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弱势群体已成为社会稳定的风险源。狭义的社会政策是解决困难群体、弱势群体基本生活问题的国家政策。制度倾斜是基于对弱势群体做出的合理的特殊的关爱。现时期的社会政策是从合乎正义的制度安排出发,实现制度公正与制度倾斜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2.
从治理到城乡治理:国际前沿、发展态势与中国路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治理已经成为多学科关注的重要理论与现实问题。在快速城镇化和城乡差距居高不下的背景下,城乡治理对中国而言尤为重要。论文通过梳理国内外治理理论,概括治理的要点为开放系统、自组织、权力与权利的交织3个方面。国际研究强调社会生态系统的治理,城市治理增势显著,乡村治理研究开始兴起。中国在顶层设计上经历了从管理到治理的全面转型,城乡治理逐渐成为研究和政策实践的关键议题。未来中国城乡治理的主要路径在于:从权力导向转向权利导向;从只注重社会维度、一元化的、城市偏向的治理模式转向生态环境与社会治理并重,形成多元主体参与的城乡共治体系;积极开展城乡弱势群体的扶持救助工作。城乡共治将会成为新的理论增长点,需要进行多学科、多主体、多部门的协同工作。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献法和历史法,对解放区由张思俊编写的《初级中学教科书地理》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此套教科书在内容编排方面,采用"总—分"编排方式;在内容选取方面,讴歌解放区,政治倾向鲜明,突出人文地理要素、关注解放区经济建设;图像系统方面,以地图和统计图表为主;作业系统方面,注重地理事象纵向比较,问题排列呈堆积式;助读系统方面,表现为注解、补充、附表和参考等形式。  相似文献   

4.
2002年底,一种崭新的扶贫帮困模式——扶贫超市亮相历史文化名城沈阳,贫困户缺少的生话必需品可以象到超市采购一样在“扶贫超市”按需领取了。如今,扶贫超市走过近三载春秋,正在不断完善,走向成熟。它较好地解决了扶贫帮困活动中存在的集中性社会捐赠与经常性捐赠相脱节、社会捐赠与困难群众的需求相脱节、社会捐赠与社会救助相脱节的矛盾,增强了社会捐赠和社会救助工作的经常性、针对性、及时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中国历史时期沙尘暴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王长松 《中国沙漠》2010,30(5):1182-1185
随着人类社会对生态环境的日益重视,学者也开展了中国历史时期沙尘暴的研究。探讨了历史时期沙尘暴的起因、特点和规律等问题,但是存在着不同的学术观点,需要采用新的研究方法,进行多角度、深层次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转型期我国大城市社会空间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转型深刻影响并不断重构着大城市社会空间,在此过程中,居住空间分异、城市空间剥夺、弱势群体边缘化、郊区社会空间“破碎化”、“城中村”等构成大城市社会空间的典型问题特征。基于问题导向与实践需求,从单位大院转型、住区混合开发、边缘区治理、旧城更新与城中村改造、以及政府与规划的调控等角度,提出了治理我国大城市社会空间的对策要点。  相似文献   

7.
城市化过程中包容性价值观的缺失导致城市社会走向分化,高质量的城市化是要建设人人共享的包容城市。通过明确城市包容性感知内涵的7个维度及26个评价要素,使用2020年城市体检问卷调查数据,评价老年群体、低收入群体、低学历群体和外地人4类相对弱势群体的城市包容性感知,并检验个体属性、客观城市特征以及主观感知等因素对居民包容性感知的影响。结果发现:年龄、收入、户籍差别导致的居民包容性感知差距较大,不同学历群体的包容性感知差距较小。4类相对弱势群体的包容性感知在城市之间均存在明显差别。包容性感知因个体属性特征和城市客观特征而异,中小城市居民包容性感知显著更低,常住人口占比、住房可支付能力、人均住房面积、人口密度对于包容性感知有正向促进作用。多项要素的主观感知与包容性感知显著相关,社会治安、对弱势群体友好性、邻里关系以及综合医院的满意度是影响4类相对弱势群体包容性感知的共性因素。  相似文献   

8.
物流对国家社会经济和企业发展的作用日益显著,正引起众多学者及政府官员的重视。目前的物流研究主要分布于生产、管理、和交通等相关学科的研究中,地理学者对现代物流的研究尚不多见。本文试以物流的三个大的发展时期,即:工业革命和福特制生产方式时期、后福特制生产方式时期、新兴的网络社会时期(或信息社会)时期的物流组织特征研究、空间表现研究和形成机制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分析西方地理学界对物流组织的研究进展、主要方向,并得出对我国物流组织研究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9.
刘晓明 《热带地理》2011,31(6):641-644
在各种危及旅游安全的自然灾害与公共事件频发、我国国内旅游与出境旅游迅猛发展的双重背景下,探寻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旅游安全与救助体系显得日益迫切.文中通过对中日两国旅游安全预警与救助体系进行比较分析,认为中日两国的灾后救援和预警均存在诸多问题,并对我国旅游安全预警与救助体系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框架性的策略:倡...  相似文献   

10.
去年以来,沈阳市救助站争取财政资金220万元,对求助人员的居室、食堂、活动场所等进行了全面装修改造。求助人员的居室实现了单人单床,配备了电视机;改建了可供200多人同时用餐的食堂,并配备了消毒柜、保温箱和一次性餐具;改造建成了可容纳150名成人和50名少年儿童的房间;设立了可供50人阅读的图书室、30人活动的棋牌室;新建了可供10人同时洗浴的洗澡间;新建了篮球场、羽毛球场、室外健身活动场和室内健身房,从而极大地改善了救助环境,充分体现了党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的全新工作理念。改善服务设施 创造良好救助环境——来自沈阳市救助…  相似文献   

11.
乌吉铁路沿线沙害分析及综合治理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乌达至吉兰泰运盐铁路穿越乌兰布和沙漠西南缘,全长130km,沙害极为严重。主要危害特点:由于修建铁路及通车以来人为经济活动的加剧,破坏了原有植被,导致沙化,危害铁路;风沙流是危害乌吉铁路的主要形式;由于风的多向性,使风沙作不规则的往复式摆动,造成铁路积沙;风沙危害严重地段集中在35~40km,47~52km,69~83km和99~105km等区间。通过对该线沙害程度、特点及自然因子的分析,提出"以封为主","封、飞、造"、"固、阻、输(导)"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2.
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区域剥夺行为与调控路径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方创琳  刘海燕 《地理学报》2007,62(8):849-860
伴随我国工业化进程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中国已进入快速城市化发展时期, 快速城市化进程中衍生出了一系列区域剥夺行为, 这种行为主要是指强势群体和强势区域基于区域与区域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 借助政策空洞和行政强制手段掠夺弱势群体和弱势区域的资源、资金、技术、人才、项目、政策偏好、生态、环境容量, 转嫁各种污染等的一系列不公平、非合理的经济社会活动行为; 这些区域剥夺行为具有强制性、垄断性、层次性、等级性和貌似合理性等基本特征; 区域剥夺的内容包括对土地、水、资源、生态环境容量、资金、人才、技术、劳动力、重大建设项目甚至政策等的剥夺; 政策空洞与调控失控形成的剥夺惯性, 利益驱动形成的剥夺动力和弱势群体透支形成的剥夺温床是产生区域剥夺行为的主要成因; 剥夺的后果表现为空间开发失调、资源配置失衡、政策调控能力受限甚至失效以及和谐社会建设步伐延缓。最后从意识形态、政策制定、制度建设、空间扩散和和谐发展等五大方面提出了中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消减区域剥夺行为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3.
淮北平原砂姜黑土旱涝(渍)害与水土关系及作用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砂姜黑土是黄淮海平原三大低产土壤之一 ,有近 2 /3分布于淮北平原。该土壤自动调节水分的能力差 ,易旱 ,易涝 ,易渍 ,并且常常是这三种灾害交替发生。砂姜黑土的土壤特性对于该区农业的发展十分不利 ,使农作物产量长期低而不稳。为挖掘该土壤的生产潜力 ,促进中低产田的改造 ,本文就砂姜黑土的发育、区域特殊的环境条件 ,与旱涝渍害的形成关系机理进行了分析 ,在此基础上对该土壤的整治改造提出了可行性方案。  相似文献   

14.
砂姜黑土是黄淮海平原三大低产土壤之一,有近2/3分布于淮北平原.该土壤自动调节水分的能力差,易旱,易涝,易渍,并且常常是这三种灾害交替发生.砂姜黑土的土壤特性对于该区农业的发展十分不利,使农作物产量长期低而不稳.为挖掘该土壤的生产潜力,促进中低产田的改造,本文就砂姜黑土的发育、区域特殊的环境条件,与旱涝渍害的形成关系机理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该土壤的整治改造提出了可行性方案.  相似文献   

15.
临河至策克铁路防风治沙措施设计方案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成  周学军 《中国沙漠》2006,26(6):920-925
临河至策克规划铁路沿途经过著名的巴丹吉林、乌兰布和两大沙漠。在沙漠地区修建铁路,一方面沙漠地区的自然条件十分恶劣,同时又有一些有利因素,如地形开阔、坡度平缓、河流稀少、不占农田等。在铁路规划初步选线过程中,依据修建风沙地区铁路工程的实践经验,以及风沙地区铁路选线设计原则,绕避对铁路危害较大的戈壁风沙流、大风区风沙流及高大流动沙丘,使铁路沙害减轻到最小程度。鉴于本线建成初期的运营状况,在保证运营安全的前提下,减少初期投资,待铁路建成运营后,结合我国沙漠综合治理措施,在工程治沙防护的基础上,分步骤实施植物固沙,从根本上解决铁路沙害问题。  相似文献   

16.
内战结束到二战前,美国南部与其他地区在经济发展上的差距日益扩大,逐渐沦落为边缘地带。始于罗斯福政府“新政”的区域协调政策,开始扭转南部地区边缘化的颓势。在这些政策措施的引导下,南部在二战后迅速崛起,并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成为美国新兴的阳光地带的核心区域。美国南部地区的边缘化及其崛起的历史过程对于我国中部崛起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嘉陵江中下游地区近30年土地利用与 覆被变化过程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喀斯特石漠化问题是存在于喀斯特区的一种重要的地质-生态灾害。石漠化灾害的预警分析包括设计警标、明确警情、寻找警源、分析警兆和预报警度等;而石漠化灾害风险评估是在喀斯特石漠化预警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灾害危险性评价,结合易损性分析,进行期望损失评估,目的就在于评估和监测石漠化的演变状态与引起的不良环境效应。要构建一个具有操作意义的石漠化灾害预警与风险评估模型库系统,首先要建立一套合理的喀斯特石漠化灾害预警与风险评估概念化模型,据此来辩识石漠化的发育度,诊断潜势度,预警危险度,核算易损度和评估危害度。本文在于揭示脆弱的喀斯特生态环境系统的演变过程及其引起的石漠化灾害系统的成因机理与致灾过程,在此基础上,进行喀斯特生态安全预警和石漠化灾害风险分析指标体系;利用GIS技术与空间统计分析和数学模型,建立石漠化灾害风险评估模型,为我国西南喀斯特山区土地石漠化预警和灾害防治评估与不同类型石漠化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借鉴的范例。  相似文献   

18.
泥河湾保护区地貌特征与地质灾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泥河湾保护区实地调查,黄土台地、黄土沟梁和河谷地貌是发育在“泥河湾层”及其覆地层上的主要地貌类型,其形态特征和形态测量反映了该区流水地貌的现代演化特征。伴随流水地质作用与地貌演化发生的水土流失、泥石流、崩塌和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危及保护区的地层剖面。笔者认为该区域地质灾害是多种致灾因素造成的,其中的主导因素是气候、植被和人为因素,通过控制植被因素可以改变目前的地质环境状况。  相似文献   

19.
青藏铁路哈(尔盖)-格(尔木)段位于青藏高原,横穿柴达木沙漠,不少地段曾因沙害造成中断行车和机车掉道等事故,其中以客城最为突出。对青藏线客城区段气候、地质、地貌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研究表明:风大多风是该区段风沙猖獗的动力因素,分布广泛的洪积沙层则构成了风沙流的物质基础,不适当的人为活动加剧了当地的沙漠化,致使线路沙害日趋严重。在该锻铁路防沙中,采用的竹片栅栏与碎石方格相结合的机械措施取得较好的防沙效果,经过观测,阻沙措施降低了风速;固沙措施增加了地面的粗糙度,减少了沙面的流动性,为植物的生长创造了有利条件。植物固沙试验表明,白刺是当地最佳的治沙植物种,它具有冠幅大,根系发达、固沙效果好等特点,虽然地下水矿化度高,但用它浇灌,可提高白刷成活率。防沙措施取得了明显的防沙效果和经济效益,确保了该段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