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北部湾盆地迈陈凹陷中南部Y井井壁取心分析、岩屑样品的薄片鉴定结果及地球物理测井综合评价表明,其钻遇的不同层位层段的储层类型主要以含泥质较高的砂岩、粉砂岩及泥质粉砂岩为主,少量砾岩,多属于近—中物源快速沉积充填、储集物性偏差的储集层类型,且成岩程度偏低(处在早成岩A或B期或中成岩A期),总体上属于岩性较细、泥质含量偏高、孔渗参数偏低的中孔中渗和低孔低渗及低孔特低渗型砂岩储层类型。其中,钻遇的渐新统涠洲组砂岩储层总体上偏细且泥质含量较高,砂岩有效孔隙度和渗透率偏低,属于储集物性较差储层;始新统流沙港组二段砂岩属于差—较好储层,储层孔隙类型以粒间孔为主,其次为粒间溶孔,还发育有少量或微量长石溶孔和粒内溶孔,具有一定的孔渗性;古新统长流组砂岩孔隙类型以粒间孔、粒间溶孔为主,发育少量长石溶孔及粒内溶孔,储层致密储集物性偏差。总之,本区储层发育主要受控于碎屑物物源供给远近与沉积相及成岩作用,但总体上储层成岩程度较低,加之溶蚀作用及胶结作用普遍,故严重影响了储层储集物性。  相似文献   

2.
以大量岩心观察为基础,结合室内电镜扫描和物性特征分析,对西部斜坡带储层成岩序列与孔隙演化进行了研究,认为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长石岩屑砂岩及岩屑长石砂岩,储集空间以粒间溶孔和粒内溶孔为主,属中孔中渗一低孔低渗型储层。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对储层物性有重要影响,该区主要经历了压实、胶结、溶解以及交代等多种成岩作用,其中压实作用和交代作用对储层起破坏作用,溶解作用对储层改善起建设性作用。成岩阶段可划分为早成岩A期、B期和晚成岩A1期、A2期及B期,目前储层处于晚成岩A2期,原生孔隙大部分被破坏,次生孔隙发育,并在2900~3200m和3600。4000m处形成两个次生孔隙发育带。  相似文献   

3.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石油资源丰富,储层致密,为了查明湖盆致密砂岩储层发育机理,综合利用岩心观察、铸体薄片鉴定、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镜观察、高压压汞测试等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陕北地区长7段致密油储层特征及其发育主控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长7段长石含量高,主要发育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致密砂岩储层孔隙类型以长石粒内溶蚀孔隙和粒间溶蚀孔隙为主,同时晶间微孔和微裂缝较为发育。研究区长7段时期主要为三角洲前缘与滨浅湖沉积环境,水动力较弱,发育砂岩中泥质含量较高。中等强度压实作用及早期的方解石胶结作用使原生孔隙消失殆尽,胶结作用进一步使孔隙减小。由于长石及黏土含量较高,其受溶蚀作用形成溶蚀孔隙,改善储层质量,同时也是研究区长7段致密砂岩储层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4.
随着珠江口盆地勘探层系由浅层转向深层,古近系已成为陆丰凹陷油气“增储上产”的重要层系,但储层尚存在非均质性较强、产能释放难度大等问题,严重制约油气勘探进程。综合运用陆丰凹陷36口古近系钻井的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物性分析、X衍射等分析化验数据,对文昌组和恩平组开展储层特征、成岩作用和优质储层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陆丰凹陷古近系储层具有高石英、低长石和低岩屑含量的特征,文昌组主要发育岩屑石英砂岩,为特低-低孔隙度、超低-低渗透率储层,平均孔隙度为11.15%,平均渗透率10.93×10-3μm2;恩平组主要发育长石石英砂岩,为低-中孔隙度、特低-中渗透率储层,平均孔隙度为15.23%,平均渗透率为139.53×10-3μm2;储层孔隙类型以原生粒间孔为主,其次为粒间溶孔和粒内溶孔,但文昌组溶蚀孔占比高。古近系储层主要处于中成岩阶段A期,压实作用对减孔起决定性作用,胶结作用降低储层物性,溶蚀作用进一步改善储层物性。陆丰凹陷古近系优质储层形成条件包括:(1)母岩区石英含量高,搬运距离较远,高成分和结构成熟...  相似文献   

5.
综合应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阴极发光、恒速压汞、流体包裹体和X衍射等分析技术,对储层岩石学、孔喉结构和成岩作用类型及特征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储层致密化过程和物性演化。结果表明:平湖组储层砂岩类型主要为长石岩屑质石英砂岩,以细-中粒结构为主,分选性中到好;孔隙类型以溶蚀粒间孔为主,孔隙半径主要集中于130~190μm,喉道半径主要集中于0.2~10μm;埋藏压实是导致平湖组储层低渗-特低渗的主因,埋深、粒度及泥质决定了压实作用的强弱,而后期次生溶蚀及胶结作用的差异加剧了储层的非均值性。中成岩A期平湖组储层次生溶蚀规模受限于流体环境,细粒沉积不利于后期溶蚀是造成储层致密化的主因;进入中成岩B期,成岩环境呈碱性且逐渐封闭,大量含铁碳酸盐、呈丝状或弯曲片状伊利石等富集堵塞喉道,致使储层大规模致密。  相似文献   

6.
冀中坳陷深县凹陷东营组砂岩储层岩石类型以长石岩屑砂岩或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岩石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较低,反映了近物源和多物源的特征。通过对研究区的岩心化验分析资料、薄片和扫描电镜资料的分析,认为深县凹陷东营组储集空间类型主要包括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两类,其中以原生的粒间孔隙为主。研究区岩性孔渗资料的统计结果表明,储层的物性较好,基本为中高孔中渗型储层,根据深县凹陷储层评价标准,可以将深县凹陷储层分为4类,东营组储层主要是Ⅰ类和Ⅱ类储层。深县凹陷东营组主要为辫状河流相沉积,其沉积作用直接决定着储集砂体的类型、展布范围以及后期成岩改造作用。而储层储集性能主要受原始沉积作用及后期成岩作用共同控制,控制储层孔隙演化的成岩作用主要为机械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  相似文献   

7.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中央峡谷黄流组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伟  左倩媚  张道军  朱继田  姚哲 《海洋学报》2016,38(11):117-124
在利用钻井和岩心资料基础上,结合铸体薄片、常规物性、压汞实验等分析测试手段,对琼东南盆地深水区中央峡谷黄流组储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中央峡谷黄流组砂岩以岩屑石英砂岩为主,砂岩粒级较细且分选好,成熟度较高。原生粒间孔为主要孔隙类型,孔隙结构普遍为中孔细喉型。储层物性总体表现为中孔-特高孔、中渗-特高渗的特征。沉积微相和成岩作用是影响黄流组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深水浊流沉积的水道砂岩是发育优质储层的前提,同时中央峡谷特殊的水深和温压条件是影响储层成岩作用的重要因素。海水深度大,而实际地层埋深浅,储层总体处于低温常压环境中,以致成岩作用程度普遍不强,但中央峡谷黄流组储层物性的内在差异仍主要受控于压实作用,中央峡谷自西向东,水深增加,实际地层埋深变浅,压实作用减弱,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较好,总体上峡谷东部气层含气饱和度也较西部高。  相似文献   

8.
盐城凹陷天然气储层为成分成熟度很低的砂砾岩、砾状砂岩、砂岩和少量粉砂岩,砂岩类型主要为长石岩屑砂岩和少量岩屑长石砂岩。成岩矿物主要类型有粘土矿物、石英、钠长石、碳酸盐、硬石膏和石膏等。储层以次生孔隙发育为特点,以粒间孔隙和骨架颗粒溶孔最为发育,溶解作用发育程度与泥质岩在成岩过程中粘土矿物和有机质的演化关系极其密切。盐城天然气进入储层发生在始新世———新近纪,主要成藏期发生在4.5~10Ma。天然气储层成岩演化阶段处于晚成岩A亚期。储层性质明显地受到沉积相和成岩作用的影响。沉积物粒度较粗、厚度较大的河道砂的储集物性明显优于各种粒度较细、厚度较薄的席状砂体。  相似文献   

9.
渐新统沙河街组二段为渤海海域A油田的主力低渗产油层,弄清储层的物性特征及其控制因素对该区有利区带的优选及后期调整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利用6口取心井的岩矿分析、薄片鉴定、扫描电镜、粒度、常规物性等分析化验资料,在厘清沙二段储层特征的基础上,从沉积、成岩、构造3个方面对沙二段低渗储层物性的控制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区沙二段储层以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具有中等成分成熟度、中等胶结物含量的特征,储集空间以混合孔隙为主,储层为中孔—低渗储集性能。原始沉积条件中储层粒径、分选、泥质含量等控制了沙二段储层物性的好坏;成岩作用中压实和碳酸盐胶结是沙二段储层低渗的主要原因,有机酸溶蚀对储层物性有一定的改善作用;构造活动对沙二段储层物性的改善作用较弱。该研究成果为该区沙二段相对高渗区块的优选及调整井的部署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西湖凹陷KX构造始新统平湖组是重要产气层系.利用大量薄片、岩心和分析化验资料,对该平湖组储集层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学特征、储层物性分析以及影响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的研究.结果表明,该套储层的岩石类型以长石岩屑质石英砂岩主,填隙物丰富、分选中等—好、成分成熟度低、磨圆程度高;孔隙类型以次生孔隙为主;喉道类型以片状、弯曲片状喉道为主;孔喉组合类型为中孔小喉、小孔小喉组合;储层物性较差,为低孔低渗储层;平湖组储层主要受潮汐改造的分流河道微相控制,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和破裂作用等成岩作用是研究区储集层物性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1.
根据渤海海域QHD油田地震、测井、录井及取心资料分析,结合室内实验观察数据,对低阻油层发育段-馆陶组二段2小层(馆细段)的储层岩石学和沉积学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馆细段储层以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为主,磨圆度以次棱角-次圆状为主,分选较差。储层砂岩自下而上依次发育杂乱砾石沉积、中型交错层理、槽状交错层理、板状交错层理、波状交错层理及水平层理,泥岩以杂色为主,反映了一种浅水弱氧化-弱还原环境和氧化环境。低阻油层储层具有弱水动力沉积背景,主要发育心滩、辫状水道、泛滥平原和小型冲沟沉积微相。综合分析认为宏观的沉积环境、成岩作用和微观的黏土矿物共同造成了储层物性差及孔隙结构复杂化,使得馆细段束缚水饱和度偏高,是低阻油层形成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鄂尔多斯盆地王窑地区上三叠统长6油层成岩作用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通过多项测试方法,对安塞油田王窑地区长6油层含油砂体的岩石学、成岩作用、储集物性和孔隙发育特征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储集砂体为成分成熟度较低的长石砂岩;主要自生矿物为绿泥石、浊沸石、方解石、石英、钾长石、伊利石和钠长石等;储层次生孔隙发育,主要孔隙类型为粒间孔隙、骨架颗粒溶孔和浊沸石溶孔。孔隙结构具有小孔、细喉的特点;储层成岩演化阶段处于晚成岩A亚期;储层性质明显地受到沉积微相和成岩作用的影响。沉积物粒度较粗、厚度较大的河道砂和河口砂坝砂的储集物性明显优于各种粒度较细、厚度较薄的席状砂体。  相似文献   

13.
通过运用岩心化验分析资料、薄片、扫描电镜资料及X射线衍射等资料,对深县凹陷古近系砂岩储层岩石特征、成岩作用类型、成岩阶段、成岩演化序列和孔隙演化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深县凹陷古近系砂岩类型为长石岩屑砂岩或岩屑长石砂岩,岩石的结构成熟度和成分成熟度均较低;影响该区储层物性的成岩作用主要是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和交代作用;在此基础上,通过成岩阶段划分与孔隙演化研究,深县凹陷古近系砂岩储层位于成岩阶段的早成岩B期至晚成岩B期。不同成岩阶段的成岩作用强度不同,因此,不同成岩阶段的储层物性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14.
针对KL油田沙四段扇三角洲巨厚砂砾沉积体优势储层认识不清的问题,利用丰富的井壁取心、薄片、扫描电镜等资料,系统研究莱州湾凹陷南斜坡KL油田沙四段扇三角洲沉积特征,并对形成储层控制因素及储集空间类型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沙四段为暖温带干旱背景下的退积型扇三角洲沉积,发育平原和前缘亚相,岩性自下向上发育棕褐色砂砾岩、凝灰质含砾砂岩、杂色含砾砂岩、灰色粗砂岩,局部夹薄层凝灰岩;岩石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以及火山岩碎屑,填隙物以泥质、凝灰质为主,可见白云石。同时发现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共同控制该套沉积体有效储层形成,扇三角洲前缘沉积的含砾砂岩和粗砂岩分选较好,粒间孔发育,成岩期溶蚀作用改善储集空间效果明显,孔隙类型主要为粒间孔,其次是溶蚀孔;扇三角洲平原沉积的砂砾岩分选极差,粒间孔不发育,溶蚀作用效果差,又受压实作用、胶结交代作用等影响,储集空间变差。指出了南斜坡带沉积体优势储层的分布规律,认为扇三角洲前缘沉积的杂色含砾砂岩为有效储层的主体,是今后勘探评价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Shwebo盆地勘探多年来,储层是影响勘探成效的关键因素。研究结果表明,Shwebo盆地白垩系—古近系储层主要岩石类型为长石砂岩、石英砂岩及凝灰质砂岩;孔隙类型主要为残余粒间原生孔隙和微裂隙溶蚀孔隙。孔隙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以及低孔、低渗是储层的主要特征。沉积环境和成岩作用是影响储层质量的主要因素,其中,影响盆地西部岛弧带储层质量的关键因素是火山活动及成岩作用;影响Shwebo盆地内储层质量的关键因素是胶结作用及压实作用,并指出了盆地有利储层勘探区。  相似文献   

16.
古近系深层砂岩储层是目前惠民凹陷主要的勘探目的层,研究其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对凹陷内勘探井位的部署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经过研究,区内沙三段和沙四段砂岩储层物性较好,属于中孔-中渗透性储层,其余层位储层物性较差,多属于低孔-中低渗透性储层.储层性质主要受到沉积条件、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及溶蚀作用的控制,其中压实作用对储层物性影响最大,然后依次是溶蚀作用、沉积条件和胶结作用.  相似文献   

17.
通过14口取心井普通薄片、铸体薄片的镜下观察及扫描电镜等资料的研究,认为影响下二门油田碎屑岩储层的成岩作用主要有3种:压实、胶结和溶蚀.其中,压实作用以机械压实为主,化学压实少见;胶结作用主要有碳酸盐胶结(如方解石、白云石等)、黏土矿物胶结(如高岭石、绿泥石等);溶蚀作用主要有长石颗粒和少部分岩屑溶蚀、碳酸盐胶结物溶蚀.这3种成岩作用的共同改造形成了下二门油田以粒间孔、粒内溶孔和铸模孔为主的孔隙结构特征.根据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结合沉积相展布特点,认为下二门油田有利储层主要分布在辫状三角洲前缘亚相带水下分流河道和前缘砂坝等砂体.这些新认识为该油田调整挖潜提供了地质指导.  相似文献   

18.
巴西盐下湖相碳酸盐岩是现今海外油气勘探的热点领域,但中国关于该类储层特征的研究相对薄弱。通过综合应用岩心、薄片、物性测试等资料,系统研究了储层岩石类型、储集空间类型、储层物性特征、成岩作用类型及其对物性的影响情况。研究表明微生物灰岩和生物碎屑灰岩是盆地的主要储层类型,其中微生物灰岩由叠层石和鲕粒灰岩互层组成,生物碎屑灰岩由贝壳灰岩组成。盐下微生物灰岩储层的孔隙类型以溶孔、晶间孔、粒间孔等次生孔隙和受过改造的原生孔隙为主;生物碎屑灰岩储层的孔隙类型以铸模孔、溶孔、溶洞及晶间孔为主。盐下湖相碳酸盐岩储层整体物性较好,具有中-高孔渗特征;白云岩化和溶蚀作用是改善盐下湖相碳酸盐岩储层的主要成岩作用类型,储层主要处于中成岩阶段,少量处于早成岩阶段。  相似文献   

19.
根据岩石薄片、扫描电镜、物性和测井等资料,分析了渤中凹陷A2—1构造东营组砂岩储层品质控制因素,探讨了测试段产能差异的原因。通过分析认为:渤中凹陷古近系东营组储层物性主要受压实作用、沉积条件、碳酸盐胶结、溶蚀作用和黏土转化阶段控制。在负胶结物投点图上,犬部分砂岩都落在压实作用区间,显示了压实作用是减少孔隙的主要因素;沉积条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突出体现在粒度和泥质含量方面的影响,随着粒度变细、泥质含量增加,渗透率明显降低。储层中普遍含碳酸盐胶结物且含量较高,是DST2测试段渗透率低、产能差的重要原因之一。两测试段储层中溶蚀作用普遍存在,主要体现在对长石的溶蚀,DST2测试段是强超压的半封闭系统,溶出物不能有效带出系统而沉淀在孔隙和喉道中,对储层物性破坏较大。黏土转化阶段与渗透率的快速降低段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渗透率变差段主要出现在伊蒙混层有序混层带以下。  相似文献   

20.
准噶尔盆地中拐地区二叠系佳木河组为扇三角洲环境下形成的富火山岩岩屑的致密砂岩储层。综合运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物性测试等对佳木河组储层成岩作用特征及其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佳木河组储层机械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强,导致储层致密化;浊沸石、片沸石和方沸石是主要胶结作用产物;受佳木河组顶部不整合及烃源岩演化影响,发育弱酸性大气水溶蚀和晚期有机酸溶蚀2期溶蚀作用,浊沸石和方沸石溶孔是其主要表现形式,溶蚀面孔率平均为0.74%。而储层岩性、沸石胶结和逆掩断层活动控制佳木河组储层压实作用;火山岩岩屑是沸石胶结的物质基础,沉积相带和岩性控制不同区域沸石胶结物类型的差异性;弱酸性大气水淋滤是导致佳木河组储层溶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