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1篇
地质学   22篇
自然地理   3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超大城市户籍人口转化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叶超  杨东阳  赵江南 《地理学报》2022,77(2):369-380
“十四五”时期到2030年,加快流动人口市民化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中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相差约18%,老龄化压力与劳动力市场缺口使大城市纷纷出台“抢人”政策,市民化程度亟待提升,焦点在北上广深等超大城市。超大城市每年户籍人口转化数相差很大,学界对此缺乏研究,使得城市每年能“化”多少户籍人口成为重要学术问题。本文结合自然和社会两个视角,选取简明指标,构建可能—满意度模型,测算4个超大城市年均户籍城镇化转化缺口,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超大城市户籍缺口的主导因素。影响超大城市户籍人口转化的因素主要是医疗、教育和供水。城乡治理亟需转变被动和僵化的制度安排,实现弹性的常态化治理。  相似文献   
2.
张清源  叶超 《地理研究》2022,41(6):1778-1795
绅士化已经成为全球城乡发展研究的前沿问题。探究绅士化的理论及其对中国城乡治理的启示,对贯彻落实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国家战略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理论分析和案例比较可见,星球绅士化突破了传统绅士化研究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全球北方与全球南方的差异凸显了中国绅士化研究的价值。结合中国独特的城乡关系、央地关系及其多尺度交互作用,可进行星球绅士化的理论创新。未来中国城乡治理应重视治理模式转型、区域战略转型和城乡关系转型,全球经验、区域差异、城乡融合是治理现代化转型的关键点。对绅士化现象须采取批判性的价值论立场,关注城乡中低收入者权利,为维护空间正义和实现共同富裕做出积极贡献。中国绅士化研究需要加强与国际的对话与对接,并提供本土化经验。  相似文献   
3.
罗燊  叶超 《地理学报》2023,78(1):241-255
“四个面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已成为新时代中国科学发展的指针。治理是一个反映“四个面向”的国际前沿研究领域,也是地理学和其他学科研究的焦点。围绕地理学如何应对治理这一关键问题,基于人地耦合的理念,系统梳理国内外地理学进行治理研究的轨迹与特点,从价值、思想、方法、技术4个维度发掘面向治理的地理学发展路径,紧密联系地理学发展动态及治理现代化的实践,从基础研究、平台建设、人才培育3个方面提出发展策略。提升中国地理学在国际治理研究中的影响力,促进地理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将自然与人文有机结合的理念应用于社会治理,增进居民福祉,并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如何回归地理学:我的思考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地理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也是一门不断发展变化的学科,尤其在中国,近30年来地理学的发展日新月异。然而,伴随着分支学科越来越多,对地理学的认知也出现了不少困惑。从地理学一级学科建设和学术共同体培育的角度,亟需寻找地理学发展的"共识",探讨地理学共同体的定义。为此,对地理学充满热爱之情的老中青三代地理学者,对如何推动统一地理学建设提出了各自的见解。这些见解中的共识大体可提炼为以下几点:(1)教学上,加强对地理学综合知识体系的传授,加强对地理学调查研究方法的训练;(2)研究上,加强对地理学研究范式的总结,加强对"地"的综合解释和理论方法方面的融合与突破;(3)学科发展上,加强区域地理学的建设,加强对国家和地方需求的回馈,彰显地理学的贡献。期待通过学界的共同努力,带动地理学共同体的日益壮大。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回顾了北京平原区第四纪下限的研究历史,指出迄今为止在这一领域存在的问题。根据我国目前的研究进展和北京地区研究现状,按照全国地层委员会的相关标准和要求,确定了划分第四纪下限的5大原则。北京平原区第四系沉积特征复杂,根据多年资料和研究结果,我们提出了划分该界限的方法。广大的北京平原区,不具备完整的第四系剖面露头,生物地层方法划分存在困难;古地麟、热释光及孢粉地质测试为准确定位这一界限提供了可能。对平原区的钻孔而言,笔者发现以古地麟测试结合孢粉分析、岩性特征、地球物理测井以及地球化学测试(碳酸钙分析)等综合手段确定这一界限的证据更有说服力,新5孔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GIS的补给潜力分析方法。在实例研究中,通过对地形、地表物质组成、包气带岩性、植被覆盖等因子建立的专题图层的叠加分析,确定了地下水的补给潜力分区,结合研究区含水层分布特征,综合确定了水源地的靶区和开采潜力区。研究表明,利用GIS确定研究区降雨入渗补给量是一种高效、直观、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8.
林柄全  叶超 《地理科学进展》2022,41(8):1542-1552
张相文是中国近代地理学先驱。在时局动荡的清末民初时期,他将家国情怀与学术追求相结合,在不断转换的身份之中谋求地学报国。其地理学家的主要身份与革命家、历史学家、教育家、实业家等多重身份交织在一起。他是“中国地学会”(中国地理学会的前身)的主要创建者和组织者,是中国第一本地理学学术期刊《地学杂志》的主要创办者。他明确提出“秦岭—淮河”南北地理分界线,创编较为完整的地理学教材,积极投身洪水治理、田野考察为主的地理实践,强有力地推动了中国近代地理学的迅速发展。论文通过广泛的资料比对重新归纳提炼了张相文的学术思想、主要活动及其现实意义。包容与专业精神、卓越的组织领导力、积极投身实践与治理、长期的坚守是他能够获得开创性成就的主要原因,也非常值得现今地理学者及团体发展借鉴。  相似文献   
9.
现在手机应用广泛,而且大部分都自带GPS定位芯片,本文介绍了一款基于Android系统的手机GPS导航软件,并研究了其中不同坐标系的转换问题,结合测区地形图,成功地应用于野外测量点的寻找,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重建地方:人文地理与GIS结合研究的路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叶超  塔娜 《地理科学进展》2020,39(8):1249-1259
地方是很重要的地理学概念。中外学界对地方的研究有丰富积累。围绕地方的理论与现实问题,探索人文地理与GIS结合研究的路径和方法对中国地理学尤为重要。“重建地方”旨在打破学科界限,重新发现学术研究的“地方”,并将学术与生活、思想与技术紧密结合起来,反思和重建生活中的“地方”。人文地理与GIS结合研究主要聚焦于流动性的大尺度城市空间与稳定性的小尺度社区空间。通过运用开放的街景地图、3D-VQGIS等新GIS工具和方法,整合大数据与小数据,将定量与定性结合,丰富了地方性研究的方法与理论,使人文地理与GIS结合有新的方法论与可操作的手段。以地方为主题,人文地理与GIS的结合还将重塑这2个子学科,进而促进地理学发展。未来应该大力探索人文地理与GIS结合的思想、理论与方法,实现学科内的交融互动,并将其应用于解释尺度交错的现实问题,进而在理论和实践上重建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