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国地名》2009,(2):54-55
在中国这个多民族国家里,生肖不是汉民族的专利,许多少数民族都使用十二生肖纪年。首先我们来看看各民族十二生肖对照表。  相似文献   

2.
正一、花蕊其人桂花飘香的仲秋,我来到花蕊夫人故里,四川都江堰市石羊镇金羊村采访,寻觅花蕊夫人少女时在家乡生活的点点滴滴。关于花蕊夫人,史书记载的内容很多,传五代十国间,被称为花蕊夫人者一共有三人。其一为前蜀主王建淑妃徐氏,宫中号为花蕊夫人,因其姐也为王建妃,故亦称小徐妃。其二为后蜀主孟昶的妃子,姓徐(一说姓费,此为谬传),封为慧妃,青城(今四川都江堰)人,貌美如花蕊故称为"花蕊夫人"。其三是在清代学者赵翼《陔余丛考》中所记载  相似文献   

3.
《中国地名》2009,(2):56-56
中国的十二生肖两两相对,六道轮回。体现了我们祖先对中国人的期望及要求。  相似文献   

4.
《中国地名》2009,(2):52-53
汉族生肖中的十二种动物的选择并不复杂,它与汉族人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相接近,是可以猜测的。十二种生肖动物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已被驯化的“六畜”,即牛、羊、马、猪、狗、鸡。它们是人类为了经济或其他目的而驯养的,占十二种动物的一半。“六畜”在中国的农业文化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六畜兴旺”代表着家族人丁兴旺、吉祥美好。春节时,人们一般都会提“六畜兴旺”,  相似文献   

5.
《中国地名》2009,(2):48-49
世界上最早的十二生肖邮票 猴世界第一枚猴邮票是北婆罗洲于1899年发行的,面值4C(分),齿度14度,主图为1头攀援于树藤中的婆罗洲猩猩。北婆罗洲位于东南亚加里曼丹岛东北部,原为英国殖民地,1936年改称沙巴,现为马来西亚的1个州。同图邮票于1900年续发,但刷色不同。  相似文献   

6.
《中国地名》2009,(2):58-59
2009年发行的己丑年牛票,是我国发行的第三轮牛年生肖邮票。此前,1985年发行的第一轮生肖邮票中的“牛票”,即乙丑年特种邮票,全套1枚,图案是昂首站立的1头牛;1997年发行第二轮生肖邮票中的“牛票”,即丁丑年特种邮票,全套2枚。第一枚“金牛奋蹄”,图案是昂首向上的一头剪纸花牛。第二枚“牛耕年丰”图案是一盏宫灯,上书一隶书“牛”字。  相似文献   

7.
蒋羽 《中国地名》2012,(2):66-67
十二生肖是中国人记录年龄的一种方法,而在中国的地名中,也有不少城镇名用到十二生肖。鼠街——镇名,在云南省景东彝族自治县北,地处川河上游东岸谷。街道呈"之"字形,逢鼠、马日集市,故名。牛街——地名,在北京市宣武区西南部,以种植多种石榴树而名榴  相似文献   

8.
七彩坪     
“西域地名考”研讨会在乌鲁木齐召开 “西域地名考”研讨会,于6月29日在新疆乌鲁木齐市召开。中国地名学研究会、中国地名研究所、新疆社会科学院、新疆大学、新疆地名档案资料馆、新疆奎屯市地名办公室等部门专家、学者出席了研讨会。  相似文献   

9.
本文依托第一手原始文献和学者们的相关研究成果,在阐释上海南洋公学自编出版新式教科书意义的基础上,对上海南洋公学编辑出版的新式中小学地理教科书在出版时间、版次、册数、内容、特点和意义等方面展开考述。本文对“《本国中等地理教科书》《初等地理教科书》为我国第一套国人自编地理教科书”“《本国中等地理教科书》《初等地理教科书》二书均为1901年编纂出版”“基于张相文《南园丛稿》卷九之《沌谷笔谈》卷一认为‘教科书’一词首先出现于《本国中等地理教科书》”等主流观念提出了商榷性意见。  相似文献   

10.
石鼓山位于衡阳市东北,是蒸水与湖水的汇合处,有“湖南第一胜地”之称。郦道元《水经注》载:“临丞有石鼓,高六尺,湖水所经。”这里是一峰屹立,山水相映景色十分秀丽。“石鼓郁嵯峨,截然踞沧洲”。自古以来,历为游览胜地。据《南岳志》载:“三国时,诸葛亮练水师在此。其所以叫石鼓山。”有两种说法:一说山形似鼓;二说蒸水与湘水会合,水激石崖,其声似击鼓。晋代庾仲初的观石鼓诗称:“鸣石含潜响,雷骇震九天。”又曰“翔霄拂翠颠,绿涧漱崖间。”在  相似文献   

11.
马莉莉 《地理教学》2011,(24):25-27,45
我国学者熊川武教授认为: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索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统一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简单地说,就是研究自己如何教、如何学;别人如何教、如何学;如何在教中学、学中教的问题。这个定义揭示了反思性教学具有以探究和解决教学问题为基本点、以追求教学实践合理陛为动力、以两个“学会”和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目标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2.
据考古学家报道,汉代马王堆中发现的未腐烂的2000多年前的西汉古尸手中就握有丁香。丁香是一味古老的中药,早在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中即有记载,称之为“丁于香”。丁香人药最早见于南朝齐梁陶弘景的《名医别录》里,称之为“鸡舌香”。丁香是植物丁香树的花蕾,因为其形像“丁”字,且有强烈的香味,故称之为了子香,简称丁香。又因之花蕾干燥后酷似鸡舌,又名鸡舌香。日本《和汉药考》中还有“百里馨”、“瘦香娇”、“如宇香”等雅名。我国唐代诗人陆龟蒙《丁香》诗中赞之“殷勤鲜却丁香结,纵放繁枝散诞香”。五代南唐主李煜…  相似文献   

13.
1899年,著名古文字学家王懿荣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从中药的“龙骨”上发现了商代文字──甲骨文。甲骨文是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一种古代文字。后经罗振玉多年留意探寻,直到1908年才知道甲骨文出土地应在河南安阳小屯讨。他曾记述说:“光绪戊申予既访知贞卜文字出土之地为洹滨之小屯。”(1)随着甲骨文搜求的增多,也扩大了罗振玉研究的眼界。1910年他在《殷商贞卜文字考》序文中认为小屯是“武乙之墟”。1914年他进一步地认为小屯即“洹水故墟,旧称 甲。今证之卜辞,则是徙于武乙去帝乙。”(2)罗振玉是第…  相似文献   

14.
《地理研究》2017,(4):F0002-F0002
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实施办法〉的通知》(教人[2011]10号)有关规定,经北京大学推荐、通讯评审、会议答辩、人选公示、评审委员会审定、聘任合同签订等程序,《地理研究》副主编、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院长贺灿飞教授,被聘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聘期为2017年3月-2022年2月。贺灿飞教授是全国人文地理学岗位首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相似文献   

15.
彭雪开 《中国地名》2014,(10):71-73
花垣,亦称花园、花园寨。作为军事、行政区划地名,历有崇山、永绥、元里、花垣之称,皆有历史文化依源。今依次作初步考释。 崇山,何以为名?崇,《说文》:“崇,嵬高也。”段玉裁注:“嵬高”为“山大而高”。古文中“崧”、“嵩”通“崇”。《释山》、《毛传》皆曰:“山大而高曰崧”。古今文中有近20种释义,其本义指山大而高。山,《说文》:“山,有石而高。”王筠旬读:“无石曰丘,有石曰山。”《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古今文中有数种释义,其本义指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今有学者认为:此崇山当指今湖南凤凰县西部和贵州省松挑苗族自治县东部边境的腊尔山。这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6.
1989年6月,第一位“大陆杰出人士”应邀访问台湾。此事立即引起海内外新闻界的轰动,《人民日报》(海外版)以“第一位叩开台岛之门的大陆学者”为题加以报道,台湾《中国时报》在“焦点人物”栏目刊登特写照片和专访,《瞭望周刊》(海外版)、《中华英才》、《华声报》、《地理知识》、台湾《大地》杂志等新闻和学术媒介也都纷纷刊载有关文章。这位新闻人物就是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研究员赵松乔先生。  相似文献   

17.
“地质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先行性、基础性工作”,《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给地质工作作出了准确的定位。为进一步推进我国地质工作,笔者认为需要抓好三个要点:以找矿为中心地质工作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找矿,《决定》认为,当前地质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特别是矿产资源勘查滞后,重要资源可采储量下降,难以满足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所以在《决定》提出的地质工作六项主要任务中除“强化地质灾害和地质环境调查监测”外,其余五项都在强调加强找矿突破。目前,我国主要矿产资源的对外依存度已由1990年…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浩如烟海、叹为观止的古典文献中,《山海经》是一部独具风格的作品,自古号称“奇书”。它所记载的东西,有很多不能被后世读者理解,常被斥为怪诞不经。西汉司马迁对其评语:“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也。”《汉书》作者班固对其评语中有“放哉” (今意荒唐 )词。连“五四”以来最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鲁迅也认为《山海经》是“古之巫书”。正由于它是“奇书”,也吸引了历代一些好事者去研读,刺激这部分读者产生了一些兴趣。如汉代有很多人研读《山海经》,认为其“奇可考祯祥变怪之物,见远国异人之谣俗。”…  相似文献   

19.
一、地理学业水平考的学习水平要求分析 2010年年初,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编制出版了《地理学科教学基本要求》,规定每个专题的学习水平包括“识记”、“理解”、“简单运用”、“综合运用”四个层次,并对每一层的“学习水平”作了清晰的说明。识记的内涵是能对重要地理事实性知识进行回忆、再认、图上指认;  相似文献   

20.
以北极研究为中心,基于CNKI和Web of Sciences Core Collection数据库2000—2017数据,采用CiteSpace,系统展示了中国和国际(含中国)在北极科研领域的发展趋势、前沿、热点和机构合作特征。研究表明,国内的北极研究经历了由气候海冰—航运—北极治理的研究过程,发文量以北极航运为主导。国际针对北极的研究经历了三个逐步加速阶段:1990、2000和2005,北极八国和德、英、法是北极研究的主力军。北极科技合作仍主要以国家内部合作为主,但科研机构合作频率高度爆发且出现一批以“Helmholtz Centrefor Polar and Marine Research(德国)、The Arctic University of Norway(挪威)、Aarhus University(丹麦)和KoreaPolar Research Institute(韩国)”为代表的北极研究合作爆发单位;北极研究领域多样,呈现出以“arcticocean”、“climate”、“arctic temperature”、“variability”、“sea ice”、“model”等为重点的关键词,表明近年国际北极研究主要热点在气候变化、海冰、洋流等领域,这些领域相互交叉。通过对国内外北极通航经济性的系统综述分析得出:国内外学者均认为与北极海冰有关因素是制约北极通航的关键;国内学者对北极通航的经济效益较为乐观,而国外学者则较为辨证且谨慎。这与研究所考虑的角度有关,国内学者较多考虑北极通航的技术管理、人力资源、能耗、时间和政治等因素,而国外学者在这些因素的基础上,还侧重于贸易需求、通航意愿性和通航对气候的影响等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