发生于收缩阶段,其中第二幕构造线走向为NE,褶皱样式总貌为“两背叁向”,第三幕构造运动形成了本区的大构造格局,构造线走向为NW~NWW。在研究区内,三幕构造叠加明显,尤其是后两幕褶皱叠加,于区内西南部表现为穹隆状—新月形—蘑菇状型式,而区内北东部表现为穹隆—盆地叠加型式。文中对其它构造形迹亦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李三忠 《世界地质》1995,14(1):24-30
P-T-t轨迹研究是当前变质动力学研究的前沿课题,笔者初步探讨了压力(P)的确定或解释中存在的问题,强调了热应力,构造应力或流体压力是某时,某空间位置产生压力异常的原因,并以辽河群盖县岩组为例说明了区域变质作用中各种压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P-T-t轨迹研究是当前变质动力学研究的前沿课题。笔者初步探讨了压力(P)的确定或解释中存在的问题,强调了热应力、构造应力或流体压力是某时、某空间位置产生压力异常的原因,并以辽河群盖县岩组为例说明了区域变质作用中各种压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昌图县下二台岩群的构造—岩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二台岩群,系下二台地区的奥陶纪变质岩系,遭受强烈的韧-脆性变形的改造,并在后期叠加了热接触变质及动力变质作用。经原岩恢复可将下二台岩群分为三个岩组:盘岭岩组,黄顶子岩组及烧锅屯岩组,其原岩建造分别为火山建建造、碳酸盐岩建造及碎屑岩建造。下二台岩群具有三种不同变形相的递进演化规律,相应形成三种构造群落:顺层固态流变构造群落、弹塑性弯曲构造群落、断裂构造群落。下二台岩群地层层序从构造层次角度推断自下而上应为盘岭岩组、黄顶子岩组、烧锅屯岩组。  相似文献   

11.
阿尔金-昆仑山地区区域地质调查成果与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瓦石峡幅、阿尔金山幅将原划古元古界“阿尔金群”的变质岩系解体为变质表壳岩和变质深成侵入岩2部分,并按岩性组合、变形变质特征等将变质表壳岩进一步划分为米兰岩群和阿尔金岩群。米兰岩群经历了中-高压角闪岩相-麻粒岩相变质作用的改造,而阿尔金岩群经历了绿片岩-角闪岩相  相似文献   

12.
根据最新1:5万区域地质调查成果,认为粤西云开地区前泥盆纪变质地层属一套总体有序、局部无序的构造地层单位系统,因此建议新建云开岩群。依据叠覆关系,又将其划分为新垌岩组、帅堂岩组、山美岩组、清垌岩组4岩组。各岩组间以顺层韧性变形带为界面,空间分布主要受第一期北西向褶皱控制。云开岩群适用于整个粤西云开地区,前人所建立的“云开群”及“高州岩群”实为同一套岩层,即云开岩群。  相似文献   

13.
作者通过两个项目的区域地质调查研究,在大青山—乌拉山及其邻区重建了早前寒武纪地层系统,将新建的美岱召岩群列入古元古代。对区内高级变质岩石地层进行重组,在麻粒岩系中划分了2个岩组,归并为桑干岩群,将乌拉山岩群划分为上、下两个亚岩群,下亚岩群片麻岩系,上亚岩群相当于集宁群,可称孔兹岩系。提出本区高级变质区的主期构造是穹形构造与穹间褶皱群构造组合样式(简称“穹—褶”构造),确立了大型顺层滑脱构造系统是决定高级变质岩石地层空间分布、组成特征和相互关系的关键因素,提出了研究高级变质岩石地层系统建立的方法与步骤。  相似文献   

14.
东秦岭—大别山晚海西—早印支期古海洋探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杜远生  张宗恒 《地质科学》1997,32(2):129-135
晚海西-早印支期秦岭古海洋的东延一直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本根据东秦岭一带雁岭夺组放射虫等动物群的发现,秦岭岩群的岩石特征和主形历史提出秦岭岩群为构造高度复杂的不同时代的构造岩片组合而成的构造杂岩型非史密斯地层。  相似文献   

15.
滇西北石鼓片岩变质变形特征及其划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昆琼 《云南地质》2003,22(3):329-335
滇西北金沙江结合带东侧的石鼓变质岩系,可划分为石鼓岩群和巨甸岩群。石鼓岩群受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改造,主期变形环境为中、深部构造相;巨甸岩群受区域低温动力变质作用改造,与之相伴的构造形迹属中、浅部构造相。石鼓岩群包含羊坡岩组和露西岩组,巨甸岩群可进一步划分为陇巴岩组和塔城岩组。同一岩群的岩组,变质作用、构造变形特征相同,但变质岩石组合及原岩特征却有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6.
石鼓群的划分及变质特征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鼓群位于云南西北部,面积约1 600km2,为甘孜一理塘板块的结晶基底.据现有资料,分为古元古代黎明岩群、中元古代新主岩群、新元古代巨甸岩群.黎明岩群为云母石英片岩、云母片岩,夹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泥质岩石中具铁铝榴石、十字石、蓝晶石组合,基性岩中具铁铝榴石、普通角闪石组合,为中压低角闪岩相.黎明岩群后期抬升减压,叠加低压低角闪岩相变质,新生红柱石,部分原生蓝晶石退变成红柱石.于侵入其中的斜长角闪岩中获得Nd同位素模式年龄1 369.8Ma和1 343.8Ma,绿泥石英片岩中获得1 896.6Ma和2 161MaNd同位素模式年龄,故将黎明岩群时代置于古元古代.新主岩群分哈吉洛岩组和路西岩组,岩性为云母石英片岩、云母片岩、大理岩夹片麻岩及斜长角闪岩,部分岩石具糜棱岩化.哈吉洛岩组为低压低角闪岩相,具红柱石、十字石、铁铝榴石组合,路西岩组为高绿片岩相.于侵入新主岩群中的变质变形花岗质岩脉中获得锆石铅同位素年龄811 ±2Ma、820±1Ma、823±1Ma,故将新主岩群时代置于中元古代.巨甸岩群分陇巴岩组和塔城岩组,岩性为千枚岩、板岩,夹一层变质杏仁状玄武岩,为低绿片岩相.  相似文献   

17.
桐柏—大别山构造混杂岩带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维浚  宋鸿林 《现代地质》1996,10(3):372-381
桐柏—大别山造山带地球化学、变质作用以及野外地质调查研究表明:七角山岩组和浒湾岩组是具有相似构造环境、形成于晋宁期的构造混杂岩。高压榴辉(闪)岩原岩是形成多种构造环境的变玄武岩,桐柏固庙、信阳柳林高压榴闪岩的发现说明区内高压变质带沿北坡向西延伸。定远岩组、随县岩群、耀岭河岩群反映了板块拼合后所形成的陆内裂谷、造山后火山弧环境  相似文献   

18.
胶东群新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太古代胶东群主要是由TTG花岗质片麻岩组成。近期区调研究发现真正的变质表壳岩系仅在其中呈包体出现,据岩性特征胶东岩群可分为苗家岩组、郭格庄岩组,时代为晚太古代  相似文献   

19.
苏鲁造山带南缘岩石—地层格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潘明宝  陈火根等 《地质通报》2002,21(12):848-854
系统总结了苏鲁造山带南缘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所取得的进展,将东海杂岩分解为新太古代至古元古代东海岩群和变质侵入岩。东海岩群由毛北岩组、演马场岩组、武强山岩组、虎山岩组和摩天岭岩组构成;变质花岗质侵入岩分为早期面状侵入体和晚期点状侵入体,超基性岩包体分为北西许沟岩带和南东蒋庄-岗尚岩带,变质杂岩呈一系列北东向和近东西向构造岩块分布,超高压变质岩块划分为4个岩片,密集发育晋宁期韧性推覆剪切带,后期普遍为印支期滑脱韧性剪切带叠加,形成复杂的韧性剪切系统。  相似文献   

20.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5,25(1):115-118
摘要:建立和完善了测区地层系统,将地层划为5个地层分区,并划分出35个正式、非正式地层单位;将洞嘎曲一带原划的嘎波组划分为曲龙共巴组及拉康组一、二段3个填图单元;确认宗卓组与下伏地层为角度不整合,甲不拉组与桑秀组、桑秀组与维美组、维美组与遮拉组之间均为平行不整合接触;确立了2个SBJ界面和2个SB2界面;首次发现涅如组上部发育一套含砾中粗粒岩屑砂岩及灰绿色粉砂质板岩,并广泛发育冲刷面,并在该组中新采获四川方锥石和马鞍塘方锥石化石;朗杰学群中含大量基性火山岩,总体上为斜坡-盆地相,产大量薄壳型双壳,各岩组、岩性段间多呈断层接触;在章村岩组中新采获植物化石。在邛多江-卡拉-玉门复合断裂北侧的玉门一带朗杰学岩群与涅如组间新发现蛇绿混杂岩,基质中采获化石;发现拉多一白露一带朗县混杂岩由众多的构造岩片组成。在扎日区的夏格勒桥附近的南迦巴瓦岩群片麻岩和绕让肉切村岩群片岩中新的同位素年龄。查明区内含火山岩的地层有7个层位;查明了火山岩的形成的构造环境。在马扎拉一带发现了锑金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