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含金的冰长石-石英集合体是金银矿化的指示剂。它们出现在区域矿床(克拉孟克因、库巴卡、杜卡特等)系列中,并在矿物集合体的结构、石英及冰长石典型的化学键和金矿堆积作用中,具有统一的规律性。1含金冰长石-石英集合体中的矿物学特征自然金在石英-冰长石集合体中是早期产物。以拆出物大小的离散性为特征,主要是细粒及超细粒(从1~2μm到30~50μm)的质点,呈等轴状、浑圆状、畸形多面状以及扁平状产出。在这种情况下,较大的析出物常具复杂的形态。金部分局限于石英一冰长石中,主要趋向于它们的边界处,形成密集的浸染体和云雾状的…  相似文献   

2.
菱刈矿床的矿脉以大量的冰长石及石英为特征。在矿脉的一个沉淀的次序中,从早期到晚期冰长石/石英比值减少。这种沉淀次序被定义为“正常序列”(Nagayama,1993)。冰长石/石英比值的民矿石样品的金含量变化相关连。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实验数据,表明粉末状矿物的干燥聚集体热传导率与粉末状集合体隙度是相关的。矿物样品取自破碎的石英、方解石和长石晶体。对不同来源的粘土也做了同样实验。实验数据表明干燥聚集体热传导率与集合体孔隙度之间存在着指数关系。原生石英、长石及方解石晶体的热传导率是在干燥状态下测量其骨架热传导率而确定的,通过测定,建立了干燥聚集体热传导率、集合体孔隙度及骨架热传导率间的经验关系。此关系给骨架热传导率的估测值  相似文献   

4.
黄骅坳陷三马地区中-深部储层成岩作用及主控因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黄骅坳陷三马地区储集岩样品的显微特征及成岩矿物的组合关系分析结果表明,三马地区下第三系中深层储层主要处于晚成岩A期,成岩现象包括石英、长石的次生加大、碳酸盐矿物胶结作用、矿物交代作用、溶解作用和粘土矿物转化作用等。其中石英次生加大于2700m左右开始出现,随埋深增大,石英增生加强;长石次生加大现象不十分普遍;碳酸盐胶结作用包括早期自生泥晶方解石胶结作用、连晶方解石和晚期白云石(或铁方解石)的胶结作用。在扫描电镜下可见到方解石与含铁方解石集合体充填在粒间孔隙中或与石英、钠长石及粘土矿物共生,白云岩多呈菱形粒状分布于粒间;常见的交代现象主要有方解石交代长石、石英及粘土矿物,粘土矿物交代长石、石英等;溶解作用主要有长石的溶解、碳酸盐颗粒的溶解和方解石胶结物的溶解等,粘土矿物的转化主要为蒙脱石、高岭石向伊利石(或绿泥石)转化。还讨论了储层岩相、岩性特征、孔隙水中有机酸含量、早期方解石的充填、烃类早期注入等因素对储层成岩演化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金矿床主要工业类型及其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英脉型、蚀变碎裂岩型及糜棱岩型目前仍然是我国金矿床的主要类型。金矿床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丛聚性,在矿床类型及成矿时代方面,东、西部表现出明显差别。东部地区主要为石英脉型、蚀变碎型岩型、冰长石-绢云母石英脉型、矽卡岩型、铁帽型及红土型等,成矿时代主要为燕山期,铁帽型及红土型主要形成于第四纪;西北部地区主要有蚀变碎裂岩型、冰长石-绢云母石英脉型和石英脉型等,成矿时代主要为海西期;西南部地区主要为微细浸染  相似文献   

6.
古利库金(银)矿床中冰长石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古利库金(银)矿床中冰长石分布普遍,按期产出状态,可分两种:一种为冰长长石与石英一起呈似脉冲,条带-浸染状分布于矿化主期脉状矿体及近矿蚀变围岩中,另一种为冰长石呈浸染状,浸染-网脉状产于蚀变安山岩,英安岩中,冰长石呈菱形,无色透明,二轴晶负光性。  相似文献   

7.
大厂锡矿床硅,氧同位素地球化学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韩发  沈建忠 《矿物学报》1994,14(2):172-180
本文对大厂锡矿床不同类型石英和岩石进行系统的硅、氧同位素研究表明,各类矿化体中石英的硅同位素组成几乎相同,而且它们又与直接容矿硅质岩的δ30Si值十分接近,但完全不同于矿区侵入岩的有关值。这说明层状矿体中的石英与直接窑矿硅质岩有相同的硅质来源,后期各类脉状矿化过程中的硅质来自容矿硅质岩,而不是花岗岩。层状矿体中荣带状岩石和含冰长石混合样的δ30Si值为-0.3‰±0.2‰,这组负值可能是由冰长石引起的。但冰长石中的硅是由海底热水活动系统还是火山灰尘提供尚待研究。对比发现,本矿区硅质岩δ30Si值与部分深海(洋壳区)、半深海(陆壳区)放射虫硅质岩有关资料相似,但其δ18O值低于全球各类硅质岩,它们可能是在海底热水活动与生物化学作用共同参与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8.
岩石化学成分,稀土元素组成及变质变形特征的研究,表明阜平群内矽线石石英“球状集体体”与其寄生岩石浅粒岩的原岩,分别为粘土硅质岩和长石砂岩类,矽线石石英“球状集合体”的形成,是呈夹层产生的薄层粘土硅质类在多期变形变质作用中,经不同程度布丁化,布丁压缩和布下旋转等改造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石英脉型、蚀变碎裂岩型及糜棱岩型目前仍然是我国金矿床的主要类型.金矿床的空间分布上具有丛聚性,在矿床类型及成矿时代方面,东、西部表现出明显差别.东间地区主要为石英脉型、蚀变碎裂岩型、冰长石一绢云母石英脉型、矽卡岩型、铁帽型及红土型等,成矿时代主要为燕山期,铁帽型及红土型主要形成于第四纪;西北部地区主要有蚀变碎裂岩型、冰长石一绢云母石英脉型和石英脉型等,成矿时代主要为海西期;西南部地区主要为微细浸染型、蚀变碎裂岩型、石英脉型及红土型等,成矿时代主要为印支一喜马拉雅期.砂砾层型在各矿化集中区均有不同程度分布,主要为现代地质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
新疆双峰山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特征与成矿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峰山矿床位于新疆东天山北部西伯利亚板块陆缘晚古生代岛弧南部边缘,靠近克拉麦里板块缝合带.该矿区早石炭世浅海相玄武一安山质熔浆喷溢转为陆相流纹质熔浆喷发初期,火山热泉沿NW-NWW向线形管道(F2)形成以低Au品位硅质岩为中心的蚀变矿物晕(带);火山间隙性隐爆,潜火山热液于硅质岩裂隙间发育微细石英(冰长石)网脉,构成矿体.这两个成矿阶段同源同位的蚀变矿物晕(带)套叠,显示双峰山矿床蚀变分带与成矿模式,从上至下为隐爆硅质角砾岩化带、低Au品位硅质岩化带、石英(冰长石)网脉带(矿体)、黄铁矿蒙脱石化带和青磐岩化带.铅、硫同位素和稀土元素等研究表明,该矿床成矿流体与晚古生代岛弧早石炭世流纹质熔浆的陆相喷发相联系:火山热泉循环形成蚀变晕阶段加入大气降水,潜火山热液成矿阶段发育的低温微细石英网脉含冰长石和绢云母,它是一处晚古生代火山地区冰长石-绢云母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  相似文献   

11.
河北平山地区早前寒武纪湾子群及相关岩石中夕线石英集合体成因存在长期争论。根据地质地球化学研究,本文将它们划分为3种不同类型。(1)球状和团块状夕线石英集合体,其形成与钾长浅粒岩的深熔作用有关。(2)面状夕线石英集合体,与钾长浅粒岩在应力状态下的变质分异作用有关。两者地球化学组成及与相邻浅色体关系受母岩和作用过程双重因素制约。(3)层状夕线石英集合体,为变质沉积成因,地球化学上反映了变质原岩的组成特征。  相似文献   

12.
在脉状金矿研究中,应当注重矿床自然类型.据矿床直观特征将脉状金矿分为石英脉型、蚀变碎裂岩型、糜棱岩型、冰长石-绢云母石英脉型及微细浸染型.从地质环境和含金建造及裂隙构造系统和成矿流体作用方面分析了成矿环境与基本控矿要素.在勘查与评价中应加强矿体分布规律和矿石可选性研究及勘查效益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3.
脉状金矿研究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脉状金矿研究中,应当注重矿床自然类型。据矿床直观特征将脉状金矿分为石英脉型、蚀变碎裂岩型、糜棱岩型、冰长石-绢云母石英脉型及微细浸染型。从地质天南地北和含金建造及裂隙构造系统和成矿流体作用方面分析了成矿环境与基本控矿要素。在勘查与评价中应加强矿体分布规律和矿石可选性研究及勘查效益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4.
炼锌废渣中重金属 Pb、Zn的矿物学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带能谱的电子显微镜(TEM/SEM)等方法研究土法炼锌固体废物的矿物组成,特别是重金属Pb和Zn的矿物学赋存特征。结果表明:固体废物是一种高度不均匀的复杂集合体。废渣主要是由石英、长石、碳酸盐矿物、铁质和铝质的非晶质玻璃以及少量风化次生矿物相组成。Pb在废渣中主要以金属Pb形式存在,或呈纳米金属Pb颗粒包裹或吸附于其它矿物表面及玻璃质集合体中。废渣中Zn的存在形式比Pb复杂得多,有硅锌矿、 锰硅锌矿、丝锌铝石等矿物存在形式,在其它矿物表面或玻璃质集体体中也能见到少量纳米级金属Zn。  相似文献   

15.
高分异的高硅流纹岩具有稀土元素(REE)成矿的潜在价值。塔里木大火成岩省以发育高比例的长英质岩石为特征,但其是否具有稀土成矿的潜力还缺少有力证据。本次研究以来自塔里木大火成岩省塔北隆起S42井的高硅熔结凝灰岩为研究对象,从中识别出多种富Fe-P-REE的矿物集合体:(1)熔结凝灰岩的岩屑具有由磁铁矿、独居石和碱性长石等矿物组成的核部,并被石英组成的边部包裹;(2)熔结凝灰岩胶结物中的磁铁矿+磷灰石+金红石+独居石矿物组合;(3)晶屑石英包裹独居石和黄铁矿等。进一步的石英SIMS原位氧同位素分析表明,岩屑石英的δ~(18)O_(V-SMOW)值的变化范围为11.15‰~14.60‰,而晶屑石英的氧同位素组成偏轻(7.23‰~7.84‰),与全岩氧同位素组成基本一致(5.00‰~7.21‰)。石英钛饱和温度计估算晶屑石英的形成温度为756~815℃,岩屑石英为566~645℃。另外,岩屑中与独居石共生的磁铁矿的微量元素特征与热液成因的磁铁矿一致。以上证据表明,岩屑中的Fe-P-REE矿物集合体主要来源于热液作用。而熔结凝灰岩的胶结物中与晶屑石英包裹体中出现富Fe-P-REE矿物集合体表明岩浆在演化的晚期REE已足够富集并结晶出稀土矿物。因此,熔结凝灰岩中的富Fe-P-REE的矿物集合体主要与岩浆的分离结晶作用和热液作用有关,它们的识别对认识塔里木大火成岩省长英质岩石的稀土成矿潜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河套地区土壤矿物组成分析及与各元素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河套地区土壤中矿物组成的分析研究,土壤中矿物组成中砂质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方解石,黏土矿物组合主要为伊利石、绿泥石和高岭石,此外还有角闪石等少量矿物成分。在砂土、粉砂土中石英、长石含量较高,在黏土质为主的土壤中黏土矿物含量增加。黏土矿物与石英以及长石呈负相关关系,与大多数元素呈明显正相关关系,黏土矿物对各元素具有明显吸附性;石英、长石与各元素含量呈负相关关系,说明其对元素不具有吸附性。  相似文献   

17.
闫艺洪  胡森  张婷  计江龙 《地质学报》2021,95(9):2866-2877
NWA 11288 是一块2015 年发现的玄武岩质辉玻无球粒陨石,具有典型的次辉绿结构,主要由辉石(面积比68. 6%)和熔长石(面积比28. 1%)组成,含少量磷酸盐(面积比 1. 35%)、不透明矿物(面积比 1. 45%)和二氧化硅等副矿物.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子探针和拉曼光谱等实验分析方法,对NWA 11288 进行了岩相学、矿物学及冲击变质作用研究.基于辉石核部的Ti/Al 比值,推测其结晶压力为 930 MPa,结晶深度约为50 km,接近火星壳幔边界.NWA 11288 经历过强烈的冲击变质作用,其中长石全部熔长石化,发育冲击熔脉及熔融囊并出现重结晶的辉石和柯石英.柯石英具有一种前人未报道的新产状:以柯石英-石英-二氧化硅玻璃三相集合体共生,柯石英和石英主要分布在集合体的边部,包裹着核部的二氧化硅玻璃,指示柯石英是在卸压阶段从熔体中结晶形成,且在后续的卸压阶段部分柯石英转变为石英.此外,熔融囊中可见自形的斯石英形态的二氧化硅玻璃;粒间区域可见具有斯石英/赛石英典型特征的二氧化硅颗粒.这些冲击变质特征说明NWA 11288 经历的峰值温度至少为1600℃,峰值压力或可高达15~20 GPa.通过对比NWA 11288 和NWA 8657/8656 的岩石结构、矿物化学成分以及冲击变质特征,本文认为NWA 11288 很可能是NWA 8657/8656 的成对陨石.  相似文献   

18.
东溪—南关岭金矿是在北淮阳东段发现的第一个原生金矿,钾长石化与金矿化关系密切。对矿石中钾长石的形态、成分和结构标型等进行分析,发现该金矿中钾长石主要为冰长石,是部分有序的单斜晶系低温钾长石,说明该矿床不仅成矿温度低,且初始成矿流体富K,成矿过程中存在石英—冰长石—金(银)矿化阶段,钾长石蚀变与金成矿作用同期发生。  相似文献   

19.
侯增谦  T Urabe 《矿床地质》1996,15(2):97-108
川西呷村黑矿型矿床产于酸性流纹质火山岩系上部。矿区蚀变可分为矿化热液蚀变和区域低温蚀变,后者广布矿区;前者绕网脉矿(硅矿)形成蚀变岩筒,并具明显的蚀变分带:自内而外由石英-钡冰长石带向绢云母-石英带递变,自下而上由绿泥石带向石英-绢云母带递进。采用“惰性”微量元素方法恢复了含矿岩系原岩成分,定量估算了蚀变引起的物质-化学变化。在蚀变岩筒中,Cu、Pb、Zn强烈富集,远离蚀变岩筒,Cu略有亏损,Pb  相似文献   

20.
我局荷沂矿区主要地层有花岗岩以及上石炭统船山灰岩和下二叠统栖霞灰岩。由于后期构造运动的影响,使矿区裂隙溶洞发育,几乎孔孔漏水。花岗岩的特点是:石英(40%以上)、长石的含量高,石英常呈聚粒状集合体、聚斑状、斑晶出现,斑晶约占30—50%,斑晶直径达4—10毫米,多为隐晶质。基质多为长英质,粒径0.1毫米(相当于140目)左右。后期的石英粒径在0.08~0.3毫米(相当于60~180目)左右。岩石在后期的硅化作用比较强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