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 毫秒
1.
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编制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深圳市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的编制,探讨了致灾天气和气象灾害的定义;提出气象灾害等级多指标并存的划分方案;认为气象预案应以预警信号为主线,贯穿于防灾减灾的全过程。应急预案应从城市防灾的实际需要出发,围绕科学、高效、全面地发布预警信号,对气象部门的综合监测、风险评估、预报预警等基础工作加以规范;应该通过应急预案形成有效的部门联动和社会响应机制。  相似文献   

2.
陕西2018年4月强寒潮天气过程决策服务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2018年4月3—7日陕西强寒潮天气过程气象应急服务为例,分析了此次强寒潮天气过程的天气形势和致灾成因,决策服务的特点和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如何加强重大气象灾害决策服务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提升重大气象灾害应急决策服务工作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章鹰  彭自强  黄天  李船 《广东气象》2012,34(3):1+67-F0002,F0003
在分析郁南县气象应急管理工作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郁南县气象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加强气象应急工作的建议。结果表明,郁南县在气象应急管理组织体系、气象应急预案体系、气象应急服务体系和服务流程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着气象应急体制不完善、群众气象灾害防御意识比较薄弱、气象应急保障能力较低等方面的问题,应采取加强应急体系建设、完善气象应急联动机制、做好风险隐患普查排查、加快综合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提高早期预警能力和应急响应能力等措施。  相似文献   

4.
首先阐述了重大气象灾害应急工作研讨会的重要性、及时性及其重要意义,认为研讨会主题明确、观点突出,代表众多、涵盖面广,内容丰富、针对性强。其次,总结了2008年江西省抗冻救灾的主要做法:预测预警信息发布及时,为政府部署抗灾救灾赢得了主动权;各地灾害应急响应工作规范有序;抗灾救灾综合协调工作良性运转。并介绍了在抗冻救灾中得到的启示:科学运用各类应急预案是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强化应急演练是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密切配合、协同应对是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举措;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是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支撑。最后,对今后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工作提出了希望:完善各类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加强灾害信息共享,建立应急联动机制;加强自然灾害监测、预警预报能力建设;加强灾害应急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5.
加强重大气象灾害应急服务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桂林2011年1月2~27日连续26天的低温冰冻灾害过程气象应急服务为例,分析现阶段桂林气象应急的成功经验和应急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同时结合桂林当地的建设发展,对加强重大气象灾害应急服务进行了思考,提出了重大气象灾害应急服务体系建设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杭州市气象应急保障体系现状及建设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现代城市灾害呈现出高灾损、大影响、强敏感的特点。在杭州,城市灾害也呈频发加重趋势,特别是气象灾害的影响日趋严重。从组织机构、预算投入、机制建设、装备保障、软件应用、实战演练等方面对杭州市气象应急保障体系进行全面调研,提出杭州市气象应急保障体系建设对策建议,为提高社会各界应对气象灾害和其他突发事件的能力服务。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广东省在0709号热带气旋"圣帕"过程中出现的防御过度问题的分析,认为防御过度的主要原因在于应急预案的启动与预警信号的发布不对应,在全省大部分地区气象台没有发布台风预警信号的情况下,政府启动了三级应急预案,是导致防御过度的根本原因.因此气象部门应在气象灾害中设法引导政府和公众使用预警信号,这样不仅有利于科学防御,依法减灾;有利于树立气象部门的形象,巩固气象部门的地位;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气象灾害应急预警制度.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广东省在0709号热带气旋"圣帕"过程中出现的防御过度问题的分析,认为防御过度的主要原因在于应急预案的启动与预警信号的发布不对应,在全省大部分地区气象台没有发布台风预警信号的情况下,政府启动了三级应急预案,是导致防御过度的根本原因。因此气象部门应在气象灾害中设法引导政府和公众使用预警信号,这样不仅有利于科学防御,依法减灾;有利于树立气象部门的形象,巩固气象部门的地位;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气象灾害应急预警制度。  相似文献   

9.
王丽文 《广西气象》2007,28(A02):143-145
通过对广东省在0709号热带气旋“圣帕”过程中出现的防御过度问题的分析,认为防御过度的主要原因在于应急预案的启动与预警信号的发布不对应,在全省大部分地区气象台没有发布台风预警信号的情况下,政府启动了三级应急预案,是导致防御过度的根本原因。因此气象部门应在气象灾害中设法引导政府和公众使用预警信号,这样不仅有利于科学防御,依法减灾;有利于树立气象部门的形象,巩固气象部门的地位;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气象灾害应急预警制度。  相似文献   

10.
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的定期评估修订是各级气象部门应急办的日常事务。本文引用了模糊数学中的模糊评判方法和专家评分方法,选取多个因子,尝试对气象灾害应急预案进行定量的总体评价,并采用专家评分方法对应急预案的主要章节进行大致评价,最后将我们刚完成的(《上海市处置气象灾害应急预案》评估、修订工作作为实例予以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1.
气象灾害应急管理能力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韩颖  岳贤平  崔维军 《气象科技》2011,39(2):242-246
建立气象灾害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增强应对气象灾害管理能力和提高灾害的应急响应能力有重要的意义。从系统理论的角度出发,基于气象灾害应急管理的特征和结构的分析,运用层次分析法原理,构建了由气象灾害预警防御能力、政府组织能力、支撑保障能力3个1级指标和15个2级指标组成的气象灾害应急管理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可为提高气象灾害应急管理能力和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城市人口密集,经济社会活动集中,具有气象灾害的致灾连锁效应和放大效应,气象灾害防御已经成为城市管理中普遍面临的重大考验和严峻挑战,迫切需要加强城市气象灾害应对能力建设。本文在分析借鉴国内外城市气象灾害应对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杭州实际,从推进智慧气象建设、优化气象防灾规划设计、推进"韧性"城市转型和提高公众防灾减灾参与度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2008年4月25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印发山西省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的通知》(晋政办发[2008]11号),标志着该预案正式提升为政府专项预案。  相似文献   

14.
2010年中国气象局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建立政府统一领导、综合协调,相关部门各负其责、有效联动的农村应急减灾组织体系。潍坊市气象局选择昌乐和昌邑两个县(市)做试点,按照气象灾害应急管理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要求,开展了气象信息员队伍建设、预警信息发布体系建设和预报预警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了气象灾害防御体制机制。文章以昌乐县为例,着重阐述潍坊市基层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中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和突发气象灾害应急响应基层认证情况,既列举了试点工作取得的成效,也提出了在农村应急减灾组织体系建设工作中所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南京市浦口区气象灾害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进山  王红蕾 《气象科学》2018,38(2):271-280
以南京市浦口区为研究区域,从应急管理、优化方案设计两方面完善了该区域气象灾害应急预案体系,给出了11个适用于各类气象灾害事件的普适性GIS优化算法,并通过事件编码实现子事件和算法的对接,为各类气象灾害事件的应对方案提供了算法设计基础。通过对南京浦口一次暴雨灾害应急处置案例进行剖析,证实了完备的预案体系和优化的算法设计能明显提高灾害应急管理效率,显著减少生命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16.
正2014年,中国气象局在对《国家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实施效果进行全面评估时强调要完善气象灾害预警标准,统筹考虑气象灾害预警与气象灾害预警信号之间的关系,明确预警与应急响应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贵州省重大农业气象灾害防御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明确农业气象灾害的孕灾环境、致灾因子、承灾体和抗灾能力及灾情评估等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贵州重大农业气象灾害的防御策略,并有针对性的对不同的致灾因子提出不同的防御对策措施,可为实现农业高产、优质、高效和持续发展的目标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影响卢氏县的气象灾害防御措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影响卢氏山区的气象灾害有暴雨、暴雪、寒潮、大风、高温、干旱、雷电、冰雹、大雾、道路积冰等.其中暴雨、冰雹出现频率较高,且危害最大.为防御气象灾害,气象部门应提高灾害性天气预报准确率;政府及有关单位要及时把灾害性天气预报信息通过各种渠道,及时传播至千家万户;加强防灾减灾宣传,提高民众自救能力;建立和完善灾害性天气预警应急预案.  相似文献   

19.
车载应急气象台防雷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时引  郑明玺 《气象科技》2009,37(6):785-786
车载应急服务移动气象台主要用于突发性事件、重大气象灾害、重大社会活动等应急气象保障工作,使抢险救灾和重大社会活动现场气象服务更直接、更及时、更有效。体现了气象工作在不同环境和恶劣自然条件下开展气象观测、探测、天气预报预测,提供准确的气象预报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20.
2007年城市极端天气事件及其危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维国  王秀荣 《气象》2008,34(4):16-21
通过对2007年国内一些主要城市发生的极端天气事件分析,以及与城市建设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比较,表明城市气象灾害对城市安全运行的威胁日趋严重.由于极端降水天气事件的日益增多以及城市本身扩大发展、人口密度不断增加、城市的热岛效应更加明显等原因,客观上存在易产生剧烈的天气现象和城市承灾能力越来越脆弱等问题.在深入分析致灾因素、致灾结果中,提出需要解决的城市建设规划、应急管理体制等科学问题,同时给出了城市防灾减灾的决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