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金-碲化物型矿床是一种重要的金矿类型。本文通过对全球各主要金-碲化物型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赋矿围岩、控矿构造和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分类综合研究,阐明了全球金-碲化物型矿床的分布规律与主要成矿条件。  相似文献   

2.
熊耳群火山岩中产出各种类型的金矿床,富碲(化物)型(俗称构造蚀变岩型)是其主要类型,该类型金矿出现大量碲化物或富碲、硒。硫化物δ34S以较大负值为特征,δ34S=-19.24‰-+6.68‰。本文通过综合研究及与国内外有关矿床对比,提出该碲化物型金矿床δ34S负值的主要原因,是地表水渗透参与导致成矿热液物理化条件改变,氧逸度(fo2)升高、pH值降低,从而引起硫同位素强烈分馏形成的,δ34SΣS≈0‰显示成矿物质来源于熊耳群富钾火山岩系。该类型金矿床成矿作用为上升的岩浆地热流与下渗的地表水共同作用形成的浅成低温热液系统成矿,其成因类型属浅成低湿热液富碲(化物)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冀北水泉沟金矿田与偏碱性岩有关的富碲化物型金矿和不含碲化物金矿床的地质特征、黄铁矿的标型特征以及流体包裹体成分的对比分析,揭示了富碲化物型金矿的某些共同特征及其所指示的物理化学条件。同时利用热力学分析,从理论上阐明了这些现象的内在原因,并提出其形成需要三个条件:①高碲的地球化学背景场;②有利于碲活化和迁移的物理化学条件(酸性);③有利于碲化物沉淀的物理化学条件:低温、高fTe2值和高的fTe2/fS2比值  相似文献   

4.
熊耳群碲化物型金矿硫铅同位素及其在矿作用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丁士应  任富根 《河南地质》1995,13(4):241-247
熊耳群火山岩中产出各种类型的金矿床,碲化物型(构造蚀变岩型)是金矿主要类型,该类型金矿以出现大量碲化物或富碲、硒为特征。硫化物δ^34S以较大的负值为特征,δ^34S=-19.24‰-+6.68‰。本文通过综合研究及与国内外有关矿床对比,认为该碲化物型金矿δ^34S负值的主要原因是地表水的渗透参与导致成矿热液物理化学条件改变,fo2升高、PH降低,从而引起硫同位素强烈分馏形成的。有关铅同位素组成具  相似文献   

5.
碲是战略性关键矿产。碲独特的地球化学性质,使碲元素及其同位素有望为多种地球化学和宇宙化学过程提供重要信息。本文综述了碲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碲矿物学、各储库碲含量、陆地和海洋碲资源以及碲同位素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地壳中碲丰度很低,但碲矿物数量多,主要为自然碲、碲化物、碲硫(硒)化物、碲氧化物和含氧盐。碲在大洋结核和结壳、陆地富碲矿床及富有机质沉积物中含量较高。浅成低温热液矿床、造山型金矿、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等热液成因矿床和岩浆铜镍铂族硫化物矿床是重要的陆地富碲矿床类型。大洋结核和结壳中的碲达到了碲矿床的富集程度,且蕴含的碲资源量远超过陆地碲资源量。与球粒陨石相比,地球物质也存在显著的碲同位素分馏,碲同位素地球化学在陆地和海洋碲资源研究中已得到初步应用。  相似文献   

6.
碲(Te)属于稀散元素,是我国的战略性关键矿产资源之一,富碲化物金矿床是碲元素的重要载体.将富碲化物金矿床划分为3种成因类型,分别为造山型金矿床、浅成中-低温热液型金矿床以及与碱性岩浆岩有关的金矿床.富碲化物金矿床可以形成于岛弧、大陆边缘、弧后盆地、绿岩带等多种构造环境,常受区域性断裂构造控制,其围岩专属性不强,矿床中存在大量碲化物,与自然金和硫化物伴生产出.成矿作用常可划分为3个阶段:石英-黄铁矿阶段、石英-多金属硫化物-碲化物阶段、石英-碳酸盐阶段,其中金和碲主要在第二阶段发生沉淀富集.成矿流体一般为中-低温、中-低盐度,呈弱酸性-中性,具有较高的fTe2.富碲化物金矿床中的碲主要来源于地幔、岩浆热液和赋矿围岩.碲在流体中可以呈碲氯络合物、碲硫络合物、碲氢络合物等形式迁移,也可呈气态迁移.引起碲发生沉淀的因素主要为温度或/和压力的变化、水岩反应、流体混合、流体不混溶(沸腾)、含碲气体的冷凝以及多因素的叠加.在碲的成矿作用研究中,应重视碲化物结构和成分的微区原位分析、碲同位素分析以及热力学分析.   相似文献   

7.
新疆北部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成矿地球化学特征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产于晚古生代火山岩中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是新疆北部近期发现的一个重要的金成矿类型。通过对本区部分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的容矿火山岩岩石化学成分、REE分布模式、硫同位素、氢同位素、氧同位素和锶同位素及流体包裹体成分的分析与对比,讨论了其基本成矿地球化学特征,并揭示了本区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与我国东部地区某些产于中生代陆相火山岩中的同类型金矿床在成矿地球化学特征上存在的一些差异。  相似文献   

8.
在详细研究山东平邑归来在金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通过与国外类似矿床特征对比,确定该矿床是我国首例碲金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  相似文献   

9.
在详细研究山东平邑归来庄金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通过与国外类似矿床特征对比,确定该矿床是我国首例碲金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  相似文献   

10.
根据金矿床中碲、硒赋存特点与富集程度,可将Au-(Ag)-Te-Se成矿系统的矿床成因类型划分为:(1) 浅成低温热液型金-银矿床;(2) 造山型金矿床;(3) 卡林-类卡林型金矿床;(4) 碱性-偏碱性侵入岩型金矿床;(5)斑岩型(铜)金矿床;(6) 夕卡岩型(铜)金矿床;(7) VMS型金多金属矿床。碲、硒都是亲地幔的元素,侵入岩与火山岩是Au-(Ag)-Te-Se成矿系统中碲、硒的重要来源,黑色岩系也是硒的重要来源。温度、pH、氧逸度等是控制Te、Se的迁移与富集的重要因素。Au-(Ag)-Te-Se成矿系统的成矿机制与岩浆脱气、流体-熔体分离、水-岩反应、流体沸腾与混合、有机作用密切相关。其中岩浆脱气、流体-熔体分离、流体沸腾与流体混合是碲化物型金矿床的重要成矿机制,而水-岩反应、流体混合、有机作用是硒化物型金矿床的重要成矿机制。在成矿过程中,先期形成一些亚稳定或不稳定的过渡态矿物易发生固溶体分离作用,或是不饱和流体与已形成的矿物发生溶解-再沉淀作用,导致矿石具有丰富的物质组成和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11.
鲁西归来庄金矿田碲金元素地球化学过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归来庄金矿田是中国重要的富碲型金矿田之一,金矿体产于燕山早期中-碱性次火山杂岩中,以富含碲化合物为特征,由于其碲金成矿机理尚不明确,而受到广泛关注。文章以归来庄金矿田代表性矿石为研究对象,探索成矿过程中的碲金元素地球化学过程。通过二次飞行时间离子探针、电子探针及矿石微量稀土元素分析等多种研究手段,试图揭示成矿过程中碲元素参与成矿的主要地球化学行为。研究认为,Te在中、低温条件下易置换S,而使Te以类质同象的形式分散于硫化物晶格中,在高碲逸度的条件下,Te易与Au、Ag、Cu、Pb等元素形成碲化物而参与成矿,这是碲元素参与成矿的主要地球化学行为。  相似文献   

12.
The Songligou gold‐telluride deposit, located in Songxian County, western Henan Province, China, is one of many gold‐telluride deposits in the Xiaoqinling‐Xiong'ershan district. Gold orebodies occur within the Taihua Supergroup and are controlled by the WNW F101 Fault, and the fault was cut across by a granite porphyry dike. Common minerals in gold orebodies include quartz, chlorite, epidote, K‐feldspar, calcite, fluorite, sericite, phlogopite, bastnasite, pyrite, galena, chalcopyrite, sphalerite, tellurides, gold, bismuthinite, magnetite, and hematite, and pyrite is the dominant sulfide. Four mineralization stages are recognized, including pyrite‐quartz stage (I), quartz‐pyrite stage (II), gold‐telluride stage (III), and quartz‐calcite stage (IV). This work reports the Rb–Sr age of gold‐telluride‐bearing pyrite and zircon U–Pb age of granite porphyry, as well as S isotope data of pyrite and galena. The pyrite Rb–Sr isochron age is 126.6 ± 2.3 Ma (MSWD = 1.8), and the average zircon U–Pb age of granite porphyry is 166.8 ± 4.1 Ma (MSWD = 4.9). (87Sr/86Sr) i values of pyrite and δ34S values of sulfides vary from 0.7104 to 0.7105 and ?11.84 to 0.28‰, respectively. The obtained Rb–Sr isochron age represents the ore formation age of the Songligou gold‐telluride deposit, which is much younger than the zircon U–Pb age of the granite porphyry. Strontium and S isotopes, together with the presence of bastnaesite, suggest that the ore‐forming fluid was derived from felsic magmas with input of a mantle component and subsequently interacted with the Taihua Supergroup. Tellurium was derived from metasomatized mantle and was related to the subduction of the Shangdan oceanic crust and Izanagi plate beneath the North China Craton (NCC). This deposit is a part of the Early Cretaceous large‐scale gold mineralization in east NCC and formed in an extensional tectonic setting.  相似文献   

13.
谢春华  曾晓建 《矿产与地质》2001,15(Z1):464-468
伊什基里克成矿带系西天山成矿区带内重要的金铜成矿带.带内金矿类型主要划分有二种类型岩浆-热液型和火山-热液型,其中岩浆-热液型金矿床与浅成-超浅成侵入体(脉)有成因关系,火山-热液型金矿床与下石炭统火山热液活动有关,矿体赋存于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地层中.两类型金矿均严格受构造、火山岩地层以及花岗岩(脉)体的控制.  相似文献   

14.
永新金矿是近年发现的大型蚀变岩型脉状金矿床,闪长玢岩脉等与金矿脉相互穿切并侵入于上盘龙江组火山岩中。锆石LA ICP MS U-Pb测年显示,龙江组安山岩结晶年龄为(1137 ± 18)Ma,闪长玢岩结晶年龄为(1148 ± 19)Ma,均形成于早白垩世晚期。二者钠钾含量变化相对较大,相对富铝富铁、钙镁含量中等,从火山岩到脉岩表现为钙碱性向碱性系列过渡特征。火山岩、脉岩与矿石的稀土元素配分曲线有很好的一致性,矿石稀土含量低于岩石。岩石微量元素总体显示Zr、Hf、Nd、U等明显富集,而Nb、Ta、Th、P、Ti等明显亏损。在Sr/Y-Y和(La/Yb)N-(Yb)N图解中,所有样品均落入经典岛弧岩石范围;在Nb-Y、Ta-Yb的构造环境判别图中均处于火山弧岩浆岩区,在(La/Yb)N-δEu变异图上落在壳-幔型岩浆范围。结合矿床稳定同位素及区域金矿时空分布规律等综合特征,认为永新金矿的形成与早白垩世古太平洋板块俯冲所引发的(火山)岩浆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5.
王运军 《地质与资源》1993,2(2):156-164
黑龙江省东部中一新生代火山岩(包括次火山岩)大面积分布,它们形成于以前寒武纪变质岩为基底的构造-岩浆活化区,从属于环太平洋火山岩带。资料表明,该区具有寻找火山岩型金矿的良好前景,团结沟大型火山热液金矿床即是范例。本文从地质背景、典型金矿特征、成矿条件及地球化学异常等方面,探讨了该区中一新生代火山岩型金矿的找矿前景并划分出三个成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16.
碲化物型金矿在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中是属于研究较为薄弱的一种类型,本文对碲化物型金矿产出的地质背景、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综合和总结,然后指出了该类型金矿研究中尚待解决的一些重要问题,并同时指出Te的地球化学异常可作为该类型金矿的有效的地球化学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7.
火山岩型金矿的地质特征及勘查准则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通过对全球典型的巨型火山岩型金矿的研究分析,总结了火山岩型金矿的地质特征:这类金矿产出的大的构造背景多为活动的大陆边缘和岛弧,其成矿时代主要集中在中生代—新生代,容矿岩石主要为第三纪钙碱性喷出岩和浅成侵入岩,容矿构造主要为火山中心、破火山口、火山颈、角砾岩筒、火山穹窿、火山背斜、破碎带、张性裂隙带等各种构造,矿化特点为金和银共生在同一矿床,往往呈自然金或银金矿出现,有些矿床中含碲较多,矿化深度浅,上部为金和银,下部往往变成锌和铅。火山岩型金矿床与地热和温泉的活动密切相关,其围岩蚀变为绢云母化、硅化、碳酸岩化、泥化、黄铁矿化和钾化发育,原生晕分带总的趋势为Hg Sb As Ag Au(Mo、Pb、W)。提出了勘查火山岩型金矿床的选靶准则,指出中国东部地区基底具有前寒武纪矿源层的火山岩断陷盆地周边、深大断裂带上的幔源火山岩区或某些洋壳重熔形成的火山岩区找金潜力较大,尤其是中国西部的东、西准噶尔、西天山、东天山、北天山、新疆南天山、松潘—甘孜和"三江"构造 成矿带的东缘是找金最有潜力的地区。  相似文献   

18.
文章首次对蒙甘新相邻(北山)地区各类金、铜和铜—镍矿床(点)地质特征、成因类型和空间分布特点进行了系统总结,论证了金、铜和铜—镍成矿作用与古生代岩浆活动的关系,对区域地壳演化过程中金、铜和铜—镍成矿的动力学机制进行了深入讨论。研究结果表明,该区的金矿床(点)大体可划分为变质岩型、火山岩型、斑岩型和深成侵入岩型;铜矿床(点)有斑岩型、夕卡岩型和铜—镍硫化物型。金和铜矿床(点)大都沿古板块汇聚带分布,与海西期火成岩具密切的时空分布关系,它们是古板块对接碰撞期和碰撞期后大规模构造—岩浆活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