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海洋世界》2014,(6):79-79
正大海是我们地球的母亲,是孕育一切生命的摇篮,她的美丽会让我们沉醉,你喜欢大海吗?你知道海洋能给我们人类带来什么吗?让我们翻开《我们的海洋》,让这套教材带领我们与海洋来一次亲密的约会,踏上奇妙的蓝色之旅……"海蓝蓝,闪金光,大海大海真宽广。海风吹,掀海浪,大海大海变化忙。中国海,四大洋,大海是个百宝箱。你好,蓝  相似文献   

2.
在地球生物圈的历史中,与主要改造时期有关的是大规模的生物灭绝,在短时间内(数千或数万年)很多曾繁荣过的动物和植物群体消失了,最著明的灭绝事件发生在大约6500万年前的中生代和新生代交接期。恐龙类就是那时消失的。但更严重的危机发生在2.5亿年前,在古生代二叠纪和中生代三叠纪之间的交接期,这是我们星球上最大的一次灭绝。仅在海洋中就消失了90%的动物种,55%的属,28%的科,20个目,2个纲和2个亚纲。陆上动物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在晚二叠世似兽齿的鳞甲目非常繁荣,其他较原始的爬虫类亦曾广泛分布。这些古生代的大部分四足类都在古生代和中生代的交接期死亡。在中生代陆地上,取代似兽齿状爬虫类的是初龙亚纲,其中包括恐龙类。  相似文献   

3.
中国海监总队走过了十个光辉的春秋,也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中国海监河北省总队成立于1992年6月,其前身是“河北省海洋监察大队”,自成立起就得到了国家海洋局和中国海监总队的关心和呵护。1998年国家正式成立中国海监总队,1999年6月,河北省海洋监察大队更名为中国海监河北省总队。我们经历了1995年和2000年两次省政府机构改革,每次机构改革,在机构、职能、  相似文献   

4.
我的群岛     
石声 《海洋世界》2013,(6):58-61
如果你是舟山人,不要说你会一辈子呆在舟山,也不要说你在外地时一定会有去国怀乡之感。但若干年以后,你老了,你会想落叶归根;你在异乡寂寞了,你就会从遥远的地方过来。这时候,你会提醒说,舟山是我的故乡、我的地方、我的家,我对它有责任、有义务,我想说出想说的话。舟山群岛,我的岛,我的祖辈就在这里,儿孙可能也在这座岛。外面漂流多少年,你还是要回家,儿孙还是要回家。  相似文献   

5.
战神 《海洋世界》2013,(9):18-21
自古以来,渔业一直是人类食物的一个重要来源。最早的渔业只是在沿海或滨湖用简单的生产工具采捕野生的鱼虾贝藻,成为人类维持生命的最古老的生产活动之一。后随着造船工业和航海技术的发展,扩大了捕捞水域,由近  相似文献   

6.
愤怒的小鱼     
《海洋世界》2011,(11):F0003-F0003
别看错了,这可不是著名游戏"愤怒的小鸟"中的那些叽叽喳喳、轰然倒地的小鸟。它们叫做河豚鱼,也叫做气泡鱼。当人们把它捉到手后,它便会像气球一样自然膨胀,圆如小球。越用手搓揉,它们就会越胀越圆,犹如充满气的气球,同时会发出"叽叽"的响声。这种鱼身长6至7厘米,体大不过如拇指,腥味比其他鱼类浓烈。气泡鱼在我国云南地区有发现,这种可爱的鱼类在全世界的热带海洋以及河海汇合处也有发现。  相似文献   

7.
<正>巨藻,别名海藻王,属于褐藻类,巨藻科巨藻属。它们是藻类王国中最长的一族,成熟的巨藻一般有70~80米长,最长记录曾经达到500米,重量超过300千克,巨藻可以用来提炼藻胶,制造色彩缤纷的塑料、纤维板,同时也是制药工业的一种原料。在巨藻生长茂盛的海域,宽大的藻叶层层叠叠,可以铺满几百平方千米的海面,而每棵巨藻仅靠1米多长的固着部位将整个藻体固定在礁石上。巨  相似文献   

8.
消失的线     
《海洋世界》2012,(2):2
卫星图捕捉到的北海上空,飞机滑过的线交织在一起。相比于那些一成不变的线,这些即将消失的线让人陷入遐想。有些地方,一生可能只会路过一次;有些地方,注定要路过无数次,比如那个叫做故乡的地方。  相似文献   

9.
大概是在1994年,我在"剑阁海"轮工作。一天,电报员接到公司的航次命令,由上海空放去加拿大的温哥华港装载小麦。我把这个消息写在船员餐厅的黑板上。当时大家正在吃晚饭,看到这个通知立即欢声雷动。一个小伙子手中拿着馒头狠狠地咬了一口,喊道:"又能吃到加拿大的螃蟹喽。"好像嘴中的馒头就是一只肥美的螃蟹一样。  相似文献   

10.
昀儿 《海洋世界》2011,(9):58-61
荷兰鲱鱼节鲱鱼多生活在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温带浅水中,春天,它们经常成群地聚集在欧洲和北美洲的海岸附近。鲱鱼是重要的经济鱼类,体内多油,并含有丰富的合成维生素D的原料。  相似文献   

11.
2005年7月在台湾海峡南部发现花水母亚纲(Anthomedusae Haeckel,1879)筒螅水母科(Tubulariidae Fleming,1828)刺泳水母属(Plotocnide Wagner,1885)1个新种——台湾刺泳水母(Plotocnixie taiwanensissp.nov.)和软水母亚纲(Leptomedusae Haeckel,1866)和平水母科(EirenidaeHaeckel,1879)伊能水母属(Irenium Haeckel,1879)1个新种——多手伊能水母(Irenium polynenumsp.nov.).  相似文献   

12.
果糖-1,6-二 磷酸酶(fructose-1,6-bisphosphatase,FBP, EC 3. 1.3.11)可催化果糖-1,6-二磷酸水解成果糖-6-磷酸和无机磷酸盐,是糖异生途径中的关键酶之一。本研究运用SMART RACE技术从鲈鱼Lateolabrax japonicus肝脏中分离克隆了FBP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该基因全长1 357 bp,其中5’非翻译区和3’非翻译区分别为42 bp和301 bp,开放阅读框为1 014 bp,共编码337个氨基酸。蛋白质分子量约为36.7 kD,理论pI为6.90。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鲈鱼FBP与其它动物的肝脏型FBP相似性很高,与裸盖鱼、彩虹胡瓜鱼、斑马鱼、异育银鲫和大西洋鲑的肝脏型FBP的同源性分别为94.3%,90. 8%,89.3%,88.1%和84.1%。系统发育分析显示,鲈鱼FBP与其它鱼类的肝脏型FBP成簇后再与哺乳动物的肝脏型FBP聚成一支,然后才与哺乳动物的肌肉型FBP汇成簇。同时用RT-PCR分析了FBP基因在鲈鱼肝脏、肌肉、心脏、眼、肠、肾脏、脂肪、脾脏、鳃和大脑等10个组织的表达,结果表明FBP仅在肝脏、肾脏和肠这3个组织中有较高的表达,与糖异生发生组织基本一致,因此推测该FBP属于肝脏型。  相似文献   

13.
不同饵料对真鲷稚鱼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29  
王重刚  陈品健  顾勇  陆浩 《海洋学报》1998,20(4):103-106
用轮虫、水丝蚓、鱼糜和配合饲料投喂40日龄的真鲷稚鱼,2d天后蛋白酶比活力以轮虫组为最高,鱼糜组次之,水丝蚓和配合饲科组活性极低;淀粉酶比活力以配合饲料组最高,轮虫和鱼糜组次之,水丝蚓蛆最低;脂肪酶比活力以配合饲料组最高,轮虫和水丝蚓组次之,鱼糜组最低.由试验结果看出,淡水的水丝蚓和以植物蛋白为主的配合饲料并非真鲷稚鱼的合适蛋白源;淀粉酶的活性明显受食物诱导,脂肪酶活性与食物脂肪含量呈负相关.研究结果对真鲷稚鱼投饵及配合饲料研制等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根据宁波北仑海域的连续3a的实测风浪资料,讨论了在不同风速条件下波高分布和周期分布,以及两者的联合分布;通过与理论结果的比较,得出波高分布与Rayleigh分布基本符合,但有一些差异,周期分布与孙孚的理论周期分布较符合,而波高与周期的联合分布除了图形的形状以及大波对应的无因次周期的值与孙孚的理论值有差异外,两者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5.
利用正交试验的配比方法炼制了不同Zn、In、Mg、Ti含量Al-Zn-In-Mg-Ti牺牲阳极9组,采用恒电流和极化曲线方法评价了牺牲阳极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电流效率随着钛含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随着铟含量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随着锌、镁含量的增加先下降后升高。阳极为均匀溶解,未出现钝化现象,溶解过程表现出2种放电过程。最佳阳极配比(wt%)为:Zn 6.0,In 0.020,Mg 1.5,Ti 0.080,余量为Al。  相似文献   

16.
《长春市城市总体规划》图集的编辑制作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孙庆荣 《海洋测绘》2004,24(2):56-58
简要阐述了用MapGIS、CoreIDRAW两种软件结合制作《长春市城市总体规划》图集的设计、编制方法,采用图层模式有效管理地图集的数据.根据实践得出了一些经验和技巧。  相似文献   

17.
采用生氧量生物测验法对影响水库初级生产力的微量元素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当氮、磷充足时,锰的限制作用较普遍,而锌、铜的抑制作用也常出现,铁、硒等其他元素在某些条件下也会起限制作用。围隔试验的结果也表明,在施氮、磷的基础上,加施锰剂后,浮游植物生物量(以活性叶绿素a表示)增高1.7倍以上,较之单纯施氮、磷肥,生物量亦增高了35%以上,高峰持续时间约10d,浮游动物生物量亦有所增加。这些结果都表明锰在提高水库鱼产力中有重要作用,同时也说明在大水域施肥养鱼中添加微量元素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珠江口悬浮泥沙迁移数值模拟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建立了珠江口海域三维悬浮泥沙的非饱和输沙数学模型,并与珠江口三维水动力斜压模型耦合,对悬沙迁移分布进行了模拟。模型由4个点的逐时实测含沙量过程进行了验证。各点模拟含沙量与实测含沙量吻合较好,表层分布与同期珠江口悬沙分布遥感图像基本一致.模拟结果表明,珠江口海域悬沙分布分层明显,河口附近水域大多为底层含沙量大于表层,但在盐淡水交汇处出现中层含沙量最小的情况总体上,自各个口门输出的泥沙受沿岸流作用向西南万向输送明显。大多数河口落潮时相对涨潮时含沙量等值线外移,反映珠江口水域悬浮泥沙主要来自河流。  相似文献   

19.
The influences of mesoscale eddies on variations of the Kuroshio path south of Japan have been investigated using time series of the Kuroshio axis location and altimeter-derived sea surface height maps for a period of seven years from 1993 to 1999, when the Kuroshio followed its non-large meander path. It was found that both the cyclonic and anticyclonic eddies may interact with the Kuroshio and trigger short-term meanders of the Kuroshio path, although not all eddies that approached or collided with the Kuroshio formed meanders. An anticyclonic eddy that revolves clockwise in a region south of Shikoku and Cape Shionomisaki with a period of about 5–6 months was found to propagate westward along about 30°N and collide with the Kuroshio in the east of Kyushu or south of Shikoku. This collision sometimes triggers meanders which propagate over the whole region south of Japan. The eddy was advected downstream, generating a meander on the downstream side to the east of Cape Shionomisaki. After the eddy passed Cape Shionomisaki, it detached from the Kuroshio and started to move westward again. Sometimes the eddy merges with other anticyclonic eddies traveling from the east. Coalescence of cyclonic eddies, which are also generated in the Kuroshio Extension region and propagate westward in the Kuroshio recirculation region south of Japan, into the Kuroshio in the east of Kyushu, also triggers meanders which mainly propagate only in a region west of Cape Shionomisaki.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July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20.
目前琼东南盆地北礁凹陷中中新统梅山组顶部丘形反射引起广泛关注,但对其成因有不同认识。本文通过高精度二维、三维地震、钻井资料,研究丘形反射的特征。研究表明北礁地区梅山组顶部发育近东西向展布的长条形丘体,丘间为水道,丘内为中-弱振幅的地震反射,与西南部强振幅水道砂岩形成鲜明的对比,波阻抗反演揭示丘内为低波阻抗,属泥岩范畴。梅山组塑性丘内地层发生重力扩展,在其上覆的脆性地层(强振幅砂岩和弱振幅泥岩)发育多边形断层,反推出梅山组形成于深水环境,丘为泥丘,沉积环境分析也认为北礁凹陷中中新世为半深海沉积,梅山组的丘-谷分别对应上覆地层的谷-丘,认为是底流剥蚀/沉积成因。本文的研究对南海北部丘形反射的认识有重要意义,并可降低油气探勘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