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达达肯乌拉山铅锌矿床位于柴北缘成矿带南部,是近年来在泥盆系牦牛山组陆相火山岩中新发现的矿床。笔者对矿区00勘探线上3个钻孔岩心样数据,运用格里戈良原生晕分带指数法和构造叠加晕找盲矿法研究了原生晕特征。研究表明,Mo、Cu是铅锌矿体前晕,Sb是近矿晕,Au、As、Ag是矿尾晕;垂向分带序列由下向上为Ag→As→Au→Pb→Zn→Sb→Cu→Mo,序列具反向分带特征,铅锌成矿成晕是多次叠加的结果;矿(化)体轴向深部有前、尾晕叠加共存的重要信息,推测存在隐伏矿体。综上建立了该矿床深部找矿预测的成矿成晕模型。  相似文献   

2.
为预测和评价那仁陶勒盖金矿的成矿潜力,运用多元统计方法,结合地球化学各参数信息,对那仁陶勒盖金矿原生晕进行系统研究.结果显示:那仁陶勒盖金矿赋矿花岗闪长岩中Au、Ag、Bi等元素浓集克拉克值明显偏高,与那仁陶勒盖金成矿作用关系密切;矿石中Au与Sb、Cu、Pb、Ag、Hg、Zn、As、Bi等关系最为密切;矿体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出现尾晕元素W、Sn等与前缘晕元素As叠加的现象,同时(As+Sb)/(Bi+Mo)、100Sb/(Bi·Mo)等分带性指数出现转折,指示深部存在盲矿体.依据上述矿体原生晕特征,建立矿体叠加晕预测模型,预测盲矿体赋存位置在海拔710m以下的岩体与地层接触带附近.  相似文献   

3.
锡矿山锑矿床为严格受构造控制的热液型矿床,成矿成晕具有多期多阶段叠加的特点;F75断裂破碎带中元素的含量及叠加晕特征表明,该断裂不仅是导矿构造,而且在局部有利部位成为储矿构造;文章以飞水岩矿段为例,总结了矿体的元素组合及其相关关系,确定了不同成矿阶段矿体的特征元素;单一次成矿形成的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是As,Hg,F,Li,Ba→Sb→Ag,Cu,Pb,Zn→Mo,Bi,Mn,Co→Ni,Ti,V,W,Sn,Sr;在识别不同成矿阶段的矿体(晕)在空间上的叠加结构基础上,建立了矿床构造叠加晕模式,确定了盲矿预测标志,对矿床深部进行盲矿预测,提出了盲矿的找矿靶位;初步验证工作表明,构造叠加晕方法对锡矿山锑矿飞水岩矿段深部盲矿体的预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孟伟  尹忠 《地质找矿论丛》2004,19(3):204-208
锡林郭勒金成矿带颇具找矿潜力,文章总结了成矿带的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采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确定了矿床元素轴向分带序列为:As-Sb-Hg-Bi-Li-Sr-Ba-Ag-Pb-Au-Cu-Zn-Sn-V-Co-Cr-Ni-Ti-Mo-W,前缘晕元素为As,Sb,Hg,Bi,主成矿元素为Au,Cu,Zn,尾晕元素为Ti,Mo,W.据轴向分带特征,确定金矿体剥蚀程度的判别指标为As×Sb×Bi/Ti×Mo×W.根据研究成果部署的深部钻探工程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5.
针对矿区地表及井下四个中段共采集地层和构造蚀变岩样品194件,分析Ti、V、Cr、Mn、Co、Ni、Au、Ag、Cu、Pb、Zn、W、Sn、Mo、Bi、As、Sb、Hg等18种微量元素含量,编制各元素地球化学0号勘探线横剖面图,综合利用地球化学图件分析法与格里戈良分带指数法,确定元素的轴向分带序列。通过地质地球化学资料可知,石英闪长岩、构造蚀变岩中Cu、Ag、As、Au、Mo、Sn元素含量高,变异系数大,表明这些元素参与成矿蚀变作用。矿区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为:(Zn、Cr1、Hg1、Ni、As)→(Pb、V、Mn、W、Cr_2、Ti)→(Hg_2、Sb、Co、Bi、Sn、Ag、Au、Mo、Cu),根据元素地球化学横剖面图中主成矿元素异常高值带向下延伸未封闭、矿体向下未尖灭、特征前缘晕元素Hg、成矿晕元素Cu出现矿尾晕等特征,说明矿体向下仍有一定的延伸,预示着深部具有一定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6.
南岭地区地质工作程度相对较高,深部第二空间找矿已迫在眉睫,新方法、新技术及深部找矿预测模型创新已成为深部找矿取得突破的关键因素。原生晕分带研究被广泛运用于金、银、铜、铅、锌等矿床深部及外围找矿预测,取得较好找矿效果。为了探求新的钨矿床深部找矿方法,更快速有效地圈定深部预测靶区,评价深部找矿潜力,以原生晕轴向分带理论为指导,对赣南盘古山钨矿床盲3号脉6个中段沿脉采取的样品选择W、Sn、Mo、Bi、Cu、Zn、Ag、Li、Be、Mn、Ti、As、Sb、Co和Ni元素分析热液钨矿床原生晕分带特征,构建盲3号脉的深部构造叠加晕模型,定位预测深部潜力靶位。盘古山钨矿床盲3号脉原生晕分带研究表明:Mo、Sn、Bi、Cu、Zn和Ag异常晕与矿体中心相距在60 m范围内,为近矿晕指示元素;Mn、Ti、As、Sb、Co异常晕发育于钨矿体前缘,与矿体中心相距180 m~240 m,为前缘晕指示元素。根据建立的盲3号脉构造叠加晕模型,预测35 m标高靶位2个(靶位①、②),-25 m标高靶位1个(靶位③),-145 m标高靶位2个(靶位④、⑤),其中靶位①和靶位②已得到工程验证;同时指示盲3号脉成矿热液由深到浅,由东南往西北方向运移,与其成矿关系密切的隐伏花岗岩体侵位较深,预示盲3号脉东南部深部靶位④、⑤尤其靶位⑤具较大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7.
《四川地质学报》2022,(Z1):160-170
四川子杠坪铅锌矿床位于松潘~甘孜地槽褶皱系的东南缘,处于滴痴山背斜的西翼。矿区发现了一条铅锌矿体,赋存于二叠系下统甲黄沟群片岩地层的层间断裂带中,呈似层状产出,具显著的层控特征,成因类型为沉积变质叠加热液改造型。对I号矿体6个中段的56件矿样的副样分析,通过数理统计分析、分带序列研究、建立矿体深部预测模型等方法,系统研究了矿体原生晕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成矿主要指示元素为Pb、Zn、Cu、Co、Ag、Sb、Hg,次要指示元素为Au、As、Mo、Ni、Bi、W、Sn。原生晕分布特征显示了单一期次成矿作用前缘晕指示元素为As、Sb、Hg,近矿晕指示元素为Pb、Zn、Ag、Bi、Co,矿体下部及尾晕元素为Au、W、Mo、Cu。矿体原生晕综合轴向分带序列为:As―Sb―Ni―Bi―Ag―Ba―Zn―Sr―Mo―Au―W―Co―Pb―Sn―Cu―Hg,出现反分带现象。地球化学参数评价指标变化趋势为由大到小再变大,叠加作用明显,前缘晕元素Ag、Sb、Hg的含量在最下部中段有增大趋势,推测矿体向下延伸很可能再次富集膨大,膨大部位较远。建立了矿体深部预测模型,结合成矿指示元素浓度分布情况,预测了矿体在深部呈囊状展布,在P08-P16勘查线向下可能再次膨大,往东西两端则有逐渐尖灭趋势。  相似文献   

8.
《四川地质学报》2019,(Z1):160-161
四川子杠坪铅锌矿床位于松潘~甘孜地槽褶皱系的东南缘,处于滴痴山背斜的西翼。矿区发现了一条铅锌矿体,赋存于二叠系下统甲黄沟群片岩地层的层间断裂带中,呈似层状产出,具显著的层控特征,成因类型为沉积变质叠加热液改造型。对I号矿体6个中段的56件矿样的副样分析,通过数理统计分析、分带序列研究、建立矿体深部预测模型等方法,系统研究了矿体原生晕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成矿主要指示元素为Pb、Zn、Cu、Co、Ag、Sb、Hg,次要指示元素为Au、As、Mo、Ni、Bi、W、Sn。原生晕分布特征显示了单一期次成矿作用前缘晕指示元素为As、Sb、Hg,近矿晕指示元素为Pb、Zn、Ag、Bi、Co,矿体下部及尾晕元素为Au、W、Mo、Cu。矿体原生晕综合轴向分带序列为:As―Sb―Ni―Bi―Ag―Ba―Zn―Sr―Mo―Au―W―Co―Pb―Sn―Cu―Hg,出现反分带现象。地球化学参数评价指标变化趋势为由大到小再变大,叠加作用明显,前缘晕元素Ag、Sb、Hg的含量在最下部中段有增大趋势,推测矿体向下延伸很可能再次富集膨大,膨大部位较远。建立了矿体深部预测模型,结合成矿指示元素浓度分布情况,预测了矿体在深部呈囊状展布,在P08-P16勘查线向下可能再次膨大,往东西两端则有逐渐尖灭趋势。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甘肃鹰嘴山金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和赋矿破碎蚀变带中成矿成晕分布分带规律进行了综合分析。矿区金的成矿作用主要伴生Ag、As、Sb、Hg、Cu、Pb、Zn等中-低温元素组合,垂向上表现出矿体上方100~200m前缘及近矿晕强异常分带指示信息,Bi、Mo、Mn、Co、Ni、Ti、W等元素强异常总体发育在矿体的下部,呈尾晕特征指示信息,以此规律构建了矿区深部盲矿预测的构造叠加晕标志。主矿段含矿蚀变带走向及倾向构造叠加晕分布特征表明,在已知主矿体(群)及外围深部出现"头尾晕叠加、反分带"等深部盲矿存在指示特征,显示深部仍存在较强的成矿热液活动信息,依据标志圈定出有利赋矿靶位,经工程验证取得良好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10.
青海省那更康切尔银矿具有多期多阶段叠加成矿成晕的特点。依托主矿体ⅡAg-3在07线不同高程构造蚀变带中取样,对210多个数据结果进行分析,研究ⅡAg-3矿体原生晕特点和不同成矿阶段形成矿体原生晕的叠加规律,得出了那更康切尔沟银矿ⅡAg-3矿体的构造叠加晕的综合特征:矿体原生晕轴(垂)向分带序列从上至下为Sb-Ag-Mn-Sn-As-Mo-Hg-W-Au-F-Bi-Zn-Pb-Cu,前缘指示元素为As、F、Hg,近矿指示元素为Pb、Zn、Ag、Sb、Cu、Au、Sn,尾晕指示元素为W、Mo、Bi、Mn。根据原生晕轴(垂)分带特点及不同阶段形成的矿体(晕)在空间上的叠加结构,建立了盲矿预测的构造叠加晕模式,确定了盲矿预测的标志。  相似文献   

11.
高松矿田芦塘坝矿段节理特征分析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高松矿田芦塘坝矿段节理系统的实地观测,对岩石节理特征、性质、方位的详细分析,探讨了节理系统发育的特征,发现该矿段三个方位岩石节理优势组:第一组300°~340°∠70°~85°,第二组120°~170°∠50°~65°,第三组250°~280°∠35°~55°,分别占节理总数的55%、23%和18%。对各优势节理组中脉状硫化矿以及氧化矿观察采样,分析测试主要成矿元素Cu、Pb、Sn、Ag、As、Mn,研究了节理与成矿的关系,认为第三组节理与成矿关系最为密切,第二组次之,第一组节理虽发育广泛,但含矿性较差,这可能与NE向断裂主要起导矿作用,而矿液最终充填于控矿构造EW向小断裂中有关。  相似文献   

12.
西藏甲马—驱龙矿集区成矿远景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藏甲马-驱龙矿集区长约124km,宽69km,位于冈底斯陆缘火山-岩浆弧(中-晚侏罗-古近系)的中东部。通过最近的地质调查、矿床勘查和研究,发现冈底斯陆缘火山-岩浆弧带内存在多个矿集区,其中甲马-驱龙矿集区是该弧内一个重要铜多金属矿集区之一。该矿集区的矿床以正在开发的大型甲马铜多金属矿床为代表,还发现了驱龙南、驱龙北、底日玛、松多雄、拉抗俄和象背山等一批非常有潜力的矿床和矿(化)点。它们的矿化类型独特,成因类型多样,是冈底斯陆缘火山-岩浆弧演化过程不同阶段的产物。这些不同类型的矿床集中在一定的区域,已初步显示并成为冈底斯陆缘火山-岩浆弧带内极具成矿潜力、并有一定成矿远景的重要矿集区。相信通过今后进一步工作,该矿集区有望成为中国西部又一个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基地。  相似文献   

13.
矿床形成深度与深部成矿预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阐述了不同类型内生矿床的成矿深度和金属沉淀的垂直范围。热液成矿作用的深度下限可以下降到10000~12000m。不同类型矿床的成矿深度范围与成矿时的具体地质构造特征有关,且有很大的变化空间。金属矿床的形成深度受成矿母岩岩浆侵位深度的约束,而岩浆侵位的深度又与岩浆中挥发组分的数量、流体释放的时间、成矿元素的矿物/熔体和溶液/熔体分配系数等因素有关。据此可以解释斑岩铜-(钼)、斑岩钼-(铜)和斑岩钨矿床形成深度的差异。地温梯度和多孔岩石的渗透率也与成矿深度有关。CO2等挥发组分的溶解度对压力非常敏感,因此流体包裹体地质压力计对于成矿深度的确定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在开展深部成矿预测和找矿时,探寻隐伏岩体顶上带或岩钟是寻找深部与花岗岩有关的多金属矿床的捷径之一。  相似文献   

14.
赖大信 《矿产与地质》2006,20(4):409-412
个旧矿区高松矿田是一个以层间氧化矿床为主,深部有接触蒂矽卡岩型硫化物矿床产出,为锡、铅、银富集程度较高的锡多金属矿田,其中层间氧化矿床是目前云南锡业集团公司松树脚锡矿地质找矿的主要对象.以高松矿田为例,对区内矿床的产出特征、找矿方法进行了分析、评述,同时对提高找矿效果的途径提出了认识。  相似文献   

15.
中国某些金属矿床矿石铅来源的铅同位素诠释   总被引:51,自引:1,他引:50  
张乾  潘家永  邵树勋 《地球化学》2000,29(3):231-238
在矿质来源研究中,铅同位素组成作为一种有效手段,已应用于几乎所有的金属甚至非金属矿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随着矿床地球化学研究所的不断深入,一个矿床的矿质来源已不能简单地说来自地球的某个圈层,需要把矿质来源定位到矿区某个具体的岩体或层位,这样才具有实际意义,这样才具有实际意义。本文采取矿石、岩浆岩、地层及基底铅同位素对比的方法研究了4种矿床类型中9个金属矿床铅的来源。结果表明,与岩浆活动有关的夕卡岩  相似文献   

16.
17.
对老和尚帽地区区域地质背景、控矿因素、遥感及物化探特征的综合分析后认为,矿源层、NWW向次级正断层、燕山期岩浆岩、重磁场歧变带、遥感环带状影像区及Ag衬值异常强度和异常面积的大小都是该区银多金属矿床的很重要的找矿信息。通过分析,确立了综合找矿标志,并采用矿床模型法,依据资源总量进行找矿靶区的定位预测。圈定了七处可供进一步普查的银多金属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18.
安徽池州许桥银矿地质特征及矿区深部找矿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桥银矿床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安庆-贵池矿集区东南部,矿床银储量达到中型规模,成矿岩体为分水岭石英闪长岩,矿体主要呈似层状赋存于分水岭岩体北东侧奥陶系仑山组、汤山组地层层间裂隙中;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黝铜矿、黄铜矿、辉银矿、自然银,脉石矿物为石英、碳酸盐矿物;矿石组构以自形-他形晶结构、交代结构、稀疏浸染状构造和网脉状构造为主;围岩蚀变类型主要有硅化、碳酸盐化、矽卡岩化、绿泥石化等;许桥银矿床成矿作用经历了两个成矿期:热液期和表生期,热液期又可分为三个成矿阶段,即为矽卡岩阶段、石英-硫化物阶段及碳酸盐-硫化物阶段;成矿流体早期以岩浆热液为主、晚期混有大气降水的流体演化特征;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岩浆热液,地层贡献了部分矿质;成矿温度为中低温(208~259℃),矿床类型为中低温热液银多金属矿床,并指明了矿区深部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9.
龙头山金矿的主要矿体受火山机构构造、断裂构造和雏形断裂构造三种成矿构造控制。火山机构构造控制了产于火山与围岩的接触带部位的火山岩型金矿,该类金矿以Ⅸ号矿体最为典型,表现为矿体围绕火山机构引起的塌陷式断裂产出,矿体的形态和品位变化受火山机构构造发育程度的影响;断裂构造控制了产于泥盆系砂岩中的断裂裂隙充填型金矿,以Ⅰ号矿体最为典型,表现为矿体沿NW向断裂分布,其产状与断裂一致,向SE方向侧伏明显;雏形断裂控制了矿区南部含金富矿体的就位,表现为矿区花岗斑岩南部的富矿体沿近EW向断续展布。矿体的形成与定位都离不开这三种控矿构造,因此在靠近火山机构一定范围内,向SE方向的深部及在已知富矿体的东西两侧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20.
西藏墨竹工卡县甲玛矿区筒状矿体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甲玛铜多金属矿床是冈底斯成矿带内与斑岩成矿作用有关的斑岩-矽卡岩型矿床。通过对甲玛矿区16号、32号勘探线剖面上主成矿元素以及其他常微量元素矿化分布规律的分析,指出在16线ZK1620~ZK1618之间存在筒状钼铜矿体,其角岩中矿体最大厚度491.38 m,铜平均品位0.21%,钼平均品位0.046%,矿化中心位于ZK1616附近;同时,在林布宗组与多底沟组层间构造带中产出巨厚的矽卡岩型铜钼(金银)多金属矿体,矿体厚度最大达252.2 m,铜平均品位0.75%,钼平均品位0.10%,金平均品位0.24 g/t,银平均品位12.26 g/t。在32线ZK3212~ZK3220范围内也存在筒状钼铜矿体,角岩型矿体最大厚度826 m,铜平均品位0.24%,钼平均品位0.054%,矿化中心位于ZK3216附近;角岩矿体下部为矽卡岩型铜钼(金银)多金属矿体,矿体最厚处超过127.9 m,铜平均品位0.72%,钼平均品位0.053%,金平均品位0.11g/t,银平均品位7.02 g/t。研究表明,甲玛铜多金属矿存在一个以ZK1616~ZK3216一带为矿化中心的筒状矿体(角岩+矽卡岩型矿体),在筒状矿体的深部可能存在隐伏含矿斑岩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